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穿戴产品的制作方法

2020-10-28 12:2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穿戴 申请 显示 产品
一种穿戴产品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穿戴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对穿戴产品的外观以及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产品的用户体验,穿戴产品的外壳通常可以采用金属材料,以使得穿戴产品具有较佳的金属质感。然而为了改善该穿戴产品中天线的信号质量,其外壳中的金属部分需要分段,并通过绝缘的材料将各段金属部分相连接。这样一来,很难实现产品外观上的金属一体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穿戴产品,用于解决移动终端的外壳无法实现金属一体化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穿戴产品。该穿戴产品包括显示模组、后壳、中框以及印刷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pcb)以及导通组件。其中,后壳位于显示模组的非出光侧。中框位于显示模组和后壳之间。中框包括金属框以及嵌套于金属框内、且与金属框相连接的塑胶框。金属框和塑胶框均为中空框架结构。塑胶框与显示模组和后壳密封连接,形成封闭的容纳腔。pcb位于容纳腔内。导通组件的一部分位于容纳腔内、且与pcb电连接,另一部分穿过塑胶框与金属框电连接。由上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戴产品中,中框中位于内侧的塑胶框朝向显示模组的部分与显示模组密封连接。此外,该塑胶框朝向后壳的部分还与后壳密封连接。这样一来,塑胶框、显示模组以及后壳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防水结构。防水结构内是用于放置上述pcb的容纳腔。该防水结构外是与塑胶框相连接的金属框。这样一来,即使中框中,外侧的金属框与内侧的塑胶框之间的结合力较小,存在漏水风险。在位于金属框内侧的防水结构的防水作用下,可以有效减小外界水汽进入至该防水结构内部的几率,从而减小对容纳腔内的穿戴产品的其他部件造成影响的几率。达到提高穿戴产品的防水性能的目的。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戴产品的中框中位于外侧的金属框作为天线辐射体。该金属框与穿戴产品内部具有金属件的部件通过塑胶框间隔开。这样一来,可以通过调节塑胶框的壁厚,有效增加内部金属部件,例如上述pcb与金属框之间的距离,即天线净空。天线净空越大,金属框的天线性能越好,天线信号的传输效果越好。此外,中框中位于外侧的金属框可以为首尾相连的中空框架结构,因此,金属框可以在满足天线信号有效传输的情况下,还可以使得产品外观可能够满足金属一体化的要求。并且,中框的一部分为金属框,另一部分为塑胶框,因此相对于全部采用金属制备的中框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框重量更轻,有利于减轻穿戴产品的整机重量,实现整机轻量化设计。

可选的,塑胶框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导通组件包括金属弹片、金属连接件以及第一密封件。其中,金属弹片与pcb相接触。金属连接件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与金属框相接触,另一端与金属弹片相接触。金属连接件穿过第一通孔的部分与第一通孔相配合的表面设置有环形的第一安装槽、第一密封件位于第一安装槽内、且与第一安装槽的底面和第一通孔的孔壁相接触。该导通组件中,金属连接件的一端与金属框电连接,另一端与金属弹片电连接。该金属弹片与pcb电连接。这样一来,可以使得金属框与pcb通过上述导通组件电连接。从而使得金属框可以作为天线传输信号。此外,第一密封件用于将金属连接件与第一通孔密封。从而可以降低穿过塑胶框的金属连接件,对由塑胶框以及与塑胶框相连接的显示模组和后壳构成的防水结构的防水性能造成影响。

可选的,金属框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相连通的第一连接孔。金属连接件伸出第一通孔的部分位于第一连接孔内、且与第一连接孔相配合。在此情况下,上述金属连接件伸出第一通孔的部分,可以位于第一连接孔内、且与第一连接孔相配合,从而可以增加金属连接件与金属框的接触面积。

可选的,第一连接孔为螺纹孔。金属连接件为第一螺纹紧固件。第一螺纹紧固件包括相连接的光杆和螺杆。光杆与第一通孔密封配合,螺杆与第一连接孔螺纹配合。光杆的直径大于螺杆的直径。在此情况下,可以将上述第一密封件安装于金属连接件中光杆上的第一安装槽内,通过第一密封件对光杆与第一通孔密封配合。此外,螺杆与第一连接孔螺纹配合从而可以将第一螺纹紧与金属框相连接。此外,金属连接件中光杆的直径可以大于螺杆的直径,从而使得光杆与螺杆的交界面,可以与金属框朝向容纳腔的内壁相接触。进而避免光杆旋入金属框上的第一连接孔内。

可选的,第一螺纹紧固件还包括头部,头部位于容纳腔内、且与光杆相连接。金属弹片包括第一子弹片和第二子弹片。其中,第一子弹片设置有第二通孔,光杆穿过第二通孔将第一子弹片固定于头部与塑胶框之间。第二子弹片与第一子弹片相连接且为一体结构,第二子弹片与pcb相接触。金属连接件中头部的直径大于光杆的直径。因此当光杆穿过塑胶框上的第一通孔时,头部位于塑胶框内侧的容纳腔内。在此情况下,可以通过头部将金属弹片中的第一子弹片固定于塑胶框的内壁与头部之间。从而达到将金属连接件与金属弹片电连接的目的。此外,与第一子弹片为一体结构的第二子弹片与pcb相接触,从而可以使得金属框通过第一螺纹紧固件以及金属弹片与pcb电连接。

可选的,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以及绕显示屏周边设置的表圈。穿戴产品还包括粘结层。粘结层位于塑胶框朝向表圈的一侧表面,用于将塑胶框与表圈粘接。这样一来,通过粘结层将塑胶框与表圈相连接,使得塑胶框与表圈之间接触紧密,达到减小水汽从塑胶框与表圈结合位置处进入上述容纳腔的几率,提高穿戴产品的整机防水能力。

可选的,后壳朝向塑胶框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安装槽。穿戴产品还包括第二密封件。第二密封件位于第二安装槽内、且与塑胶框朝向第二安装槽的表面以及第二安装槽的底面相接触。第二密封件用于将塑胶框与后壳密封。穿戴产品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螺纹紧固件,第二螺纹紧固件位于第二密封件远离容纳腔的一侧。第二螺纹紧固件穿过后壳和塑胶框,与显示模组螺纹连接。这样一来,后壳和塑胶框之间可以通过第二螺纹紧固件,以及位于后壳和塑胶框之间的第二密封件实现密封连接。

可选的,塑胶框的壁厚为0.4mm~1.6mm。当塑胶框的壁厚小于0.4mm时,在纳米注塑成型工艺中,由于塑胶材料较少,容易出现注塑不满的问题。此外,当塑胶框的壁厚大于1.6mm时,在纳米注塑成型工艺中,由于塑胶材料较多,容易导致塑胶框表面部分区域产生材料堆积。材料堆积的区域会出现收缩,即发生注塑缩水的现象,降低产品质量。因此,当塑胶框的壁厚在0.4mm~1.6mm的范围内时,在纳米注塑成型工艺中,即可以减小注塑不满出现的几率,又可以减小注塑缩水出现的几率。

可选的,穿戴产品还包括按键组件。中框上设置有第三通孔。此外,按键组件包括巴管、第三密封件。其中,巴管的一部分部分位于第三通孔内,一部分位于中框外侧。巴管与第三通孔相配合的表面设置有环形的第三安装槽。第三密封件位于第三安装槽内,并与第三安装槽的底面和第三通孔穿过塑胶框的部分的孔壁相接触,第三密封件用于将巴管与第三通孔密封。这样一来,可以通过第三密封件对巴管与塑胶框进行密封。从而可以降低穿过塑胶框的巴管,对由塑胶框以及与塑胶框相连接的显示模组和后壳构成的防水结构的防水性能造成影响。

可选的,按键组件还包括:按键帽和按键杆。其中,按键帽嵌套于巴管位于中框外侧的部分。按键杆穿过巴管的内孔,并与巴管和按键帽相连接。按键帽用于便于用户对按键组件进行操控。按键杆与按键帽相连接,用于在按键帽收到按压或旋转时,能够跟随按键帽的按压或旋转操作动作,使得穿戴产品中与按键杆相连接的器件执行与上述操作动作相应的指令,以实现对手表的控制,例如调整时间、翻阅信息等。

可选的,巴管的内孔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子内孔和第二子内孔。第一子内孔的孔径大于第二子内孔的孔径。第一子内孔靠近按键帽设置。按键杆伸入容纳腔的部分的柱面上设置有环形的第四安装槽。此外,按键组件还包括弹簧、钢片以及卡簧。其中,弹簧安装于按键杆上、且位于第一子内孔内。当用户按压按键帽时,按压至按键帽的力会使得弹簧变形,并当按压力撤销后,在弹簧恢复变形后,按键组件会复位到未按压的位置。钢片位于第二子内孔和第一子内孔的交界面与弹簧之间。钢片上具有用于穿过按键杆的第四通孔。钢片具有较大的刚度,避免弹簧受压变形过程中划伤巴管的内壁。卡簧安装于第四安装槽上、且卡簧朝向中框侧壁的表面与塑胶框和第四安装槽的侧面相接触。从而通过卡簧将按键杆和巴管的位置固定。

可选的,金属框朝向塑胶框的表面为第一台阶面,第一台阶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起和第一凹槽。塑胶框朝向金属框的表面为第二台阶面,第二台阶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凸起和第二凹槽。第一凸起卡合于第二凹槽内,第二凸起卡合于第一凹槽内。从而实现金属框与塑胶框相连接。

可选的,金属框朝向塑胶框的表面具有多个纳米孔洞,塑胶框的一部分填充于纳米孔洞内。纳米孔洞孔径为纳米级别。采用上述纳米注塑工艺,可以使得金属框和塑胶框的结合力更强。

可选的,pcb上设置有多个电路板馈入点。穿戴产品包括多个导通组件,一个导通组件与一个电路板馈入点电连接。从而可以使得金属框上与不同导通组件电连接的部分用于进行不同类型天线信号的传输。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穿戴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图1a中穿戴产品各个部件的一种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a为图1a中显示模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b为图1a中显示模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a中显示模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a中穿戴产品各个部件的另一种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a为沿图1b中的o2-o2进行剖切得到的剖视图;

图5b为图5a中金属框和塑胶框接触面配合的一种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中框中金属框和塑胶框接触面配合的一种示意图;

图7a为沿图1a中的o1-o1进行剖切得到的一种剖视图;

图7b为图1a中穿戴产品各个部件的另一种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7c为沿图1a中的o1-o1进行剖切得到的另一种剖视图;

图8a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穿戴产品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b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后壳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c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穿戴产品的另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d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穿戴产品背面的俯视图;

图8e为沿图8d中的b1-b1进行剖切得到的另一种剖视图;

图9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穿戴产品的截面图;

图10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穿戴产品的另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穿戴产品中pcb的电路板馈入点的分布示意图;

图12a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穿戴产品的一种天线净空示意图;

图12b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穿戴产品的另一种天线净空示意图;

图13a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穿戴产品的另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b为图13a中导通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3c为图13b中金属连接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a为图13a中的金属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b为图13a中的金属连接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c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导通组件与中框的安装示意图;

图14d为图13a中导通组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e为图14d中金属框上的第一连接孔和塑胶框上的第一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15a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穿戴产品的另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5b为图15a中按键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6a为图15a中按键组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6b为图16a中巴管内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16c为图15a中按键组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6d为图16c中一些部件的组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

01-穿戴产品;10-显示模组;11-后壳;12-中框;13-pcb;120-金属框;121-塑胶框;100-容纳腔;50-导通组件;51-金属弹片;52-金属连接件;520-第一安装槽;53-第一密封件;1211-第一通孔;1202-第一连接孔;521-头部;522-光杆;523-螺杆;510-第一子弹片;1212-第二通孔;511-第二子弹片;101-显示屏;103-背光模组;102-表圈;30-粘结层;110-第二安装槽;32-第二密封件;42-第二螺纹紧固件;200-防水结构;1201-凸耳;60-按键组件;1213-第三通孔;601-巴管;6011-第一子内孔;6012-第二子内孔;6010-第三安装槽;602-第三密封件;603-按键帽;604-按键杆;605-弹簧;606-钢片;607-卡簧;6040-第四安装槽;608-第四密封件;21-第一凸起;22-第一凹槽;23-第二凸起;24-第二凹槽;25-纳米孔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此外,本申请中,“上”、“下”等方位术语是相对于附图中的部件示意置放的方位来定义的,应当理解到,这些方向性术语是相对的概念,它们用于相对于的描述和澄清,其可以根据附图中部件所放置的方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穿戴产品。该穿戴产品可以为手表或手环。以下实施例为了方便说明,均是以穿戴产品为手表为例进行的举例说明。

如图1a所示,穿戴产品01包括显示模组10、中框12以及后壳11。

显示模组10具有用于显示画面的出光侧、以及背离上述出光侧的非出光侧。如图1b所示,后壳11位于显示模组10的非出光侧。

其中,显示模组10如图2a所示包括显示屏101以及表圈102。表圈102绕显示屏101周边设置。表圈102可以对显示屏101的周边进行保护和装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显示屏101的形状不进行限定。例如,显示屏101的显示面可以为图2a所示的圆形,也可以为图2b所示的矩形。

当显示屏101的形状发生变化时,该穿戴产品01的其他部件,例如表圈102、中框12以及后壳11的形状,也随着显示屏101而变化。以下为了方便说明,均是以显示屏101的显示面为圆形为例进行的说明。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显示屏101可以为液晶显示屏(liquidcrystaldisplay,lcd)。在此情况下,该显示模组10还包括用于向该液晶显示屏提供光源的背光模组(backlightunit,blu)103。

或者,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显示屏101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屏,该oled显示屏能够实现自发光,因此显示模组10中无需设置上述blu103。

此外,如图1b所示,中框12设置于显示模组10和后壳11之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中框12包括金属框120以及塑胶框121。塑胶框121嵌套于金属框120内、且与金属框120相连接。金属框120和塑胶框121均为中空框架结构,因此整个中框12也为中空框架结构。

金属框120采用金属材料制备,该金属框120具有导电性能。塑胶框121采用塑胶材料制备,具有绝缘性能。

在显示屏101的显示面为圆形时,上述中空框架结构可以为环形。该环形首尾相接,为闭合的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得金属框120与塑胶框121相连接,如图5a(沿图1b中的虚线o2-o2进行剖切得到的剖视图)所示,金属框120朝向塑胶框121的表面为第一台阶面a1。塑胶框121朝向金属框120的表面为第二台阶面a2。第一台阶面a1和第二台阶面a2相配合。

金属框120和塑胶框121的部分截面结构如图5b所示,金属框120朝向塑胶框121的第一台阶面a1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起21和第一凹槽22。

塑胶框121朝向金属框120的第二台阶面a2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凸起23和第二凹槽24。

其中,第一凸起21用于与第二凹槽24卡合,第二凸起23用于与第一凹槽22卡合,从而实现金属框120与塑胶框121相连接。

或者,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纳米注塑成型(nanomoldingtechnology,nmt)工艺将金属框120与塑胶框121相结合,以使得金属框120与塑胶框121相连接。

在此情况下,如图6所示,金属框120朝向塑胶框121的表面具有多个纳米孔洞25,塑胶框121的一部分填充于纳米孔洞25内。其中,纳米孔洞25孔径为纳米级别。采用上述nmt工艺,可以使得金属框120和塑胶框121的结合力更强。

基于此,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塑胶框121的壁厚h可以在0.4mm~1.6mm的范围内。当塑胶框121的壁厚h小于0.4mm时,在纳米注塑成型工艺中,由于塑胶材料较少,容易出现注塑不满的问题。

此外,当塑胶框121的壁厚h大于1.6mm时,在纳米注塑成型工艺中,由于塑胶材料较多,容易导致塑胶框121表面部分区域产生材料堆积。材料堆积的区域会出现收缩,即发生注塑缩水的现象,降低产品质量。

因此,当塑胶框121的壁厚h在0.4mm~1.6mm的范围内时,在纳米注塑成型工艺中,即可以减小注塑不满出现的几率,又可以减小注塑缩水出现的几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塑胶框121的壁厚h可以为0.4mm、0.5mm、0.7mm、1.0mm、1.2mm、1.5mm、1.6mm。

需要说明的是,受到制作工艺或者结构设置等因素的影响,塑胶框121朝向金属框120的表面,以及背离金属框120的表面并不是平面。在此情况下,该塑胶框121的壁厚h可以为塑胶框121朝向金属框120的表面各处到塑胶框121背离金属框120的表面的直线距离的平均值。

此外,如图7a(沿图1a所示的o1-o1进行剖切得到的剖视图)所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中框12中,塑胶框121朝向显示模组10的部分与显示模组10密封连接,塑胶框121朝向后壳11的部分与后壳11密封连接,形成封闭的容纳腔100。

穿戴产品01还包括如图7b所示的pcb13。如图7c所示,该pcb13设置于上述容纳腔100内。

此外,在穿戴产品01还包括电池(图中未示出)的情况下,电池也可以位于上述容纳腔100内。

基于此,当封闭的容纳腔100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时,可以降低位于容纳腔100内的pcb13、电池等电子元件遇水的几率,从而提升穿戴产品01的防水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得塑胶框121朝向显示模组10的部分与显示模组10密封连接,如图8a(图7c中e1位置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所示,穿戴产品01还包括粘结层30。

该粘结层30位于塑胶框121朝向显示模组10中的表圈102的一侧表面。该粘结层30用于将塑胶框121与表圈102相对的表面粘接。

这样一来,通过粘结层30将塑胶框121与表圈102相连接,使得塑胶框121与表圈102之间接触紧密,达到减小水汽从塑胶框121与表圈102结合位置处进入上述容纳腔100的几率,提高穿戴产品01的整机防水能力。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得塑胶框121朝向后壳11的部分与后壳11密封连接,后壳11朝向塑胶框121的一侧表面如图8b所示,设置有第二安装槽110。

此外,穿戴产品01还包括如图8c(图7c中e2位置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所示的第二密封件32。

该第二密封件32位于第二安装槽110内、且与塑胶框121朝向第二安装槽110的表面以及第二安装槽110的底面相接触。该第二密封件32用于将塑胶框121与后壳11密封。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密封件32可以为密封圈。当该第二密封件32为密封圈时,由于密封圈为首尾相连的环形结构,因此与该第二密封件32相配合的第二安装槽110如图8b所示为闭合的环形槽。

在此基础上,为了使得塑胶框121与后壳11能够相连接,如图8d所示,该穿戴产品01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螺纹紧固件42。图8d是以穿戴产品01包括四个第二螺纹紧固件42为例进行的说明。

如图8e(沿图8d中的虚线b1-b1进行剖切得到的剖视图)所示,第二螺纹紧固件42位于第二密封件32远离容纳腔100的一侧,并且该第二螺纹紧固件42穿过后壳11和塑胶框121,与金属框120螺纹连接。

在此情况下,为了使得第二螺纹紧固件42能够与金属框120螺纹连接,如图8e所示,金属框120覆盖塑胶框121朝向显示模组10的表面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使得第二螺纹紧固件42穿过后壳11和塑胶框121后,与覆盖塑胶框121一部分的金属框120螺纹连接。

在此情况下,后壳11和塑胶框121上设置有用于使得第二螺纹紧固件42穿过的通孔,金属框120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二螺纹紧固件42螺纹连接的螺纹孔。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螺纹紧固件42可以为螺钉、螺栓等。

这样一来,后壳11和塑胶框121之间可以通过第二螺纹紧固件42,以及位于后壳11和塑胶框121之间的第二密封件32实现密封连接。

在此情况下,当需要对穿戴产品01进行维修或者更换电池时,可以拆卸掉上述第二螺纹紧固件42,从而可以将后壳11从中框12上拆除,以便于对穿戴产品01内部进行维修或者更换电池。

由上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戴产品01中,如图9所示,中框12中位于内侧的塑胶框121朝向显示模组10的部分与显示模组10密封连接。此外,该塑胶框121朝向后壳11的部分还与后壳11密封连接。这样一来,塑胶框121、显示模组10以及后壳11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防水结构200。

上述防水结构200包括塑胶框121、显示模组10以及后壳11。防水结构200内是用于放置上述pcb13的容纳腔100。该防水结构200外是与塑胶框121相连接的金属框120。

这样一来,即使中框12中,外侧的金属框120与内侧的塑胶框121之间的结合力较小,存在漏水风险。在位于金属框120内侧的防水结构200的防水作用下,可以有效减小外界水汽进入至该防水结构200内部的几率,从而减小对容纳腔100内的穿戴产品01的其他部件,例如pcb13造成影响的几率。达到提高穿戴产品01的防水性能的目的。

此外,穿戴产品01还包括如图10所示的导通组件50,该导通组件50的一部分位于容纳腔100内、且与pcb13电连接,另一部分穿过塑胶框121与金属框120电连接。这样一来,可以采用中框12中位于外侧的金属框120作为穿戴产品01的天线。

在此情况下,pcb13上的信号可以通过上述导通组件50,传输至外侧的金属框120,并通过该金属框120对pcb13上的信号进行发送。

或者,金属框120可以接收外部信号,并通过导通组件50传输至pcb13上,以通过pcb13对该信号进行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中,pcb13上用于与导通组件50电连接的位置可以称为电路板馈入点。金属框120与导通组件50电连接的位置可以称为天线馈入点。

示例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穿戴产品01的pcb13上设置有多个电路板馈入点。在此情况下,该穿戴产品01可以包括多个导通组件50,一个导通组件50与pcb13上的一个电路板馈入点电连接。

例如,如图11所示,上述多个导通组件分别为导通组件50a、导通组件50b、导通组件50c、导通组件50d以及导通组件50e。

其中,中框12的金属框120中,通过导通组件50b与pcb13的一个电路板馈入点电连接的部分可以作为蓝牙天线,用于传输蓝牙信号。

金属框120中,通过导通组件50c与pcb13的一个电路板馈入点电连接的部分可以作为wi-fi天线,用于传输wi-fi信号。

金属框120中,通过导通组件50d与pcb13的一个电路板馈入点电连接的部分可以作为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天线,用于传输实gps信号。

金属框120中,通过导通组件50e与pcb13的一个电路板馈入点电连接的部分可以作为移动通信天线,用于传输移动通信,例如第四代通信技术(4g)信号。

基于此,金属框120向外突出形成有如图11所示的四个凸耳1201。该凸耳1201用于固定表带(图中未示出),从而便于用户佩戴上述穿戴产品01。

在此情况下,上述导通组件50b、导通组件50c、导通组件50d以及导通组件50e与金属框120电连接的位置,即天线馈入点,可以如图11所示分别靠近一个凸耳1201,从而可以利用凸耳1201具有向外突出的结构特点,便于天线馈入点位置天线信号的传输。

此外,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金属框120中,通过导通组件50a与pcb13的一个电路板馈入点电连接的部分可以用于接地。

由上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戴产品01,其中框12中位于外侧的金属框120作为天线辐射体。此外,中框12中位于内侧的塑胶框121与显示模组10和后壳11密封连接,形成封闭的容纳腔100。上述pcb13以及电池设置于容纳腔100内。

在此情况下,如图12a所示,金属框120与穿戴产品01内部具有金属件的部件,例如pcb13之间,通过塑胶框121间隔开。这样一来,相对于图12b所示的,只设置有金属框120的方案而言,图12a的方案中,可以通过调节塑胶框121的壁厚h1,有效增加内部金属部件,例如上述pcb13与金属框120之间的距离,即天线净空。

这样一来,在满足穿戴产品01尺寸要求的前提下,该天线净空越大,金属框120的天线性能越好,天线信号的传输效果越好。

而图12b所示的方案中,在穿戴产品01的尺寸一定的情况下,由于金属框120需要与其显示模组10和后壳11相连接,因此金属框120的壁厚h2无法减至很薄,所以图12b所示的方案中,很难获得良好的天线净空。

由上述可知,塑胶框121的壁厚h1的数值可以在0.4mm~1.6mm的范围内,基于此,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a塑胶框121的壁厚h1可以为1.0mm左右,从而能够获得较好的天线净空的同时,对外侧的金属框120具有一定的强度支撑的作用。

此外,中框12中位于外侧的金属框120为中空框架结构、且该中空框架结构首尾相连时形成闭合的结构。由上述可知,金属框120作为天线具有较好的天线净空,能够保证穿戴产品01具有良好的天线信号质量。因此,金属框120可以在满足天线信号有效传输的情况下,还可以使得产品外观可能够满足金属一体化的要求。并且,中框12的一部分为金属框120,另一部分为塑胶框121,因此相对于全部采用金属制备的中框12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框12重量更轻,有利于减轻穿戴产品01的整机重量,实现整机轻量化设计。

由上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穿戴产品01中,如图9所示,中框12中的塑胶框121与显示模组10以及后壳11相连接,从而形成了一个防水结构200。此外,上述穿戴产品01还包括一些部件,这些部件会至少穿过中框12中的塑胶框121,以与容纳腔100中的部件相连接。在此情况下,为了避免对防水结构200的防水性能造成影响,以下通过不同的示例对至少穿过中框12中的塑胶框121的部件的结构,以及该部件的防水设置方式进行详细的举例说明。

示例一

本示例中,穿过塑胶框121的结构为如图10所示的导通组件50。由上述可知,该导通组件50的一部分位于容纳腔100内、且与该容纳腔100中的pcb13电连接,另一部分与金属框120电连接。

为了使得导通组件50能够穿过塑胶框121,如图13a所示(穿戴产品01的部分结构的截面图),该塑胶框12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211。

上述导通组件50如图13a所示包括:金属弹片51、金属连接件52以及第一密封件53。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金属连接件52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1211与金属框120相接触。该金属连接件52的另一端与金属弹片51相接触,并可以通过焊接工艺将金属连接件52的另一端与金属弹片51相连接。

此外,金属弹片51远离金属连接件52的一端可以与pcb13上的电路板馈入点通过焊接的方式,相接触。

上述金属连接件52可以为销钉。该销钉可以与塑胶框121上的第一通孔1211过盈配合。

或者,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增加金属连接件52与金属框120的接触面积,提高天线信号的质量,如图13b所示,金属框120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1211相连通的第一连接孔1202。

其中,为了保证金属框120的外表面的平整和完整性,上述第一连接孔1202为盲孔。

在此情况下,上述金属连接件52伸出第一通孔1211的部分,可以位于第一连接孔1202内、且与第一连接孔1202相配合,从而可以增加金属连接件52与金属框120的接触面积。

示例的,在上述金属连接件52为销钉时,该销钉可以与第一连接孔1202过盈配合。

此外,为了保证金属连接件52与塑胶框121之间的密封性能,如图13b所示,该金属连接件52穿过第一通孔1211的部分与塑胶框121上的第一通孔1211相配合的表面上,设置有环形的第一安装槽520。

在金属连接件52为销钉的情况下,该金属连接件52为如图13c所示的,具有环形的第一安装槽520的销钉。

在此基础上,如图13b所示,第一密封件53位于上述第一安装槽520内、且与第一安装槽520的底面和第一通孔1211的孔壁相接触。

该第一密封件53用于将金属连接件52与第一通孔1211密封。从而可以降低穿过塑胶框121的金属连接件52,对由塑胶框121以及与塑胶框121相连接的显示模组10和后壳11构成的防水结构200的防水性能造成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密封件53可以为密封圈。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图13a所示的导通结构50中的金属弹片51如图14a所示,包括相连接、且为一体结构的第一子弹片510和第二子弹片511。第一子弹片510上设置有第二通孔1212。

此外,导通结构50中的金属连接件52为第一螺纹紧固件。该第一螺纹紧固件可以是螺钉。如图14b所示,作为第一螺纹紧固件的金属连接件52包括相连接的头部521、光杆522以及螺杆523。

光杆522上设置有环形的第一安装槽520。在金属连接件52为螺钉的情况下,该金属连接件52为具有环形的第一安装槽520的螺钉。

在此情况下,如图14c所示,在导通组件50与塑胶框121的组装过程中,可以将第一密封件53安装于金属连接件52中光杆522(如图14b所示)上的第一安装槽520内。然后,金属连接件52穿过金属弹片51中第一子弹片510(如图14a所示)上的第二通孔1212,并伸入与塑胶框121上的第一通孔1211内。

在导通组件50与塑胶框121的组装后,如图14d所示,金属连接件52的头部521的直径大于光杆522的直径。因此当光杆522穿过塑胶框121上的第一通孔1211(图14e)时,头部521位于塑胶框121内侧的容纳腔100内。

在此情况下,可以通过头部521将金属弹片51中的第一子弹片510固定于塑胶框121的内壁与头部521之间。从而达到将金属连接件52与金属弹片51电连接的目的。

如图14d所示,与第一子弹片510为一体结构的第二子弹片511,其远离第一子弹片510的一端伸入容纳腔100内,并焊接于pcb13上。

此外,金属连接件52中光杆522穿过图14a中第一子弹片510上的第二通孔1212后,与塑胶框121上的第一通孔1211(图14e)相配合。此时,位于光杆522上的第一安装槽520内的第一密封件53,与第一安装槽520的底面和第一通孔1211的孔壁相接触。该第一密封件53用于将金属连接件52与第一通孔1211密封,提高穿戴产品01的防水性能。

在此基础上,金属框120上的第一连接孔1202可以为螺纹孔。金属连接件52的螺杆523穿过塑胶框121上的第一通孔1211后与金属框120上的第一连接孔1202(图14e)螺纹配合。从而实现金属连接件52与金属框120电连接。

此外,金属连接件52中光杆522的直径可以大于螺杆523的直径,从而使得光杆522与螺杆523的交界面,可以与金属框120朝向容纳腔100的内壁相接触。进而避免光杆522旋入金属框120上的第一连接孔1202内(图14e)。

综上所述,导通组件50采用如图14d所示的结构时,该导通组件50中,金属连接件52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旋入金属框120上的第一连接孔1202内。该金属连接件52的另一端与固定于金属连接件52的头部521与塑胶框121之间的第一子弹片510相连接。此外,第一子弹片510与焊接于pcb13上的第二子弹片511为一体结构。这样一来,可以使得金属框120与pcb13通过上述导通组件50电连接。

示例二

本示例中,穿戴产品01还包括如图15a(沿图1a中的虚线a1-a1进行剖切得到的剖视图)所示的按键组件60。

该按键组件60可以在用户进行不同的按按压或旋转等操作动作下,穿戴产品01执行与上述操作动作相应的指令,以实现对手表的控制,例如调整时间、翻阅信息等。

上述按键组件60穿过中框12。在此情况下,如图15b所示,该中框12上设置有穿过金属框120和塑胶121的第三通孔1213。

按键组件60包括如图16a所示的巴管601、按键帽603、按键杆604。

其中,巴管601一部分部分位于上述第三通孔1213(图15b)内,一部分位于中框12的外侧。

按键帽603嵌套于巴管601位于中框12外侧的部分。按键杆604穿过巴管601的内孔,并与巴管601和按键帽603相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按键杆604可以与按键帽603一体结构,从而可以通过注塑工艺形成。

如图16b所示,巴管601的内孔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子内孔6011和第二子内孔6012。其中,第一子内孔6011的孔径大于第二子内孔6012的孔径。并且,第一子内孔6011靠近按键帽603(图16a)设置。

在此情况下,按键组件60还包括如图16c所示的弹簧605、钢片606。

其中,弹簧605安装于按键杆604上、且位于如图16b所示的第一子内孔6011内。当用户按压按键帽603时,按压至按键帽603的力会使得弹簧605变形,并当按压力撤销后,在弹簧605恢复变形后,按键组件60会复位到未按压的位置。

钢片606位于如图16b所示的第二子内孔6012和第一子内孔6011的交界面与弹簧605(图16c)之间。其中,钢片606上设置有用于按键杆604穿过的第四通孔(图中未示出)。

钢片606具有较大的刚度,避免弹簧605受压变形过程中划伤巴管601的内壁。

此外,巴管601与第三通孔1213相配合的表面设置有如图16b所示的环形的第三安装槽6010。

在此情况下,按键组件60还包括第三密封件602。该按键组件60在组装的过程中,如图16d所示,可以将按键杆604穿过巴管601的内孔。此外,将上述第三密封件602安装于巴管601外表面的第三安装槽6010内。

然后,将如图16c所示,将图16d组合后的组件安装于中框12上的第三通孔1213(图16b)内,从而使得第三密封件602与第三安装槽6010(图16b)的底面,以及第三通孔1213(图15b)穿过塑胶框121的部分的孔壁相接触。

这样一来,可以通过第三密封件602对巴管601与塑胶框121进行密封。从而可以降低穿过塑胶框121的巴管601,对由塑胶框121以及与塑胶框121相连接的显示模组10和后壳11构成的防水结构200的防水性能造成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第三密封件602可以为密封圈。

此外,为了使得按键杆604与巴管601相连接,如图16a所示,该按键杆604伸入塑胶框121背离金属框120一侧的容纳腔100的部分,其外表面上设置有环形的第四安装槽6040。

在此情况下,上述按键组件60还包括如图16c所示的卡簧607。当按键杆604伸入容纳腔100后,可以将卡簧607安装于上述第四安装槽6040上、且卡簧607朝向中框12侧壁的表面与塑胶框121和第四安装槽6040的侧面相接触。从而通过卡簧607将按键杆604和巴管601的位置固定。

此外,为了对按键杆604和巴管601的内孔进行密封,按键组件60还包括如图16c所示的至少一个第四密封件608。该第四密封件608可以设置于按键杆604上,并与巴管601的第一子内孔6011和第二子内孔6012(图16b)交界位置形成的台阶面相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四密封件608可以为密封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