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水体生态修复的人工浮床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7:2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水体 修复 用于 生态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浮床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水体生态修复的人工浮床。


背景技术:

2.水环境质量问题、水生态问题、环境隐患问题不断突出,严重影响和损害人类生活和生命健康。河道中排入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自我修复和自净能力被不断削弱,漂浮物和悬浮颗粒增加,颗粒物能够结合具有生物有效性的污染物,成为水体中重要的污染物,富营养化程度加剧;湖泊、水库和生活污水纳污渠(池)作为静水湖泊(池),呈现易污染、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低等特点。因此出现藻类植物大量繁殖,甚至出现黑臭水体现象,水体的自我修复功能完全遭受破坏。
3.在人工浮床的不断使用过程中发现,由于很多湿地位于有潮起潮落的河口处的水深较浅位置,在落潮时,人工浮床随潮水下落,不易对浮床进行固定,需要人力对浮床进行调节,且会导致植物根系卷曲弯折甚至损坏,使得整体的修复效果下降;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用于水体生态修复的人工浮床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用于水体生态修复的人工浮床。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水体生态修复的人工浮床,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的边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底板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四个套管,所述套管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上方设有浮床本体,每个所述滑动杆的上表面均与浮床本体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浮床本体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挤压块,每个所述支撑柱远离套管的一侧面均设置有卡接机构,所述卡接机构包括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位于空腔外部的一端与挤压块相适配,所述移动块位于空腔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贯穿支撑柱并与支撑柱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杆位于空腔内部的外表面套设有弹簧一,所述弹簧一的右端与移动块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斜块,所述支撑柱上且位于所述斜块的下方设置有推动块,所述推动块相对于所述斜块可上下移动的设置,所述浮床本体的内部设置有水生植物,所述套管的上方均有水箱,每个所述套管的上表面均与水箱的底面固定连接。
6.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支撑柱远离套管的一侧面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推动块设置在所述滑槽的外部,所述推动块靠近支撑柱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靠近支撑柱的一侧面与滑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推动块的左侧面为斜面,所述斜块的右侧面为斜面,所述推动块与斜块相适配。
8.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支撑杆和套管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固定环,每个所述固定环
与固定环之间均通过连接杆相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底面的边角处均固定连接有锥体,每个所述锥体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倒刺。
10.进一步的,所述水箱上表面的边角处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浮床本体底面的边角处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相适配。
11.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滑动杆的外表面均套设有弹簧二,每个所述弹簧二的上端均与浮床本体的底面固定连接。
12.有益效果:
13.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用于水体生态修复的人工浮床的装置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4.一、本实用新型用于水体生态修复的人工浮床通过底板、支撑杆、套管、支撑柱、滑动杆、浮床本体、挤压块和卡接机构的配合设计,退潮时,滑动杆和浮床本体会下降,挤压块与移动块相接触时,挤压块向左挤压移动块,移动杆向左移动,使挤压块卡接在移动块的下方,对浮床本体起到了良好的固定效果,涨潮时,推动块会浮起,向上挤压斜块,斜块向左移动,使移动块向左移动,使挤压块与移动块相脱离,使挤压块上升至移动块的上方,使浮床本体重新漂浮至水面,从而当落潮时,方便对浮床进行固定,不需要人们对浮床进行调节。
15.二、本实用新型用于水体生态修复的人工浮床通过水箱、限位块和限位槽的配合设计,当落潮时,通过水箱和限位块可以对浮床本体起到支撑作用,水生植物可以进入到水箱的内部,由于水箱的内部装有水,从而可以保证水生植物的生长,防止了植物根系弯曲卷折或者损坏,且保证了植物的正常生长。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的立体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的剖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卡接机构正视图的剖视图。
19.图中:1、底板;2、支撑杆;3、套管;4、固定环;5、连接杆;6、锥体;7、支撑柱;8、滑动杆;9、浮床本体;10、挤压块;11、卡接机构;110、空腔;111、移动块;112、移动杆;113、弹簧一;114、斜块;115、滑槽;116、滑块;117、连接块;118、推动块;12、水箱;13、限位块;14、限位槽;15、弹簧二;16、水生植物;17、倒刺。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1.如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水体生态修复的人工浮床,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表面的边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支撑杆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7,底板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四个套管3,套管3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杆8,滑动杆8的上方设有浮床本体9,每个滑动杆8的上表面均与浮床本体9的底面固定连接,浮床本体9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挤压块10,每个支撑柱7远离套管3的一侧面均设置有卡接机构11,卡接机构11包括空腔110,空腔110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移动块111,移动块111位于空腔110外部的一端与挤压块10相适配,移动块111位于空腔110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杆112,移
动杆112贯穿支撑柱7并与支撑柱7滑动连接,移动杆112位于空腔110内部的外表面套设有弹簧一113,弹簧一113的右端与移动块111固定连接;移动杆112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斜块114,支撑柱7上且位于斜块114的下方设置有推动块118,推动块118相对于斜块114可上下移动的设置;浮床本体9的内部设置有水生植物16,套管3的上方均有水箱12,每个套管3的上表面均与水箱12的底面固定连接。
22.进一步的,如图3,每个支撑柱7远离套管3的一侧面均开设有滑槽115,滑槽115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块116,推动块118设置在滑槽115的外部,推动块118靠近支撑柱7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17,连接块117靠近支撑柱7的一侧面与滑块11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斜块114、滑槽115、滑块116、连接块117和推动块118,当涨潮时,挤压块10需要向上移动,此时,推动块118上升浮起,向上挤压斜块114,带动斜块114向左移动,进而可以带动移动块111向左移动,对挤压块10取消限位,可以使浮床本体9升起。
23.进一步的,如图3,所述推动块118的左侧面为斜面,所述斜块114的右侧面为斜面,所述推动块118与斜块114相适配。通过设置推动块118与斜块114相适配,当推动块118向上移动时,可以推动斜块114向左移动。
24.进一步的,如图2,每个支撑杆2和套管3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固定环4,每个固定环4与固定环4之间均通过连接杆5相连接。通过设置固定环4和连接杆5,可以增强支撑杆2和套管3的稳定性。
25.进一步的,如图1,底板1底面的边角处均固定连接有锥体6,每个锥体6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倒刺17。通过设置锥体6和倒刺17,增强了底板1的稳定性。
26.进一步的,如图1、图2,水箱12上表面的边角处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3,浮床本体9底面的边角处均开设有限位槽14,限位块13与限位槽14相适配。通过设置限位块13和限位槽14,当限位块13插入至限位槽14的内部时,可以对浮床本体9进行限位,增强浮床本体9的稳定性。
27.进一步的,如图1、图2,每个滑动杆8的外表面均套设有弹簧二15,每个弹簧二15的上端均与浮床本体9的底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弹簧二15,当弹簧二15的底端与水箱12的上表面相接触时,弹簧二15可以将浮床本体9撑起,进而可以使挤压块10的上表面与移动块111的底面相接触,增强了浮床本体9的稳定性。
28.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锥体6和倒刺17插入至河底的泥土中,将底板1进行固定,当退潮时,滑动杆8和浮床本体9会下降,当挤压块10与移动块111相接触时,挤压块10会向左挤压移动块111,使移动杆112向左移动,进而会使挤压块10卡接在移动块111的下方,对浮床本体9起到了良好的固定效果,当涨潮时,推动块118会浮起,向上挤压斜块114,斜块114向左移动,使移动块111向左移动,使挤压块10与移动块111相脱离,进而可以使挤压块10上升至移动块111的上方,使浮床本体9重新漂浮至水面,从而当落潮时,方便对浮床进行固定,不需要人们对浮床进行调节,且落潮时,通过水箱12和限位块13可以对浮床本体9起到支撑作用,水生植物16可以进入到水箱12的内部,由于水箱12的内部装有水,从而可以保证水生植物16的生长,防止了植物根系弯曲卷折或者损坏,且保证了植物的正常生长。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