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中冷器悬挂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09-18 00:5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悬挂 系统 中冷器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冷器悬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冷器悬挂系统。


背景技术:

2.中冷器作为涡轮增压的配套件,其作用在于降低增压后的高温空气温度以降低发动机的热负荷,提高进气量,进而增加发动机的功率。对于增压发动机来说,中冷器是增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无论是机械增压发动机还是涡轮增压发动机,都需要在增压器与进气歧管之间安装中冷器。中冷器悬挂系统具有如下功能:1.对中冷器进行支撑,2.对中冷器进行隔振,3.对中冷器进行限位。传统的中冷器悬挂系统是使用简单的钣金件结构随意固定约束中冷器,导致在整车上的隔振效果和降噪效果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中冷器悬挂系统。
4.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5.一种中冷器悬挂系统,包括与车身机架连接的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第一安装板设于中冷器的后上方,第二安装板设于中冷器的一侧前方,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固定有与中冷器连接的后上支撑机构,第二安装板上固定有与中冷器连接的前上支撑机构、前下支撑机构,后上支撑机构、前上支撑机构与前下支撑机构的材质为铝合金;后上支撑机构与前下支撑机构用于共同限制中冷器z向的平动,前上支撑机构用于限制中冷器y向的平动,后上支撑机构、前上支撑机构与前下支撑机构用于共同限制中冷器x 向的平动以及三轴方向的扰动。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侧端部设有第一安装孔,后上支撑机构包括一体成型的后上安装部、后上弯折部、后上连接部,后上弯折部朝向中冷器的顶部弯折,穿过后上安装部、第一安装孔的第一螺栓将第一安装板与后上支撑机构固定连接;中冷器顶部远离第二安装板的一侧设有后上固定部。
7.进一步的,所述后上连接部上设有第一衬套安装部,第一衬套安装部内过盈装配有第一橡胶衬套,第一限位金属挡片的一端与后上固定部固定连接后,贯穿第一橡胶衬套中心后延伸至第一衬套安装部的上方。
8.进一步的,所述后上连接部上设有第一加强筋,第一限位金属挡片位于第一衬套安装部上方的尺寸大于第一衬套安装部的腔体尺寸。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安装板靠近中冷器的侧壁上方设有第二安装孔,侧壁下方设有第三安装孔;中冷器靠近第二安装板的前方顶部设有前上固定部,前上固定部上向外伸出有两个限位安装柱,中冷器靠近第二安装板的前方底部设有前下固定部;前上支撑机构包括一体成型的前上安装部、前上弯折部、前上连接部,前下支撑机构包括一体成型的前下安装部、前下弯折部、前下连接部。
10.进一步的,所述前上连接部上设有第二衬套安装部,第二衬套安装部内过盈装配
有第二橡胶衬套,前下连接部上设有第三衬套安装部,第三衬套安装部内过盈装配有第三橡胶衬套;第二限位金属挡片的一端与第二安装孔固定连接后,贯穿第二橡胶衬套中心后延伸至第二橡胶衬套的一侧;第三限位金属挡片的一端与前下固定部固定连接后,贯穿第三橡胶衬套中心后延伸至第三橡胶衬套的上方。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限位金属挡片位于第二衬套安装部一侧的尺寸大于第二衬套安装部的腔体尺寸,第三限位金属挡片位于第三衬套安装部上方的尺寸大于第三衬套安装部的腔体尺寸。
12.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安装柱穿过前上安装部将中冷器与前上支撑机构固定连接,穿过前下安装部与第三安装孔的第二螺栓将前下支撑机构与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前上安装部与前上弯折部上设有第二加强筋,前下安装部与前下弯折部上设有第三加强筋。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的中冷器悬挂系统,在中冷器的后上方通过第一安装板连接后上支撑机构,在中冷器的一侧前方通过第二安装板连接前上支撑机构与前下支撑机构,而且后上支撑机构、前上支撑机构与前下支撑机构的材质为铝合金,在三个约束点通过三点悬挂来提供静刚度,为中冷器提供稳定支撑,锁定中冷器在整车坐标系中的位置,根据周边环境空间布置了悬挂系统的解耦和模态的隔频,避免了中冷器周边及整车出现的振动模态造成的共振现象,提高了中冷器悬挂系统的隔振、降噪隔音性能。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器悬挂系统与中冷器的装配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器的三维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安装板的三维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安装板的三维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后上支撑机构的三维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后上支撑机构另一视角的三维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前上支撑机构的三维图;
23.图8为本实用新型前上支撑机构另一视角的三维图;
24.图9为本实用新型前下支撑机构的三维图;
25.图10为本实用新型前下支撑机构另一视角的三维图。
26.图中:1、第一安装板;2、第二安装板;3、中冷器;4、后上支撑机构;5、前上支撑机构;6、前下支撑机构;11、第一安装孔;21、第二安装孔;22、第三安装孔;31、后上固定部;32、前上固定部;33、限位安装柱;34、前下固定部;41、后上安装部;42、后上弯折部;43、后上连接部;44、第一螺栓;45、第一衬套安装部;46、第一橡胶衬套;47、第一限位金属挡片;48、第一加强筋;51、前上安装部;52、前上弯折部; 53、前上连接部;54、第二衬套安装部;55、第二橡胶衬套;56、第二限位金属挡片;57、第二加强筋;61、前下安装部;62、前下弯折部;63、前下连接部;64、第三衬套安装部;65、第三橡胶衬套;66、第三限位金属挡片;67、第二螺栓;68、第三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29.本实用新型中冷器悬挂系统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多个包括铝合金支架和硅橡胶衬套组件的支撑机构,经系统计算布置解耦做到最优设计,支撑机构之间相互协作发挥功能满足隔音、减震、降噪的效果,控制中冷器在整车上的运动空间,避免环境件干涉。
30.实施例
3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中冷器悬挂系统,包括与车身机架连接的第一安装板1、第二安装板2,第一安装板1设于中冷器3的后上方,第二安装板2设于中冷器3的一侧前方,第一安装板1上固定有与中冷器3 连接的后上支撑机构4,第二安装板2上固定有与中冷器3连接的前上支撑机构5、前下支撑机构6,后上支撑机构4、前上支撑机构5与前下支撑机构6的材质为铝合金;后上支撑机构4与前下支撑机构6用于共同限制中冷器z向的平动,前上支撑机构5用于限制中冷器y向的平动,后上支撑机构4、前上支撑机构5与前下支撑机构6用于共同限制中冷器x向的平动以及三轴方向的扰动。
32.本实施例的中冷器悬挂系统,在中冷器3的后上方通过第一安装板1 连接后上支撑机构4,在中冷器3的一侧前方通过第二安装板2连接前上支撑机构5与前下支撑机构6,而且后上支撑机构4、前上支撑机构5与前下支撑机构6的材质为铝合金,在三个约束点通过三点悬挂来提供静刚度,为中冷器3提供稳定支撑,锁定中冷器3在整车坐标系中的位置,根据周边环境空间布置了悬挂系统的解耦和模态的隔频,避免了中冷器周边及整车出现的振动模态造成的共振现象。
33.如图2

10所示,第一安装板1的一侧端部设有第一安装孔11,后上支撑机构4包括一体成型的后上安装部41、后上弯折部42、后上连接部43,后上弯折部42朝向中冷器3的顶部弯折,穿过后上安装部41、第一安装孔 11的第一螺栓44将第一安装板1与后上支撑机构4固定连接;中冷器3顶部远离第二安装板2的一侧设有后上固定部31。
34.后上连接部43上设有第一衬套安装部45,第一衬套安装部45内过盈装配有第一橡胶衬套46,第一限位金属挡片47的一端与后上固定部31固定连接后,贯穿第一橡胶衬套46中心后延伸至第一衬套安装部45的上方。
35.第一安装板1通过第一螺栓44与后上安装部41固定连接,延伸至第一衬套安装部45的上方的第一限位金属挡片47进行了z向的限位隔振,同时橡胶材质的第一橡胶衬套46增加了静刚度。
36.后上连接部43上设有第一加强筋48,第一限位金属挡片47位于第一衬套安装部45上方的尺寸大于第一衬套安装部45的腔体尺寸。
37.第二安装板2靠近中冷器3的侧壁上方设有第二安装孔21,侧壁下方设有第三安装
孔22;中冷器3靠近第二安装板2的前方顶部设有前上固定部32,前上固定部32上向外伸出有两个限位安装柱33,中冷器3靠近第二安装板2的前方底部设有前下固定部34;前上支撑机构5包括一体成型的前上安装部51、前上弯折部52、前上连接部53,前下支撑机构6包括一体成型的前下安装部61、前下弯折部62、前下连接部63。
38.前上连接部53上设有第二衬套安装部54,第二衬套安装部54内过盈装配有第二橡胶衬套55,前下连接部63上设有第三衬套安装部64,第三衬套安装部64内过盈装配有第三橡胶衬套65;第二限位金属挡片56的一端与第二安装孔21固定连接后,贯穿第二橡胶衬套55中心后延伸至第二橡胶衬套55的一侧;第三限位金属挡片66的一端与前下固定部34固定连接后,贯穿第三橡胶衬套65中心后延伸至第三橡胶衬套65的上方。
39.第二限位金属挡片56位于第二衬套安装部54一侧的尺寸大于第二衬套安装部54的腔体尺寸,第三限位金属挡片66位于第三衬套安装部64上方的尺寸大于第三衬套安装部64的腔体尺寸。
40.限位安装柱33穿过前上安装部51将中冷器3与前上支撑机构5固定连接,穿过前下安装部61与第三安装孔22的第二螺栓67将前下支撑机构 6与第二安装板2固定连接。
41.限位安装柱33对前上安装部51进行了限位固定,第二螺栓67将前下安装部61与第二安装板2固定连接;延伸至第二橡胶衬套55一侧的第二限位金属挡片56进行了y向的限位隔振,第一限位金属挡片47、第二限位金属挡片56、第三限位金属挡片66共同配合进行了x向的限位隔振以及三轴方向的扰动,而且橡胶材质的第二橡胶衬套55与第三橡胶衬套65 提高了悬挂系统的静刚度。
42.前上安装部51与前上弯折部52上设有第二加强筋57,前下安装部61 与前下弯折部62上设有第三加强筋68。第二加强筋57提高了前上支撑机构5的机械强度,第三加强筋68提高了前下支撑机构6的机械强度,进一步提高了悬挂系统的支撑隔振性能。
43.本实施例中冷器悬挂系统的工作原理:中冷器3的后上方通过第一安装板1连接后上支撑机构4,在中冷器3的一侧前方通过第二安装板2连接前上支撑机构5与前下支撑机构6,而且后上支撑机构4、前上支撑机构5 与前下支撑机构6的材质为铝合金,铝合金材质的后上支撑机构4、前上支撑机构5与前下支撑机构6以及橡胶材质的第一橡胶衬套46、第二橡胶衬套55与第三橡胶衬套65,在三个约束点通过三点悬挂来提供静刚度,为中冷器3提供稳定支撑,锁定中冷器3在整车坐标系中的位置,根据周边环境空间布置了悬挂系统的解耦和模态的隔频,避免了中冷器周边及整车出现的振动模态造成的共振现象,提高了中冷器悬挂系统的支撑、限位、隔振、降噪隔音性能。
4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如若存在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5.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
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