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具有新型定位机构的水泵盖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12:2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水泵 清洗机 清洗 定位 机构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新型定位机构的水泵盖清洗机,属于水泵盖清洗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现有机械加工工件在加工、运输、存放过程中会在工件表面积聚铁屑、粉尘、油迹等污垢,影响工件外观,严重的话还会影响工件的后续装配、使用,因此需要进行清洗,以达到工件表面清洁度要求。
3.现有水泵盖清洗机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问题整理如下:
4.1.现有的水泵盖清洗机在使用时,水泵盖通常缺乏有效定位,导致水泵盖在传送过程中容易出现偏移、滑动等现象;
5.2.现有水泵盖清洗机一般包括清洗和漂洗两个过程,主要是清洗工件表面油污、粉尘,而针对有加工残渣的水泵盖工件来说,很难清洗干净,由此降低了清洗机的清洗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新型定位机构的水泵盖清洗机,通过对待清洗水泵盖半自动化定位,提升待清洗水泵盖在清洗过程中的有效定位,进而提升清洗机的清洗效率及质量。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新型定位机构的水泵盖清洗机,其包括清洗机主体、设于该清洗机主体下部且沿该清洗机主体轴向方向设置的传动带,所述传动带上具有可对待清洗水泵盖进行定位的承载架,所述承载架上定位有平行相对且可沿所述传动带中心线为基准线相向或背向移动定位的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其中,在所述承载架中间位置具有可水平转动的转动板,该转动板两端通过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对应与所述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铰链连接,并在所述承载架上定位有与所述第一夹持板或第二夹持板相连接的电动推杆。
8.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架上水平定位有垂直于所述传动带的导轨,所述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分别通过滑块定位于所述导轨上。
9.进一步的,所述清洗机主体上部轴向依次布置有连通所述清洗机主体顶端定位的水箱且可对其下方移动的所述承载架上的所述待清洗水泵盖进行冲洗的清洗室、通过所述清洗机主体顶端定位的第一高压切水风机、第一高压涡流风机协同对所述待清洗水泵盖进行风切的第一风切室、连通所述清洗机主体顶端定位的储液箱且可对所述待清洗水泵盖进行漂洗的漂洗室、通过所述清洗机主体顶端定位的第二高压切水风机、第二高压涡流风机协同对所述待清洗水泵盖进行二次风切的第二风切室、对其下方移动的所述待清洗水泵盖进行初步干燥的干燥室、通过所述清洗机主体顶端定位的空气压缩干燥机对所述待清洗水
泵盖进行最终干燥及清理的冷却室。
10.进一步的,所述清洗机主体定位于底座上,该底座上具有可分别对所述清洗室、漂洗室进行液体收集的集液槽,所述底座上定位有循环泵,该循环泵一端与所述集液槽管路连通,另一端通过连通管分别连通至所述储液箱、水箱中。
11.进一步的,所述清洗机主体侧部设置有控制面板,该控制面板分别与所述循环泵、电动推杆控制连接。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对待清洗水泵盖半自动化定位,提升待清洗水泵盖在清洗过程中的有效定位,避免了清洗时水泵盖在传送过程中出现移动、晃动的现象,进而提升清洗机的清洗效率及质量,另外,通过清洗、风切、漂洗、二次风切、干燥、冷却等多工序清理步骤,提升了整个清洗机对水泵盖的清洗效率及清洗质量。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14.图2是图1中支架的俯视结构图;
15.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图;
16.图4是图2中限位机构的放大结构图;
17.其中,1

底座,2

传送箱,3

支架,4

漂洗室,5

清洗机主体,6

循环泵, 7

连通管,8

冷却室,9

空气压缩干燥机,10

干燥室,11

第二风切室,12

储液箱,13

第一高压切水风机,14

第一高压涡流风机,15

清洗室,16

控制面板,21

连接轴,22

转轴,23

第二转动轴,24

传动带,25

限位结构,2501
‑ꢀ
电动推杆,2502

第一连接臂,2503

第一夹持板,2504

轨道,26

承载架,27
‑ꢀ
第二连接臂,28

转动板,30

驱动电机,31

第一转动轴,32

从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19.一种如图1

图4所示具有新型定位机构的水泵盖清洗机,其包括清洗机主体5、设于清洗机主体5下部且沿该清洗机主体5轴向方向设置的传动带24,传动带24上具有可对待清洗水泵盖进行定位的承载架26,承载架26上定位有平行相对且可沿传动带24中心线为基准线相向或背向移动定位的第一夹持板 2503、第二夹持板29,其中,在承载架26中间位置具有可水平转动的转动板 28,该转动板28两端通过第一连接臂2502、第二连接臂27对应与第一夹持板 2503、第二夹持板29铰链连接,并在承载架26上定位有与第一夹持板2503或第二夹持板29相连接的电动推杆2501。
20.本实施例中,电动推杆2501与第一夹持板2503连接,通过电动推杆2501 的伸缩,驱动第一夹持板2503移动,为了保证第一夹持板2503、第二夹持板 29相向或背向移动,第一夹持板2503移动,驱使第一连接臂2503移动,进而带动转动板28沿中心转动,然后转动板28又驱动第二连接臂27对第二夹持板 29进行拉动,形成联动。这里,第二连接臂27的连接结构随所述转动板28中心转动180度后将会与第一连接臂2502的连接结构重合。
21.如图4所示,承载架26上水平定位有垂直于传动带24的导轨2504,第一夹持板2503、第二夹持板29分别通过滑块定位于导轨2504上。
22.使用时,将待清洗水泵盖放置于第一夹持板2503、第二夹持板29之间,控制电动推
杆2501工作,使得第一夹持板2503、第二夹持板29将待清洗水泵盖夹紧,然后传动带24带动整个承载架26移动。
23.另外,清洗机主体5上部轴向依次布置有连通清洗机主体5顶端定位的水箱且可对其下方移动的承载架26上的待清洗水泵盖进行冲洗的清洗室15、通过清洗机主体5顶端定位的第一高压切水风机13、第一高压涡流风机14协同对待清洗水泵盖进行风切的第一风切室、连通清洗机主体5顶端定位的储液箱12且可对待清洗水泵盖进行漂洗的漂洗室4、通过清洗机主体5顶端定位的第二高压切水风机、第二高压涡流风机协同对待清洗水泵盖进行二次风切的第二风切室 11、对其下方移动的待清洗水泵盖进行初步干燥的干燥室10、通过清洗机主体 5顶端定位的空气压缩干燥机9对待清洗水泵盖进行最终干燥及清理的冷却室 8。
24.通过清洗室15、第一风切室(未标记)、漂洗室4、第二风切室11、干燥室 10、冷却室8依次对下方传动带24驱动通过的承载架26上的待清洗水泵盖进行工序作业,分别进行清洗、风切、漂洗、二次风切、干燥、冷却工序,提升了清洗质量,并通过传动带24进行待清洗水泵盖的自动化移动,形成流水线作业,提升清洗效率。
25.见图1,清洗机主体5定位于底座1上,该底座1上具有可分别对清洗室 15、漂洗室4进行液体收集的集液槽,底座1上定位有循环泵6,该循环泵6一端与集液槽管路连通,另一端通过连通管7分别连通至储液箱12、水箱中。这里,底座1可采用集成模式,即在底座1内直接集成集液槽,集液槽囊括所有工位下方,保证对清洗、漂洗用水的完整集中回液;也可以分体模式,即在底座1内分别针对清洗室15、漂洗室4进行集液,再由循环泵6分别循环至水箱、储液箱12中,形成循环利用,降低资源浪费。本例中,循环泵6采用150qj5

100 型号的循环泵。
26.底座1沿清洗机主体5轴向方向设置有传送箱2,传送箱2内设置有支架3,支架3由两侧的支架组通过连接轴21连接成整体,支架3两端分别可转动设置有第一转动轴31、第二转动轴23,其中,第一转动轴31上定位有从动轮32,第二转动轴23上定位有主动轮,传动带24闭环设置于主动轮、从动轮32上,支架3上定位有可与第二转动轴23通过转轴22动力传递连接的驱动电机30。使用时,由驱动电机30提供动力,再通过联轴器、转轴22动力传动至第二转动轴23,因传动带24设置于第一转动轴31、第二转动轴23的主从动轮上,驱动力驱动传动带24进行移动,进而实现承载架26上待清洗水泵盖的移动。
27.最后,清洗机主体5侧部设置有控制面板16,比如lk1n

56r型号控制面板,控制面板16内部单片机分别与循环泵6、电动推杆2501电性控制连接,实现对整个清洗机的半自动化控制,本实施例中,电动推杆2501的型号为jin

1604。
28.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