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蓄冷型湿空气保鲜库的制作方法

2021-09-11 00:0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保鲜 果蔬 保鲜库 湿空气 蓄冷型


1.本实用新型涉及果蔬保鲜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蓄冷型湿空气保鲜库。


背景技术:

2.恒温库使用冷却盘管和冷风机组,通过空气与盘管内制冷剂进行热量交换维持库内温度。与此同时,空气中的水分在盘管上不断冷凝,库藏产品(果蔬、鲜花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冷藏后水分损失大,干缩变形、失去原有的色泽,品质下降。因此对于湿度要求较高的产品需要单独的加湿装置。
3.在传统的冷库中冷却盘管表面温度低于零度,空气中水分不断冷凝和结霜,必须周期性化霜,会使温度升高,如果水滴落在农产品上还会加速腐坏,且周期性的化霜能耗较大,造成运行维护费用较高,产品失水和周期的化霜是目前传统冷库面临的主要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蓄冷型湿空气保鲜库,该保鲜库通过采用水蓄冷和室内换热装置,制取湿冷空气,解决传统冷库贮藏时失水和周期性除霜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蓄冷型湿空气保鲜库,包括库体,所述的库体内设置有湿空气冷却器,所述的湿空气冷却器包括壳体、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且所述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将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从上往下依次分割成风机安装区、静压缓流区、填料换热区和介质回收区,所述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上均布设置有通孔;
7.所述的壳体上位于所述填料换热区的下方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壳体的上部设置有与所述的风机安装区相连通的出风口,所述的出风口处设置有风机;
8.所述的填料换热区内填充有填料,所述静压缓流区的底部设置有喷淋装置。
9.进一步地,所述库体的外部设置有蓄冷池和制冷机组,所述蓄冷池的上部设置有热水进管和热水出管,所述蓄冷池的下部设置有冷水进管和冷水出管,所述的热水进管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的介质回收区相连,所述的热水出管和冷水进管分别通过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与所述制冷机组的进口和出口相连,所述的冷水出管通过第四管路与所述的喷淋装置相连,所述的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上均设置有控制阀门,所述的第四管路上设置有循环泵。
10.进一步地,所述的蓄冷池内设置有布液器,所述的布液器包括主管道,所述主管道的中部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向内侧延伸的集液管,所述的集液管上沿圆周方向均布设置有多个分液管,且多个所述的分液管呈放射状布置,所述的分液管上沿轴线方向均布设置有多个出液口。
11.进一步地,所述的出液口上设置有出液管,所述的出液管包括与出液口相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悬空端设置有呈中空的碗状结构的头部,所述头部的边缘处设置有多个布液孔,且多个所述的布液孔沿圆周方向均布。
12.进一步地,所述分液管的直径从内外逐渐减小。
13.进一步地,所述的蓄冷池埋设与地下。
14.进一步地,所述的填料换热区设置有三层填料,且位于中间的填料的结构和上、下两层填料的结构不同。
15.进一步地,所述静压缓流区的高度为400

800mm。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1、该装置采用湿空气冷却器对空气进行热湿处理,使得湿空气的相对湿度在98%以上,可有效避免产品失水现象,库农产品水分损失可比传统冷库保鲜减少70%左右。
18.2、冷库内装置采用喷淋装置和空气进行热湿交换,无结霜现象,且通过静压箱的巧妙设置,实现空气中的水气分离,避免了空气中水滴落产品表面污染的问题,湿空气冷却器可实现小温差换热,避免产品冻伤现象。
19.3、该装置采用蓄冷型的供冷装置,可通过制冷机组的能量蓄存平衡冷库的负荷波动,比如入库时的高负荷时刻,可以充分利用蓄冷池内积蓄的冷量,使库内空气迅速降温,制冷机组配置比普通冷库可减少30%以上,且新型冷库中不需要架设制冷剂盘管,可以减少基建设资,实现节约初投资的目的。
20.4、该新型冷库可充分利用峰谷电、冷量回收、跨季节蓄冷等节能型蓄冷方式,可实现装置的能量的综合利用。
附图说明
21.图1为该保鲜库原理示意图;
22.图2为保鲜库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蓄冷池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出液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出液管的俯视图;
27.图7为图6中的a

a剖视图;
28.图8为分液管分布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1

壳体,111

进风口,12

风机安装区,13

静压缓流区,131

喷淋装置,14

填料换热区,15

介质回收区,16

风机,
[0030]2‑
蓄冷池,211

主管道,212

集液管,213

分液管,214

出液管,2141

连接部,2142

头部,2143

布液孔,22

热水进管,23

热水出管,24

冷水进管,25

冷水出管,
[0031]3‑
制冷机组,
[0032]
41

第一管路,42

第二管路,43

第三管路,44

第四管路,
[0033]5‑
控制阀门,
[0034]6‑
循环泵,
[0035]7‑
库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实施利一
[0037]
如图1所示,一种蓄冷型湿空气保鲜库包括库体7和设置于所述库体7内的湿空气冷却器,所述库体7的外部设置有蓄冷池2和制冷机组3。
[0038]
如图2所示,所述的湿空气冷却器包括壳体11,所述的壳体11内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且所述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将所述壳体11的内部空间从上往下依次分割成风机安装区12、静压缓流区13、填料换热区14和介质回收区15,且所述静压缓流区13的高度为400

800mm。所述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上均布设置有允许气流和水流通过通孔。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均采用筛板制作而成。
[0039]
所述的壳体11上分别设置有进风口111和出风口,其中所述的进风口111与所述的介质回收区15相连通,且所述的进风口111位于所述介质回收区15的上部,所述的出风口与所述的风机安装区12相连通,且所述的出风口处设置有风机16,保鲜库内的空气在风机16的带动下,从进风口111进入到湿空气冷却器内,经过热湿交换后,由风机16的出风口排除。
[0040]
优选的,所述的进风口111和出风口均设置于所述壳体11的内侧壁(以朝向保鲜库内侧的一侧为内侧)上。
[0041]
所述的填料换热区14内填充有填料。
[0042]
所述静压缓流区13的底部设置有喷淋装置131,且所述喷淋装置131的进口依次穿过所述壳体11和库体7的侧壁延伸至所述库体7的外部。
[0043]
所述介质回收区15的底部设置有回液管,且所述回液管的外端依次穿过所述壳体11和库体7的侧壁延伸至所述库体7的外部。
[0044]
如图3所示,所述的蓄冷池2内位于所述蓄冷池2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布液器,且两个所述的布液器对称布置。如图3和图8所示,所述的布液器包括一沿径向贯穿所述蓄冷池2的主管道211,所述主管道211的中部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向内侧延伸的集液管212,且所述集液管212的轴线与所述蓄冷池2的集合中心重合。所述的集液管212上沿圆周方向均布设置有多个分液管213,且多个所述的分液管213呈放射状布置。所述分液管213的外端为盲端,所述分液管213的内端与所述的集液管212相连通。所述的分液管213上沿轴线方向均布设置有多个开口朝向内侧的出液口,且所述出液口的轴线呈竖直状态。
[0045]
所述蓄冷池2的上部设置有热水进管22和热水出管23,所述蓄冷池2的下部设置有冷水进管24和冷水出管25,位于上部的布液器的主管道211的两端分别与热水进管22和热水出管23相连,位于下部的布液器的主管道211的两端分别与冷水进管24和冷水出管25相连。
[0046]
如图1所示,所述的热水进管22通过第一管路41与所述的回液管相连,所述的热水出管23通过第二管路42与所述制冷机组3的进口相连,所述的冷水进管24通过第三管路43与所述制冷机组3的出口相连,所述的冷水出管25通过第四管路44与所述喷淋装置131的进口相连。所述的第一管路41、第二管路42、第三管路43和第四管路44上均设置有控制阀门5,所述的第四管路44上设置有用于向喷淋装置131内泵送液体的循环泵6。
[0047]
工作时,在风机16的驱动下,库内的空气通过进风口111进入湿空气冷却器,喷淋装置131喷出来的冷水在填料换热区14进行充分的热湿交换,填料换热区14的作用是增加水和空气的换热面积和换热时间。通过充分的热湿交换后,可实现小温差换热,空气变成变为1~2℃左右,相对湿度为98%左右的湿空气。此时空气中携带一定量的水滴,如果不进行
处理,水滴会通过风机16到冷库内果蔬表面,造成果蔬腐烂现象。因此设置静压缓流区13,其作用是减缓空气的流速,因为在填料换热区14中通道截面积小,在流量一定的情况下,空气的平均流速大,进入静压缓流区13后,截面积突然变大,空气平均流速迅速减少,此时空气中携带的水滴,因为重力的作用与空气分离。
[0048]
蓄冷池2在进行蓄冷时,蓄冷池2中的水从热水出管23流出进入到制冷机组3内,经过制冷机组3冷却的冷水经过冷水进管24从底部通入到蓄冷池2内。蓄冷池2在进行放冷时,蓄冷池2内的水从冷水出管25流出进入到喷淋装置131内,经过换热后,留到介质回收区15,最终经过热水进口重新回到蓄冷池2内。
[0049]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填料换热区14的换热效果,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填料换热区14设置有三层填料,且三层所述的填料采用交错式布置,位于中间的填料的结构和上、下两层填料的结构不同,这样可以增加扰动和分布水流作用。
[0050]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布液器的布液的均匀性,如图4所示,分液管213的出液口上设置有出液管214,如图5、图6和图7所示,所述的出液管214包括与出液口相连的连接部2141,优选的,所述的连接部2141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所述的出液口相连。所述连接部2141的上端设置有呈中空的碗状结构的头部2142,且所述头部2142的内部空间通过连接部2141与所述的出液口相连通,所述头部2142的边缘处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头部2142的中空的内部空间相连通的布液孔2143,且多个所述的布液孔2143沿圆周方向均布。
[0051]
进一步地,所述分液管213的直径从内外逐渐减小,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出流口速度均匀。
[0052]
进一步地,所述的蓄冷池2埋设与地下。
[0053]
实施例二
[0054]
所述的湿空气冷却器包括一平板,且所述的平板和所述库体7的侧壁共同形成了用于容纳所述湿空气冷却器内部结构的壳体11,其余结构同实施利一。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