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01-12 10:4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穿戴 设备
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可穿戴设备的功能日趋丰富。以智能手表为例,智能手表除了可以显示时间外,也可以通过蓝牙同步手机进行接打电话和收发短信的操作;同时,智能手表还可以具有监测睡眠、监测心率、久坐提醒、运动计步、远程拍照、播放音乐或视频以及指南针等其中一种或者多种功能,因此,智能手表已经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为了方便用户对智能手表进行参数设置、功能切换以及开关机等操作,还需要在智能手表的中框处设置表冠组件,表冠组件包括旋钮、连杆和表冠器件,旋钮位于中框外侧,连杆的一端与旋钮连接,连杆的另一端贯穿中框并延伸至中框内侧,表冠器件通过表冠固定支架等零、组件固定在中框内侧的连杆侧方。

由于现有技术中用于固定表冠器件的表冠固定支架,需要通过螺钉等紧固件紧固连接在中框上,一方面,螺钉等紧固件需要占用的空间比较大,另一方面,螺钉等紧固件的组装过程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本发明的可穿戴设备中的表冠固定支架不需要通过螺钉等紧固件进行固定,从而不仅有利于节省可穿戴设备的内部空间,而且有利于简化表冠固定支架的组装过程。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中框、塑胶支架、表冠组件、补强件和表冠固定支架;所述中框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表冠组件包括旋钮、连杆和表冠器件,所述旋钮位于所述中框外侧,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旋钮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经由所述通孔伸入所述中框内侧;所述塑胶支架设置在所述中框内侧,所述塑胶支架具有容置所述连杆的容置槽,所述补强件嵌设在所述容置槽内,所述补强件的侧壁具有第一定位部;所述表冠固定支架包括固定基座和连接在所述固定基座两侧的连接支臂,所述连接支臂具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相互卡合,所述固定基座位于所述连杆的侧方,所述表冠器件设置在所述固定基座和所述连杆之间。

如上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可选的,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中的其中一者为定位耳片,另一者为定位孔,所述定位耳片伸入所述定位孔内。

如上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可选的,当所述第一定位部为定位耳片,所述第二定位部为定位孔时,所述补强件的侧壁的部分区域向外翻折形成所述定位耳片。

如上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可选的,所述定位耳片与所述定位孔之间焊接连接。

如上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可选的,所述补强件和所述表冠固定支架均为金属件,且所述补强件与所述中框之间具有间隙;所述表冠固定支架与所述中框之间具有间隙。

如上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可选的,所述补强件与所述中框之间的间隙大于0.8mm;所述表冠固定支架与所述中框之间的间隙大于0.8mm。

如上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可选的,所述补强件通过模内注塑的方式嵌设在所述容置槽内。

如上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可选的,所述固定基座的边缘设置有定位缺口,所述定位缺口用于定位所述表冠器件。

如上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可选的,所述第二定位部位于所述连接支臂远离所述固定基座的一端。

如上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可选的,所述连接支臂的具有第二定位部的部分向内收拢,以夹持在所述补强件的两侧。

本发明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包括中框、塑胶支架、表冠组件、补强件和表冠固定支架。中框上设置有通孔,表冠组件包括旋钮、连杆和表冠器件,旋钮位于中框外侧,连杆的一端与旋钮连接,连杆的另一端经由通孔伸入中框内侧,连杆位于中框内侧的部分用于与表冠器件配合以实现操控可穿戴设备的功能,即,用户可以通过按压或者旋转旋钮带动连杆移动或者旋转,表冠器件能够检测连杆的移动和旋转,以便于实现对可穿戴设备的设置和操控。

塑胶支架设置在中框内侧,且塑胶支架具有容置连杆的容置槽,通过将补强件嵌设在容置槽内,从而能够增大塑胶支架在容置槽处的强度。通过在补强件的侧壁上设置第一定位部;同时,设置表冠固定支架包括固定基座和连接在固定基座两侧的连接支臂,通过在连接支臂上设置第二定位部,并使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相互卡合,以将表冠固定支架固定连接在嵌设于塑胶支架的容置槽内的补强件上,从而不需要螺钉等紧固件即可对表冠固定支架进行固定,进而不仅有利于节省可穿戴设备的内部空间,而且有利于简化表冠固定支架的组装过程。

通过将固定基座设置于连杆的侧方,并将表冠器件设置在固定基座和连杆之间,从而便于使表冠器件与连杆的位于中框内侧的部分进行配合,进而有利于更可靠的实现表冠组件操控可穿戴设备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方面实施例描述中或者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部分结构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部分结构的后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内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中补强件与表冠固定支架组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中补强件嵌设在中框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中的补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中的表冠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中的表冠器件安装在固定基座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中框;

20-塑胶支架;

21-容置槽;

30-表冠组件;

31-旋钮;

32-连杆;

33-表冠器件;

40-补强件;

41-底壁;

42-侧壁;

421-第一定位部;

50-表冠固定支架;

51-固定基座;

511-定位缺口;

52-连接支臂;

522-第二定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可穿戴的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这些可穿戴设备功能强大,具有提醒、导航、校准、监测、交互等其中一种或者多种功能。可穿戴设备的显示方式也在原来的指针显示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数字显示方式和图像显示方式。而且,可穿戴设备还根据不同年龄段的需求分为儿童用可穿戴设备、成人用可穿戴设备和老人用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的强大功能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为了方便用户对可穿戴设备进行参数设置、功能切换以及开关机等操作,还需要在可穿戴设备的中框处设置表冠组件,表冠组件包括旋钮、连杆和表冠器件,旋钮位于中框外侧,连杆的一端与旋钮连接,连杆的另一端贯穿中框并延伸至中框内侧,表冠器件通过表冠固定支架等零、组件固定在中框内侧的连杆侧方。由于现有技术中用于固定表冠器件的表冠固定支架,需要通过螺钉等紧固件紧固连接在中框上,一方面,螺钉等紧固件需要占用的空间比较大,另一方面,螺钉等紧固件的组装过程比较复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中框、塑胶支架、表冠组件、补强件和表冠固定支架;中框上设置有通孔,表冠组件包括旋钮、连杆和表冠器件,旋钮位于中框外侧,连杆的一端与旋钮连接,连杆的另一端经由通孔伸入中框内侧;塑胶支架设置在中框内侧,且塑胶支架具有容置连杆的容置槽,补强件嵌设在容置槽内。表冠固定支架包括固定基座和连接在固定基座两侧的连接支臂,通过在补强件的侧壁设置第一定位部,在连接支臂上设置第二定位部,并使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相互卡合,以将表冠固定支架固定连接在嵌设于塑胶支架的容置槽内的补强件上,从而不需要螺钉等紧固件即可对表冠固定支架进行固定,进而不仅有利于节省可穿戴设备的内部空间,而且有利于简化表冠固定支架的组装过程。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部分结构的主视图;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部分结构的后视图;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内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中补强件与表冠固定支架组装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中补强件嵌设在中框上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中的补强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中的表冠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中的表冠器件安装在固定基座上的结构示意图。

可穿戴设备,例如可以为智能手表或者智能手环,也可以为其他设置有表冠组件的可穿戴设备等。可穿戴设备通常包括表带和手表本体,手表本体包括显示面、中框和后盖,显示面、中框和后盖围合成用于容置电子元器件等的容纳腔,中框的侧面可以设置表冠或者按键等。参照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本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包括包括中框10、塑胶支架20、表冠组件30、补强件40和表冠固定支架50。

具体的,中框10上设置有通孔,表冠组件30包括旋钮31、连杆32和表冠器件33,旋钮31位于中框10外侧,连杆32的一端与旋钮31连接,连杆32的另一端经由通孔伸入中框10内侧,连杆32位于中框10内侧的部分用于与表冠器件33配合以实现设置和操控可穿戴设备的功能。示例性的,当按压旋钮时,连杆可以在旋钮的挤压下沿着自身轴向移动,并触发表冠器件中的微动开关,使微动开关能够向可穿戴设备的控制中心传递信息,以使控制中心对可穿戴设备进行设置和操控;当转动旋钮时,连杆会在旋钮的带动下绕着自身轴向旋转,表冠器件中的传感器能够检测连杆的转动角度和转动速度等,并将检测到的信息传递给控制中心,以使控制中心对可穿戴设备进行设置和操控。

塑胶支架20设置在中框10内侧,示例性的,塑胶支架20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安装在中框内侧,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安装在中框内侧;塑胶支架20具有容置连杆32的容置槽21,补强件40嵌设在容置槽21内,可以理解的是,补强件40与容置槽21的形状匹配,以使补强件40能够比较好的嵌设在容置槽21内。示例性的,补强件40可以包括位于容置槽21的槽底的底壁41和连接在底壁两侧的侧壁42,补强件40的两个侧壁4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部421。

表冠固定支架50包括固定基座51和连接在固定基座51两侧的连接支臂52,两个连接支臂52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定位部522,第一定位部421和第二定位部522相互卡合,以使表冠固定支架50与嵌设在塑胶支架20的容置槽21内的补强件40固定连接。此时,表冠固定支架50不需要与中框10直接连接,也不需要借助于螺钉等紧固件即可实现与中框10的相对固定。

固定基座51位于连杆32的侧方,示例性的,连杆32伸入至中框10内侧的部分容置于容置槽21内,固定基座51可以挡设在容置槽21的朝向可穿戴设备的显示屏的一侧,也可以挡设在容置槽21的远离可穿戴设备的显示屏的一侧。表冠器件33设置在固定基座51和连杆32之间,示例性的,表冠器件33可以安装在固定基座51的朝向连杆32的一侧,具体的,表冠器件33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安装在固定基座51上,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安装在固定基座51上(例如,图9所示),从而使表冠器件33能够与连杆32的位于容置槽21内的部分相互配合。

具体实现时,在可穿戴设备的组装过程中,可以在补强件40的两个侧壁42上均设置第一定位部421,并将补强件40嵌设在塑胶支架20的容置槽21内,使第一定位部421裸露于塑胶支架20外,塑胶支架20固定连接在中框10内侧。表冠组件30的连杆32的一端与旋钮31连接,连杆32的另一端从中框10上的通孔伸入中框10内侧并容置于塑胶支架20的容置槽21内,旋钮31位于中框10外侧。表冠固定支架50的两个连接支臂52上均设置有第二定位部522,第二定位部522能够与第一定位部421相互卡合,以将表冠固定支架50固定设置在塑胶支架20的补强件40上,从而使表冠固定支架50与中框10之间相对固定,进而使设置在表冠固定支架50内部的表冠器件33能够与中框10之间相对固定,有利于保证表冠组件30的工作可靠性。

本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包括中框10、塑胶支架20、表冠组件30、补强件40和表冠固定支架50。中框10上设置有通孔,表冠组件30包括旋钮31、连杆32和表冠器件33,旋钮31位于中框10外侧,连杆32的一端与旋钮31连接,连杆32的另一端经由通孔伸入中框10内侧,连杆32位于中框10内侧的部分用于与表冠器件33配合以实现操控可穿戴设备的功能。示例性的,用户可以通过按压或者旋转旋钮31带动连杆32移动或者旋转,表冠器件33能够检测连杆32的移动和旋转,以便于实现对可穿戴设备的设置和操控。

塑胶支架20设置在中框10内侧,且塑胶支架20具有容置连杆32的容置槽21,通过将补强件40嵌设在容置槽21内,从而能够增大塑胶支架20在容置槽21处的强度。通过在补强件40的侧壁42上设置第一定位部421;同时,设置表冠固定支架50包括固定基座51和连接在固定基座51两侧的连接支臂52,通过在连接支臂52上设置第二定位部522,并使第一定位部421和第二定位部522相互卡合,以将表冠固定支架50固定连接在嵌设于塑胶支架20的容置槽21内的补强件40上,从而不需要螺钉等紧固件即可对表冠固定支架50进行固定,进而不仅有利于节省可穿戴设备的内部空间,而且有利于简化表冠固定支架50的组装过程。

将固定基座51设置于连杆32的侧方,并将表冠器件33设置在固定基座51的朝向连杆32的一侧,从而便于表冠器件33与连杆32的位于中框10内侧的部分进行配合,进而有利于更可靠的实现表冠组件30操控可穿戴设备的功能。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可以设置补强件40和表冠固定支架50均为金属件,从而有利于保证可穿戴设备内部的结构强度。在其他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补强件40和表冠固定支架50也可以为非金属件,只要能够满足本实施例的要求的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下文中以补强件40和表冠固定支架50均为金属件为基础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文中的特征也可以应用于补强件40和表冠固定支架50均为非金属件时的实现方式中。

本实施例的补强件40与中框10之间具有间隙,即,补强件40最靠近中框10的一侧与中框10之间具有间隙,不会与中框10接触;设置表冠固定支架50与中框10之间具有间隙,即,表冠固定支架50最靠近中框10的一侧与中框10之间具有间隙,不会与中框10接触。这样在将中框10作为天线时,有利于避免金属材质的补强件40和金属材质的表冠固定支架50对天线造成干扰而影响天线的正常使用,进而有利于保证天线周围的区域满足要求。

进一步的,可以设置补强件40与中框10之间的间隙大于0.8mm,即,补强件40最靠近中框10的一侧与中框10之间的间隙大于0.8mm。示例性的,补强件40最靠近中框10的一侧与中框10之间的间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0.81mm、0.85mm、0.9mm或其他大于0.8mm的值。

同时,可以设置表冠固定支架50与中框10之间的间隙大于0.8mm,即,表冠固定支架50最靠近中框10的一侧与中框10之间的间隙大于0.8mm。示例性的,表冠固定支架50最靠近中框10的一侧与中框10之间的间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0.81mm、0.85mm、0.9mm或其他大于0.8mm的值。

具体实现时,通过设置补强件40与中框10之间的间隙大于0.8mm;同时,设置表冠固定支架50与中框10之间的间隙大于0.8mm。从而在将中框10作为天线时,能够进一步保证金属材质的补强件40和金属材质的表冠固定支架50均与天线之间保持足够的距离,以避免金属材质的补强件40和金属材质的表冠固定支架50对天线造成干扰而影响天线的正常使用,进而能够进一步保证天线周围的区域满足要求。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可以设置第一定位部421为定位耳片,设置第二定位部522为定位孔,定位耳片伸入定位孔内,以使表冠固定支架50与补强件40固定连接。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可以设置第二定位部522为定位耳片,设置第一定位部421为定位孔,定位耳片伸入定位孔内,以使表冠固定支架50与补强件40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定位耳片与定位孔之间可以进行焊接连接,以进一步保证表冠固定支架50与补强件4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且可靠。示例性的,可以在定位耳片和定位孔的接合处进行点焊,从而不仅能够保证定位耳片与定位孔之间固定连接的可靠性,而且有利于简化定位耳片与定位孔之间的组装过程。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补强件40可以通过模内注塑的方式嵌设在容置槽21内,从而有利于保证补强件40嵌设在塑胶支架20的容置槽21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而有利于保证表冠固定支架50与补强件40固定连接后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有利于保证可穿戴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

在其他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补强件40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嵌设在塑胶支架20的容置槽21内,或者,补强件40也可以热压的方式嵌设在塑胶支架20的容置槽21内,亦或者,补强件40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其他能够嵌设在塑胶支架20的容置槽21内的方式,只要能够满足本实施例的要求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固定基座51的边缘可以设置定位缺口511,定位缺口511用于定位表冠器件33,从而能够保证表冠器件33的安装方向和安装位置均正确,避免表冠器件33安装方向错误或者安装位置偏移导致返工。

示例性的,定位缺口511可以设置在固定基座51的靠近中框10的一侧边缘;定位缺口511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半圆形或者其他形状,只要能够满足本实施例的要求即可,此处不再赘述;定位缺口51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一个、两个或者多个,只要能够满足本实施例的要求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定位部522可以位于连接支臂52远离固定基座51的一端,从而使固定基座51的朝向连接支臂52的一侧具有足够的空间,以便于安装表冠器件33。

在其他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定位部522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连接支臂52的任意位置,只要能够满足本实施例的要求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可以设置连接支臂52的具有第二定位部522的部分向内收拢,以夹持在补强件40的两侧,从而能够使表冠固定支架50与补强件40之间的固定连接更加稳定可靠。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一定位部421为定位耳片,第二定位部522为定位孔时,可以设置补强件40的侧壁的部分区域向外翻折以形成定位耳片,从而有利于简化补强件40的结构。

在其他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也可以将定位耳片通过焊接等方式设置在补强件40的侧壁42上,只要能够满足本实施例的要求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包括中框10、塑胶支架20、表冠组件30、补强件40和表冠固定支架50;中框10上设置有通孔,表冠组件30包括旋钮31、连杆32和表冠器件33,旋钮31位于中框10外侧,连杆32的一端与旋钮31连接,连杆32的另一端经由通孔伸入中框10内侧;塑胶支架20设置在中框10内侧,且塑胶支架20具有容置连杆32的容置槽21,补强件40嵌设在容置槽21内,补强件40的侧壁42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421;表冠固定支架50包括固定基座51和连接在固定基座51两侧的连接支臂52,连接支臂52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522,第一定位部421和第二定位部522相互卡合,以将表冠固定支架50固定连接在嵌设于塑胶支架20的容置槽21内的补强件40上,固定基座51设置于连杆32的侧方,表冠器件33设置在固定基座51的朝向连杆32的一侧,从而不需要螺钉等紧固件即可对表冠固定支架50进行固定,进而不仅有利于节省可穿戴设备的内部空间,而且有利于简化表冠固定支架50的组装过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