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涂布机构及终端设备清洁机的制作方法

2021-10-19 20:5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终端设备 清洁 组件 用于 机辊轮


1.本技术涉及终端设备清洁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用于终端设备清洁机的辊轮、对辊组件及终端设备清洁机。


背景技术:

2.当前各种终端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依赖性电子产品。随着终端设备功能的不断强大,人们每日使用的频率和使用时间都大大增加。在人们享受使用终端设备带来的各种便利的同时,手机卫生问题也变的更为突出。
3.目前,针对终端设备的清洁设备中,出现了一种利用对辊机构驱动终端设备运动并同时完成终端设备清洁的终端设备清洁机,其中,对辊机构中的成对设置的两个辊轮之间形成清洁通道。在清洁过程中,两个辊轮挤压夹持终端设备,并在转动过程中与终端设备表面发生摩擦,完成摩擦清洁。终端设备清洁机还设置有供液机构,以向辊轮或者终端设备表面喷洒清洁液。辊轮的轴向具有一定的长度,使得供液机构的供液末端上的多个喷液口喷洒的清洁液不均。
4.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终端设备清洁机中,供液机构无法均匀地提供清洁液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6.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涂布机构及终端设备清洁机,以解决现有终端设备清洁机中,供液机构无法均匀地提供清洁液的的问题。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涂布机构,包括:输液组件,包括均压喷头,均压喷头可喷出喷涂流体;移动组件,包括移动输出端,移动输出端可沿设定移动路径往复移动;均压喷头设置于移动输出端上,在移动输出端的带动下沿设定移动路径往复移动。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清洁机,包前述的涂布机构;对辊机构,包括成对设置的多个辊轮,所述辊轮的表面包覆有软性层;每对辊轮中,两个所述辊轮的间距可变或间距呈设定值,且两个所述辊轮能够旋转以驱动置于两者之间的终端设备运动并摩擦清洁所述终端设备;所述涂布机构的均压喷头的喷液口朝向所述辊轮设置。
9.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涂布机构及终端设备清洁机,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10.本公开实施例的本公开实施例的涂布机构,将均压喷头设置于移动输出端上,带动均压喷头移动,进行喷涂作业;同时配合均压喷头的均压作用,均匀喷头通过设置分隔板将中空腔体分隔为多个子腔体,容积大的子腔体的子进液口大,容积小的子腔体的子进液口小,当清洁剂进入进液口时,被分流至多个子腔体内,且每个子腔体内分流的清洁液量与每个子腔体的子进液口的大小有关关,保证清洁液能同时填充至每个子腔体内,并同时由
多个出液口喷出,保证每个出液口喷出的清洁液的量和速率一致。
11.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12.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13.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涂布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涂布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涂布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均压喷头的结构示意图;
17.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均压喷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均压喷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均压喷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涂布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辊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辊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辊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辊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辊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4是图13中a

a向的一种辊轮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7.图1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辊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辊轮组件的第一基座或第二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辊轮组件的第一基座或第二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辊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辊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清洁机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清洁机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34.图2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刮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5.图2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刮液机构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36.图2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辊轮的结构示意图;
37.图25a至图25c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辊轮所采用的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38.图26a和图26b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辊轮的柔性层的缝合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39.图2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辊轮的结构示意图;
40.图2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辊轮的结构示意图。
41.附图标记:
42.10、对辊机构;100、辊轮;101、第一辊轮;102、第二辊轮;110、轴芯;111、沉孔结构;112、键槽结构;113、轴头锁定螺纹;120、弹性层;121、轴向通孔;130、柔性层;131、对接缝;140、衬套层;151、第一基座;1510、第一移动结构;152、第二基座;1520、第二移动结构;153、
第一弹性件;154、第二弹性件;155、滑道;1551、第一端;1552、第二端;156、驱动电机;160、辊轮刮液件;1601、刮液面;161、刮液板;162、挡板;1620、第一挡板;1621、汇流缺口;170、缓冲支架;171、滑孔;181、压簧;182、连杆;20、托架机构;21、托架;30、供液机构;31、均压喷头;310、喷头本体;3101、尖端部;311、进液口;3110、子进液口;312、喷液口;313、分隔板;3130、缓冲缺口;314、中空腔体;3140、子腔体;315、接头;32、储液罐;33、液泵;34、起泡器;35、单向阀;36、移动组件;360、移动输出端;361、螺杆;362、螺母;363、移动导轨;364、滑块;365、第一限位结构;366、第二限位结构;37、辅助导轨;38、辅助支架;381、支撑杆;40、刮液机构;41、刮片;42、限位结构;43、复位结构;50、终端设备;60、外壳;601、开口;61、导向块;62、清洗仓。
具体实施方式
43.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44.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45.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46.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47.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48.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49.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5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51.结合图1

8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涂布机构,包括输液组件和移动组件36,输液组件包括均压喷头31,均压喷头31可喷出喷涂流体。移动组件36包括移动输出端360,
该移动输出端360可沿设定移动路径往复移动;均压喷头31设置于移动输出端360上,在该移动输出端360的带动下沿设定移动路径往复移动。其中,均压喷头31包括喷头本体和分隔板,喷头本体具有中空腔体,且设置有进液口和多个喷液口。分隔板设置于中空腔体内,将中空腔体分隔为多个子腔体,且多个子腔体均与进液口连通,每个子腔体的腔壁具有至少一个喷液口。其中,子腔体的子进液口的面积与其容积呈正相关。
52.本公开实施例的涂布机构,将均压喷头31设置于移动输出端360上,带动均压喷头31移动,进行喷涂作业;同时配合均压喷头31的均压作用,均匀喷头通过设置分隔板将中空腔体分隔为多个子腔体,容积大的子腔体的子进液口大,容积小的子腔体的子进液口小,当清洁剂进入进液口时,被分流至多个子腔体内,且每个子腔体内分流的清洁液量与每个子腔体的子进液口的大小有关关,保证清洁液能同时填充至每个子腔体内,并同时由多个出液口喷出,保证每个出液口喷出的清洁液的量和速率一致。
53.本公开实施例中,喷涂流体依据应用场景选择确定,例如,本公开实施例的涂布机构应用于终端设备清洁机时,喷涂流体具体为清洁液体。
54.本公开实施例的涂布机构,移动组件36带动均压喷头31在设定移动路径往复移动,完成向辊轮表面涂布清洁液。
5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种移动组件36包括驱动电机(图未示)、螺杆361和螺母362,驱动电机包括输出端,螺杆361设置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作旋转运动;螺母362作为移动输出端360,螺接于螺杆361上;在螺杆361旋转运动的带动下,螺母362沿螺杆361往复移动;均压喷头31设置于螺母362上。利用螺杆361螺母362组件,通过控制螺杆361的旋转方向,实现螺母362在螺杆361上往复移动。例如,驱动电机驱动螺杆361正向旋转时,螺母362由螺杆361的第一端向第二端移动;驱动螺杆361反向旋转时,螺母362由螺杆361的第二端向第一端移动。即,将螺杆361沿均压喷头31的设定移动路径设置,螺母362(移动输出端360)则带动均压喷头31在设定移动路径上往复移动。
56.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种移动组件36包括伸缩结构件,均压喷头31设置于伸缩结构件的伸缩端上;伸缩端作为移动输出端360。通过伸缩结构件的伸缩来实现均压喷头31的往复移动。伸缩结构件的伸缩方向与均压喷头31的设定移动路径一致。伸缩结构件包括伸缩杆。
57.可选地,移动组件36还包括移动导轨363,沿移动输出端360的设定移动路径设置;且移动输出端360与移动导轨363滑动连接。提高移动输出端360在移动时的平稳性和顺畅性。
58.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种移动组件36中,螺母362与螺杆361螺接的同时,还与移动导轨363滑动连接。可选地,螺母362通过滑块364滑动设置于移动导轨363上。滑块364的结构依据移动导轨363的结构确定,可选地,移动导轨363采用光杆,则在滑块364上设置滑孔,通过滑孔滑动套接于光杆上,螺母362与滑块364固定连接。
59.在第二种移动组件36中,伸缩结构件的伸缩端与移动导轨363滑动连接。可选地,伸缩结构件的伸缩端通过滑块364滑动设置于移动导轨363上。即,滑块364上设置有滑孔,通过滑孔滑动套接于移动导轨363上,滑块364固定设置于伸缩结构件的伸缩端。
60.在一些实施例中,涂布机构还包括辅助导轨37和辅助支架38,辅助导轨37沿移动输出端360的设定移动路径设置;辅助支架38固定设置于移动输出端360上,且与辅助导轨
37滑动连接;均压喷头31设置于辅助支架38上。辅助导轨37保证辅助支架38移动的稳定性,辅助支架38提高了均压喷头31设置的灵活性以及稳固性,保证均压喷头31在设定移动路径上移动,不会发生偏移。
61.均压喷头31的数量不限定,依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均压喷头31的数量为1个或多个。可选地,如图1所示,均压喷头31的数量为2个,且两个均压喷头的喷液口相对设置。适用于终端设备清洁机的对辊机构10,分别为成对设置的两个辊轮供液。
62.可选地,均压喷头31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辅助导轨37的数量与均压喷头31的数量一致;均压喷头31设置于辅助支架38的与辅助导轨37滑动连接的部位。当均压喷头31采用多个时,辅助导轨37和辅助支架38能够保证多个均压喷头31同步移动,且每个均压喷头31稳定不偏移。
63.在一些实施例中,辅助支架38包括支撑杆381,支撑杆381的末端设置有与辅助导轨37滑动连接的滑动连接结构,且均压喷头31设置于支撑杆381的末端。例如,辅助导轨37采用滑杆,则支撑杆381的末端的滑动连接结构为滑孔,滑孔滑动套设于滑孔内。支撑杆381的数量依据均压喷头31的数量一致,支撑杆381的形状、长度等结构参数不限定,依据移动组件36与目标喷涂物体的相对位置确定。
64.如图3所示,均压喷头31的数量为两个,辅助支架38呈u形,u形支架的底端固定设置于移动输出端360上,两个侧壁即为两个支撑杆381,支撑杆381的末端设置有与辅助导轨37滑动连接的滑孔。均压喷头31设置于支撑杆381的末端。
65.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组件36还包括第一限位结构365和第二限位结构366,第一限位结构365设置于设定移动路径的第一端;第二限位结构366设置于设定移动路径的第二端;移动输出端360在移动至设定移动路径的第一端或第二端时,可触发第一限位结构365或第二限位结构366,从而限定移动输出端360在设定移动路径内往复移动。
66.可选地,第一限位结构365和第二限位结构366均采用行程开关,在移动输出末端上设置触杆。当移动输出末端移动到设定移动路径的第一端时,触杆触发第一行程开关,则控制移动输出末端停止当前移动方向并控制反向移动,当移动到设定移动路径的第二端时,触杆触发第二行程开关,则移动输出末端停止当前移动方向并控制反向移动,如此反复,从而限定移动输出端360在设定移动路径内往复移动。
67.结合图4至图7所示,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均压喷头31。喷头本体310的形状不限定,可依据待喷涂的物体的表面特征确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喷头本体310的形状呈长条状,中空腔体314的形状与喷头本体310的形状一致,呈长条状。适应终端设备清洁机的辊轮。长条状喷头本体310可以沿辊轮的轴向设置,从而在辊轮转动过程中完成向辊轮供液。本实施例中,进液口311与喷液口312设置于长条状喷头本体310的不同侧壁上。可选地,进液口311和喷液口312分别设置于长条状中空腔体314的相对两侧壁上。进一步可选地,进液口311和喷液口312分别设置于长条状中空腔体314的与其长度方向呈垂直的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壁上。适应辊轮的轴向长度,且增加喷头的喷出面的面积,增加喷出量。
68.可选地,喷头本体310的形状呈长条扁体。在长度方向上,进液口311和喷液口312分别设置于相对的两个窄侧壁上。长条扁体是指厚度明显小于其长度和宽度的一种长方体。即,进液口311和喷液口312分别设置于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个厚度侧壁上。
69.具体地,喷头本体310的形状呈长方体状。更具体地,喷头本体310呈扁状长方体。
70.在一些实施例中,分隔板313由喷头本体310的进液口311处向喷液口312侧延伸设置,将中空腔体314分隔为多个子腔体3140。
71.本公开实施例中,分隔板313的数量不限定,依据中空腔体314的形状和容积等参数确定。
72.可选地,分隔板313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当分隔板313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分隔板313由喷头本体310的进液口311处呈散射状向出液口侧延伸设置,将中空腔体314分隔为多个子腔体3140。
73.对于子腔体3140,其子进液口3110是由分隔板313与中空腔体314的侧壁,以及分隔板313与分隔板313构建的,可以是将进液口311直接分隔为多个子进液口3110,也可以在进液口311与子进液口3110之间形成一定的缓冲空间。
74.可选地,与喷液本体的进液口311对应的分隔板313上设置有缓冲缺口3130。
75.在一些实施例中,喷头本体310包括尖端部3101,多个喷液口312设置于该尖端部3101。可使喷液口312更接近被喷涂物体(例如,辊轮)表面,且还可通过尖端部3101的设置确定喷液口312的喷射方向,更好地控制供液机构的供液角度,保证有效供液。
76.可选地,如图4所示,中空腔体314呈扁平状,截面具有缩口状形状。
77.可选地,进液口311设置于与尖端部3101相对的喷头本体310上。
78.在一些实施例中,均压喷头31还包括接头315,与喷头本体310上的进液口311连通。方便与外部管道连接。
7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涂布机构,还包括储液罐32和液泵33,储液罐32设置有出液口,出液口与均压喷头31的进液口311连通;液泵33接入储液罐32与均压喷头31之间的连通管路上。为均压喷头提供喷涂流体。
80.可选地,涂布机构,还包括起泡器34,设置于液泵33与均压喷头31之间的连通管路上。在流体进入均压喷头31之前对流体进行发泡处理。使喷液口312喷出的喷涂流体呈泡沫状,易粘附于被喷涂物体表面。
81.可选地,涂布机构,还包括单向阀35,设置于储液罐32与均压喷头31之间的连通管路上。避免流体回流。
82.结合图1至图2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清洁机,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的涂布机构和对辊机构10。对辊机构包括成对设置的多个辊轮,辊轮的表面包覆有软性层;每对辊轮中,两个辊轮的间距可变或间距呈设定值,且两个辊轮能够旋转以驱动置于两者之间的终端设备运动并摩擦清洁所述终端设备;涂布机构的均压喷头的喷液口朝向辊轮设置。
83.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清洁机,采用涂布机构实现向辊轮均匀地喷涂清洁液,保证对终端设备表面进行均匀清洗,提高清洁效果。
8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均压喷头31的喷液口位于过辊轮轴心的水平平面的下方,且喷液口朝向辊轮表面。即,均压喷头设置于辊轮100的侧下方。方便维护。本实施例中,均压喷头的喷液口的过辊轮100轴心的径向线m与过辊轮100轴心的水平平面(或水平线l)具有设定夹角β。设定夹角β的角度不限定,依据实际需要确定。可选地,设定夹角β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70
°
。可选地,设定夹角β大于或等于30
°
且小于或等于60
°
。可选地,设定夹角β大于或等于45
°
且小于或等于60
°
。可选地,设定夹角β大于或等于10
°
且小于或等15
°
。可选
地,设定夹角β等于60
°
,或者,设定夹角β等于10
°
。当然,设定夹角β不限于前述列举的具体数值,还可以是(0
°
,70
°
]范围内的其它角度数值。
85.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0至图14所示,终端设备清洁机,还包括辊轮刮液件160,辊轮刮液件160具有刮液面1601,以刮液面1601与辊轮100的表面接触的方式,沿辊轮100的轴向相对设置。其中,辊轮刮液件160固定设置或者可随辊轮100在第一方向上同步移动。本实施例中,将辊轮刮液件160具有刮液面1601,用于将辊轮100上多余清洁液刮除,避免辊轮100上的清洁液过多而对待清洁设备造成损害。例如,待清洁设备为终端设备时,能够有效防止清洁液浸入终端设备内部或者进入终端设备与其装饰壳之间的缝隙而造成终端设备损坏。同时还使得辊轮100被均匀适度浸润,达到模仿湿巾的效果。还可以清除将辊轮上污物,达到辊轮自清洁目的,自清洁效果更好。本实施例的辊轮组件适用于清洁机,具体地,终端设备清洁机。
86.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0和图11所示,在同一辊轮100上,辊轮刮液件160和供液喷头31沿辊轮100的圆周面设置于过辊轮轴心的水平面的下方,且两者将辊轮100的圆周面分隔为优弧面和劣弧面。本实施例中,辊轮刮液件160与供液喷头31非均布设置于辊轮100圆周面上,并在辊轮100自清洁时,控制辊轮100的旋转方向为由供液喷头31沿优弧面向辊轮刮液件160旋转,即清洁液由供液喷头31喷涂至辊轮100表面后,清洁液在辊轮100表面可以有足够的浸润时间,至辊轮刮液件160后,清洁液再被刮除,则可将辊轮100上粘附的污物清除下来,实现辊轮100的自我清洁。其中,劣弧面是指其所对的圆心角γ1大于0
°
且小于180
°
,而优弧面所对的圆心角γ2为360
°‑
γ1,即,优弧面所对的圆心角γ1大于180
°
且小于360
°

87.在一些实施例中,劣弧面所对的圆心角γ1大于0
°
且小于90
°
。可选地,劣弧面所对的圆心角γ1大于10
°
且小于80
°
。可选地,劣弧面所对的圆心角γ1大于30
°
且小于60
°
。可选地,劣弧面所对的圆心角γ1等于50
°
。当然,不限于前述列举的具体数值,其它的在(0
°
,90
°
)范围内的角度数值均可。
88.在一些实施例中,辊轮刮液件160设置于过辊轮100轴心的水平面的下方;和/或,供液喷头31设置于过辊轮100轴心的水平面的下方。即,辊轮刮液件160和/或供液喷头31设置于辊轮100的侧下方,方便维护。
89.可选地,辊轮刮液件160和供液喷头31设置于辊轮100的同侧。采用本实施例的辊轮组件构建对辊机构10时,以辊轮刮液件160和供液喷头31均位于外侧的方式,将辊轮组件成对设置,使得两个辊轮100之间形成清洁通道。
90.本实施例中,辊轮刮液件160的刮液面1601的过辊轮100轴心的径向线r与过辊轮100轴心的水平面(或水平线l)具有设定夹角α。设定夹角α的角度不限定,依据实际需要确定。可选地,设定夹角α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60
°
。可选地,设定夹角α大于或等于5
°
且小于或等于45
°
。可选地,设定夹角α大于或等于8
°
且小于或等于30
°
。可选地,设定夹角α大于或等于10
°
且小于或等15
°
。可选地,设定夹角α等于10
°
,或者,设定夹角α等于60
°
。当然,设定夹角α不限于前述列举的具体数值,还可以是(0
°
,60
°
]范围内的其它角度数值。
91.供液喷头31的喷液口的过辊轮100轴心的径向线m与过辊轮100轴心的水平平面(或水平线l)具有设定夹角β。设定夹角β的角度不限定,依据实际需要确定。可选地,设定夹角β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70
°
。可选地,设定夹角β大于或等于30
°
且小于或等于60
°
。可选地,
设定夹角β大于或等于45
°
且小于或等于60
°
。可选地,设定夹角β大于或等于10
°
且小于或等15
°
。可选地,设定夹角β等于60
°
,或者,设定夹角β等于10
°
。当然,设定夹角β不限于前述列举的具体数值,还可以是(0
°
,70
°
]范围内的其它角度数值。
92.如图10所示,辊轮刮液件160和供液喷头31均设置于过第一辊轮101轴心的水平面的左侧下方,辊轮刮液件160的设定夹角α为10
°
,均压喷头的设定夹角β为60
°
。则辊轮刮液件160和供液喷头31之间的劣弧面所对的圆心角γ1为50
°
。则在对第一辊轮101进行清洁时,如图中的箭头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控制辊轮100旋转方向为由供液喷头31沿优弧面向辊轮刮液件160旋转。以及,当辊轮刮液件160和供液喷头31均设置于过第二辊轮102轴心的水平面的右侧下方时,如图10中的辊轮102,则需控制辊轮102顺时针旋转。
93.如图11所示,辊轮刮液件160和供液喷头31均设置于过第一辊轮101轴心的水平面的左侧下方,辊轮刮液件160的设定夹角α为60
°
,均压喷头的设定夹角β为10
°
。则辊轮刮液件160和供液喷头31之间的劣弧面所对的圆心角γ1为50
°
。则在对辊轮100进行清洁时,如图中的箭头所示的顺时针,控制辊轮100旋转方向为由供液喷头31沿优弧面向辊轮刮液件160旋转。以及,当辊轮刮液件160和供液喷头31均设置于过第二辊轮102轴心的水平面的右侧下方时,如图11中的辊轮102,则需控制辊轮102逆时针旋转。
94.结合图12至图1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辊轮刮液件160,其刮液面1601与辊轮100的轴向长度一致,保证对辊轮100整个表面进行刮液处理。可选地,辊轮刮液件160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于第一基座151和第二基座152。
95.本公开实施例中,可控制辊轮刮液件160的刮液面1601至辊轮轴心的距离在[r

δ,r]范围内,其中,r为辊轮100的半径,δ为设定值。δ的取值决定了辊轮刮液件160与辊轮100表面接触的紧密程度,δ取值越大,紧密程度越大,由接触慢慢过渡到抵触,依据实际情况取值。可选地,δ的取值范围为(0,5mm]。可选地,δ的取值范围为[0.1mm,0.5mm]。
[0096]
可选地,辊轮刮液件160可随辊轮100在第一方向上同步移动。辊轮刮液件在第一方向(径向)上与辊轮100进行同步线性移动,在设备清洁过程中,保证辊轮刮液件160与辊轮100之间的相对距离不变,保证刮液效果保持一致。
[0097]
可选地,将辊轮刮液件160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于第一移动结构1510和第二移动结构1520上,实现其随辊轮100在第一方向上同步移动。
[0098]
可选地,辊轮刮液件160的刮液面1601呈弧形。以与辊轮100表面随形贴合,提高刮液效果。
[0099]
在一些实施例中,辊轮刮液件160包括刮液板161,其第一侧边的端面作为刮液面1601,该第一侧边的端面与辊轮100的表面接触。该第一侧的端面可以是具有表面积的曲面,例如,如图5所示的呈弧面的刮液面1601;也可以是趋近于线状的端面结构,如图1中所示的辊轮刮液件的近尖端部;不限定。
[0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辊轮刮液件160包括刮液板161和导流通道,刮液板161的第一侧边的端面(即刮液面1601)与辊轮100的表面接触;导流通道形成于刮液板161上,以将辊轮100上刮除下来的清洁液导流流出。导流通道的构建方式不限定,可选地,如图4所示,辊轮刮液件160还包括多个挡板162,分别设置于刮液板161的其余侧边上,并在设置于与第一侧边相对的侧边上的挡板162(定义为第一挡板1620)上设置汇流缺口1621,构建得到导流通道。则由刮液板161的刮液面1601刮除的清洁液可流至刮液板161的表面并汇流至相对侧边
上的汇流缺口1621而流出,避免清洁液随意流淌,对其他设备造成损害。
[0101]
可选地,刮液板161的第一侧边呈翘起状。使刮除下来的清洁液顺利流出。
[0102]
可选地,刮液板161的第一侧边的端面(刮液面1601)呈弧形。以与辊轮100表面随形贴合,提高刮液效果。
[0103]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3和图14所示,辊轮组件,还包括辊轮刮液件160和缓冲支架170。缓冲支架170固定设置或者可随辊轮100在第一方向上同步移动,缓冲支架170上设置有缓冲结构;辊轮刮液件160与缓冲结构连接,其刮液面1601与辊轮100的表面接触。本实施例使得辊轮刮液件160的刮液面1601与辊轮100的接触具有缓冲作用,减小刮液面1601与辊轮100的接触摩擦,提高辊轮100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辊轮刮液件160的结构可参考前述辊轮刮液件160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赘述。当然,辊轮刮液件160的结构可简化,如图6所示,可以仅包括刮液板161结构。
[0104]
可选地,缓冲支架170固定设置。如图13所示,缓冲支架170包括u形支架,缓冲结构的一端设置于u形支架的u形槽内,另一端与刮液板161连接;u形支架的两侧边分别固定设置。可选地,u形支架的两侧边分别固定设置于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能够够适应辊轮100在被挤压时产生的形变,缓冲辊轮刮液件160与辊轮100之间的摩擦,在保证清洁液刮除效果的同时,提高辊轮100的使用寿命。
[0105]
可选地,缓冲支架170可随辊轮100在第一方向上同步移动。缓冲支架170带动辊轮刮液件160在第一方向(径向)上与辊轮100进行同步线性移动,在设备清洁过程中,保证辊轮刮液件160与辊轮100之间的相对距离不变,保证刮液效果保持一致。
[0106]
可选地,呈u形支架的缓冲支架170的两侧边分别固定设置于第一移动结构1510和第二移动结构1520上。实现其随辊轮100在第一方向上同步移动。
[0107]
具体地,如图13所示,一种缓冲结构,包括多个压簧181,多个压簧181相互平行设置;且每一个压簧181的一端与缓冲支架170连接,另一端与辊轮刮液件160连接。可选地,为了进一步保证辊轮刮液件160的缓冲移动方向不偏移,弹性结构还包括连杆182,连杆182的一端固定设置于辊轮刮液件160上,另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缓冲支架170上;压簧套设与连杆182上。可选地,在缓冲支架170上设置有滑孔171。
[0108]
本公开实施例中,辊轮组件的辊轮刮液件160设置位置不限定。其中,针对包括导流通道的辊轮刮液件160时,在刮液时,使辊轮100的转动方向朝向其导流面(如图12中所述的刮液板161的表面)即可。在一些实施例中,辊轮刮液件160设置于过辊轮100轴心的水平面的下方。即,辊轮刮液件160设置于辊轮100的侧下方。便于排出被刮除下来的清液。
[0109]
可选地,辊轮刮液件160设置于过辊轮100轴心的水平面的下方,且辊轮刮液件160的刮液面的水平高度高于其相对侧端面的水平高度。辊轮刮液件160具有向下倾斜的趋势,保证被刮除下来的清洁液的顺利排出。
[0110]
可选地,辊轮刮液件160沿辊轮100的径向延伸设置。辊轮刮液件160向辊轮100施加的压力也呈径向(如图14中箭头所示方向),则辊轮刮液件160的刮液面1601与辊轮100表面产生的摩擦力的方向为该处的切线方向,刮除效果好,且不会损伤辊轮100表面。
[0111]
可选地,一个辊轮100对应设置一个辊轮刮液件160。辊轮刮液件160设置于辊轮100的一侧的侧下方即可。具体地设置于哪一侧的侧下方,依据辊轮100的转动方向以及设置方位确定。
[0112]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对辊轮100中,两个辊轮100之间的间距为设定值。本实施例中,对辊机构的通道的宽度为固定值,依据清洁机所针对适用的终端设备种类的常规厚度范围来确定的。
[0113]
可选地,两个辊轮100的表面之间的过轴心的最短距离d1小于适用的终端设备种类的最小厚度。保证对辊机构对终端设备的夹持。
[0114]
可选地,两个辊轮100的轴芯110之间的过轴心的最短距离d2大于适用的终端设备种类的最大厚度。保证对辊机构对终端设备夹持的同时,又保证适用于所有通用类型的终端设备的顺利通过,完成摩擦清洁。
[0115]
例如,当适用的终端设备种类为手机时,d1小于通用手机的最小厚度,d2大于通用手机的最大厚度。
[0116]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对辊轮100中,两个辊轮100之间的间距可变。可选地,辊轮100能够在与其轴向垂直的第一方向上移动。
[0117]
结合图15至图19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辊轮组件,包括第一基座151、第二基座152、第一弹性件153,第二弹性件154和辊轮100。第一基座151上设置第一移动结构1510,且第一移动结构1510能在第一方向(如图15中的双向箭头所示)上移动;第二基座152上设置有第二移动结构1520,第二移动结构1520能在第一方向上移动;第一弹性件153沿第一方向设置于第一基座151上,且其一端与第一基座15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移动结构1510连接;第二弹性件154沿第一方向设置于第二基座152上,且其一端与第二基座152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移动结构1520连接;辊轮100的第一轴端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移动结构1510,第二轴端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移动结构1520。
[0118]
本公开实施例的辊轮组件中,将第一基座151和第二基座152固定设置,第一移动机构和第二移动结构1520可在第一方向上移动,使得辊轮100可在第一方向上往复移动。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第一弹性件153和第二弹性件154将辊轮100限定在一个初始位置,如图15和图16中所示的辊轮100所处的位置。当向辊轮100施加外力时,第一弹性件153和第二弹性件154同时被压缩变形,辊轮100可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如图17所示的一种被压状态下的位置);并在撤销外力后,在第一弹性件153和第二弹性件154的回复力的带动下,辊轮100回到初始位置处。即,本公开实施例的辊轮100组件10能够缓冲对其施加的外力,且具有自复位功能。
[0119]
因此,采用该辊轮组件构成的对辊机构10(如图18和图19所示)中,成对设置的两个辊轮100之间的间距可变,则可适应不同厚度的终端设备50。在对不同厚度的终端设备50进行清洁时,在两个弹性件的配合下,能够调节并缓冲两个辊轮100与终端设备50之间时的摩擦力,使摩擦力适中,使清洁效果保持一致,且更加模拟手动擦拭效果,同时还可提高辊轮100的使用寿命。
[0120]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移动结构1510和第二移动结构1520的结构形式不限定,且其在各自对应的第一基座151和第二基座152上的移动方式不限定。可选地,第一移动结构1510和第二移动结构1520均为支架结构,滑动设置于各自对应的第一基座151和第二基座152上。即,在第一基座151和第二基座152上各自设置有在第一方向上的滑道155,使得第一移动结构1510和第二移动结构1520滑动设置。结合图16和图17所示,滑道155的第一端1551限定了辊轮100的初始位置;当第一弹性件153和第二弹性件154被压缩向滑道155的第二端
1552移动时,辊轮100沿第一方向向滑道155的第二端1552移动,远离初始位置。
[0121]
本公开实施例中,辊轮100的两个轴端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移动结构1510和第二移动结构1520上,连接方式不限定,实现可转动即可。可选地,辊轮100的两个轴端分别通过轴承可转动地设置,即,第一移动结构1510和第二移动结构1520分别为轴承,或者,轴承的固定部固定设置于第一移动结构1510或第二移动结构1520上,转动部与辊轮100的轴端连接。
[0122]
在一些实施例中,辊轮组件还包括驱动电机156,设置于第一移动结构1510或者第二移动结构1520上;驱动电机156的输出轴与对应侧的辊轮100的轴端(第一轴端或第二轴端)连接。即驱动电机156固定设置于第一移动结构1510或者第二移动结构1520上,可随所在的移动结构在第一方向上同步移动,同时可驱动辊轮100转动。可选地,驱动电机156设置于第二移动结构1520上,且其输出端与对应侧的辊轮100的第二轴端连接。
[0123]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53和第二弹性件154均为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一基座15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移动结构1510连接。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第二基座152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移动结构1520连接。
[0124]
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清洁机中,还包括托架机构。托架机构,包括托架21,托架21能够在终端设备50的运动路径上往复移动,并为终端设备提供支撑;托架机构通过控制终端设备的运动速度使得处于旋转状态的辊轮在终端设备50的表面发生摩擦,实现手动按压擦拭的清洁效果。
[0125]
在一些实施例中,运动路径的第一端位于对辊机构10的上方,第二端位于对辊机构10的下方。托架21的初始位置(即终端设备50的运动路径的第一端)位于对辊机构10的第一侧,终止位置(即终端设备50的运动路径的第二端)位于对辊机构10的第二侧。在终端设备50放置到托架21时,用户无需将终端设备50压入清洁通道内,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
[0126]
本实施例中,托架机构在为终端设备提供支撑的同时,在终端设备经过对辊机构时,例如,进入/推出清洁机时,通过控制托架的运行速度,进而控制终端设备的运动速度,从而实现使得处于旋转状态的辊轮在终端设备的表面发生按压摩擦。在一些实施例中,托架机构20包括托架21和驱动结构(记为第二驱动结构);托架21具有支撑表面。第二驱动结构上设置托架21,能够带动托架21在终端设备的运动路径上移动,并通过控制托架21的移动速度进而控制终端设备的运动速度,使得处于旋转状态的辊轮11在终端设备的表面发生摩擦。
[0127]
可选地,控制托架21的移动速度低于辊轮100旋转的线速度(即终端设备50的运动速度)。
[0128]
本公开实施例中,托架21的长度方向上棱角处均作倒角设置。减少托架21在穿过清洁通道时对辊轮100表面的磨损,提高辊轮使用寿命。可选地,托架21的长度方向棱角处均作倒圆角设置。托架21宽度的设定以及对辊机构10的清洁通道间距的可变范围确定,保证托架21在托架机构控制下能够挤压辊轮使其变形而通过清洁通道即可。
[0129]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清洁机还包括刮液机构40,设置于终端设备50的运动路径的第一端侧上,包括两个相对的刮片41,用于刮除终端设备上残留的清洁液。本实施例中,刮液机构40在终端设备摩擦清洁后被推出清洁机之前进行残留清洁液的刮除,保证终端设备表面干爽,提高用户体验。
[0130]
可选地,如图22和图23所示,一种刮液机构40,包括两个刮片41、复位结构43和限位结构42,刮片41具有软性端部411,以软性端部411相对的方式将两个刮片41相对设置,且每一刮片41旋转设置。限位结构42设置于刮片41的第一侧面侧,以限定刮片41向第一侧面侧旋转;复位结构43设置于刮片41上,且复位结构43可使刮片41保持水平状态或抵靠于限位结构42。刮液机构40中,刮片41可向第二侧面侧自由旋转,而在第一侧面侧的旋转受到限位结构42的限制,最多旋转至与限位结构42抵靠的位置,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复位结构43的设置使刮片41保持水平状态或抵靠限位结构42;而受到向第二侧面侧的力时,刮片41可自由地向第二侧面侧旋转。
[0131]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托架21位于终端设备50的运动路径的第一端时,托架21的支撑面与两个刮片41的端部搭接。即,在终端设备清洁机处于待机状态或关机状态时,清洁机的出入口处形成相对密闭结构,能有效避免灰尘等异物落入清洁机内部,避免环境导致辊轮100被污染,而降低清洁效果。
[013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1所示,终端设备清洁机,还包括清洁仓62,设置于对辊机构的第二侧的终端设备运动路径上,以将终端设备的清洁通道分隔限定。即,终端设备50穿过对辊机构10后,在托架21的带动下移动进入清洁仓内;在托架21到达进入终止位置(即运动路径的第二端)时,终端设置50完全通过对辊机构10完成清洁。此时,清洁仓62与托架21配合,保证终端设备保持在其运动路径上,不会发生倾斜甚至倾倒,导致推出时受阻的现象。清洁仓的结构形式不限定,如图21所示,沿托架21的移动方向设置的清洁仓,可以是一个整体盒体,在其与辊轮轴向平行的方向上的两侧壁上开设托架21的两端的移动导槽即可。当然,也可以采用两个相对设置的仓壳,两个仓壳之间限定出托架21的移动通道,也即终端设备50的运动通道。
[0133]
当然,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清洁机,还包括支撑架,用于设置对辊机构、供液机构和刮液机构等功能机构。支撑架的结构形式不限定,只要使各功能机构以前述的设置位置等要求布局设置,实现各自的功能即可。其中,对辊机构中的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固定设置于支撑架上。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也可以整合作为支撑架的一部分,不限定。
[0134]
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清洁机,如图21所示,还包括壳体60,将前述的各结构件罩设。并在壳体60上开设开口601,即为前述的终端设备清洁机的出入口,用于终端设备50的进入和推出。开口601的大小依据终端设备放入时的尺寸确定即可。壳体60的底壁上还可以设置排液孔,以排出清洁液。
[0135]
可选地,在壳体60上开设的开口601的相对的两个内侧壁上均设置有导向块61,两个导向块61限定出出入通道,为终端设备50的放入和推出起到导向作用。
[0136]
本公开实施例中,终端设备50放入清洁机时可以横向放入,也可以竖向放入,不限定,依据实际需要确定即可。
[0137]
本公开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具体包括无线移动通信终端设备,例如,手机。
[0138]
为了配合本公开实施例的涂布机构以及辊轮刮液件160的设置,提供了一种辊轮100,结合图24

28所示,辊轮100,包括轴芯110和弹性层120;弹性层120浇注成型于轴芯110上。
[0139]
本实施例的辊轮100利用浇注工艺在轴芯110的外壁上浇注获得弹性层120,保证
了弹性层120与轴芯110的结合强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保证弹性层120与轴芯110不发生相对移动,且弹性层120不易与轴芯110脱离,保证使用效果。尤其是针对小型化辊轮100时,例如轴芯110的直径小于或等于12mm的辊轮,甚至是轴芯110的直径小于或等于6mm的辊轮100,由于尺寸的限定,使得在轴芯110表面包覆弹性层120并保证弹性层120与轴芯110的结合强度成为小型化辊轮100的设计难点。本公开实施例中,将浇注工艺结合至辊轮100中,有效且巧妙地解决了小型化辊轮100的轴芯110与弹性层120的结合强度问题,保证了弹性层120与轴芯110不发生相对移动,保证使用效果,延长辊轮100的使用寿命。当然,本公开实施例的辊轮100不限于小型化辊轮100。同时,弹性层具有一定的变形性,当物体(例如,手机)与辊轮100表面接触挤压时,弹性层120的变形性对挤压力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保证接触摩擦的同时还不会对物体表面产生损伤。
[0140]
例如,将辊轮100应用于终端设备清洁机中时,利用该辊轮100构建对辊机构,终端设备穿过对辊机构的成对设置的两个辊轮100之间的通道时,两个辊轮100相向旋转/相反旋转,利用两者之间的咬合力将终端设备夹持并驱动其穿过该通道。辊轮100的弹性层则可缓冲夹持的挤压力,保证接触摩擦的同时还不会对物体表面产生损伤,达到甚至优于手动清洁终端设备表面的效果。
[0141]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层120采用弹性材料浇注成型于所述轴芯110上;其中,该弹性材料包括硅橡胶或微孔橡胶海绵。本实施例中,采用硅橡胶或微孔橡胶海绵浇注获得的弹性层120的弹性更优,摩擦缓冲效果更好。
[0142]
可选地,硅橡胶采用邵氏硬度为0~4的硅橡胶。更适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的接触摩擦。可选地,硅橡胶采用邵氏硬度为1~3的硅橡胶。可选地,硅橡胶采用邵氏硬度为2的硅橡胶。
[0143]
可选地,微孔橡胶海绵的密度为大于或等于45d。可选地,微孔橡胶海绵的密度为45d或者50d,或者[45d,50d]之间的任意数值。
[0144]
本公开实施例中,弹性层120的厚度不限定,依据实际应用场景所需的弹性形变量和缓冲效果等因素确定即可。可选地,弹性层120的厚度为0.5~3.0cm。可选地,弹性层120的厚度为1.0~2.0cm。适用于终端设备清洁机。
[0145]
本公开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中,弹性层120可以为实心结构或者多孔结构。依据所需的弹性要求确定即可。
[0146]
可选地,如图24和图27所示,弹性层120为实心结构。
[0147]
可选地,结合图28所示,弹性层120具有多孔结构。多孔结构的弹性材质的弹性提高,增强按压摩擦效果,且多孔结构中填充空气,具有一定的缓冲效果,提高柔性按压摩擦效果。多孔结构的具体结构不限定,可以是按一定规则成型的多孔结构,也可以是散布在弹性材质中的不规则的孔结构。在浇注成型过程中,向浇注模具的模腔内加入成孔元件即可。
[0148]
可选地,具有多孔结构的弹性层120中,孔结构沿辊轮100的轴向设置,形成多个轴向通孔121。本实施例中,成孔元件可以为成孔棒,以与轴芯110平行的方式设置于轴芯110与浇注模具(或下述的筒状柔性层)之间的浇注空间内,浇注成型后,将成孔棒去除即可。成孔棒的去除可以是脱模,也可以是通过化学手段(例如,溶解)或物理手段(加温升华)将成孔棒消除掉。
[0149]
可选地,多个轴向通孔以辊轮100的轴线为中心,沿径向延伸,呈散射状排布。
[0150]
可选地,具有多孔结构的弹性层120中,在弹性层120内散布着不规则的孔。本实施例中,成孔元件包括成孔剂,将其混合于待浇注的液体弹性性质中,浇注成型后,将成孔剂去除即可。成孔剂通过化学手段(例如,溶解)或物理手段(加温升华)将成孔棒消除掉。
[0151]
本公开实施例中,轴芯110是辊轮100的支撑部件,也是在应用过程中与外部驱动电机连接以驱动自身转动的结构件,故,轴芯110采用刚性轴芯110,以保证其功能的实现。轴芯110的结构形式不限定,可以是直杆状光轴(如图25a所示),也可以是阶梯轴(如图25b和图25c所示),以实际需求确定即可。
[0152]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5b和图25c所示,轴芯110的圆周上设置有凹槽结构。增强限定弹性层120在轴芯110上的轴向和径向移动,提高辊轮100的使用寿命。
[0153]
可选地,轴向的圆周上设置的凹槽结构包括多个沉孔结构111或者键槽结构112。
[0154]
如图25b所示,凹槽结构包括多个沉孔结构111。多个沉孔结构111沿轴芯110的周向设置为多圈沉孔组,且相邻的两圈沉孔组的沉孔交错设置。每圈沉孔组中沉孔的数量不限定,可以是2个、3个、4个或5个等,依据轴芯110的圆周长度确定即可。可选地,每圈沉孔组中沉孔的数量为4个。
[0155]
如图25c所示,凹槽结构包括键槽结构112,键槽结构112沿轴芯110的轴向设置于轴芯110的周面上。键槽结构112的数量不限定,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可选地,键槽结构112的数量为2个、3个或4个等。可选地,键槽结构112的数量为4个。可选地,键槽结构112包括多个键槽时,多个键槽均布于轴芯110的周面上。
[0156]
可选地,轴芯110的端部还设置有轴头锁定螺纹113。方便与外部转动连接。
[0157]
在一些实施例中,辊轮100,还包括柔性层130,包覆于弹性层120上。在弹性层120的外周壁上包覆柔性层130,提高清洁效果。柔性层130是将柔性材料包覆于弹性层120上形成的,柔性材料选用具有去污能力、可用于清洁的物料即可。可选地,柔性材料包括针织物料或者柔性皮革等。可选地,针织物料包括棉质针织面料。本实施例中,柔性材料包覆于弹性层120的包覆方式不限定。
[0158]
可选地,柔性层130通过条状柔性材料缠绕设置于弹性层120上形成。尤其适用于小型化辊轮100,保证柔性层130紧密贴合至弹性层120的外周壁上,柔性层130可随弹性层120形变,不会脱离弹性层120,提高清洗效果,延长辊轮100的使用寿命。
[0159]
可选地,如图26a和图26b所示,柔性层130通过片状柔性材料包裹于弹性层120上形成,其中,片状柔性材料的对接处形成对接缝131,且对接缝131缝合封接。采用对接缝131缝合的方式封接,将片状柔性材料包封于弹性层120外,包封缝合后弹性层120会产生一定的预备弹力(外涨力),使柔性材料层外形饱满。能够适应辊轮100在使用过程中弹性层120的变形,保证柔性层130与弹性层120的贴合性,提高清洗效果,延长辊轮100的使用寿命。
[0160]
可选地,对接缝131缝合封接的缝合针法包括n形针法(如图26a所示)或倒v形针法(如图26b所示)。
[0161]
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层130设置为筒状袋体,弹性层120浇注成型于筒状袋体与轴芯110之间。即,弹性层120浇注成型于轴芯110上的同时,柔性层130同步包覆于弹性层120的外周壁上。本实施例中,将柔性层130缝合形成敞口筒体作为浇注模具,将轴芯110置于呈敞口筒体的柔性层130内,将弹性材料浇注于柔性层130与轴芯110之间,成型处理后,得到一体辊轮100。
[016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7所示,辊轮100,还包括衬套层140,包覆于轴芯110上,弹性层120浇注成型于所述轴芯110的衬套层140上。增加衬套层140能够增加轴芯的刚度,防止轴芯出现弯曲;还能够便于更换耗材(将衬套及其上的弹性材料和柔性材料视作耗材)。当轴芯110的圆周上设置有凹槽结构时,衬套层140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通孔。衬套层140的材料包括碳纤维或者金属。可选地,金属包括不锈钢。
[0163]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