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煤矿用窄机身双臂钻车的制作方法

2021-09-29 03:5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煤矿 井下 双臂 机身 开拓


1.本发明属于煤矿井下开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矿用窄机身双臂钻车。


背景技术:

2.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锚杆支护是煤矿巷道经济、有效的支护方式,支护效率的低下则会严重影响掘进工作的速度和质量。目前,在矿山巷道掘进作业中,传统的锚杆钻车体积较大,机体宽度较宽,在狭窄的矿山巷道中运转不灵活,适应性较差,很难与掘进机错车交替进行作业,增加了施工作业时间,降低了支护效率和支护质量;其次传统钻车钻孔可调整角度小,大大限制了设备的作业面积,且大多只可用于顶部锚杆支护,功能单一,从而使得支护效率有限,无法满足更高要求的支护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煤矿用窄机身双臂钻车,能够有效解决狭窄矿山巷道中支护设备适应能力差、支护效率低、功能范围小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煤矿用窄机身双臂钻车,包括机体部、前部支撑、钻臂部、机载锚杆钻机、护板部、后支撑部、电气系统和液压系统;所述机体部安装在护板部下方;所述前部支撑安装在机体部前方中间位置;所述钻臂部,安装在机体部中部位置;所述机载锚杆钻机共两个,分别安装在钻臂部的左右前端;所述护板部安装在机体部上方后侧位置;所述后支撑部安装在机体部尾端;所述电气系统安装在机体部后端;所述液压系统安装在机体部后方中部位置。
6.所述机体部由翻板总成、平台、真空电磁起动器、小踏板、回转式减速器和行走总成组成;所述平台安装在行走总成上方;所述回转式减速器共两件,左右对称布置,固定于平台前端左右两侧;所述翻板总成共两件,分别固定在平台前端左右两侧的回转式减速器的上方;所述真空电磁起动器安装在平台上表面右后侧,便于电气系统的启停;所述小踏板安装在平台后端面。
7.所述翻板总成分左右两套,其中一套由翻板固定座、主翻板ⅰ、主翻板ⅱ、竖翻板、抽板组成;所述翻板固定座安装在回转式减速器上方;所述主翻板ⅰ共两件,分别铰接于翻板固定座的前端和后端;所述主翻板ⅱ共两件,分别铰接于主翻板ⅰ的前端和后端;所述竖翻板共两件,分别固定在翻板固定座上方的前后两端,所述抽板共两件,分别置于竖翻板内部,通过竖翻板两侧的滑槽配合,上下移动。
8.所述前部支撑由滑动外套筒、滑动油缸、调整块、滑动内套筒、下支撑内套筒、下支撑油缸、下支撑外套筒、上支撑油缸、上支撑外套筒、上支撑内套筒、顶梁总成组成;所述滑动外套筒安装在平台上,所述滑动内套筒的方筒一侧安装在滑动外套筒内,另一端固定在上支撑外套筒的外侧,所述调整块共六件,分别固定在滑动外套筒侧面,调整块的耐磨块与滑动内套筒侧面接触,起到导向润滑的作用,所述滑动油缸安装在滑动内套筒内部,其缸体
一端与滑动外套筒后端的连接块铰接,其伸缩杆一端与滑动内套筒前端的连接块铰接,滑动油缸伸缩带动滑动内套筒以滑动外套筒为导向前后滑动;所述上支撑内套筒安装在上支撑外套筒内部,所述上支撑油缸的缸体一端与上支撑外套筒下端的连接块铰接,其伸缩杆一端与上支撑内套筒上端的连接块铰接;所述下支撑外套筒固定在上支撑外套筒侧面对应的安装板上,所述下支撑内套筒安装在下支撑外套筒内部,所述下支撑油缸安装在下支撑内套筒内部,其缸体一端与下支撑外套筒上端的连接块铰接,其伸缩杆一端与下支撑内套筒下端的连接块铰接;所述顶梁总成与上支撑内套筒顶部的连接耳铰接;前部支撑在上支撑油缸和下支撑油缸的带动下,分别向上或向下伸出。
9.所述顶梁总成由顶梁连接座、弹簧总成、支护架、支护油缸、伸缩套筒、翻板组成;所述顶梁连接座一端的连接耳与上支撑内套筒顶部的连接耳铰接,另一端与支护架底部的连接耳铰接;所述弹簧总成共两件,左右对称布置,其连接套一端固定在顶梁连接座底部左右两侧,其定位销一端固定在上支撑内套筒顶部的左右两侧;所述支护架与顶梁连接座铰接;所述伸缩套筒共两件,每个伸缩套筒的方筒一端均安装于支护架方筒的内部;所述支护油缸共两根,在两个伸缩套筒中间的方筒内各安装一根,其缸体一端与支护架中间方筒内的连接块铰接,其伸缩杆一端与伸缩套筒内的连接块铰接;所述翻板共两件,分别与左右两侧的伸缩套筒铰接;伸缩套筒在支护油缸的作用下左右两端均可伸出,所述伸缩套筒上安装的翻板可向外翻转。
10.所述钻臂部由左钻臂部、滑动装置、右钻臂部组成;所述滑动装置固定在平台上方的中间位置;所述左钻臂部和右钻臂部左右对称布置,左钻臂部安装在滑动装置上方左侧,所述右钻臂部安装在滑动装置上方右侧。
11.所述左钻臂部由回转固定座、套筒连接座、伸缩外套筒、伸缩油缸ⅰ、阀组总成、方调整块、伸缩内套筒、支撑连接座、支撑油缸、摆动油缸座ⅰ、液压摆动马达ⅰ、摆动油缸座ⅱ、液压摆动马达ⅱ、摆动油缸板、调整油缸组成;所述回转固定座安装在滑动装置上表面的左侧;所述套筒连接座与回转固定座前端上方的连接耳铰接;所述伸缩外套筒与套筒连接座前端的连接耳铰接;所述伸缩内套筒嵌套于伸缩外套筒内部;所述方调整块共八件,分别固定在伸缩外套筒四个侧面,方调整块的耐磨块与伸缩内套筒外侧面接触,起到导向润滑的作用;所述伸缩油缸ⅰ的缸体一端与伸缩外套筒内部后端的连接块铰接,其伸缩杆一端与伸缩内套筒内部前端的连接块铰接,伸缩油缸ⅰ伸缩带动伸缩内套筒以伸缩外套筒为导向前后滑动,从而带动左钻臂部整体前后伸缩;所述阀组总成安装在伸缩内套筒上部的安装板上;所述支撑连接座共两件,分别对称与回转固定座下方左右两边的连接块铰接,所述支撑油缸共两根,左右对称安装,其缸体一端与支撑连接座前端的连接耳铰接,其伸缩杆一端与伸缩外套筒底部的连接耳铰接,呈三角支撑式结构,两根支撑油缸同时伸缩带动左钻臂部实现上下摆动作业,若只伸缩其中一根则实现左右摆动作业;所述摆动油缸座ⅰ一端的连接板与伸缩内套筒前端的连接板铰接,所述液压摆动马达ⅰ固定在摆动油缸座ⅰ的底板上;所述摆动油缸座ⅱ固定在液压摆动马达ⅰ的前端,所述液压摆动马达ⅱ固定在摆动油缸座ⅱ的底板上;所述摆动油缸板安装在液压摆动马达ⅱ的顶端,其上方与机载锚杆钻机连接;所述调整油缸缸体一端与伸缩内套筒前端右侧的连接耳铰接,其伸缩杆一端与摆动油缸座ⅰ底板的连接块铰接;液压摆动马达ⅰ转动带动机载锚杆钻机实现0~180
°
的前后角度旋转;液压摆动马达ⅱ转动带动机载锚杆钻机左右旋转0~180
°
;机载锚杆钻机随着调整油缸的
伸缩来实现上下角度的摆动,可保证钻孔作业时所有锚杆在同一排准确布置。
12.所述滑动装置由导轨、压板、滑动座ⅰ、平耐磨条、滑动座ⅱ、伸缩油缸ⅱ、油缸座ⅰ、油缸座ⅱ组成;所述导轨共两件,左右对称布置,其底端固定在平台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压板共两件,左右对称安装在导轨上,所述滑动座ⅰ和滑动座ⅱ并排安装在导轨之间,所述平耐磨条固定在导轨的上表面、两侧面、底面形成的长槽内,所述平耐磨条材料为自润轴承,与导轨和压板所组成的导轨面接触,起到耐磨润滑的作用;所述油缸座ⅰ共两件,分别安装在滑动座ⅰ、滑动座ⅱ的外侧面,所述油缸座ⅱ共两件,分别位于滑动座ⅰ、滑动座ⅱ内部,并且所述油缸座ⅱ的底部固定在平台上;所述伸缩油缸ⅱ共两根,其缸体一端与油缸座ⅱ的连接耳铰接,其伸缩杆一端与油缸座ⅰ内侧的连接耳铰接,在伸缩油缸ⅱ的作用下带动滑动座ⅰ、滑动座ⅱ分别向左右两侧展出和收回。
13.所述护板部由油箱护罩、电机护罩、照明灯装置组成;所述油箱护罩安装在平台上表面中间位置,起到保护液压系统的作用,其侧面设计有门板,便于操作者对液压系统进行检修;所述电机护罩安装在油箱护罩的后侧,起到保护电气系统的作用,其侧面和顶面均设计有门板,便于操作人员对真空电磁起动器进行观察和检修;所述照明灯装置共两个,分别安装在护板部的上方前后两侧。
14.所述后支撑部由横套筒、内竖套筒、外竖套筒、升降油缸、回转座、固定座、收展油缸组成;所述固定座共两件,分别左右对称安装在平台下表面的后端;所述横套筒共两件,左右对称布置,其一端与固定座的连接耳铰接,其另一端与外竖套筒侧面底端连接;所述内竖套筒安装于外竖套筒内部,所述升降油缸共两根,其缸体一端与外竖套筒内部上端的连接块铰接,其伸缩杆一端与内竖套筒内部下端的连接块铰接,升降油缸伸缩带动内竖套筒下落至巷道,起到稳定机组的作用;所述回转座安装在左右固定座中间靠后位置;所述收展油缸共两根,左右对称布置,其缸体一端与回转座铰接,其伸缩杆一端与横套筒内侧表面的连接耳铰接,后支撑部在收展油缸的带动下分别向左右两侧展开,可扩大支撑宽度来更大程度的稳定机身,防止机组侧翻。
15.与现有的设备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6.1.本发明采用窄体机身设计,机身宽度800mm,单巷掘进更方便与掘进机交替错机施工作业;
17.2.本发明设有两组钻臂装置及钻孔推进装置均可独立并同时作业,配合使用可实现不同位置和角度的旋转,可进行全方位的顶板、侧帮、锚杆、锚索、迎头炮孔及探测孔的施工作业;
18.3.本发明采用三角支撑钻臂,两根支撑缸可同时对钻臂进行升降回转操作,结构简单,支撑、回转范围大,适合小空间安装使用;
19.4.本发明前部设有可升降的前支撑装置,采用支顶支地的结构形式,尾部设有后支撑装置,使整机在作业过程中更加安全稳固,支护面积大,在迎头空顶下可有效对操作人员进行保护;
20.5.本发明两侧设有可翻转、伸展及增高的踏板装置,以满足不同巷道宽度的施工要求,并方便作业人员操作;
21.6.本发明适合单巷掘进,与掘进机或掘锚机交替错机施工作业,也可在铁路、公路、水边及地下工程隧道中使用。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图1中机体部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图2中翻板总成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图3的左视图;
26.图5是图1中前部支撑结构示意图;
27.图6是图5中顶梁总成结构示意图;
28.图7是图6的俯视图;
29.图8是图1中钻臂部的结构示意图;
30.图9是图8的俯视图;
31.图10是图8中左钻臂部结构示意图;
32.图11是图10的俯视图;
33.图12是图8中滑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34.图13是图12的俯视图;
35.图14是图1中护板部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5是图1中后支撑部结构示意图;
37.图16是图15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一种煤矿用窄机身双臂钻车,包括机体部1、前部支撑2、钻臂部3、机载锚杆钻机4、护板部5、后支撑部6、电气系统7和液压系统8;所述机体部1安装在护板部5下方,作为各部分和各系统的装配基础,为整个机组提供支撑;所述前部支撑2安装在机体部1前方中间位置;所述钻臂部3共两套,分左右对称安装在机体部1中部左右两侧位置;所述机载锚杆钻机4共两个,分别安装在两套钻臂部3的前端;所述护板部5安装在机体部1上方后侧位置;所述后支撑部6安装在机体部1尾端;所述电气系统7安装在机体部1后端;所述液压系统8安装在机体部1后方中部位置。
39.如图2所示,所述机体部1由翻板总成1

1、平台1

2、真空电磁起动器1

3、小踏板1

4、回转式减速器1

5和行走总成1

6组成;所述平台1

2安装在行走总成1

6上方,该平台1

2宽度仅为800mm,可实现在狭窄巷道中进行施工作业;所述回转式减速器1

5共两件,成左右对称布置,固定于平台1

2前端左右两侧;所述翻板总成1

1共两件,分别固定在平台1

2前端左右两侧的回转式减速器1

5的上方;所述真空电磁起动器1

3安装在平台1

2上表面右后侧,便于电气系统7的启停;所述小踏板1

4安装在平台1

2后端面,在钻车作业之前将其打开,以方便操作,保证人员安全。
40.如图3、图4所示,所述翻板总成1

1分左右两套,其中一套由翻板固定座1
‑1‑
1、主翻板ⅰ1
‑1‑
2、主翻板ⅱ1
‑1‑
3、竖翻板1
‑1‑
4、抽板1
‑1‑
5组成;所述翻板固定座1
‑1‑
1安装在回转式减速器1

5上方;所述主翻板ⅰ1
‑1‑
2共两件,分别铰接于翻板固定座1
‑1‑
1的前端和后端;所述主翻板ⅱ1
‑1‑
3共两件,分别铰接于主翻板ⅰ1
‑1‑
2的前端和后端;所述竖翻板1
‑1‑
4共两件,分别固定在翻板固定座1
‑1‑
1上方的前后两端,,所述抽板1
‑1‑
5共两件,分别置于竖翻板1
‑1‑
4内部,通过竖翻板1
‑1‑
4两侧的滑槽配合,上下移动,从而实现抽出与收回动
作,便于拆装,节省空间。在进行作业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将翻板总成1

1依次进行展开,从而增大操作人员的站位空间和面积,方便操作;同时其用于人员站立的一面均设置有鳄鱼嘴钢板,具有防滑的作用,有效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
41.如图5所示,所述前部支撑2由滑动外套筒2

1、滑动油缸2

2、调整块2

3、滑动内套筒2

4、下支撑内套筒2

5、下支撑油缸2

6、下支撑外套筒2

7、上支撑油缸2

8、上支撑外套筒2

9、上支撑内套筒2

10、顶梁总成2

11组成;所述滑动外套筒2

1安装在平台1

2上,所述滑动内套筒2

4的方筒一侧安装在滑动外套筒2

1内,另一端固定在上支撑外套筒2

9的外侧,所述调整块2

3共六件,分别固定在滑动外套筒2

1侧面,调整块2

3的耐磨块与滑动内套筒2

4侧面接触,起到导向润滑的作用,所述滑动油缸2

2安装在滑动内套筒2

4内部,其缸体一端与滑动外套筒2

1后端的连接块铰接,其伸缩杆一端与滑动内套筒2

4前端的连接块铰接,滑动油缸2

2伸缩带动滑动内套筒2

4以滑动外套筒2

1为导向前后滑动,行程为870mm;所述上支撑内套筒2

10安装在上支撑外套筒2

9内部,所述上支撑油缸2

8的缸体一端与上支撑外套筒2

9下端的连接块铰接,其伸缩杆一端与上支撑内套筒2

10上端的连接块铰接;所述下支撑外套筒2

7固定在上支撑外套筒2

9侧面对应的安装板上,所述下支撑内套筒2

5安装在下支撑外套筒2

7内部,所述下支撑油缸2

6安装在下支撑内套筒2

5内部,其缸体一端与下支撑外套筒2

7上端的连接块铰接,其伸缩杆一端与下支撑内套筒2

5下端的连接块铰接;所述顶梁总成2

11与上支撑内套筒2

10顶部的连接耳铰接;前部支撑2在上支撑油缸2

8和下支撑油缸2

6的带动下,分别向上或向下伸出;伸出1100mm,向下伸出700mm,支护作业时将前部支撑2升起上下顶紧巷道和底板,可保证整机的稳定性,防止顶板塌陷,保护操作者的安全。
42.如图6、图7所示,所述顶梁总成2

11由顶梁连接座2

11

1、弹簧总成2

11

2、支护架2

11

3、支护油缸2

11

4、伸缩套筒2

11

5、翻板2

11

6组成;所述顶梁连接座2

11

1一端的连接耳与上支撑内套筒2

10顶部的连接耳铰接,另一端与支护架2

11

3底部的连接耳铰接;所述弹簧总成2

11

2共两件,左右对称布置,其连接套一端固定在顶梁连接座2

11

1底部左右两侧,其定位销一端固定在上支撑内套筒2

10顶部的左右两侧,其作用是使顶梁总成2

11可在一定角度内做前后和左右方向调整,保证其可以和巷道顶板贴合;所述支护架2

11

3与顶梁连接座2

11

1铰接;所述伸缩套筒2

11

5共两件,每个伸缩套筒2

11

5的方筒一端均安装于支护架2

11

3方筒的内部;所述支护油缸2

11

4共两根,在两个伸缩套筒2

11

5中间的方筒内各安装一根,其缸体一端与支护架2

11

3中间方筒内的连接块铰接,其伸缩杆一端与伸缩套筒2

11

5内的连接块铰接;所述翻板2

11

6共两件,分别与左右两侧的伸缩套筒2

11

5铰接;伸缩套筒2

11

5在支护油缸2

11

4的作用下左右两端均可伸出335mm,同时伸缩套筒2

11

5上安装的翻板2

11

6可向外翻转,支护宽度可达2.4m,满足了加大支护面积的使用需求。
43.如图8、图9所示,所述钻臂部3由左钻臂部3

1、滑动装置3

2、右钻臂部3

3组成;所述滑动装置3

2固定在平台1

2上方的中间位置;所述左钻臂部3

1和右钻臂部3

3左右对称布置,左钻臂部3

1安装在滑动装置3

2上方左侧,所述右钻臂部3

3安装在滑动装置3

2上方右侧。
44.如图10、图11所示,所述左钻臂部3

1由回转固定座3
‑1‑
1、套筒连接座3
‑1‑
2、伸缩外套筒3
‑1‑
3、伸缩油缸ⅰ3
‑1‑
4、阀组总成3
‑1‑
5、方调整块3
‑1‑
6、伸缩内套筒3
‑1‑
7、支撑连
接座3
‑1‑
8、支撑油缸3
‑1‑
9、摆动油缸座ⅰ3
‑1‑
10、液压摆动马达ⅰ3
‑1‑
11、摆动油缸座ⅱ3
‑1‑
12、液压摆动马达ⅱ3
‑1‑
13、摆动油缸板3
‑1‑
14、调整油缸3
‑1‑
15组成;所述回转固定座3
‑1‑
1安装在滑动装置3

2上表面的左侧;所述套筒连接座3
‑1‑
2与回转固定座3
‑1‑
1前端上方的连接耳铰接;所述伸缩外套筒3
‑1‑
3与套筒连接座3
‑1‑
2前端的连接耳铰接;所述伸缩内套筒3
‑1‑
7嵌套于伸缩外套筒3
‑1‑
3内部;所述方调整块3
‑1‑
6共八件,分别固定在伸缩外套筒3
‑1‑
3四个侧面,方调整块3
‑1‑
6的耐磨块与伸缩内套筒3
‑1‑
7外侧面接触,起到导向润滑的作用;所述伸缩油缸ⅰ3
‑1‑
4的缸体一端与伸缩外套筒3
‑1‑
3内部后端的连接块铰接,其伸缩杆一端与伸缩内套筒3
‑1‑
7内部前端的连接块铰接,伸缩油缸ⅰ3
‑1‑
4伸缩带动伸缩内套筒3
‑1‑
7以伸缩外套筒3
‑1‑
3为导向前后滑动,从而带动左钻臂部3

1整体前后伸缩,行程为600mm,可满足钻车排距施工要求;所述阀组总成3
‑1‑
5安装在伸缩内套筒3
‑1‑
7上部的安装板上;所述支撑连接座3
‑1‑
8共两件,分别对称与回转固定座3
‑1‑
1下方左右两边的连接块铰接,所述支撑油缸3
‑1‑
9共两根,左右对称安装,其缸体一端与支撑连接座3
‑1‑
8前端的连接耳铰接,其伸缩杆一端与伸缩外套筒3
‑1‑
3底部的连接耳铰接,呈三角支撑式结构,两根支撑油缸3
‑1‑
9同时伸缩带动左钻臂部3

1实现上下摆动作业,若只伸缩其中一根则实现左右摆动作业;所述摆动油缸座ⅰ3
‑1‑
10一端的连接板与伸缩内套筒3
‑1‑
7前端的连接板铰接,所述液压摆动马达ⅰ3
‑1‑
11固定在摆动油缸座ⅰ3
‑1‑
10的底板上;所述摆动油缸座ⅱ3
‑1‑
12固定在液压摆动马达ⅰ3
‑1‑
11的前端,所述液压摆动马达ⅱ3
‑1‑
13固定在摆动油缸座ⅱ3
‑1‑
12的底板上;所述摆动油缸板3
‑1‑
14安装在液压摆动马达ⅱ3
‑1‑
13的顶端,其上方与机载锚杆钻机4连接;所述调整油缸3
‑1‑
15缸体一端与伸缩内套筒3
‑1‑
7前端右侧的连接耳铰接,其伸缩杆一端与摆动油缸座ⅰ3
‑1‑
10底板的连接块铰接;液压摆动马达ⅰ3
‑1‑
11转动带动机载锚杆钻机4实现0~180
°
的前后角度旋转;液压摆动马达ⅱ3
‑1‑
13转动带动机载锚杆钻机4左右旋转0~180
°
;机载锚杆钻机4随着调整油缸3
‑1‑
15的伸缩来实现上下角度的摆动,可保证钻孔作业时所有锚杆在同一排准确布置。
45.如图12、图13所示,所述滑动装置3

2由导轨3
‑2‑
1、压板3
‑2‑
2、滑动座ⅰ3
‑2‑
3、平耐磨条3
‑2‑
4、滑动座ⅱ3
‑2‑
5、伸缩油缸ⅱ3
‑2‑
6、油缸座ⅰ3
‑2‑
7、油缸座ⅱ3
‑2‑
8组成;所述导轨3
‑2‑
1共两件,左右对称布置,其底端固定在平台1

2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压板3
‑2‑
2共两件,左右对称安装在导轨3
‑2‑
1上,导轨3
‑2‑
1和压板3
‑2‑
2内侧精加工面共同组合成导轨面,可减少摩擦,同时对滑动座ⅰ3
‑2‑
3、滑动座ⅱ3
‑2‑
5起到导向作用;所述滑动座ⅰ3
‑2‑
3和滑动座ⅱ3
‑2‑
5并排安装在导轨3
‑2‑
1之间,其采用高强度板焊接,经精加工而成,所述平耐磨条3
‑2‑
4固定在导轨3
‑2‑
1的上表面、两侧面、底面形成的长槽内,所述平耐磨条3
‑2‑
4材料为自润轴承,与导轨3
‑2‑
1和压板3
‑2‑
2所组成的导轨面接触,起到耐磨润滑的作用;所述油缸座ⅰ3
‑2‑
7共两件,分别安装在滑动座ⅰ3
‑2‑
3、滑动座ⅱ3
‑2‑
5的外侧面,所述油缸座ⅱ3
‑2‑
8共两件,分别位于滑动座ⅰ3
‑2‑
3、滑动座ⅱ3
‑2‑
5内部,并且所述油缸座ⅱ3
‑2‑
8的底部固定在平台1

2上,;所述伸缩油缸ⅱ3
‑2‑
6共两根,其缸体一端与油缸座ⅱ3
‑2‑
8的连接耳铰接,其伸缩杆一端与油缸座ⅰ3
‑2‑
7内侧的连接耳铰接,在伸缩油缸ⅱ3
‑2‑
6的作用下带动滑动座ⅰ3
‑2‑
3、滑动座ⅱ3
‑2‑
5分别向左右两侧展出和收回,每侧行程可达206mm,从而实现在钻孔作业时钻臂部3宽度范围的调整。
46.所述机载锚杆钻机4为专利号为2011 2 0262451.4,发明名称为“一种机载式大扭矩液压钻机装置”的结构。机载锚杆钻机4滑道装置结构采用钢板经热处理、精加工而成,摩
擦系数小,耐磨性能好,保证了钻孔作业滑动平稳,不卡顿。机载锚杆钻机4推进油缸为二级推进结构,可实现较大的工作行程,而且油缸位于滑道两侧也便于检修和更换。本机载锚杆钻机4推进行程可达1660mm,可大幅减少续接钻杆的次数,节省时间,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47.如图14所示,所述护板部5由油箱护罩5

1、电机护罩5

2、照明灯装置5

3组成;所述油箱护罩5

1安装在平台1

2上表面中间位置,起到保护液压系统8的作用,其侧面设计有门板,便于操作者对液压系统8进行检修;所述电机护罩5

2安装在油箱护罩5

1的后侧,起到保护电气系统7的作用,其侧面和顶面均设计有门板,便于操作人员对真空电磁起动器1

3进行观察和检修;所述照明灯装置5

3共两个,分别安装在护板部5的上方前后两侧,为操作人员提供灯源保障。
48.如图15、图16所示,所述后支撑部6由横套筒6

1、内竖套筒6

2、外竖套筒6

3、升降油缸6

4、回转座6

5、固定座6

6、收展油缸6

7组成;所述固定座6

6共两件,分别左右对称安装在平台1

2下表面的后端;所述横套筒6

1共两件,左右对称布置,其一端与固定座6

6的连接耳铰接,其另一端与外竖套筒6

3侧面底端连接;所述内竖套筒6

2安装于外竖套筒6

3内部,所述升降油缸6

4共两根,其缸体一端与外竖套筒6

3内部上端的连接块铰接,其伸缩杆一端与内竖套筒6

2内部下端的连接块铰接,升降油缸6

4伸缩带动内竖套筒6

2下落至巷道,起到稳定机组的作用;所述回转座6

5安装在左右固定座6

6中间靠后位置;所述收展油缸6

7共两根,左右对称布置,其缸体一端与回转座6

5铰接,其伸缩杆一端与横套筒6

1内侧表面的连接耳铰接,后支撑部6在收展油缸6

7的带动下分别向左右两侧展开,可扩大支撑宽度来更大程度的稳定机身,防止机组侧翻。
49.本发明一种煤矿用窄机身双臂钻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掘进机配合使用,实现巷道掘进支护机械化作业,大大缩短支护作业时间,提高支护效率和支护质量。本发明采用窄体机身设计,机体宽度仅为800mm,适用于狭窄巷道行进、支护作业,具有结构紧凑、运转灵活、操作方便等特点。本发明采用双支撑油缸三角支撑钻臂结构,具有支撑回转灵活、适用范围大等优点;本发明利用钻臂装置动作的灵活性,配合全方位旋转的机载锚杆钻机,可独立并平行作业,不仅能施工锚杆锚索孔,实现顶板及侧帮支护功能,而且处于巷道迎头各个角度的炮眼孔、探水孔及探放瓦斯孔均能方便使用本钻车进行机械化施工作业,大大扩大了设备的作业面和适用范围,同时也方便了井下作业,减少了井下设备种类,优化了巷道设备配置。本发明前后均配置有支撑装置,在作业过程中可上接顶下接地起到支撑作用,使钻孔作业更安全、稳定、高效。
50.本发明液压系统是由泵站、操作台、油缸、液压马达、油箱、阀组及相互联接的管路组成,其中泵站是由一台45kw防爆电机,驱动一台负载敏感泵,经四组比例换向阀,将压力油分别送给各执行机构,可完成钻车行走、前后支撑装置的升降、钻臂装置及机载锚杆钻机的各种动作。该钻车的马达转速可根据操作熟练程度、岩层硬度等实际情况由操作人员掌握,极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升了钻孔作业效率。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