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引擎气缸头进气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09-11 00:2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引擎 气缸 特别 结构 头进气


1.本实用新型涉及引擎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引擎气缸头进气结构。


背景技术:

2.引擎是机动车的心脏,为机动车的行走提供动力;其中引擎的气缸头的进气道的结构设计极为重要,进气道的结构会显著影响进气流量、流速和滚流强度,进而影响引擎的燃烧效率和动力性能。
3.配合图1所示,现有的引擎气缸头的进气道12’容积和截面都较大,进气道12’到进气门座圈15’前的一段采用较大的倒角121’进行过渡,进气道12’的入气端口至倒角121’的一段呈朝进气门座圈15’下冲之势;该进气道12’截面较大且整体平顺,进气阻力较小,如此可增加进气流量和确保气流的顺畅性。但这种进气道12’的气流流速较低和滚流强度不足,油气的混合效果欠佳,造成引擎的燃烧效率较低,对引擎的性能影响极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擎气缸头进气结构,其能有效提高引擎的燃烧效率。
5.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6.一种引擎气缸头进气结构,其包括设置于气缸头的进气口、进气道、气道喉口、进气门导管和进气门座圈;所述进气道的进气端和出气端分别连接进气口和气道喉口的侧面,进气门导管和进气座圈分别连接气道喉口的上下两端;所述进气道内壁下侧靠近气道喉口处形成有滚流凸缘,滚流凸缘上端面形成下凹的滚流曲面,滚流曲面的高度沿进气道进气端至进气道出气端的方向逐渐增大。
7.所述气道喉口形成衔接滚流凸缘和进气门座圈的衔接弧面,该衔接弧面上下两端分别衔接滚流凸缘和进气门座圈,衔接弧面朝气道喉口的外侧方向凹陷设置。
8.所述衔接弧面的上端与滚流凸缘的滚流曲面靠近气道喉口的边缘通过倒角过渡。
9.所述滚流凸缘的滚流曲面的最大高度大于0mm且小于等于5mm。
10.所述进气道的内轮廓横截面积沿进气道进气端至进气道出气端的方向逐渐缩小。
11.所述气道喉口、进气门导管和进气门座圈朝同侧倾斜于进气道设置。
12.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13.1、本实用新型的进气道内壁下侧靠近气道喉口处形成有滚流凸缘,滚流凸缘上端面形成下凹的滚流曲面,滚流曲面的高度沿进气道进气端至进气道出气端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滚流曲面用于对通过进气道的油气混合气体进行导向,使得从进气口通入的油气混合气体能借助滚流凸缘而能提前产生滚流,进而使得油气混合气体混合更均匀,从而提高了引擎的燃烧效率;
14.2、本实用新型的进气道的内轮廓横截面积沿进气道进气端至进气道出气端的方向逐渐缩小,这样进气道能对从进气口通入的油气混合气体进行加速,提高油气混合气体
进入气道喉口的流速而使得油气混合气体混合更均匀,从而提高了引擎的燃烧效率;
15.3、本实用新型的气道喉口形成衔接滚流凸缘和进气门座圈的衔接弧面,衔接弧面朝气道喉口的外侧方向凹陷设置;该衔接弧面能对进入气道喉口的油气混合气体进行导向而有助于提高油气混合气体的滚流强度,进而提高引擎的燃烧效率。
附图说明
16.图1为现有的引擎气缸头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
19.背景技术的标号说明:
20.进气道12’,倒角121’,进气门座圈15’,
21.本实用新型的标号说明:
22.气缸头1,
23.进气口11,
24.进气道12,滚流凸缘121,滚流曲面1211,倒角1212,
25.气道喉口13,衔接弧面131,
26.进气门导管14,
27.进气门座圈15,
28.导管通道16,
29.燃烧室17,
30.进气门2,杆部21,头部22。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32.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引擎气缸头进气结构,其包括设置于气缸头1的进气口11、进气道12、气道喉口13、进气门导管14和进气门座圈15;其中进气道12的进气端和出气端分别连接进气口11和气道喉口13的侧面,进气口11用于通入油气混合气体,进气门导管14和进气座圈15分别连接气道喉口13的上下两端,进气门导管14用于供进气门2的杆部21穿置,而进气门2的头部22则会启闭进气门座圈15而控制油气混合气体是否通入气缸头1的燃烧室17;配合图2所示,所述进气口11、进气道12、气道喉口13可一体成型于气缸头1上,进气门导管14可则配合于气缸头1的一个导管通道16中,进气门座圈15则设置于气道喉口13与燃烧室17衔接处。
33.配合图2所示,所述进气道12的内轮廓横截面积沿进气道12进气端至进气道12出气端的方向逐渐缩小,这样进气道12能对从进气口11通入的油气混合气体进行加速,提高油气混合气体进入气道喉口13的流速而使得油气混合气体混合更均匀,从而有助于使得油气混合气体在燃烧室17燃烧得更充分,进而提高了引擎的燃烧效率;所述气道喉口13、进气门导管14和进气门座圈15可朝同侧倾斜于进气道12设置,这样有利于油气混合气体在进气门座圈15和燃烧室17中产生滚流,进而使得油气混合气体混合更均匀。
34.配合图2所示,所述进气道12内壁下侧靠近气道喉口13处形成有滚流凸缘121,滚流凸缘121上端面形成下凹的滚流曲面1211,滚流曲面1211用于对通过进气道12的油气混合气体进行导向,滚流曲面1211的高度沿进气道12进气端至进气道12出气端的方向逐渐增大;其中滚流凸缘121的滚流曲面1211为曲面结构而使得油气混合气体能顺畅的通过滚流凸缘121,而滚流凸缘121的滚流曲面1211的高度沿进气道12进气端至进气道12出气端的方向逐渐增大,这使得从进气口11通入的油气混合气体能借助滚流凸缘121而能提前产生滚流,进而使得油气混合气体混合更均匀,从而提高了引擎的燃烧效率。由于滚流凸缘121的滚流曲面1211的高度会影响油气混合气体进入气道喉口13的流量而影响引擎的动力性能,为平衡引擎的动力性能和燃烧效率,所述滚流凸缘121的滚流曲面1211的最大高度hmax可设置为大于0mm且小于等于5mm,这样能使得引擎的动力性能和燃烧效率最优化。
35.配合图2所示,所述气道喉口13可形成衔接滚流凸缘121和进气门座圈15的衔接弧面131,该衔接弧面131上下两端分别衔接滚流凸缘121和进气门座圈15,衔接弧面131朝气道喉口13的外侧方向凹陷设置,该衔接弧面131能对进入气道喉口13的油气混合气体进行导向而有助于提高油气混合气体的滚流强度,进而提高引擎的燃烧效率。所述衔接弧面131的上端与滚流凸缘121的滚流曲面1211靠近气道喉口的边缘可通过倒角1212过渡,以保证油气混合气体流动的顺畅性。
36.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技术特征:
1.一种引擎气缸头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气缸头的进气口、进气道、气道喉口、进气门导管和进气门座圈;所述进气道的进气端和出气端分别连接进气口和气道喉口的侧面,进气门导管和进气座圈分别连接气道喉口的上下两端;所述进气道内壁下侧靠近气道喉口处形成有滚流凸缘,滚流凸缘上端面形成下凹的滚流曲面,滚流曲面的高度沿进气道进气端至进气道出气端的方向逐渐增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擎气缸头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喉口形成衔接滚流凸缘和进气门座圈的衔接弧面,该衔接弧面上下两端分别衔接滚流凸缘和进气门座圈,衔接弧面朝气道喉口的外侧方向凹陷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引擎气缸头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弧面的上端与滚流凸缘的滚流曲面靠近气道喉口的边缘通过倒角过渡。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擎气缸头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流凸缘的滚流曲面的最大高度大于0mm且小于等于5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擎气缸头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的内轮廓横截面积沿进气道进气端至进气道出气端的方向逐渐缩小。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擎气缸头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喉口、进气门导管和进气门座圈朝同侧倾斜于进气道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引擎气缸头进气结构,其包括设置于气缸头的进气口、进气道、气道喉口、进气门导管和进气门座圈;所述进气道的进气端和出气端分别连接进气口和气道喉口的侧面,进气门导管和进气座圈分别连接气道喉口的上下两端;所述进气道内壁下侧靠近气道喉口处形成有滚流凸缘,滚流凸缘上端面形成下凹的滚流曲面,滚流曲面的高度沿进气道进气端至进气道出气端的方向逐渐增大。本实用新型能有效提高引擎的燃烧效率。提高引擎的燃烧效率。提高引擎的燃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林俊发 罗滨 翁宝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厦杏摩托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14
技术公布日:2021/9/1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