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处理废水的多级净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19 23:0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废水 净水 治理 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处理废水的多级净水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我国工业高速发展,由此引发的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水污染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目前常用的处理废水中悬浮物处理工艺多为混凝沉淀过滤,以高密度沉淀设备加过滤设备为主,存在以下主要缺点:1、占地面积大,企业征地压力大;2、设备多,管理难度大;3、流程长,操作不方便,人工成本高;4、维修保养设备多,费用高。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处理废水的多级净水装置,其破传统水处理工艺的瓶颈,高度集成了多种水处理工段,将药剂混合、水力循环澄清、过滤等融为一体,重点解决了水中悬浮物的问题,实现了废水的合格排放,尤其适用于矿井废水,实现了含悬浮物废水在同一罐体内完成水力循环澄清、沉淀、过滤的多级净化。再者,可作为深度处理的预处理设备,为整个水处理工艺的提升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条件。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处理废水的多级净水装置,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5.一种处理废水的多级净水装置,其包括柱形本体及由下往上依次设置的水力循环澄清组件、水流导引组件以及过滤组件,还包括污泥浓缩组件;其中,所述水力循环澄清组件包括混合室、反应室、分离室和集水槽,所述混合室入口与进水管连通,所述混合室出口经喉管与所述反应室连通,所述分离室设于所述反应室的侧边,所述集水槽设于所述分离室的上方;所述污泥浓缩组件设于所述反应室下方并与之连通。
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处理废水的多级净水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混合室入口设置有喷嘴。
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处理废水的多级净水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反应室包括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所述第一反应室设置在所述第二反应室内组成双环结构。
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处理废水的多级净水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反应室与分离室之间设置有导流筒。
9.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处理废水的多级净水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反应室下部设置有伞形罩。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处理废水的多级净水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水流导引组件包括由下往上依次设置的布水器、导流板和集水管,所述集水管为倒t型管。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处理废水的多级净水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滤板、滤料和产水/反冲洗管,所述产水/反冲洗管设置在所述柱形本体上
且位于所述滤板下方和位于所述集水管上方;所述滤料设置在所述滤板上,所述滤板安装在所述柱形本体上。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处理废水的多级净水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排污管,其设置在所述柱形本体上且位于所述滤料的上方;所述排污管旁还设置有l型排污槽。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处理废水的多级净水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污泥浓缩组件包括泥渣浓缩斗,所述泥渣浓缩斗的宽顶部与所述反应室连通,所述泥渣浓缩斗的窄底部与排泥管连通,所述排泥管上安装有排泥阀门。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处理废水的多级净水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进水管还连接一回泥管,其另一端深入所述污泥浓缩组件内。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处理废水的多级净水装置,处理废水的多级净水装置,其破传统水处理工艺的瓶颈,高度集成了多种水处理工段,将药剂混合、水力循环澄清、过滤等融为一体,重点解决了水中悬浮物的问题,实现了废水的合格排放,尤其适用于矿井废水。另一方面,可作为深度处理的预处理设备,为整个水处理工艺的提升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条件。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处理废水的多级净水装置集成度高,污泥无动力回流,处理ss(悬浮固体)水质范围宽(50~12000mg/l)、处理效果好,投资较少,占地面积小,安装方便,设备日常维护简单,运营成本低;能够实现远程控制,自动化运行;较其他工艺技术优势明显。克服现有技术中高密度沉淀设备加过滤设备占地面积大、设备多、运行管理及维护费用高等缺陷。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处理废水的多级净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
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5.一种处理废水的多级净水装置,其包括柱形本体1及由下往上依次设置的水力循环澄清组件、水流导引组件以及过滤组件,还包括污泥浓缩组件;其中,所述水力循环澄清组件包括混合室3、反应室、分离室9和集水槽11,所述混合室3入口与进水管2连通,所述混合室3出口经喉管5与所述反应室连通,所述分离室9设于所述反应室的侧边,所述集水槽11设于所述分离室9的上方;所述污泥浓缩组件设于所述反应室下方并与之连通。
26.进一步地,所述混合室3入口设置有喷嘴4,即所述进水管2通过水力驱动组件将加药混合后的含悬浮物的废水通过喷嘴4进入混合室3。
27.进一步地,所述喉管5与所述混合室3顶部连接处设置为连接喇叭口51,当废水高速喷入喉管5,在喉管5的喇叭口51周围形成真空,吸入大约3倍于原水的泥渣量,经过泥渣与原水的迅速混合,进入反应室。
28.进一步地,所述反应室包括第一反应室6和第二反应室7,所述第一反应室6设置在所述第二反应室7内组成双环结构,实现双级混凝效果。其中,所述第一反应室6为渐扩管形结构。所述第一反应室6和第二反应室7与柱形本体1内侧壁均通过槽钢固定连接,在第一反应室6、第二反应室7中完成絮凝过程,通过接触絮凝,脱稳杂质被活性泥渣阻留下来。
29.具体地,所述第一反应室6和第二反应室7设网格,网格采用截面积30mm
×
20mm的松木条,网格共11层,分四段。第一段一层,网眼净空尺寸为20mm
×
20mm(1层);第二段4层,网眼净空尺寸为25mm
×
25mm(2~5层),第三段4层,网眼净空尺寸为30mm
×
30mm(6~9层),第四段2层,网眼净空尺寸为35mm
×
35mm(10~11层)。
30.进一步地,所述反应室与分离室9之间设置有导流筒8。具体地,所述分离室9为环状结构的重力分离室9,其与所述第二反应室7经导流筒8连通,水流从所述第二反应室7经导流筒8进入重力分离室9,由于断面积的突然扩大,流速降低,泥渣就沉下来,其中一部分泥渣进入泥渣浓缩组件的泥渣浓缩斗22内定期予以排出。在不排泥的情况下,所述泥渣浓缩组件的排泥管23上的排泥阀门关闭,整个水流往上流。
31.进一步地,所述重力分离室9设聚氯乙烯斜管,孔径为25mm,壁厚0.5mm,长1000mm,倾角60
°
,上升流速设计为2.0mm/s。
32.进一步地,所述反应室下部设置有伞形罩10。经过所述反应室后,清水上流,污泥
下流,先通过伞形罩10滑落,再通过泥渣浓缩斗22壁滑落,滑落过程中与水流形成一个互补流循环。
33.进一步地,所述水流导引组件包括由下往上依次设置的布水器12、导流板13和集水管14,所述集水管14为倒t型管。所述集水槽11收集上流的清水经布水器12进入导流板13,接着通过倒t型管的集水管14,从集水管14的顶部排出至所述过滤组件内。
34.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13包括斜板132及支撑斜板的支架131,所述支架131与所述柱形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斜板132两端与所述支架131固定连接。
35.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滤板15、滤料16、产水/反冲洗管17和排污管18,所述产水/反冲洗管17设置在所述柱形本体1上且位于所述滤板15下方和位于所述集水管14上方;所述滤料16设置在所述滤板15上,所述滤板15安装在所述柱形本体1上,所述排污管18设置在所述柱形本体1上且位于所述滤料16的上方。进一步地,所述排污管18旁设置有l型排污槽19。
36.具体地,所述滤板15和和滤料16共同组成滤层,滤料16为纤维球滤料16。
37.所述产水管/反冲洗管17连接到位于所述柱形本体1的顶部的产水/反冲洗管17,所述产水管/反冲洗管17安装有电动切换阀门;产水时(即排清水时),水流经集水管14的中央管141的喇叭顶部142排出进入到滤层,经过滤层后再通过产水管/反冲洗管17流出;反洗时,水流由产水管/反冲洗管17流入柱形本体1,对滤层进行反冲洗,冲洗的污水经过排污管18排出;具体地,产水与反冲洗操作可以在柱形本体1外通过电动阀门切换。
38.所述反冲洗排污槽19位于滤料16层上部,环形布置,与柱形本体1连接。所述排污管18经排污管18与柱形本体1侧壁连接,管底与反冲洗排污槽19连通。
39.所述产水/反冲洗管17与滤板15之间为布水区20,在所述布水区20设置有支撑板和配水器21,所述配水器21采用滤头配水,所述滤头安装在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与柱形本体1内侧壁及集水管14外侧壁固定。
40.进一步地,所述污泥浓缩组件包括泥渣浓缩斗22,所述泥渣浓缩斗22的宽顶部与所述反应室连通,所述泥渣浓缩斗22的窄底部与排泥管23连通,所述排泥管23上安装有排泥阀门。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2还连接一回泥管24,其另一端深入所述污泥浓缩斗22内,优选地,所述回泥管24末端设置有吸水喇叭口便于一次吸入大量的污泥,所述进水管2与污泥回流管通过水力驱动组件进入混合室3,实现污泥的无动力回流。
41.进一步地,所述柱形本体1顶部还连接以排气管25。
42.本实用新型的处理废水的多级净水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43.将含有悬浮物的废水经加药混合后通过水力驱动组件经喷嘴4进入混合室3,以高速喷入喉管5,在喉管5的喇叭口周围形成真空,吸入大约3倍于原水的泥渣量,经过泥渣与原水的迅速混合,进入渐扩管形的第一反应室6以及第二反应室7中进行混凝处理;水流从第二反应室7进入重力分离室9,由于断面积的突然扩大,流速降低,泥渣就沉下来至泥渣浓缩斗22内,其中一部分泥渣进入泥渣浓缩斗22定期予以排出,而大部分泥渣经回泥管24被重新吸入喉管5进行回流;清水经分离室9上升进入集水槽11,接着向上通过布水器12进入导流板13,而后进入集水管14,并汇集从集水管14的中央管141的喇叭顶部142排出进入过滤组件的滤层(滤料和滤波)进行过滤,过滤采用上进水下出水的形式,最后经产水/反冲洗管17排水。分离出来的污泥经污泥浓缩斗22浓缩后,定期通过排泥管23排出污泥。
44.需要反冲洗清洗滤层时,通过产水/反冲洗管17的电动阀门切换,从产水/反冲洗管17排入清水,进水首先进入布水区20,经配水器21(采用滤头配水),对滤层进行表面扫洗,清洗的污水进入反冲洗排污槽19,通过排污管18排出,排污管18上可设电动阀门。
45.显然,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技术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