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新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膜生物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7:4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污水处理 生物反应器 一体化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新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膜生物反应器。


背景技术:

2.水的生物处理技术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最初为活性污泥法,历经多次技术变更已经发展出多种衍生工艺(例如cass,氧化沟,cast,sbr,ao等)。现在国内一般大型的污水厂工艺为cass,mbr和氧化沟工艺。活性污泥法为国内外有机废水处理的主流,占90%以上。传统的生物处理工艺分为曝气池、固液分离池分体式和曝气池、固液分离池合体式;前者为在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应用较广泛的氧化沟等和后者的典型工艺为cass。
3.目前传统的污水处理方式每天排放大量有机剩余污泥,有机污泥的大量排放易滋生蚊蝇,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且在污水处理之前应首先对砂石等杂质进行沉淀,并通过格栅对砂石进行阻拦,可在抽取污水进行处理时,出现悬浮杂质堵塞格栅的情况,影响污水的抽取。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新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膜生物反应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新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膜生物反应器,包括盛放板、固定安装于盛放板上端面一侧的沉淀池以及固定安装于沉淀池一侧的处理池;
6.所述处理池内从左至右依次开设有预处理仓、滤膜区以及清水区,所述预处理仓、滤膜区以及清水区之间均通过隔板隔开,所述滤膜区的底端对称固定设置有两个支撑杆,两个支撑杆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处理器,两个所述处理器之间接通有中空纤维膜,且两个处理器内均设置有微滤膜,微滤膜的表面附着有好氧微生物;
7.所述沉淀池内开设有沉淀仓,且沉淀池的内壁两侧底端均开设有供圆轴固定安装的凹槽,两根所述圆轴的外缘面上均活动配合安装有滑块,且两根圆轴的外缘面上均套设有抵接滑块的弹簧,两个滑块相向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格栅网,所述沉淀池的一侧对称固定安装有两台电动机,且沉淀池的顶端活动设置有盖板,两台所述电动机的电机轴均延伸至沉淀仓内并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外缘面上等距构造有多个套环,多个套环上均构造有外缘面抵接格栅网的半圆板。
8.优选的,所述盖板上端面远离处理池的一侧对称开设有两个供加水管固定安装的通孔,且盖板上端面远离加水管的一侧对称开设有两个供第一出水管固定安装的圆孔。
9.优选的,所述处理池的上端面活动设置有顶盖,所述第一出水管远离盖板的一端穿过顶盖并接通至预处理仓内,所述顶盖的上端面居中对称安装有两个接通预处理仓和滤膜区的第二出水管,且顶盖上端面远离第一出水管的一侧对称安装有两个接通滤膜区和清
水区的第三出水管。
10.优选的,所述沉淀池的两侧底端以及处理池两侧远离沉淀池一端的底部均构造有侧板,所述侧板内开设有多个供螺钉安装的插孔,螺钉穿过插孔的一端螺纹连接于盛放板内,所述盛放板的下端面两侧均固定焊接有h形支撑腿。
11.优选的,所述顶盖的上端面两侧均开设有供矩形框安装的矩形槽,两个所述矩形框内固定安装有观察板,且两个矩形框的两侧均构造有延伸板,延伸板的顶部开设有供螺栓安装的螺纹孔,所述螺栓穿过螺纹孔的一端插入顶盖内,且螺栓的外缘面上螺纹配合安装有螺母。
1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新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膜生物反应器,得益于处理器、中空纤维膜以及微滤膜的设置,污水通过中空纤维膜分别进入到两个处理器内,并通过微滤膜表面附着的好氧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淤泥进行充分的吸收代谢,降低了有机污泥的剩余,进而减少了有机污泥的排放,避免影响环境;得益于电动机、转轴、半圆板的设置,可启动电动机,使得转轴带动半圆板转动,从而使得半圆板的外缘面间接性的抵接格栅网,在弹簧的作用下带动格栅网震动,避免悬浮杂质堵塞格栅网影响污水抽取。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

a处的剖视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c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17.图中:1盛放板、101h形支撑腿、2沉淀池、201沉淀仓、202侧板、3处理池、301预处理仓、302滤膜区、303清水区、4盖板、401加水管、5圆轴、501弹簧、6格栅网、7电动机、701转轴、702半圆板、8顶盖、801第一出水管、802第二出水管、803第三出水管、9矩形框、10螺栓、1001螺母、11处理器、1101中空纤维膜。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除非单独定义指出的方向外,本文涉及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和外等方向均是以本实用新型所示的图中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和外等方向为准,在此一并说明。
2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

4所示的新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膜生物反应器,包括盛放板1、固定安装于盛放板1上端面一侧的沉淀池2以及固定安装于沉淀池2一侧的处理池3;
21.所述处理池3内从左至右依次开设有预处理仓301、滤膜区302以及清水区303,所述预处理仓301、滤膜区302以及清水区303之间均通过隔板隔开,所述滤膜区302的底端对称固定设置有两个支撑杆,两个支撑杆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处理器11,两个所述处理器11之间接通有中空纤维膜1101,且两个处理器11内均设置有微滤膜,微滤膜的表面附着有好氧微生物(具体实施时,好氧微生物可对有机污泥进行充分的吸收代谢,中空纤维膜1101的
顶端均连接有接通第三出水管803的管道),得益于处理器11、中空纤维膜1101以及微滤膜的设置,污水通过中空纤维膜1101分别进入到两个处理器11内,并通过微滤膜表面附着的好氧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淤泥进行充分的吸收代谢,降低了有机污泥的剩余,进而减少了有机污泥的排放,避免影响环境;
22.所述沉淀池2内开设有沉淀仓201,且沉淀池2的内壁两侧底端均开设有供圆轴5固定安装的凹槽,两根所述圆轴5的外缘面上均活动配合安装有滑块,且两根圆轴5的外缘面上均套设有抵接滑块的弹簧501,两个滑块相向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格栅网6,所述沉淀池2的一侧对称固定安装有两台电动机7,且沉淀池2的顶端活动设置有盖板4,两台所述电动机7的电机轴均延伸至沉淀仓201内并连接有转轴701,转轴701的外缘面上等距构造有多个套环,多个套环上均构造有外缘面抵接格栅网6的半圆板702,得益于电动机7、转轴701、半圆板702的设置,可启动电动机7,使得转轴701带动半圆板702转动,从而使得半圆板702的外缘面间接性的抵接格栅网6,在弹簧501的作用下带动格栅网6震动,避免悬浮杂质堵塞格栅网6影响污水抽取。
23.具体的,所述盖板4上端面远离处理池3的一侧对称开设有两个供加水管401固定安装的通孔,且盖板4上端面远离加水管401的一侧对称开设有两个供第一出水管801固定安装的圆孔。
24.具体的,所述处理池3的上端面活动设置有顶盖8,所述第一出水管801远离盖板4的一端穿过顶盖8并接通至预处理仓301内(具体实施时,第一出水管801远离盖板4的一端接通有固定安装于顶盖8底端的第一水泵),所述顶盖8的上端面居中对称安装有两个接通预处理仓301和滤膜区302的第二出水管802(具体实施时,第二出水管802远离第一出水管801的一端接通有固定安装于顶盖8底端的第二水泵),且顶盖8上端面远离第一出水管801的一侧对称安装有两个接通滤膜区302和清水区303的第三出水管803(具体实施时,第三出水管803远离第二出水管802的一端接通有固定安装于顶盖8底端的第三水泵)。
25.具体的,所述沉淀池2的两侧底端以及处理池3两侧远离沉淀池2一端的底部均构造有侧板202,所述侧板202内开设有多个供螺钉安装的插孔,螺钉穿过插孔的一端螺纹连接于盛放板1内,所述盛放板1的下端面两侧均固定焊接有h形支撑腿101。
26.具体的,所述顶盖8的上端面两侧均开设有供矩形框9安装的矩形槽,两个所述矩形框9内固定安装有观察板,且两个矩形框9的两侧均构造有延伸板,延伸板的顶部开设有供螺栓10安装的螺纹孔,所述螺栓10穿过螺纹孔的一端插入顶盖8内,且螺栓10的外缘面上螺纹配合安装有螺母1001。
27.工作原理,该新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膜生物反应器,使用时,可通过加水管401向沉淀池2内添加污水,污水中的砂石在沉淀仓201内沉淀,沉淀仓201内的污水可通过第一出水管801进入预处理仓301内进行预处理,此时可启动电动机7,使得转轴701带动半圆板702转动,从而使得半圆板702的外缘面间接性的抵接格栅网6,从而使得格栅网6上下震动,避免污水通过第一出水管801进入预处理仓301内的过程中造成格栅网6的堵塞,预处理仓301内的污水通过第二出水管802进入到滤膜区302内,并通过中空纤维膜1101进入处理器11内,并通过微滤膜表面附着的好氧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淤泥以及杂质进行充分的吸收代谢,实现污水的净化处理,净化处理完成后的污水通过第三出水管803进入到清水区303内储存,该新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膜生物反应器,结构合理,便于对有机污泥进行充分的处理,降
低有机污泥的排放,且可避免污水抽取处理过程中格栅的堵塞,实用性强。
2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