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计量加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7:5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生物制品 计量 装置 生产 设备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制品生产用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计量加液装置。


背景技术:

2.液体计量装置应用广泛,液体计量装置例如为一种容器式计量装置,该种容器式计量装置包括:计量容器、进液阀门以及出液阀门,计量容器上端连接储液容器,进液阀门安装在计量容器上端,计量容器下端开设出液口,计量容器下端安装出液阀门。该装置能够实现在重力液体出液,但是仍然存在的缺点为:
3.但是如果液体量较少,由于计量容器与外界隔离,内外气压差存在,导致液体无法从出液口出来。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提供一种计量加液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液体量较少时因存在内外气压差而导致无法出液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计量加液装置,包括壳体、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以及第四阀门,壳体内部开设有第一储液通道和第二储液通道,第一储液通道和第二储液通道中部之间用膜片隔开,第一储液通道进口处安装有第一阀门,第一储液通道出口处安装有第二阀门,第二储液通道进口处安装有第三阀门,第二储液通道出口处安装有第四阀门。
7.进一步的,第一储液通道和第二储液通道均包括进液段、储液段以及出液段,第一储液通道的进液段处安装第一阀门,第一储液通道的出液段处安装第二阀门,第二储液通道的进液段处安装第三阀门,第二储液通道的出液段处安装第四阀门。
8.进一步的,壳体包括第一半本体、第二半本体、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第一半本体两端分别安装有两第一夹板,第一半本体一端与一第一夹板形成第一储液通道的进液段,第一半本体另一端与另一第一夹板形成第一储液通道的出液段,第二半本体两端分别安装有两第二夹板,第二半本体一端与一第二夹板形成第二储液通道的进液段,第二半本体另一端与另一第二夹板形成第二储液通道的出液段,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扣合夹紧膜片。
9.进一步的,膜片到进液段与储液段连通处有距离,膜片到储液段与出液段连通处有距离。
10.进一步的,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以及第四阀门均包括:阀片,进液段和出液段壁均开设有气孔,气孔用于通过进气阀连通至外界气源,气孔与进液段采用阀片隔开,气孔与出液段采用阀片隔开,阀片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均形成有凸部,凸部用于与阀片配合关闭所在进液段或出液段。
11.进一步的,阀片包括:第一弹性膜、第二弹性膜以支撑部,第一弹性膜和第二弹性膜均为片状结构,第一弹性膜和第二弹性膜安装在进液段或出液段内壁上,第一弹性膜盖住气孔,第一弹性膜和第二弹性膜之间连接支撑部,支撑部用于将第二弹性膜压紧在凸部
上。
12.进一步的,进气阀与plc控制系统连接。
1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当液体量较少或者计量加液容器与外界具有内外气压差时,液体能顺利地从岀液口排出,进行准确的加液计量。与计量泵相比结构简单,方便拆分进行膜更换和装置清洗,拆卸后,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以及第四阀门均打开,一端出水,另一端直接用自来水冲洗即可;而且由于结构的对称性,利于生产制造,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14.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15.图1为液体计量装置的剖视图;
16.图2为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或第四阀门的阀片处的剖视图。
17.附图标记:壳体1、第一半本体11、第二半本体12、第一夹板13、凸部130、第二夹板14、第一储液通道15、第二储液通道16、进液段161、储液段162、出液段163、第一阀门2、第一弹性膜21、第二弹性膜22、支撑部23、第二阀门3、第三阀门4、第四阀门5、进气阀6。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19.如图1所示,一种液体计量装置,包括:壳体1、第一阀门2、第二阀门3、第三阀门4以及第四阀门5,壳体1内部开设有第一储液通道15和第二储液通道16,第一储液通道15和第二储液通道16中部之间用膜片隔开,第一储液通道15进口处安装有第一阀门2,第一储液通道15出口处安装有第二阀门3,第二储液通道16进口处安装有第三阀门4,第二储液通道16出口处安装有第四阀门5。
20.第一储液通道15和第二储液通道16包括进液段161、储液段162以及出液段163,第一储液通道15的进液段161端口处安装第一阀门2,第一储液通道15的出液段163端口处安装第二阀门3,第二储液通道16的进液段161端口处安装第三阀门4,第二储液通道16的出液段163端口处安装第四阀门5。
21.壳体1包括:第一半本体11、第二半本体12、第一夹板13和第二夹板14,第一半本体11两端分别安装有两第一夹板13,第一半本体11一端与一第一夹板13形成第一储液通道15的进液段161,第一半本体11另一端与另一第一夹板13形成第一储液通道15的出液段163,第二半本体12两端分别安装有两第二夹板14,第二半本体12一端与一第二夹板14形成第二储液通道16的进液段161,第二半本体12另一端与另一第二夹板14形成第二储液通道16的出液段163,第一夹板13和第二夹板14扣合夹紧膜片。
22.如图1所示,第一半本体11与第二半本体12是左右对称设计,方便工业制造。
23.如图1所示,第一储液通道15的储液段162与第二储液通道16的储液段162夹合在一起是椭球体或者球体,这样有利于膜的伸张,使膜与储液通道的两壁无缝贴合。
24.如图1所示,第一夹板13与第二夹板14有一定的厚度,从而使得膜片到进液段161
与储液段162的连通处有一定间隔距离,储液段162与出液段163的连通处有一定间隔距离。长期使用,膜片变形,膜片变大,因此有可能封闭进液段161与储液段162的连通处,而此设计则可以防止膜因长期使用变形而堵塞连通处。
25.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阀门2、第二阀门3、第三阀门4以及第四阀门5均包括:阀片,进液段161和出液段163壁均开设有气孔,气孔用于通过进气阀6连通至外界气源,气孔与进液段161采用阀片隔开,气孔与出液段163采用阀片隔开,阀片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第一夹板13和第二夹板14均形成有凸部130,凸部130用于与阀片配合关闭所在进液段161或出液段163。
26.如图2所示,阀片包括第一弹性膜21、第二弹性膜22以及支撑部23,第一弹性膜21和第二弹性膜22均为片状结构,第一弹性膜21(和第二弹性膜22)安装在进液段161或出液段163内壁上,第一弹性膜21盖住气孔,第一弹性膜21和第二弹性膜22之间连接支撑部23,支撑部23用于将第二弹性膜22压紧在凸部130上,使得阀门封闭效果更好。
27.为了实现自动控制,进气阀6与plc控制系统连接,方便计算排液次数。
2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计量加液装置的使用方法:
29.第一储液通道15排液、第二储液通道16进液模式为:第一阀门2关闭,第二阀门3打开,第三阀门4打开,第四阀门5关闭,液体开始流入第二储液通道16,由于膜片的高弹性,第二储液通道16空间扩充,挤压膜片移动,使得第一储液通道15的液体从第二阀门3处排出。
30.同理,第一储液通道15排液、第二储液通道16进液模式为:第一阀门2打开,第二阀门3关闭,第三阀门4关闭,第四阀门5打开,随着第一储液通道15液体的流入,第一储液通道15扩充,挤压膜片移动,使得第二储液通道16的液体从第四阀门5处排出。
31.与进气阀6连接的plc控制器对排液次数进行计数,累计加液量=排液次数
×
固定容积。
32.第一阀门2、第二阀门3、第三阀门4或第四阀门5的开阖:当气阀打开时,高压气体推动第一弹性膜21扩张运动,顶动支撑部23,支撑部23推动第二弹性膜22运动与凸部130形成闭合,实现通道封闭。当气阀关闭时,膜回缩至常态,带动支撑部23与凸部130分离,即第一阀门2、第二阀门3、第三阀门4或第四阀门5打开。
33.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