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螺旋型送风扇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27 02:19: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专利名称:螺旋型送风扇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送风扇,特别涉及的是螺旋型送风扇装置。更为详细的说是有关,设置于空调机等的家电产品或者其他制造设备中的让空气往轴方向流动,而获得高风量和高风压的螺旋型送风扇装置的。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在空调机这样的家电产品或者在工厂设备的换气系统中,设置有强制送风的诸多种类的送风扇。这样的诸多种类的送风扇依据其送风的流动特性区分为轴流型送风扇和离心型送风扇。
轴流型送风扇是空气的流动和旋转轴平行的送风扇,此种风扇有,产生的流量很大,但产生的压力相对小的特性。
然后,看一看离心型送风扇。离心型送风扇通常叶片的入口处流动虽是旋转轴方向,但是出口处流动方向是垂直于旋转轴的半径方向。这样的离心型送风扇,由于圆心力产生的流量虽小,但是有产生的压力大的特性。
因此,在安装送风扇的系统中,就要充分的考虑上述几种送风扇的各自特性,选择所适用的送风扇。举例来说,空调机的室外机因需要比较高的风压,因此就会使用多叶片式或涡轮式等离心型送风扇为主。相反,比起高风压更需要高风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就会适用轴流型送风扇。还有,在换气系统中,其最主要的目的是在短时间内排放出尽量多的空气,因此使用能体现高风量的轴流型送风扇。
然而,综上所述的诸多送风扇,想同时把风量和风压都提升上去,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若想同时提高风量和风压,就要在结构上作改变,即增大其大小。这样把风扇的大小变大的话,若是家电产品的情况下,其产品的总体体积就会相应的变大。
而且,是离心型送风扇的情况下,出现上述问题的同时,还会出现入口处空气流动和出口处空气流动的方向不同的问题,因此在系统内设置风扇的安装位置时受到很大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气的流动方向和轴方向平行的,用小体积也能同时提供高风量和高风压的螺旋型送风扇装置。上述螺旋型送风扇装置几乎不受安装位置的制约。而且是本身的体积小,而能够缩小系统的总体体积的新型的螺旋型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螺旋型送风扇和风扇外壳,上述螺旋型送风扇是由结合在驱动电机上,从而同电机的驱动一起旋转的旋转轴;固定在上述旋转轴上的长长的圆筒形套筒;从上述套筒的一端到另一端,沿着旋转轴方向盘旋着上述套筒的外周面形成为螺旋型状,并且沿着旋转轴方向叶片宽度是一定的一个以上的螺旋型叶片;沿着上述叶片的边缘,大致垂直于叶片表面的弯曲叶片边缘而形成的导向挡边所构成,上述风扇外壳外包上述螺旋型送风扇,上述风扇外壳是,吸入空气的入口侧往上述螺旋型送风扇的一端部外侧延长而形成的中空的圆筒。
上述导向挡边以多个导向挡边沿着叶片边缘以一定间距形成。
上述导向挡边沿着叶片边缘以一体型的连体形成。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依据本发明,不必增大螺旋型叶片的大小,也能获得高风量和高风压。并且,空气是沿着轴方向流动的。因此,在系统内几乎不受送风扇设置位置的限制,从而能够缩小系统的整体大小。


图1是本发明的螺旋型送风扇装置第1实施例结构的斜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螺旋型送风扇装置第2实施例结构的斜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螺旋型送风扇装置第3实施例结构的侧面图。
图中110、210、310螺旋型送风扇111、211、311旋转轴112、212、312套筒113、213、313叶片114、214、314导向挡边120、220、320风扇外壳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螺旋型送风扇装置第1实施例结构的斜视图。如图1所示,螺旋型送风扇装置是由螺旋型送风扇110和风扇外壳120构成,上述螺旋型送风扇110是由结合在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上,从而同电机的驱动一起旋转的旋转轴111;固定在旋转轴111上的长长的圆筒形旋转轴套筒112;从旋转轴套筒112的一端到另一端,沿着旋转轴方向盘旋着旋转轴套筒112的外周面形成为螺旋型状的螺旋型叶片113构成。
上述圆筒形风扇外壳120外包上述螺旋型送风扇110。
在这里,螺旋型送风扇的叶片113中,从套筒112的外周面到叶片113边缘之间的距离定为叶片113宽度。叶片113宽度是沿着轴方向不变的。
然后,沿着叶片113的边缘,间隔一定距离形成有复数个导向挡边114。导向挡边114是弯曲叶片113的边缘而形成。并且,弯曲角度是90度,即导向挡边114大致垂直于叶片113表面。然后,旋转叶片113,使空气流动时,导向挡边114引导空气流向叶片113内侧的同时,能够最小化叶片113的边缘和圆筒形风扇外壳120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隔,从而能够提高正压和风量。
图2是本发明的螺旋型送风扇装置第2实施例结构的斜视图。在第2实施例的螺旋型送风扇装置中,在螺旋型送风扇210的叶片213边缘上,一体形的导向挡边214沿着叶片213边缘垂直于导向挡边214形成。即,与第1实施例不同,导向挡边214是没有间隔的一体形。其余的结构和上述第1实施例相同。
另外,上述的实施例中,螺旋型送风扇110、210的叶片113、213的个数各是1个。但是,并非只能设置1个。与此不同,可以以一定间隔设置2个以上的叶片。
举例来说,图3是本发明的螺旋型送风扇装置第3实施例结构的侧面图。如图3所示,结合于旋转轴311的套筒312的外周面上,两个叶片313以180度的位相差错位形成。从旋转轴套筒312的一端部到另一端部为止,叶片313的盘旋角度正好是180度。
然后,在叶片313上,沿着叶片313的边缘,间隔一定距离形成有导向挡边314。
如图3所示,在这里,多个导向挡边314以一定间距一个接一个的形成,也可以如图2所示,沿着叶片313的边缘,连续没有间隔的一体形的形成。
综上所述的结构构成的本发明的螺旋型送风扇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驱动的同时,旋转轴111、211、311往某一方向旋转,结合在旋转轴111、211、311上的套筒112、212、312和螺旋型叶片113、213、313就会一同旋转。在这时,因螺旋型叶片113、213、313是沿着轴方向以螺旋型状形成,所以由于螺旋型叶片113、213、313的旋转力,空气通过风扇外壳120、220、320的一端部吸入。
通过风扇外壳120、220、320的一端部吸入的空气就会沿着螺旋型叶片113、213、313的表面往轴方向螺旋前进,然后通过风扇外壳120、220、320的另一端部排出。
如上所述,由于螺旋型叶片113、213、313的导向挡边114、214、314,随着螺旋型叶片113、213、313的旋转而流动的空气,就会沿着螺旋型叶片113、213、313的内侧流动。不仅如此,最小化螺旋型叶片113、213、313的边缘和圆筒形风扇外壳120、220、320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隔,从而能够提高正压和风量。
依据本发明,随着螺旋型叶片113、213、313的驱动,在风扇外壳120、220、320内部流动的空气就会沿着叶片113、213、313表面流动比较长的距离,因此比起以往轴流型风扇,有增大压力的效果。
而且,螺旋型送风扇装置,其入口流动和出口流动是轴方向的。即,具备轴流型风扇的流动特性。因此,不必增大螺旋型叶片的大小,也能获得高风量。
权利要求
1.一种螺旋型送风扇装置,包括螺旋型送风扇和风扇外壳,上述螺旋型送风扇是由结合在驱动电机上,从而同电机的驱动一起旋转的旋转轴;其特征是,固定在上述旋转轴上长的圆筒形套筒;从上述套筒的一端到另一端,沿着旋转轴方向盘旋着上述套筒的外周面形成为螺旋型状,并且沿着旋转轴方向叶片宽度是一定的一个以上的螺旋型叶片;沿着上述叶片的边缘,大致垂直于叶片表面的弯曲叶片边缘而形成的导向挡边构成,上述风扇外壳外包上述螺旋型送风扇,上述风扇外壳是,吸入空气的入口侧往上述螺旋型送风扇的一端部外侧延长而形成的中空的圆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螺旋型送风扇装置,其特征是,多个导向挡边沿着叶片边缘以一定间距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螺旋型送风扇装置,其特征是,上述导向挡边沿着叶片边缘以一体型的连体形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螺旋型送风扇装置,包括螺旋型送风扇和风扇外壳,螺旋型送风扇由结合在驱动电机上,从而同电机的驱动一起旋转的旋转轴;固定在旋转轴上的长长的圆筒形套筒;从套筒的一端到另一端,沿着旋转轴方向盘旋着套筒的外周面形成为螺旋型状,并且沿着旋转轴方向叶片宽度是一定的一个以上的螺旋型叶片;沿着叶片的边缘,大致垂直于叶片表面的弯曲叶片边缘而形成的导向挡边构成,风扇外壳外包螺旋型送风扇,风扇外壳是,吸入空气的入口侧往螺旋型送风扇的一端部外侧延长而形成的中空的圆筒。本发明不必增大螺旋型叶片的大小,也能获得高风量和高风压,空气是沿着轴方向流动,因此,不受送风扇设置位置的限制,能够缩小系统的整体大小。
文档编号F04D29/40GK1611795SQ20031010674
公开日2005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30日
发明者孙永福, 任庆锡, 金政勋, 黄成万, 李广源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