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车辆气囊点爆试验捕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9:1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试验 车辆 气囊 安全设备 装备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安全设备试验装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气囊点爆试验捕集系统。


背景技术:

2.汽车副司机气囊点爆试验是检验副司机气囊产品质量及气囊展开后所产生的零件飞溅物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在此基础上改进产品质量减少对人体的伤害。在此种气囊点爆试验中是不可缺少的,根据试验法规是必须存在的。捕集网是用来对气囊展开后的零件飞溅物进行收集,防止在试验过程中零部件飞散出试验区域造成零件飞溅物缺失的情况。部分根据试验车身尺寸制作副司机气囊点爆试验捕集网。
3.现有技术只有单一车型试验功能,不同车型之间不能通用(车型不同,车身高度不同),造成试验成本增加,试验用捕集网仓储空间增加,试验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气囊点爆试验捕集系统,包括:捕集装置,所述捕集装置的内部具有收容腔,所述捕集装置的侧壁上开设有入口,所述入口和所述收容腔连通;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调节单元和支架,所述调节单元和所述支架依次设置在所述捕集装置的下方,所述调节单元的顶端和所述捕集装置的底面连接,所述调节单元的底端与所述支架可移动地连接,所述调节单元用于调节所述捕集装置的高度。
5.优选地,所述调节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第一伸缩组件,所述第一伸缩组件包括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顶端和所述捕集装置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杆的底端和所述支架可移动地连接。
6.优选地,所述支架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升降杆的底端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
7.优选地,所述升降杆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弹力件,所述多个弹力件在所述升降杆的侧壁上间隔设置,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卡接件,当无外力作用时,所述卡接件和所述弹力件卡持以限制所述升降杆相对所述支架移动。
8.优选地,所述调节单元还包括第二伸缩组件,所述第二伸缩组件包括丝杠、丝杠齿轮、驱动轴齿轮和驱动轴,所述丝杠的顶端和所述捕集装置的底面可转动地连接,所述丝杠的底端和所述支架可移动地连接,所述丝杠齿轮和所述丝杠螺接,所述驱动轴和所述驱动轴齿轮固定轴接,所述丝杠齿轮和所述驱动轴齿轮传动连接。
9.优选地,所述第二伸缩组件还包括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的一侧和所述丝杠齿轮啮合,所述传动齿轮的另一侧和所述驱动轴齿轮啮合。
10.优选地,所述第二伸缩组件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丝杠套筒、驱动轴套筒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丝杠套筒和所述驱动轴套筒相互垂直的固定
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且所述丝杠套筒和所述驱动轴套筒内部连通,所述丝杠齿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丝杠套筒内,所述驱动轴齿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驱动轴套筒内,所述丝杠齿轮和所述驱动轴齿轮在所述底座内通过所述传动齿轮传动连接。
11.优选地,所述底座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采用三角板,所述加强板的相邻侧边分别与所述驱动轴套筒的侧壁和固定板固定连接。
12.优选地,所述调节单元还包括另一第二伸缩组件,所述另一第二伸缩组件和所述第二伸缩组件共用所述驱动轴。
13.优选地,所述调节单元包括两个第一伸缩组件,两个所述第一伸缩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捕集装置的底面一对角线对应的两端,所述第二伸缩组件和所述另一第二伸缩组件设置在所述捕集装置的底面中线对应的两端。
14.优选地,所述支架还包括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架的底部。
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气囊点爆试验捕集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通过设置在捕集装置下方的支撑装置对捕集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使该系统的高度适用于不同车型的内部空间;通过在支架上设置安装孔和升降杆配合调节捕集装置的高度,增加调节单元的稳定性。
17.(2)通过设置第二伸缩组件的驱动轴和丝杠的传动连接实现对捕集装置的高度调节,丝杠和丝杠齿轮的配合使捕集装置在不受外力时保持稳定,防止滑脱;进一步地,通过两个第二伸缩组件共用驱动轴实现丝杠的同步调节。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和功能,可以参考附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附图旨在示意性地阐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没有任何限制作用,图中各个部件并非按比例绘制。
19.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气囊点爆试验捕集系统的结构框图;
20.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气囊点爆试验捕集系统的调节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气囊点爆试验捕集系统的调节单元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2.10、捕集装置;20、支撑装置;201、调节单元;202、支架;211、升降杆;212、丝杠;213、丝杠齿轮;214、驱动轴齿轮;215、驱动轴;216、传动齿轮;217、底座;218、丝杠套筒;219、驱动轴套筒;220、固定板;221、加强板;222、行走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公开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24.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表示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除非
特别申明,术语“或”表示“和/或”。术语“基于”表示“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示例实施例”和“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示例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术语“第一”、“第二”等等可以指代不同的或相同的对象。下文还可能包括其他明确的和隐含的定义。
25.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以及其他潜在问题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气囊点爆试验捕集系统,包括:捕集装置10和支撑装置20,捕集装置10的内部具有收容腔,捕集装置10的侧壁上开设有入口,所述入口和所述收容腔连通;支撑装置20包括调节单元201和支架202,调节单元201和支架202依次设置在捕集装置10的下方,调节单元201的顶端和捕集装置10的底面连接,调节单元201的底端与支架202可移动地连接,调节单元201用于调节捕集装置10的高度。
26.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捕集装置10包括上底板、下底板和三个侧板,上底板和下底板平行设置,三个侧板设置在上底板和下底板之间形成捕集装置10的左侧壁、右侧壁和后侧壁,上底板、下底板和三个侧板围合形成收容腔,同时捕集装置10的前侧壁空置形成入口,以捕集气囊点爆试验中飞散的零部件并使其由入口进入收容腔。
27.支撑装置20的调节单元201的顶端和捕集装置10地下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调节单元201的底端和支架202可移动地连接,其中,支架202采用具有一定高度的框架结构,调节单元201相对支架202的移动的方向平行于支架202高度的延伸方向,当需要调节捕集装置10的高度时,通过调节单元201的底端相对支架202的移动使捕集装置10和支架202之间的距离减小或增加,从而降低捕集系统的整体高度,使其适应不同试验车辆由于内部空间限制对边捕集系统的不同高度需求。
28.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单元201包括至少两个第一伸缩组件,第一伸缩组件包括升降杆211,升降杆211的顶端和捕集装置10的底面固定连接,升降杆211的底端和支架202可移动地连接。
29.具体地,调节单元201包括两个第一伸缩组件,两个第一伸缩组件的升降杆211对称设置在捕集装置10的下方,例如,两个升降杆211的顶端分别连接在捕集装置10下底板的下表面的中线的两端,使其稳定支撑捕集装置10。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调节单元201还可以包括三个第一伸缩组件,三个第一伸缩组件成三角形分布在捕集装置10的下方。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调节单元201还可以包括四个第一伸缩组件,四个第一伸缩组件分别分布在捕集装置10下底板的四个顶点对应的下方,以形成对捕集装置10的稳定支撑。
30.在本实施例中,支架202上开设有安装孔,升降杆211的底端可移动地设置在安装孔内。
31.具体地,安装孔为开设在202上的通孔,安装孔的轴向平行于支架202和高度方向和升降杆211的长度方向,升降杆211的底端通过至少部分地伸入安装孔内,当调节升降杆211时,升降杆211的底端在安装孔内沿升降杆211的长度方向相对支架201移动,从而改变捕集装置10的高度。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支架201可以通过开设在支架202侧壁内或者侧壁外的凹槽和升降杆211的底端可移动地连接,例如,在凹槽内设置凸起,并在升降杆211上开设和凸起配合的卡槽。
32.在本实施例中,升降杆211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弹力件,多个弹力件在升降杆211的侧壁上间隔设置,支架202上设置有卡接件,当无外力作用时,卡接件和所述弹力件卡持
以限制升降杆211相对支架202移动。
33.具体地,升降杆211的多个弹力件为半球形凸起,多个半球形凸起均匀设置在升降杆211的侧壁上,支架202上的卡接件为与弹力件的半球形凸起对应的凹槽,当升降杆211和支架202未受到施加的外力时,半球形凸起卡接在凹槽内以实现弹力件和卡接件的卡持。
34.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单元201还包括第二伸缩组件,第二伸缩组件包括丝杠212、丝杠齿轮213、驱动轴齿轮214和驱动轴215,丝杠212的顶端和捕集装置10的底面可转动地连接,丝杠212的底端和支架202可移动地连接,丝杠齿轮213和丝杠212螺接,驱动轴215和驱动轴齿轮214固定轴接,丝杠齿轮213和驱动轴齿轮214传动连接。
35.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调节单元201的丝杠212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丝杠齿轮213的内壁上具有与丝杠212的外螺纹对应的内螺纹,驱动轴齿轮214和丝杠齿轮213啮合且轴线相互垂直,驱动轴齿轮214和丝杠齿轮213均采用锥齿轮,驱动轴215和驱动轴齿轮214固定轴接,丝杠212的顶端和捕集装置10的下底板可转动地连接,丝杠212的底端和支架202可移动地连接,调节第二伸缩组件时,通过转动驱动轴215使与其固定轴接的驱动轴齿轮214转动,并进一步带动丝杠齿轮213转动,使丝杠212相对支架202向下移动以改变捕集装置10的高度。
36.驱动轴215的端部设置十字花纹,十字该花纹和电钻钻头匹配,在操作调节单元201时,可以通过电钻钻头和驱动轴215的花纹配合由电钻带动驱动轴215转动,从而提高驱动效率。另外的实施例中,驱动轴215上还可以设置握持部,该握持部具有防滑垫,使用时通过手持握持部转动驱动轴215以调节捕集装置10的高度,通过手动驱动可以方便控制高度调节精度。
3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伸缩组件还包括传动齿轮216,传动齿轮216的一侧和丝杠齿轮213啮合,传动齿轮216的另一侧和驱动轴齿轮214啮合。
38.具体地,如图3所示,传动齿轮216设置在丝杠齿轮213和驱动轴齿轮214之间,且丝杠齿轮213、驱动轴齿轮214和传动齿轮216的轴线两两垂直,使丝杠齿轮213和驱动轴齿轮214传动连接。通过设置传动齿轮216提高传动比。
3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伸缩组件还包括底座217,底座217包括丝杠套筒218、驱动轴套筒219和固定板220,固定板220和支架202固定连接,丝杠套筒218和驱动轴套筒219相互垂直的固定设置在固定板220上,且丝杠套筒218和驱动轴套筒219内部连通,丝杠齿轮213可转动地设置在丝杠套筒218内,驱动轴齿轮214可转动地设置在驱动轴套筒219内,丝杠齿轮213和驱动轴齿轮214在底座217内通过传动齿轮216传动连接。
40.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丝杠齿轮213、驱动轴齿轮214和传动齿轮216设置在底座217内,固定板220上设置有固定孔,紧固件通过固定孔将底座217固定在支架202上,丝杠套筒218开设有轴向中心孔,使丝杠齿轮213可转动地设置在丝杠套筒218内,驱动轴套筒219开设有轴向中心孔,使驱动轴齿轮214可转动地设置在驱动轴套筒219内,丝杠套筒218的中心孔和驱动轴套筒219的中心孔连通,传动齿轮216设置在两者连通的中心孔处。
41.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217还包括加强板221,加强板221采用三角板,加强板221的相邻侧边分别与驱动轴套筒219的侧壁和固定板220固定连接。
42.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加强板221的的一侧边具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的曲率和驱动轴套筒219的外壁相同,加强板221的侧边和驱动轴套筒219的外壁紧密贴合,加强板
221一侧边和固定板220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加强板221对驱动轴套筒219的固定。
43.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单元201还包括另一第二伸缩组件,另一第二伸缩组件和第二伸缩组件共用驱动轴215。
44.如图1至图3所示,调节单元201包括两个第二伸缩组件,两个第二伸缩组件底座217的驱动轴套筒219的轴线共线设置,使驱动轴215依次穿过两个第二伸缩组件的驱动轴套筒219,以实现对两个第二伸缩组件的丝杠212的同步驱动,并确保调节高度一致。
45.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单元201包括两个第一伸缩组件,两个第一伸缩组件分别设置在捕集装置10的底面一对角线对应的两端,第二伸缩组件和另一第二伸缩组件设置在捕集装置10的底面中线对应的两端。
46.具体地,如图1所示,两个第一伸缩组件的升降杆211的底端分别对应支架202的纵向支撑杆,安装孔设置在支撑杆的顶部并向支撑杆的底部延伸形成收容空间,使升降杆211的底端在支架202的支撑杆的内部移动,两个第二伸缩组件分别设置在捕集装置10的下底板中线两端对应的位置,通过手动或者电钻使驱动轴215转动以驱动丝杠212转动,支架202开设有通孔,使丝杆212的底端在相对支架202向下移动时可以穿过通孔;另一方面,通过丝杠212的转动形成对捕集装置10向上的推力或者向下的压力,并进一步的使第一伸缩组件的升降杆211的底端在上述力的作用下相对支架202的安装孔移动,以实现对捕集装置10的高度的调节。通过将升降杆211设置在捕集装置10的下底板一对角线对应的两端有利于丝杆212施加外力的均匀分布。
47.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202还包括行走机构222,行走机构222设置在支架202的底部。具体地,如图1所示,行走机构222采用脚轮,脚轮设置在支架202的底部以移动捕集系统,提高应用效率。
48.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