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后处理器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02:5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后处理 器及 车辆 汽车


1.本技术涉及汽车后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后处理器及车辆。


背景技术:

2.为了保证汽车后处理器完全可靠的工作,通常在后处理器上加装有多个传感器来获取后处理器中各个处理单元的工作状态,同时将传感器探测到的信号完整、正确的传输给整车及发动机控制单元。传统的后处理器在安装传感器时,各个传感器的线束位于后处理器的外部,裸露于外部的传感器线束容易被高温、雨水、飞溅泥沙、砂石等破坏而损害传感器。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后处理器中传感器容易受损的问题,提供一种改善上述缺陷的后处理器及车辆。
4.一种后处理器,包括本体、传感组件及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本体外部的保护盒;所述保护盒具有一收容腔,以及连通所述收容腔和所述保护盒外部的多个穿设孔;
5.其中,所述收容腔用于收容所述传感器组件的线束,所述穿设孔用于供线束穿出所述收容腔。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盒还具有绕线部,所述绕线部设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绕线部用于安装线束。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盒包括底壳和盖体,所述底壳可拆卸地于所述本体,所述盖体可拆卸地盖合于所述底壳,所述底壳和所述盖体围合形成所述收容腔,所述绕线部设于所述底壳。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壳上具有朝向所述盖体凸出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背离所述底壳的一端朝向所述收容腔折弯形成第一折边,所述第一折边与所述盖体可拆卸连接。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壳的边缘具有朝向所述保护盒外部凸出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伸出所述穿设孔。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盒还包括卡箍,所述卡箍设于所述第一翻边和/或所述收容腔内的所述底壳上,所述卡箍具有引导线束走线的卡口。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盒还包括位于所述收容腔的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一端固接于所述底壳,所述固定支架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盖体延伸,并折弯形成第二折边,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底壳形成一容纳区,所述第二折边上设有连接部。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区具有一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固定支架两端之间的部分相对布置,所述盖体上对应所述开口设于连通所述保护盒内外的穿设窗口。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盒还包括位于所述收容腔内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固接于所述底壳,且具有面向所述盖体的安装位,所述安装座的边缘具有朝向所述保护
盒边缘凸出的第二翻边。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感组件包括对接插接器、压差传感器、氮氧传感器及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
15.所述压差传感器设于所述收容腔,且所述压差传感器的对接端、高压取气管和低压取气管分别穿过一个所述穿设孔并延伸至所述保护盒之外;所述氮氧传感器的控制盒设于所述收容腔,且所述氮氧传感器的探测头和对接端分别穿过一个所述穿设孔并延伸至所述保护盒之外;所述温度传感器部分位于所述收容腔,且其探测端和对接端分别穿过一个所述穿设孔并延伸至所述保护盒之外;
16.所述压差传感器、所述氮氧传感器和每一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所述对接端均连接于所述对接插接器上。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支架总成及设于所述支架总成上的前处理单元、后处理单元和中间腔;
18.所述前处理单元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doc模块和dpf模块;所述后处理单元包括沿第二方向依次连接的混合器、scr模块和asc模块,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且相反,所述中间腔位于所述前处理单元和所述后处理单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前侧,且连接并连通所述dpf模块和所述混合器;
19.所述doc模块和所述dpf模块之间、所述dpf模块与所述中间腔之间、所述中间腔与所述混合器之间,以及所述混合器与所述scr模块之间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地连接;
20.所述保护盒安装于所述支架总成,所述支架总成被配置于车架。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cr模块和asc模块呈一体式连接。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总成包括安装架和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连接所述前处理单元和所述后处理单元,所述安装架连接所述连接结构;
23.所述保护盒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连接结构,所述安装架位于所述前处理单元和所述后处理单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后侧,且被配置于车架。
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侧隔热罩和上隔热罩,所述侧隔热罩设于所述中间腔背离所述前处理单元和所述后处理单元的一侧,所述上隔热罩安装于所述后处理单元背离所述前处理单元的一侧。
25.另外,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架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后处理器,所述本体安装于所述车架。
26.上述后处理器,在实际作业时,将传感组件中的各个传感器安装于后处理器上时,传感器的线束收容于收容腔内,传感器的探测端和对接端穿过穿设孔位于保护盒之外,以便连接在后处理器上相应的位置。此时,传感组件的线束被限制在保护盒内,在保护盒的保护下能够免受高温热害、雨水、飞溅泥沙和砂石的破坏,能够保护传感器,并避免雨水经线束进入传感器两端造成信号探测不准确和系统失效,保证传感器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后处理器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图1所示的后处理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图2所示结构的内部图;
30.图4为图1所示的后处理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图4所示结构的另一方位图;
32.图6为图1所示的后处理器中混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
34.后处理器10;
35.本体100;
36.doc模块110;dpf模块120;中间腔130;混合器140;喷嘴141;壳体142;连通窗1421;出气孔1422;隔板143;第一腔体a;第二腔体b;混合管144;第一管体1441;第二管体1442;进气窗口c;翅片1443;细孔d;导流板1444;scr模块150;asc模块160;进气管170;出气管180;支架总成190;安装架191;连接结构192;绑带1921;中间件1922;连接件1923;侧隔热罩101;上隔热罩102;高压取气管104;低压取气管105;第一隔热支架106;第二隔热支架107;
37.保护盒200;
38.底壳210;盖体220;穿设窗口221;绕线部230;穿设孔240;固定架211;第一翻边212;卡箍213;固定支架214;安装座216;第二翻边2161;对接插接器250;压差传感器260;氮氧传感器270;温度传感器280。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4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2.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3.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
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45.通常,传感器具有用线束连接的探测端和对接端,探测端用于探测被检测对象的目标参数信息(如温度、压力、氮氧化物含量等),对接端用于将经线束传递的目标参数信息反馈至控制侧(如整车控制器、发动机控制器)等。另外,本技术中所提及的doc(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模块为柴油氧化催化后处理模块的简称,dpf(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模块为柴油颗粒过滤模块的简称,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模块为选择催化还原后处理模块的简称,asc(ammonia slip catalyst)模块为氨氧化催化后处理模块的简称。
46.请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后处理器10,包括本体100、传感组件及可拆卸地安装于本体100外部的保护盒200。保护盒200具有一收容腔,以及连通收容腔和保护盒200外部的多个穿设孔240。
47.其中,收容腔用于至少收容传感组件的线束,穿设孔240用于供线束穿出收容腔。
48.在实际作业时,将传感组件中的各个传感器安装于后处理器10上时,传感器的线束收容于收容腔内,传感器的探测端和对接端穿过穿设孔240位于保护盒200之外,以便连接在后处理器10上相应的位置。此时,传感组件的线束被限制在保护盒200内,在保护盒200的保护下能够免受高温热害、雨水、飞溅泥沙和砂石的破坏,能够保护传感器,并避免雨水经线束进入传感器两端造成信号探测不准确和系统失效,保证传感器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49.需要说明的是,收容腔可以收容传感器的线束,例如当传感器为温度传感器280时,温度传感器280的对接端和探测端位于保护盒200之外,以与后处理器10上的对应结构连接,位于对接端和探测端之间的线束则可以为收容于保护盒200内。当然,收容腔不仅可以收容传感器的线束,还可以收容传感器的处理结构等。例如当传感器为氮氧传感器270时,氮氧传感器270还具有一控制盒,控制盒位于的对接端和探测端之间。
50.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保护盒200还具有绕线部230,绕线部230设于收容腔,绕线部230用于安装和整理传感器线束。此时位于收容腔内的线束在绕线部230的作用下走线工整,避免缠绕,也有助于后期维修。
51.进一步地,参见图3,绕线部230包括多个卡环,每一卡环均固接于保护盒200,且具有供线束穿设的过孔。在实际作业时,通过布置卡环的位置可以对线束的走线进行规划和整理。
52.优选地,卡环包括固定部和环部,固定部固接于保护盒200,环部具有过孔,以及连通过孔的缺口,环部可转动地连接固定部。环部在转动的过程中,缺口远离或靠近固定部。在缺口远离固定部时,线束经缺口进入过孔,在缺口靠近固定部时,固定部闭合缺口。如此,在需要安装线束时可以转动环部以打开缺口并安装线束,安装好之后转动环部并闭合缺口,防止线束脱落。当然,绕线部230的构造不限于上述方案。
53.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保护盒200包括底壳210和盖体220,底壳210可拆卸地
于本体100,盖体220可拆卸地盖合于底壳210,底壳210和盖体220围合形成收容腔,绕线部230设于底壳210。此时,利用底壳210和盖体220形成保护盒200,在安装传感器时,则可将盖体220从底壳210上拆离,方便了传感器及其线束的安装。
54.具体到实施例中,底壳210上具有朝向盖体220凸出的固定架211,固定架211背离底壳210的一端朝向收容腔折弯形成第一折边,第一折边与盖体220可拆卸连接。此时,底壳210通过第一折边与盖体220连接,由于第一折边具有一安装面,使得盖板在连接过程中容易操作,且第一折边使得底壳210和盖体220连接更加稳定。同时,第一折边位于收容腔内而不外露,使得保护盒200结构更加美观。另外,凸出的固定架211与收容腔之间具有空间,便于收容腔有足够的空间收容线束。可选地,第一折边与盖体220通过螺纹连接。进一步地,固定架211凸设于底壳210的边缘,此时固定架211不占用收容腔空间,使得收容腔的空间更加充足,固定架211不干涉线束,更便于线束走线。
55.具体到实施例中,参见图3,底壳210的边缘具有朝向保护盒200外部凸出的第一翻边212,第一翻边212伸出穿设孔240。在实际作业时,当线束从安装腔内伸出穿设孔240时,第一翻边212对线束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也能够避免线束与穿设孔240的孔口发生磨损。可以理解地,第一翻边212对应一个穿设孔240布置。
56.进一步地,参见图3,保护盒200还包括卡箍213,卡箍213设于第一翻边212和/或收容腔的底壳210上,卡箍213具有引导线束走线的卡口。在实际作业时,卡箍213可以设置在收容腔内的底壳210上,作为绕线结构使用,引导线束走向,此时线束穿设在卡口内。卡箍213也可以设置在第一翻边212上,在线束穿过穿过孔后,线束可沿卡箍213走线,从而引导线束在保护盒200外部的走向。
57.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保护盒200还包括位于收容腔的固定支架214,固定支架214的一端固接于底壳210,固定支架214的另一端朝向盖体220延伸,并折弯形成第二折边,固定支架214与底壳210形成一容纳区,第二折边上设有连接部。
58.在实际作业时,可通过固定支架214安装压差传感器260,具体地,将压差传感器260至于容纳区,并利用紧固件连接压差传感器260和第二折边。由于压差传感器260悬空安装,便于压差传感器260的高压吸气口和低压吸气口分别与高压取气管104路和低压取气管105路的连接。
59.进一步地,固定支架214与底壳210连接的一端折弯形成第三折边,第三折边与第二折边的延伸方向相反,第三折边与底壳210固定连接。此时,第三折边与底壳210为面接触,不仅便于安装紧固件,且连接可靠性更好。
60.进一步地,参见图2和图3,容纳区具有一开口,开口与固定支架214两端之间的部分相对布置,盖体220上对应开口设于连通保护盒200内外的穿设窗口221。在实际作业时,压装传感器的高压吸气口和低压吸气口位于同一侧,在安装压装传感器时,将压装传感器具有高压吸气口和低压吸气口的一侧对应开口布置,盖体220上对应开口设有穿设窗口221,高压取气管104和低压取气管105经过穿设窗口221后分别与高压吸气口和低压吸气口连接。如此,穿设窗口221设置便于高压取气管104和低压取气管105的安装。
61.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保护盒200还包括位于收容腔内的安装座216,安装座216固接于底壳210,且具有面向盖体220的安装位,安装座216的边缘具有朝向保护盒200边缘凸出的第二翻边2161。在实际作业时,氮氧传感器270的控制盒安装于安装位,控制盒具
有两个接线端子,其中一个接线端子通过线束连接氮氧传感器270的探测头,另一接线端子通过线束连接氮氧传感器270的对接端(用于与整车控制器或发动机控制器连接)。连接两个接线端子的线束在第二翻边2161的支撑下可以避免与安装座216发生磨损。
62.需要说明的是,后处理器10还包括传感组件,传感组件至少部分收容于收容腔内。
63.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和图4,传感组件包括对接插接器250、压差传感器260、氮氧传感器270及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280。压差传感器260设于收容腔,且压差传感器260的对接端、高压取气管104和低压取气管105分别穿过一个穿设孔240并延伸至保护盒200之外;氮氧传感器270的控制盒设于收容腔,且氮氧传感器270的探测头和对接端分别穿过一个穿设孔240并延伸至保护盒200之外。温度传感器280部分位于收容腔,且其探测端和对接端分别穿过一个穿设孔240并延伸至保护盒200之外。压差传感器260、氮氧传感器270和每一温度传感器280的对接端均连接于对接插接器250上。此时,将后处理器10所需要的各类传感器集成于后处理器10的保护盒200上,将保护盒200作为后处理器10的标准配件,实现传感组件的模块化。同时,将各个传感器的对接端集成连接于一个对接插接器250上,利用该对接插接器250与整车控制器或发动机控制器进行信号传输,减少的安装步骤,也简化了整体布局。
64.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4,后处理器10的本体100包括支架总成190及设于支架总成190上的前处理单元、后处理单元和中间腔130。前处理单元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doc模块110和dpf模块120;后处理单元包括沿第二方向依次连接的混合器140、scr模块150和asc模块160,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平行且相反,中间腔130位于前处理单元和后处理单元在第一方向上的前侧,且连接并连通dpf模块120和混合器140。doc模块110和dpf模块120之间、dpf模块120与中间腔130之间、中间腔130与混合器140之间,以及混合器140与scr模块150之间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地连接。保护盒200安装于支架总成190,支架总成190被配置于车架。
65.此时,由前处理单元、后处理单元和中间腔130构成呈u字形的后处理器10,使得后处理器10在车辆上的占用空间更加合理。例外,后处理器10集成了doc模块110、dpf模块120、混合器140、scr模块150和asc模块160,其对尾气的处理效果好,更加环保。
66.进一步地,后处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温度传感器280、压差传感器260和氮氧传感器270。其中,温度传感器280包括四个,其中一个温度传感器280用于检测后处理器10中acr模块的下游一侧温度,其中一个温度传感器280用于检测后处理器10中doc模块110的上游一侧温度,其中一个温度传感器280用于检测后处理器10中scr模块150的上游侧温度,其中一个温度传感器280用于检测dpf模块120的上游一侧温度。压差传感器260包括一个,且压差传感器260的低压取气管105连通中间腔130,压差传感器260的高压取气管104连通dpf模块120的上游一侧区域。氮氧传感器270的探测头连接在acr模块的下游一侧,具体地,设置在连接于acr模块下游一侧的出气管180上。
67.可以理解地,参见图1和图4,本体100还包括进气管170和出气管180,进气管170连接在doc模块110的上游一侧,出气管180连接在acr模块的下游一侧。
68.优选地,scr模块150和asc模块160呈一体式连接。此时scr模块150和asc模块160集成为一个模块,方便安装。在实际应用时,可以通过在scr的下游端的蜂窝状内壁上涂覆或沉浸氨氧化催化剂以将两者集成为一体。
69.其中,混合器140为集成有尿素喷嘴141的混合结构。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参见图6,混合器140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壳体142和喷嘴141,壳体142的一端具有与中间腔130连接的连通窗1421,壳体142的另一端具有与scr模块150连通的多个出气孔1422,壳体142内部形成有空腔、隔板143和混合管144,隔板143将空腔分隔形成独立的第一腔体a和第二腔体b,连通窗1421连通第一腔体a,混合管144贯通隔板143且具有彼此相通的位于第一腔体a内的第一管体1441和位于第二管体1442内的第二管体1442,第一管体1441上具有绕其轴向间隔布置的多个进气窗口c,第二管体1442上具有多个细孔d,细孔d均布于第二管体1442。喷嘴141设于壳体142上且与第一管体1441连通。在实际作业时,尿素从喷嘴141进入第一管体1441内,待处理气体经中间腔130、连通窗1421、第一腔体a进入第一管体1441内与尿素混合,在进入到第二管体1442的过程中持续混合,在第二管体1442中细孔d的作用下均匀流出第二管体1442进而第二腔体b,随后出气孔1422流向scr模块150。优选地,在第一管体1441的进气窗口c处设置有内翻或外翻的叶片,翅片1443与进气窗口c所在的周面呈锐角。叶片的设置可以使得气体进入第一管体1441时能够形成旋流,加快与尿素的混合。
70.优选地,在第二腔体b内还设置有导流板1444,导流板1444位于第二管体1442的下方,大导流板1444从壳体142的一端向另一端延伸,用于引导第二管体1442流出的混合气流。导流板1444可以为弧形挡板、半圆形挡板、直形板等。
71.具体到实施例中,连接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紧箍件、凸法兰、密封垫和凹法兰。其中,凹法兰和凸法兰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结构上,密封垫与凸法兰的止口外壁过盈配合,密封垫与凹法兰的台阶内壁面密封,最后由紧箍件同时紧箍在凹法兰和凸法兰的外周壁并施加使得凹法兰和凸法兰紧密连接的压紧力。
72.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支架总成190包括安装架191和连接结构192,连接结构192连接前处理单元和后处理单元,安装架191连接连接结构192。保护盒200可拆卸地安装于连接结构192,安装架191位于前处理单元和后处理单元在第一方向上的后侧,且被配置于车架。
73.在实际作业时,先利用连接结构192固定前处理单元和后处理单元,然后用安装架191连接连接结构192,最后将安装架191安装于车架上,以实现后处理器10的安装。
74.具体地实施例中,连接结构192包括至少一对中间板、绑带1921和连接件1923,中间板位于前处理单元和后处理单元之间,且各对中间板中的两个中间板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在的第一平面呈对称布置,各个中间板在位于第一平面内且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与前处理单元和后处理单元的外形适配的支撑面,每对连接架在第三方向上的两端中的一端通过一绑带1921环抱于前处理单元的周向,另一端通过一绑带1921环抱于后处理单元的周向,每一绑带1921的两端分别固接于各对中间板的同一端。每一中间件1922上均设有沿第一方向设置的贯通孔,连接件1923连接在贯通孔内并与安装架191连接。在实际作业时,在前处理单元、中间腔130和后处理单元组装成u形后,安装到位各对中间板,然后利用绑带1921将中间板、前处理单元、后处理单元固定,最后连接连接件1923和安装架191。连接件1923可以为管件、杆件等。
75.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后处理器10还包括侧隔热罩101和上隔热罩102102,侧隔热罩101设于中间腔130背离前处理单元和后处理单元的一侧,上隔热罩102102安装于后处理单元背离前处理单元的一侧。如此可以对后处理器10中的前处理单元、后处理单元及
传感组件等进行隔热保护。具体地,中间腔130上设有第一隔热支架106,后处理单元上设置有第二隔热支架107,侧隔热罩101安装于第一隔热支架106,上隔热罩102102安装于第二隔热支架107。
76.另外,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架及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的后处理器10,本体100安装于车架。由于该车辆包含上述后处理器10,因此其包含上述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赘述。
77.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7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