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风冷冰箱的制作方法

2021-08-24 12:1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冷藏 冷冻 冰箱 技术
风冷冰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藏冷冻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风冷冰箱。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对于冰箱温度控制需求的提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能够实现变温的冰箱,该冰箱单独地设置一个间室用于实现温度控制,并且使用两套制冷系统提供冷量,其中冷冻和变温共用一套制冷系统,利用控制风门开度来调节风量,实现变温,而冷藏单独地使用一套制冷系统。但是由于冷冻和变温所需的冷量差异较大导致变温速度降低,并且还可能出现冷冻和变温之间相互影响,用户体验感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风冷冰箱。

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使得保证冷冻间室和冷藏间室的温度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变温内胆的设计温度范围拓宽,进而实现深度变温。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冷冰箱,包括:

箱体,箱体包括第一底部内胆、第二底部内胆和上部内胆,第一底部内胆和第二底部内胆横向并排设置于上部内胆的下方,第一底部内胆限定有第一冷却室和第一间室,第二底部内胆内限定有第二冷却室和第二间室,上部内胆限定有第三间室;

第一制冷系统,其包括布置于第一冷却室的第一蒸发器,配置成向第一间室和第三间室提供冷量;和

第二制冷系统,其包括布置于第二冷却室的第二蒸发器,配置成向第二间室提供冷量。

进一步地,箱体还包括:

第一风道部,设置于第一底部内胆后壁的前方,以将第一底部内胆分隔出第一冷却室和第一间室,并且第一风道部内限定有第一风道,第一风道部朝向第一间室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连通第一风道与第一间室的第一送风口。

进一步地,第一风道部朝向第一冷却室的一侧还开设有第一风机安装框;且第一制冷系统还包括:

第一风机,固定安装于第一风机安装框上,配置成促使形成与第一蒸发器换热并排向第一风道的制冷气流。

进一步地,第一风道部的顶部还开设有第二送风口;

箱体还包括:

第二风道部,设置于上部内胆后壁的前方,以与上部内胆的部分后壁共同限定出第二风道和位于第二风道前方的第三间室,并且第二风道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连通第二风道与第三间室的第三送风口,上部内胆的底部还开设有与第二送风口连通的进风口,以将第一风道内的部分制冷气流导入第二风道。

进一步地,箱体还包括:

连通部,设置于第一底部内胆与上部内胆之间,并且其内限定有第三风道,第三风道具有与进风口相连的出口以及与第二送风口相连的进口,以利用连通部连通第二送风口和进风口。

进一步地,箱体还包括:

第一回风板,设置于第一风道部的底部,并且第一回风板与第一底部内胆的底壁共同限定出第一回风道,以将第一间室的回风气流导入第一冷却室。

进一步地,上部内胆的后壁上还开设有第一回风口;

第一底部内胆的后壁上还开设有第二回风口;且

箱体还包括:

回风管,沿第一回风口向下延伸至第二回风口,以将第三间室的气流导入第一冷却室。

进一步地,箱体还包括:

第三风道部,设置于第二底部内胆的后壁的前方,以将第二底部内胆分隔出第二冷却室和第二间室,并且第三风道部内限定有第四风道,第三风道部朝向第二间室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连通第四风道和第二间室的第四送风口。

进一步地,箱体还包括:

第二回风板,设置于第三风道部的底部,并且第二回风板与第二底部内胆的底壁共同限定出第二回风道,以将第二间室的回风气流导入第二冷却室。

进一步地,第三风道部朝向第二冷却室的一侧还开设有第二风机安装框;且第二制冷系统还包括:

第二风机,固定安装于第二风机安装框上,配置成促使形成与第二蒸发器换热并排向第四风道的制冷气流。

本实用新型的风冷冰箱中,第一间室、第二间室和第三间室分别可以作为冷冻、变温和冷藏的储物间室,第一蒸发器设置于第一冷却室,向第一间室和第三间室提供冷量,第二蒸发器布置于第二冷却室,向第二间室提供冷量。也即是,冷冻间室和冷藏间室共用一套制冷系统,而变温内胆单独地使用一套制冷系统。由于冷冻间室和冷藏间室一旦温度设定后,其需要的冷量相对稳定,而冷冻间室和冷藏间室共用一套制冷系统不仅能够降低第一制冷系统的调节的频率和幅度,进而使得冷冻间室和冷藏间室的温度不会出现波动。

本实用新型的风冷冰箱中,由于第二间室作为可变温的间室,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调节设定温度,这导致变温内胆需要的冷量变化相对不稳定,而变温内胆单独地使用一套制冷系统,这不仅不会影响冷冻间室或冷藏间室温度稳定性,而且可以使变温内胆的设计温度范围拓宽,进而实现深度变温。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冷冰箱的示意图,其中隐去了外壳;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冷冰箱的后视图;

图3是沿图2中的剖切线a-a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冷冰箱的分解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冷冰箱中第一风道部和第一风机的分解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冷冰箱中连通部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冷冰箱的剖面图,其中隐去了第一底部内胆和上部内胆,仅展示出第二底部内胆的内部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进深”等指示的方位或置关系为基于冰箱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方位作为参考,并参考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可以确定,例如指示方位的“前”指的是冰箱朝向用户的一侧。这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见图1至图3,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冷冰箱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冷冰箱的后视图,图3是沿图2中的剖切线a-a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本实施例的风冷冰箱1一般性地可包括箱体,箱体可以包括外壳、隔热层、多个内胆及其他附件等构成。外壳是冰箱1的外层结构,保护着整个冰箱1;为了隔绝与外界的热传导,在箱体的外壳和内胆之间加有隔热层,隔热层一般通过发泡工艺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内胆可以包括第一底部内胆100、第二底部内胆200和上部内胆300,第一底部内胆100和第二底部内胆200横向并排设置于上部内胆300的下方。优选地,第一底部内胆100和第二底部内胆200横向的宽度之和可以等于上部内胆300的横向的宽度,以使得整个箱体呈规则的长方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底部内胆100可以被配置成冷冻内胆,第二底部内胆200可以被配置成变温内胆,上部内胆300可以被配置成冷藏内胆。如本领技术人员习知的冷冻内胆的温度范围一般控制在-14℃至-22℃,冷藏内胆的温度可为2-9℃,或者可为4-7℃,变温内胆的温度可为-25-5℃,变温室可根据需求进行调整,以储存合适的食物,或者作为保鲜储藏室。

第一底部内胆100的内部还可以限定出第一冷却室110和第一间室120,第二底部内胆200内还可以限定有第二冷却室210和第二间室220,上部内胆300还可以限定有第三间室320,其中第一间室120、第二间室220和第三间室320分别可以作为冷冻、变温和冷藏的储物间室。

风冷冰箱1还可以包括第一制冷系统和第二制冷系统。其中第一制冷系统可以包括第一蒸发器410,第一蒸发器410设置于第一冷却室110,配置成向第一间室120和第三间室320提供冷量,第二制冷系统可以包括第二蒸发器420,第二蒸发器420布置于第二冷却室210,配置成向第二间室220提供冷量。也即是,本实施例的风冷冰箱1中,冷冻间室和冷藏间室共用一套制冷系统,而变温内胆单独地使用一套制冷系统。

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现有技术的变温冰箱使用两套制冷系统提供冷量,往往冷冻和变温共用一套制冷系统,利用控制风门开度来调节风量,实现变温,而冷藏单独地使用一套制冷系统。但是由于冷冻和变温所需的冷量差异较大导致变温速度降低,并且还可能出现冷冻和变温之间相互影响,用户体验感下降。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施例的风冷冰箱1采用冷冻间室和冷藏间室共用一套制冷系统,而变温内胆单独地使用一套制冷系统。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习知的,由于冷冻间室和冷藏间室一旦温度设定后,其需要的冷量相对稳定,而冷冻间室和冷藏间室共用一套制冷系统不仅能够降低第一制冷系统的调节的频率和幅度,进而使得冷冻间室和冷藏间室的温度不会出现波动。

另外,由于变温内胆作为可变温的间室,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调节设定温度,这导致变温内胆需要的冷量变化相对不稳定,如果将变温内胆与冷冻间室或冷藏间室共用一套制冷系统,必然会导致其影响冷冻间室或冷藏间室温度的温度性,这也限制了变温内胆的设计温度范围。而本实施例的风冷冰箱1中变温内胆单独地使用一套制冷系统,这不仅不会影响冷冻间室或冷藏间室温度稳定性,而且可以使变温内胆的设计温度范围拓宽,进而实现深度变温。

请参见图1至图4,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冷冰箱的分解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还包括第一风道部130,第一风道部130设置于第一底部内胆100后壁的前方,以将第一底部内胆100分隔出第一冷却室110和第一间室120,并且第一风道部130内限定有第一风道132,第一风道部130朝向第一间室120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连通第一风道132与第一间室120的第一送风口134。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风道部130可以平行于第一底部内胆100的后壁,并且与第一底部内胆100的后壁共同限定出用于容纳第一蒸发器410的第一冷却室110,并且第一风道部130可以与第一底部内胆100的侧壁限定出位于第一冷却室110前方的第一间室120。在制冷时,第一冷却室110内的气流与第一蒸发器410进行换热,然后进入第一风道132,再从第一送风口134排入第一间室120内,以调节第一间室120的温度。

请参见图4和图5,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冷冰箱中第一风道部和第一风机的分解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道部130朝向第一冷却室110的一侧还开设有第一风机安装框136;第一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一风机510,第一风机510固定安装于第一风机安装框136上,配置成促使形成与第一蒸发器410换热并排向第一风道132的制冷气流。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机安装框136可以为开设于第一风道部130上的开口,并且该开口与第一风道132相连通。第一风机510还可以包括扇叶512、蜗壳514和安装架516,扇叶512可转动地安装于蜗壳514内,蜗壳514和扇叶512的总成固定于安装架516上,最终通过安装架516将,第一风机510安装在第一风机安装框136上。第一风机510的设置可以加快气流的速度,提高换热效率。在一些优先的实施例中,第一风机510还可以设置成离心风机。

请参见图1至图5,第一风道部130的顶部还开设有第二送风口138;箱体还可以包括第二风道部330,第二风道部330设置于上部内胆300后壁的前方,以与上部内胆300的部分后壁共同限定出第二风道310和位于第二风道310前方的第三间室320,并且第二风道部330朝向第三间室320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连通第二风道310与第三间室320的第三送风口322,上部内胆300的底部还开设有与第二送风口138连通的进风口340,以将第一风道132内的部分制冷气流导入第二风道310。

在制冷过程中,第一冷却室110内的气流与第一蒸发器410进行换热,并在第一风机510的促使下进入第一风道132,在第一风道132中,一部分制冷气流从第一送风口134进入第一间室120,而另外一部分制冷气流经第二送风口138、进风口340进入第二风道310,然后从第三送风口322进入第三间室320。通过上述制冷气流的流动实现由第一制冷系统同时第一间室120和第三间室320提供冷量。

请参见图1至图6,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冷冰箱中连通部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还可以包括连通部600,连通部600设置于第一底部内胆100与上部内胆300之间,并且其内限定有第三风道610,第三风道610具有与进风口340相连的出口614以及与第二送风口138相连的进口612,以利用连通部600连通所述第二送风口138和进风口340。

在本实施例中,连通部600设置于第一底部内胆100与上部内胆300之间,并且通过发泡工艺进行固定,其进口612与进风口340相连的出口614,其出口614与进风口340相连。在制冷时,第一风道132的制冷气流通过连通部600的第三风道610进入第二风道310,进而进入第三间室320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通部600的进口612和/或出口614处还可以设置风门,以利用风门调节进入第二风道310的流量,进而控制第三间室320的温度。

请参见图1至图4,箱体还可以包括第一回风板140,第一回风板140设置于第一风道部130的底部,并且第一回风板140与第一底部内胆100的底壁共同限定出第一回风道142,以将第一间室120的回风气流导入第一冷却室11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回风板140可以一体形成于第一风道部130的底部,并向前延伸,第一回风板140与第一底部内胆100的底壁之间形成有间隙,以将该间隙作为第一回风道142。在制冷时,进入第一间室120的制冷气流与食物换热后通过第一回风道142返回至第一冷却室110内,以形成循环气流。

请参见图1至图4,由于第一制冷系统为上部内胆300和第一底部内胆100同时提供冷量,上部内胆300内胆中经过换热后的气流也需要返回至第一冷却室110。具体地,上部内胆300的后壁上还开设有第一回风口350,第一底部内胆100的后壁上还开设有第二回风口150;箱体还可以包括回风管700,回风管700沿第一回风口350向下延伸至第二回风口150,以将第三间室320的气流导入第一冷却室110。

请参见图1至图4、图7,箱体还可以包括第三风道部230,第三风道部230设置于第二底部内胆200的后壁的前方,以将第二底部内胆200分隔出第二冷却室210和第二间室220,并且第三风道部230内限定有第四风道232,第四风道232朝向第二间室220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连通第四风道232和第二间室220的第四送风口234。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制冷系统为第二底部内胆200单独地提供冷量。第三风道部230可以将第二底部内胆200从后至前分隔出第二冷却室210和第二间室220,第二蒸发器420布置于第二冷却室210内。在制冷时,第二冷却室210内的气流与第二蒸发器420进行换热形成制冷气流,制冷气先进入第四风道232,然后从第四送风口234排入第二间室220,以调节第二间室220的温度。

箱体还可以包括第二回风板240,第二回风板240设置于第三风道部230的底部,并且第二回风板240与第二底部内胆200的底壁共同限定出第二回风道242,以将第二间室220的回风气流导入第二冷却室210。制冷气流在第二间室220换热后可以通过第二回风道242返回至第二冷却室210,并与第二蒸发器420进行换热,以形成换热气流。

请参见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风道部230朝向第二冷却室210的一侧还开设有第二风机安装框;第二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二风机520,第二风机520固定安装于第二风机安装框上,配置成促使形成与第二蒸发器420换热并排向第二间室220的制冷气流。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风机520安装于第二风机安装框,以促使形成制冷气流,提高换热效率。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风机520的结构、第二风机520与和第二风机安装框的安装关系还可以配置成与第一风机510相同(可参见图5)。

本实用新型的风冷冰箱1中,第一间室120制冷循环过程为:在第一风机510的促使下,第一冷却室110内的气流与第一蒸发器410进行换热,然后进入第一风道132,最终从第一送风口134进入第一间室120;在第一间室120换热结束后,从第一回风道142返回至第一冷却室110内与第一蒸发器410再次换热,形成循环气流路径。

第三间室320制冷循环过程为:在第一风机510的促使下,第一风道132内的部分制冷气流依次经过第二送风口138、进风口340进入第二风道310,然后从第三送风口322进入第三间室320。通过上述制冷气流的流动实现由第一制冷系统同时第一间室120和第三间室320提供冷量;在第三间室320换热结束后,从第一回风口350进入回风管700,然后从第二回风口150排至第一冷却室110,形成循环气流路径。

第二间室220制冷循环过程为:在第二风机520的促使下,第二冷却室210内的气流与第二蒸发器420进行换热,然后进入第四风道232,最终从第四送风口234进入第二间室220;在第二间室220换热结束后,从第二回风道242返回至第二冷却室210内与第二蒸发器420再次换热,形成循环气流路径。

本实用新型的风冷冰箱1中,第一间室120、第二间室220和第三间室320分别可以作为冷冻、变温和冷藏的储物间室,第一蒸发器410设置于第一冷却室110,向第一间室120和第三间室320提供冷量,第二蒸发器420布置于第二冷却室210,向第二间室220提供冷量。也即是,冷冻间室和冷藏间室共用一套制冷系统,而变温内胆单独地使用一套制冷系统。由于冷冻间室和冷藏间室一旦温度设定后,其需要的冷量相对稳定,而冷冻间室和冷藏间室共用一套制冷系统不仅能够降低第一制冷系统的调节的频率和幅度,进而使得冷冻间室和冷藏间室的温度不会出现波动。

本实用新型的风冷冰箱1中,由于第二间室220作为可变温的间室,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调节设定温度,这导致变温内胆需要的冷量变化相对不稳定,而变温内胆单独地使用一套制冷系统,这不仅不会影响冷冻间室或冷藏间室温度稳定性,而且可以使变温内胆的设计温度范围拓宽,进而实现深度变温。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