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氨氮分离回收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10:1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装置 分离 回收 用于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分离膜膜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氨氮分离回收膜装置。


背景技术:

2.分离膜是指能以特定形式限制和传递流体物质的分隔两相或两部分的界面。膜的形式可以是固态的,也可以是液态的。被膜分割的流体物质可以是液态的,也可以是气态的;分离膜是一种特殊的、具有选择性透过功能的薄层物质,它能使流体内的一种或几种物质透过,而其他物质不透过,从而起到浓缩和分离纯化的作用;目前随着化肥、石油化工等行业的迅速发展壮大,由此而产生的高氨氮废水也成为行业发展制约因素之一;据报道,2001年我国海域发生赤潮高达77次,氨氮是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3.专利号cn210159285u的公布了一种用于氨氮分离回收膜装置,包括基体、卡接槽、液位感应器、固定槽和水质检测仪,所述基体的顶部安装有液位感应器,所述液位感应器下方的基体两内侧壁上皆设有等间距的卡接槽,卡接槽内壁的两端皆固定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卡接槽的一侧皆设有挡块,所述控制阀的两内侧壁上皆固定有上挂钩,所述碳层过滤板的两外侧壁上皆安装有下挂钩,所述碳层过滤板的内部设有腔体,腔体内部的两端皆固定有称重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不仅提高了分离回收膜装置使用时的便捷程度,提高了分离回收膜装置使用时的过滤效果,而且避免了分离回收膜装置使用时发生异味泄露的事件。
4.现有技术的一种用于氨氮分离回收膜装置有以下缺点:1、装置内设置的水质监测器仅起到检测水质的作用,无法避免会对分离膜造成损坏的水体进入装置,因此无法保证装置内分离膜的使用寿命和脱除效果;2、整体装置仅通过滤板和分离膜对装置内的水体实现氨氮分离的操作,无法保障氨氮分离的效果,因此装置的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氨氮分离回收膜装置,在进液管中设置有水质监测仪,避免含有醇类物质、表面活性剂和甘油类物质的水体进入装置,保障分离膜的使用寿命;且箱门和箱体可拆卸连接,便于使用完成后对装置的清洗,并利用密封圈保障了装置的密封性,增加了装置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氨氮分离回收膜装置,包括箱体和箱门,所述箱体包括加压层和稀硫酸吸附层,所述加压层和稀硫酸吸附层均设置有倾斜板和出液口,所述倾斜板和出液口均设置有两组并沿整体装置的中轴线对称分布,所述倾斜板之间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所述箱门通过铰链与箱体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箱门内侧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箱门上设置有观察窗和控制装置,且所述箱门较厚重内部设置有锁舌,外部设置有把手。
8.可选的,所述箱体邢端设置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内设置有水质监测仪,所述进液管外侧设置有大控制阀,且所述水质监测仪的信号输出端与大控制阀的信号输入端形成电
连接,所述进液管右侧可拆卸连接有贯穿至加压层中的气泵。
9.可选的,所述加压层下端可拆卸连接有细孔滤网,所述细孔滤网下端可拆卸连接有分离膜组件。
10.可选的,所述稀硫酸吸附层右侧通过连接管可拆卸连接有稀硫酸储存箱,且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小控制阀。
11.可选的,所述稀硫酸吸附层下端可拆卸连接有活性炭吸附滤网,所述活性炭吸附滤网下端设置有出料斗。
12.可选的,所述箱体两侧通过固定块可拆卸连接有支撑杆,所述固定块和支撑杆设置有两组并沿着装置的中轴线对称分布。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氨氮分离回收膜装置:
15.1、在进液管中设置有水质监测仪,在需要处理的废水进入装置前对废水进行检测,因为水质监测仪的信号输出端与大控制阀的信号输入端形成电连接,在水质监测仪检测到水体不达标时,大控制阀不会打开,废水无法进入装置,避免含有醇类物质、表面活性剂和甘油类物质的水体进入装置,从而损坏分离膜,保障分离膜的使用寿命和脱除效果;箱门和箱体可拆卸连接,便于使用完成后对装置的清洗,并利用密封圈保障了装置的密封性,增加了装置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16.2、加压层和稀硫酸吸附层均设置有倾斜板和出液口,倾斜板和出液口均设置有两组并沿整体装置的中轴线对称分布,且倾斜板之间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保障处理完成的废水能够及时流出,并在倾斜力的作用下,尽可能的避免废水及沉淀物残留在装置内;装置内部设置的过滤装置均为可拆卸连接,便于使用完成后的清洗,保障了装置的干净。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氨氮分离回收膜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氨氮分离回收膜装置的箱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箱体;2、箱门;3、加压层;4、稀硫酸吸附层;5、倾斜板;6、出液口;7、进液管;8、大控制阀;9、气泵;10、细孔滤网;11、分离膜组件;12、连接管;13、稀硫酸储存箱;14、小控制阀;15、活性炭吸附滤网;16、出料斗;17、固定块;18、支撑杆;19、密封圈;20、观察窗;21、控制装置;22、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下面将结合图1~图2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氨氮分离回收膜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
23.参考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氨氮分离回收膜装置,包括箱体1和箱门2,所述箱体1包括加压层3和稀硫酸吸附层4,所述加压层3和稀硫酸吸附层4均设置有倾斜板5和出液口6,所述倾斜板5和出液口6均设置有两组并沿整体装置的中轴线对称分布,所述倾斜板5之间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所述箱门2通过铰链与箱体1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箱门2内侧设置有密封圈19,所述箱门2上设置有观察窗20和控制装置21,且所述箱门2较厚重内部设置有锁舌,外部设置有把手22。
24.示例的,设置的倾斜板5利用倾斜力尽可能的避免水体和沉淀物残留在装置内;箱门2上设置的密封圈19保障了整体装置的密封性。
25.参考图1所示,所述箱体1邢端设置有进液管7,所述进液管7内设置有水质监测仪,所述进液管7外侧设置有大控制阀8,且所述水质监测仪的信号输出端与大控制阀8的信号输入端形成电连接,所述进液管7右侧可拆卸连接有贯穿至加压层3中的气泵9。
26.示例的,水质监测仪的信号输出端与大控制阀8的信号输入端形成电连接,在检测到水质不达标时,大控制阀8不会打开,水体无法进入装置内,保障了装置内分离膜的使用寿命。
27.参考图1所示,所述加压层3下端可拆卸连接有细孔滤网10,所述细孔滤网10下端可拆卸连接有分离膜组件11。
28.示例的,设置的细孔滤网10可将加压处理过的水体中的沉淀物过滤掉。
29.参考图1所示,所述稀硫酸吸附层4右侧通过连接管12可拆卸连接有稀硫酸储存箱13,且所述连接管12上设置有小控制阀14。
30.示例的,设置的稀硫酸储存箱13便于装置的使用,可根据需要处理的水体的多少加入适量的稀硫酸,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31.参考图1所示,所述稀硫酸吸附层4下端可拆卸连接有活性炭吸附滤网15,所述活性炭吸附滤网15下端设置有出料斗16。
32.示例的,设置的活性炭吸附滤网15进一步起到吸附过滤的作用,保障了处理完成后的水体的纯净度。
33.参考图1所示,所述箱体1两侧通过固定块17可拆卸连接有支撑杆18,所述固定块17和支撑杆18设置有两组并沿着装置的中轴线对称分布。
34.示例的,利用支撑杆18将整体装置支撑住,保障了整体装置的稳定性。
35.使用时,将整体装置接通外部电源,进液管7中设置有水质监测仪,在需要处理的废水进入装置前对废水进行检测,因为水质监测仪的信号输出端与大控制阀8的信号输入端形成电连接,在水质监测仪检测到水体不达标时,大控制阀8不会打开,废水无法进入装置,避免含有醇类物质、表面活性剂和甘油类物质的水体进入装置,从而损坏分离膜,保障分离膜的使用寿命和脱除效果;达标的水体进入加压层3后,启动气泵9,对加压层3中的水体加压,氨氮废水中的游离氨变为氨分子,经过细孔滤网10的初步过滤,将水体中的漂浮物去除,经过初步处理的水体在分离膜组件11的作用下进行氨氮的脱除;打开小控制阀14,稀硫酸溶液顺着连接管12进入稀硫酸吸附层4,设置的稀硫酸储存箱13和小控制阀14便于装置的使用,可根据需要处理的水体的多少加入适量的稀硫酸,避免造成资源浪费;经过脱除
的水体在稀硫酸吸附层4中氨分子与稀硫酸反应生成铵盐,经过活性炭吸附滤网15的过滤实现废水中氨氮的分离回收,及氨氮废水的净化,处理完成的水体可通过出料斗16排出装置;装置内部设置的过滤装置均为可拆卸连接,便于使用完成后的清洗,箱门2和箱体1可拆卸连接,便于使用完成后对装置的清洗,并利用密封圈19保障了装置的密封性,增加了装置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3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氨氮分离回收膜装置,包括1、箱体;2、箱门;3、加压层;4、稀硫酸吸附层;5、倾斜板;6、出液口;7、进液管;8、大控制阀;9、气泵;10、细孔滤网;11、分离膜组件;12、连接管;13、稀硫酸储存箱;14、小控制阀;15、活性炭吸附滤网;16、出料斗;17、固定块;18、支撑杆;19、密封圈;20、观察窗;21、控制装置;22、把手,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37.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