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压水装置以及强压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12:4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装置 强压 排污 水池 排水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池排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压水装置以及强压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污泥坑(淤泥坑)的形成过程中,由于长年的裸露和无序管理常常造成污泥坑(淤泥坑)内大量积水,严重的水深甚至几米之深。而对此类污泥坑(淤泥坑)的治理通常为原位固化、异位固化填埋或者抛石挤淤、异位置换,近年来也出现了转移焚烧协同处置等新型处置方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对污泥坑(淤泥坑)进行降水,让污泥坑(淤泥坑)表面明水最大限度的消除,以避免因污泥(淤泥)含水量过高而带来的固化效果的降低和挖运困难等现象。当水深较深时则可通过水泵抽取、沟渠引导等手段将明水引出,但污泥(淤泥)表面明水抽取完过后,污泥间或污泥表面3cm以下的余水则很难抽取或引出,由于这一部分水与污泥混合且表面含有许多杂草、垃圾,通过自然沟渠引导无法排出,而通过水泵强行抽取又存在巨大的困难,一是水泵吃水深度不够;二是强行吸取的泥水混合物含有较多的杂草、垃圾等缠绕物容易造成水泵的堵塞和烧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压水装置以及强压排水装置,以改善现有技术在降低污泥含水量时较为困难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水装置,包括框架结构、格栅和用于调节所述框架结构在水池内下降深度的浮力调节组件,所述框架结构上设置有排水槽和通孔,所述排水槽沿所述框架结构的侧边延伸,且所述排水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框架结构相对的两个端面,所述通孔与所述排水槽连通,所述格栅安装于所述框架结构,且所述格栅临接于所述通孔处,所述浮力调节组件安装于所述框架结构。
6.所述排水槽包括连通的第一槽和两个第二槽,所述第一槽与所述通孔连通,两个所述第二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槽的两端,所述第二槽背离所述第一槽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框架结构的端面,所述第二槽的凹陷深度小于所述第一槽的凹陷深度。
7.所述第一槽的凹陷深度沿所述第一槽朝向所述通孔的方向逐渐增大。
8.所述第二槽与所述第一槽连通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槽背离所述通孔的一侧。
9.所述框架结构包括多个加载格、两根横梁以及两根纵梁,两根所述纵梁相对设置,两根所述横梁相对设置,所述横梁位于两根所述纵梁之间,所述横梁与所述纵梁围成所述通孔,所述加载格安装于所述横梁与所述纵梁的连接处,多个所述加载格沿所述通孔的中心对称设置,所述格栅与所述横梁和所述纵梁均连接,所述第一槽设置于所述横梁,所述第二槽设置于所述纵梁,所述浮力调节组件安装于所述加载格。
10.两个所述纵梁分别为第一梁和第二梁,所述第一梁上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二梁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槽配合的卡块。
11.所述卡槽的宽度大于所述卡块的宽度。
12.所述浮力调节组件包括配重部和浮球,所述配重部安装于所述加载格,所述浮球安装于所述横梁。
13.所述配重部的数量与所述浮球的数量相等。
14.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强压排水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如上所述的压水装置,相邻的两个所述压水装置可拆卸连接。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压水装置可以直接放置到淤泥的上表面,利用浮力调节组件和框架结构本身的重量,框架结构会下沉,在下沉时,格栅会对淤泥进行初步过滤,淤泥中的水会从格栅渗透到通孔内,随着框架结构的继续下降,通孔内的水位逐渐上升,当水位上升至排水槽的高度时,水会进入排水槽内,然后沿着排水槽的两端流出,在框架结构的两端可以设置用于接收渗透水的容器。
17.随着框架结构的不断下降,淤泥中的水会逐渐被渗透出来,而淤泥中的水一般随着深度的增大,其含水量也会降低,因此,框架结构只需将淤泥上半部分的水抽走,即可令淤泥的含水量达到要求,这种压水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实现有效的降低淤泥内的含水量,将原无法排出的余水倒出,大大的节省了工程施工时间和工程固化材料,同时,压载出的余水在流排过程中通过自然沉淀使原水中杂质更少,降低了水处理的难度。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压水装置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框架结构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框架结构的侧视剖视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框架结构的主视剖视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强压排水装置的示意图。
23.图中标记为:
24.10

压水装置;100

框架结构;110

横梁;120

纵梁;121

卡槽;122

卡块;130

加载格;140

通孔;150

排水槽;151

第一槽;152

底壁;153

第二槽;200

格栅;300

浮力调节组件;310

配重部;320

浮球。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6.实施例:
27.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压水装置10,包括框架结构100、格栅200和用于调节框架结构100在水池内下降深度的浮力调节组件300,框架结构100上设置有排水槽150和通孔140,排水槽150位于通孔140的侧壁上,排水槽150沿框架结构100的侧边延伸,且排水槽150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框架结构100相对的两个端面,通孔140与排水槽150连通,格栅200安装于框架结构100,且格栅200临接于通孔140处,浮力调节组件300安装于框架结构100。
28.本实施例公开的压水装置10可以直接放置到淤泥的上表面,利用浮力调节组件
300和框架结构100本身的重量,框架结构100会下沉,在下沉时,格栅200会对淤泥进行初步过滤,淤泥中的水会从格栅200渗透到通孔140内,随着框架结构100的继续下降,通孔140内的水位逐渐上升,当水位上升至排水槽150的高度时,水会进入排水槽150内,然后沿着排水槽150的两端流出,在框架结构100的两端可以设置用于接收渗透水的容器。
29.随着框架结构100的不断下降,淤泥中的水会逐渐被渗透出来,而淤泥中的水一般随着深度的增大,其含水量也会降低,因此,框架结构100只需将淤泥上半部分的水抽走,即可令淤泥的含水量达到要求,这种压水装置10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实现有效的降低淤泥内的含水量,将原无法排出的余水倒出,大大的节省了工程施工时间和工程固化材料,同时,压载出的余水在流排过程中通过自然沉淀使原水中杂质更少,降低了水处理的难度。
30.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框架结构100可以包括多个加载格130、两根横梁110以及两根纵梁120,两根纵梁120相对设置,两根横梁110相对设置,横梁110位于两根纵梁120之间,横梁110与纵梁120围成该通孔140,加载格130安装于横梁110与纵梁120的连接处,多个加载格130沿通孔140的中心对称设置,格栅200与横梁110和纵梁120均连接,排水槽150可以包括第一槽151和第二槽153,第二槽153设置在横梁110上,第二槽153设置在纵梁120上,第一槽151和第二槽153平行设置,格栅200则是安装于与排水槽150相对的一侧,即当第一槽151位于横梁110顶部时,格栅200可以是安装于横梁110的底部,这样在进行渗透过滤时,水可以先在由横梁110和纵梁120围成的通孔140内沉淀积累,当水积累至第一槽151的高度时,其中的杂质更少。
31.第二槽153与第一槽151连通的位置可以是位于第一槽151背离通孔140的一侧,这样第二槽153便不会与通孔140形成连通,而水要经过第二槽153才能流出,这就延长了水流的时间,也就延长了沉淀时间。
32.在设置第一槽151时,可以让第一槽151的底壁152倾斜设置,令第一槽151的凹陷深度沿第一槽151朝向通孔140的方向逐渐增大,且第一槽151的底壁152一直延伸至于通孔140连通,这样水可以是以蔓延的方式缓慢进入第二槽153,避免产生震荡,从而减少排出水中的杂质。当然,令第一槽151的底壁152倾斜设置只是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令第一槽151的底壁152水平设置,即该底壁152与通孔140的轴线垂直设置,也是可以的。
33.两根纵梁120可以分别为第一梁和第二梁,在第一梁上设置有卡槽121,该卡槽121沿第一梁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卡槽121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梁的两个端面,第二梁上设置有与卡槽121配合的卡块122,卡块122可以是沿第二梁的长度方向设置为多个,也可以只设置一个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二梁的两端的卡块122,利用卡槽121也卡块122的配合,可以将使相邻的两个压水装置10连接在一起,且这种安装方式简单方便。
34.卡槽121的宽度可以是大于卡块122的宽度,这样相邻的两个压水装置10在连接后仍然可以相对运动,在富含水分的淤泥中,操作起来更加的方便。
35.浮力调节组件300可以包括配重部310和浮球320,配重部310可以安装到加载格130上,而浮球320可以安装到横梁110或者纵梁120上,多个配重部310可以是沿通孔140的中心对称设置,且多个浮球320也沿通孔140的中心对称设置,配重部310与浮球320相互配合,可以令压水装置10在富含水分的淤泥上更加的平稳。
36.其中,可以让配重部310的数量与浮球320的数量相等,这样在调整压水装置10总
体的浮力时更加的方便。
3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强压排水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如上所述的压水装置10,相邻的两个所述压水装置10可拆卸连接。
38.本实施例公开的强压排水装置中的多个压水装置10可以相互配合,一次性实现大面积降低淤泥含水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