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大直径救生孔埋钻处理方法与流程

2021-09-28 23:0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救生 直径 为大 工艺 方法


1.本发明涉及救生孔工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直径救生孔埋钻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2.在钻孔施工的过程中,受孔壁坍塌等原因容易发生埋钻事故,常用的钻孔事故处理方法主要有钻机强力起拔、套铣打捞、倒扣反丝打捞等。大直径救生孔钻孔钻具重量大、钻孔与钻具的环空间隙大,埋钻后钻头上方的岩粉堆积量大,钻机强力起拔无法解决问题;救生孔施工必须高效快捷,采用套铣打捞、倒扣反丝打捞则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并且效果有限,显然不适用。因此需要一种可以在短时间内便捷地解决大直径钻孔埋钻事故的处理方法。
3.公开号为cn110905427a公开了一种钻探孔内埋钻事故的气动处理装置及方法,通过安装在压力腔体出浆管上的放气控制阀瞬间放气,由于巨大的压力差,在高压的作用下,使钻探孔内埋钻处的岩粉、水与空气形成的三相混合物向外流动从而钻杆达到松动,在气流足够大时,会使这种混合物通过出浆管喷出钻孔外,通过反复操作,使钻杆松动,解决埋钻的事故;该发明通过反复进行气动操作,直至钻杆松动,因此不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大直径钻杆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快速将钻杆上方的钻渣清理出来,解决埋钻事故。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直径救生孔埋钻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s1、在排渣管的底口向上1m处割孔,割孔处焊接高压胶管接头;
7.s2、将按s1做好的排渣管与高压胶管下入被埋钻具与钻孔的环空中,且位于淤塞面上方;
8.s3、将高压胶管连接至空压机,空压机的风压大于埋钻深度的泥浆静水压力,将排渣管连接至排渣池;
9.s4、下入钻杆至淤塞面上方,钻杆上口连接至泥浆泵;
10.s5、启动空压机送风排渣,过5分钟后,启动泥浆泵向孔内泵入泥浆搅动沉渣,形成水流搅动区;
11.s6、压风排渣时,钻杆、排渣管和高压胶管同时缓慢下放,始终保证排渣管底口高于钻杆底口;
12.s7、每隔一段时间,尝试上提被埋钻具,如此反复直至被埋钻具能够被拉动。
13.优点:通过钻杆、排渣管和高压胶管同时缓慢下放,设置钻杆用于搅动孔底钻渣,形成扰动区,并通过排渣管将残渣排出,有效提高了排渣管携带钻渣的能力。
14.优选地,所述排油管底口焊一根钢筋。
15.优选地,所述排渣管为φ73mm的油管。
16.优选地,所述高压胶管的尺寸为φ1英寸。
17.优选地,所述钻杆尺寸为φ50mm。
18.优选地,所述排渣管的底口距离淤塞面9m。
19.优选地,所述钻杆底口距离淤塞面1m。
20.优选地,所述排渣管底口高于所述钻杆底口至少2m。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2.因为钻具与孔壁的空间有限,使用制作简单且管路为小直径的管子作为清理埋钻钻渣的排渣管和高压胶管,易于在环状间隙内上下,不会造成二次孔内事故;
23.同时下入钻杆,专门用于搅动孔底钻渣,形成扰动区,有效提高了排渣管携带钻渣的能力;
24.钻杆、排渣管和高压胶管缓慢下方,始终保证排渣管底口高于φ50mm的钻杆底口至少2m,避免钻渣量过大或大块钻渣堵塞排渣管;
25.空压机压风排渣的风压大于埋钻深度的泥浆静水压力,能够形成泥浆气举反循环。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技术方案,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28.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9.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大直径救生孔埋钻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0.s1、在排渣管20的底口向上1m处割孔,割孔处焊接高压胶管30接头;
31.s2、将按s1做好的排渣管20与高压胶管30下入被埋钻具与钻孔的环空中,且位于淤塞面上方;
32.s3、将高压胶管30连接至空压机,将排渣管20连接至排渣池;
33.s4、下入钻杆10至淤塞面上方,钻杆10上口连接至泥浆泵;
34.s5、启动空压机送风排渣,过5分钟后,启动泥浆泵向孔内泵入泥浆搅动沉渣,形成水流搅动区;
35.s6、压风排渣时,钻杆10、排渣管20和高压胶管30同时缓慢下放,始终保证排渣管20底口高于钻杆10底口;
36.s7、每隔一段时间,尝试上提被埋钻具,如此反复直至被埋钻具能够被拉动。
37.以山东平邑石膏矿坍塌事故为例,5#大直径救生孔φ711mm空气潜孔锤反循环钻进至孔深170.10m准备上下扫孔加尺时,发现钻具无法上提,出现埋钻事故,此时测绳测得
埋钻的淤塞深度为152m,必须清理掉埋钻的钻渣,才能解决事故。
38.现场将φ73mm的油管作为排渣管20,并在底口向上1m处割孔,割孔处焊接φ1英寸的高压胶管30接头;同时在油管底口焊一根横置的钢筋,可以将较大的残渣堵在洞口,防止较大残渣进入排油管从而造成排油管堵塞的情况。
39.将加工好的排渣管20与高压胶管30下入被埋钻具与钻孔的环空中,下深143m,距离淤塞面9m,同时将高压胶管30连接至空压机,将排渣管20连接至排渣池。
40.随后下入φ50mm的钻杆10至151m处,距离淤塞面1m,作为孔内泥浆补充同时用于搅拌底层岩粉,钻杆10上口连接至泥浆泵。
41.然后启动空压机送风排渣,过5分钟后,启动泥浆泵向孔内泵入泥浆搅动沉渣,形成水流搅动区。
42.压风排渣时,钻杆10、排渣管20和高压胶管30同时缓慢下放,始终保证排渣管20底口高于φ50mm钻杆10底口至少2m。
43.每隔一段时间,尝试上提被埋钻具,如此反复直至被埋钻具能够被拉动。
44.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4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示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大直径救生孔埋钻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在排渣管(20)的底口向上1m处割孔,割孔处焊接高压胶管(30)接头;s2、将按s1做好的排渣管(20)与高压胶管(30)下入被埋钻具与钻孔的环空中,且位于淤塞面上方;s3、将高压胶管(30)连接至空压机,空压机的风压大于埋钻深度的泥浆静水压力,将排渣管(20)连接至排渣池;s4、下入钻杆(10)至淤塞面上方,钻杆(10)上口连接至泥浆泵;s5、启动空压机送风排渣,过5分钟后,启动泥浆泵向孔内泵入泥浆搅动沉渣,形成水流搅动区;s6、压风排渣时,钻杆(10)、排渣管(20)和高压胶管(30)同时缓慢下放,始终保证排渣管(20)底口高于钻杆(10)底口;s7、每隔一段时间,尝试上提被埋钻具,如此反复直至被埋钻具能够被拉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救生孔埋钻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油管底口焊一根钢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救生孔埋钻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管(20)为φ73mm的油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救生孔埋钻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胶管(30)的尺寸为φ1英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救生孔埋钻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杆(10)尺寸为φ50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救生孔埋钻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排渣管(20)的底口距离淤塞面9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救生孔埋钻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所述钻杆(10)底口距离淤塞面1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救生孔埋钻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所述排渣管(20)底口高于所述钻杆(10)底口至少2m。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直径救生孔埋钻处理方法,在排渣管的底口向上1m处割孔,割孔处焊接高压胶管接头;将排渣管与高压胶管下入被埋钻具与钻孔的环空中,且位于淤塞面上方;下入钻杆至淤塞面上方,钻杆上口连接至泥浆泵;启动空压机送风排渣,过5分钟后,启动泥浆泵向孔内泵入泥浆搅动沉渣,形成水流搅动区;压风排渣时,钻杆、排渣管和高压胶管同时缓慢下放,始终保证排渣管底口高于钻杆底口;每隔一段时间,尝试上提被埋钻具,如此反复直至被埋钻具能够被拉动;本发明的大直径救生孔埋钻处理方法,设置钻杆用于搅动孔底钻渣,形成扰动区,并通过排渣管将残渣排出,有效提高了排渣管携带钻渣的能力。钻渣的能力。钻渣的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丁华忠 程合玉 丁同福 童碧 赵俊峰 程志忠 方有向 石德洲 苏明金 文东明 张星星 魏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03
技术公布日:2021/9/2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