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冰箱的制作方法

2021-08-17 13:4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申请 优先权 冰箱 引用 提出
冰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冰箱。本申请基于2019年1月7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特愿2019-000858号主张优先权,在此处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冰箱,具有将储藏室分隔为温度相互不同的多个储藏部的分隔部。然而,冰箱被期待隔热性的进一步提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4042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将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将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隔热性的提高的冰箱。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实施方式的冰箱具有框体及第一分隔部。所述框体包含第一储藏室。所述第一分隔部配置于所述第一储藏室内,将所述第一储藏室的内部至少分隔为第一储藏部和被冷却为比所述第一储藏部低的温度带的第二储藏部。所述第一分隔部的至少一部分由包含气凝胶、干凝胶或者冷冻凝胶的隔热材料形成。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的主视图。

图2是沿着图1的f2-f2线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剖面图。

图5是从下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分隔壁的分隔壁上部部件的仰视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冰箱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剖面图。

图11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剖面图(图1的f11-f11所对应的剖面)。

图12是第六实施方式的冰箱的第二分隔壁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小冷冻室门及第二分隔壁的剖面图。

图14是从冰箱的正面观察第七实施方式的冰箱的前面部件的图。

图15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冰箱的第一隔热部件的剖面图。

图16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冰箱的小冷冻室门及第二分隔壁的剖面图。

图17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冰箱的小冷冻室门及第二分隔壁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的冰箱。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有时省略这些构成的重复说明。在本说明书中,以从站在冰箱正面的用户观察冰箱的方向为基准来定义左右。在冰箱中,将距站在冰箱正面的用户较近的一侧定义为“前”,将较远的一侧定义为“后”。在本说明书中,“横宽方向”的意思是上述定义中的左右方向。在本说明书中,“进深方向”的意思是上述定义中的前后方向。在本说明书中,“在xx与yy之间夹着zz”不限定于zz与xx及yy相接的情况,也包含在zz与xx之间、以及zz与yy之间的至少一方夹有另一部件的情况。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1的主视图。图2是沿着图1的f2-f2线的剖面图。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1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在图2中,为了方便说明,省略了后述的分隔壁隔热片材301的图示。

冰箱1例如具有框体10、多个门20(21~26)、多个搁架30(31~33),多个容器40(41~47)、压缩机50、第一冷却机构60及第二冷却机构70。

框体10例如具有外箱、内箱及填充于外箱与内箱之间的隔热材料,具有隔热性。隔热材料例如是发泡聚氨酯那样的发泡隔热材料。框体10具有顶壁11、底壁12、后壁13、左侧壁14及右侧壁15。

在框体10的内部设有多个储藏室80。多个储藏室80例如包含冷藏室81、蔬菜室82、制冰室83(参照图3)、小冷冻室84及主冷冻室85。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最上部配置有冷藏室81,在冷藏室81的下方配置有蔬菜室82,在蔬菜室82的下方配置有制冰室83及小冷冻室84,在制冰室83及小冷冻室84的下方配置有主冷冻室85。储藏室80的配置并不限定于上述例子。储藏室80的配置例如也可以是使蔬菜室82与主冷冻室85的配置相反。框体10在各储藏室80的前面侧具有能够相对于各储藏室80放入或拿出食材的开口。冷藏室81是“第一储藏室”的一个例子。蔬菜室82是“第二储藏室”的一个例子。制冰室83是“第三储藏室”的一个例子。

多个门20(21~26)包含左冷藏室门21、右冷藏室门22、蔬菜室门23、制冰室门24、小冷冻室门25及主冷冻室门26。左冷藏室门21及右冷藏室门22将冷藏室81能够开闭地关闭。蔬菜室门23将蔬菜室82能够开闭地关闭。制冰室门24将制冰室83能够开闭地关闭。小冷冻室门25将小冷冻室84能够开闭地关闭。主冷冻室门26将主冷冻室85能够开闭地关闭。

框体10具有分隔壁91及分隔壁95。分隔壁91是沿大致水平方向设置的分隔壁。分隔壁91设于冷藏室81与蔬菜室82之间,将冷藏室81与蔬菜室82之间分隔。例如分隔壁91形成冷藏室81的底壁,并且形成蔬菜室82的顶壁。冷藏室81的底壁包含后述的制冰用供水罐室81b及冰鲜室81c的底壁。分隔壁95是沿大致水平方向设置的隔热分隔壁。分隔壁95设于蔬菜室82与制冰室83及小冷冻室84之间。分隔壁95将蔬菜室82与制冰室83及小冷冻室84之间分隔。例如分隔壁95形成蔬菜室82的底壁,并且形成制冰室83及小冷冻室84的顶壁。分隔壁91是“第二分隔部”的一个例子。

分隔壁91在进深方向的跟前侧具有一个以上的前侧通气口94c。前侧通气口94c是贯通分隔壁91的贯通孔。冷藏室81与蔬菜室82通过前侧通气口94c而连通。分隔壁91的进深方向的里侧的一个以上的角部形成为缺口状而构成后侧通气口94b。后侧通气口94b是贯通分隔壁91的贯通孔。冷藏室81与蔬菜室82通过后侧通气口94b而连通。分隔壁91具备前侧通气口94c及后侧通气口94b中的至少某一方即可。

在冷藏室81设有通常冷藏室81a、制冰用供水罐室81b及冰鲜室81c。制冰用供水罐室81b及冰鲜室81c设于冷藏室81内的最下部(分隔壁91的上部)。例如从用户观察时,制冰用供水罐室81b位于左侧,冰鲜室81c位于右侧。

通常冷藏室81a与冰鲜室81c之间、以及通常冷藏室81a与制冰用供水罐室81b之间通过沿大致水平方向设置的冰鲜室上表面分隔部96而相互分隔。制冰用供水罐室81b与冰鲜室81c通过沿大致垂直方向设置的制冰用供水罐室分隔壁97(参照图3及图9)而相互分隔。冰鲜室81c设于通常冷藏室81a的至少一部分的下方。通常冷藏室81a是“第一储藏部”的一个例子。冰鲜室81c是“第二储藏部”的一个例子。冰鲜室上表面分隔部96是构成“第一分隔部”的要素的一个例子。制冰用供水罐室分隔壁97是构成“第一分隔部”的要素的一个例子。

通常冷藏室81a、制冰用供水罐室81b及蔬菜室82都被保持为冷藏温度带(例如1~5℃)。冷藏温度带(例如1~5℃)例如是第一储藏部的温度的一个例子。另一方面,冰鲜室81c被保持为冰鲜温度带(例如0~1℃)。冰鲜温度带(例如0~1℃)例如是被冷却为比第一储藏部低的温度带的第二储藏部的温度的一个例子。即,第二储藏部(冰鲜室81c)被冷却为比第一储藏部(通常冷藏室81a、制冰用供水罐室81b及蔬菜室82)低的温度带。

多个搁架30设于冷藏室81。多个容器40具有冰鲜盒41、第一蔬菜室容器42、第二蔬菜室容器43、制冰室容器44、小冷冻室容器45、第一主冷冻室容器46及第二主冷冻室容器47。冰鲜盒41设于冷藏室81的冰鲜室81c。第一蔬菜室容器42及第二蔬菜室容器43设于蔬菜室82。制冰室容器44(参照图3)设于制冰室83。小冷冻室容器45设于小冷冻室84。第一主冷冻室容器46及第二主冷冻室容器47设于主冷冻室85。

压缩机50例如设于冰箱1的底部的机械室。压缩机50将储藏室80的冷却所使用的制冷剂气体压缩。由压缩机50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经由未图示的散热管等送至冷却器62、72。

第一冷却机构60(冷藏温度带的冷却机构)例如包含送风管道37、冷气供给管道38、冷藏用冷却器室61、冷藏用冷却器62、冷藏用送风风扇64及冰鲜用冷气供给口65。在蔬菜室82的后方配设冷藏用送风风扇64,并且设有冷藏室吸入口36及送风管道37。冷藏用送风风扇64向冷藏用冷却器62送风。在本说明书中,“向冷却器送风”不限定于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在冷却器的上游侧配置风扇并朝向冷却器送风的情况。在本说明书中,“向冷却器送风”也包含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在冷却器的下游侧配置风扇,将周围的空气进一步送向下游侧,从而使位于冷却器的上游侧的空气朝向冷却器移动的情况。送风管道37连通于冷藏用冷却器室61。冷藏室吸入口36例如在蔬菜室82开口。

在该构成中,若冷藏用送风风扇64被驱动,则蔬菜室82内的空气从冷藏室吸入口36被吸入到冷藏用送风风扇64侧,吸入的空气向送风管道37侧吹出。向送风管道37侧吹出的空气与冷藏用冷却器62接触而进行热交换,被冷却。冷却后的空气(冷气)经过冷气供给管道38,从多个冷藏用冷气供给口38a向通常冷藏室81a吹出。冷却后的空气(冷气)从冰鲜用冷气供给口65向冰鲜室81c吹出。流入通常冷藏室81a及冰鲜室81c的冷气经由前侧通气口94c及后侧通气口94b而流至蔬菜室82,最终被吸入到冷藏用送风风扇64,进行循环。

在该循环过程中,从冷藏用冷却器室61内经过的空气被冷藏用冷却器62冷却而成为冷气,冷气被供给到通常冷藏室81a,从而使得通常冷藏室81a被冷却为冷藏温度带的温度。通过向冰鲜室81c供给冷气,使得冰鲜室81c被冷却为冰鲜温度带的温度。冰鲜室81c位于比通常冷藏室81a、蔬菜室82靠近冷藏用冷却器62的位置,因此冰鲜室81c被保持为相比于冷藏温度带(例如1~5℃)为低温的冰鲜温度带(例如0~1℃)。

第二冷却机构70(冷冻温度带的冷却机构)例如包含冷冻用冷却器室71、冷冻用冷却器72及冷冻用送风风扇76。在冰箱1的冷冻温度带的储藏室(制冰室83、小冷冻室84、主冷冻室85)的背壁部设有冷冻用冷却器室71。在冷冻用冷却器室71配设有冷冻用冷却器72、除霜用加热器(未图示)等。在冷冻用冷却器72的下方配设有冷冻用送风风扇76。在冷冻用冷却器室71的前面的上端部设有冷气吹出口77。在冷冻用冷却器室71的前面的下端部设有冷冻室吸入口78。

若冷冻用送风风扇76被驱动,则由冷冻用冷却器72生成的冷气从冷气吹出口77供给到制冰室83、小冷冻室84及主冷冻室85内,之后从冷冻室吸入口78返回到冷冻用冷却器室71内,进行循环。由此,制冰室83、小冷冻室84、主冷冻室85被冷却。

接下来,详细地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隔热构造。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1的剖面图。图5是从下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分隔壁91的分隔壁上部部件91a的仰视图。如图所示,分隔壁91例如包含分隔壁上部部件91a、分隔壁下部部件91b及分隔壁隔热片材301。分隔壁91是“分隔部”及“第二分隔部”各自的一个例子。

分隔壁上部部件91a由隔热性小于(热传导率大于)后述的分隔壁隔热片材301的材料形成。隔热性比分隔壁隔热片材301小的材料例如是一般的合成树脂。分隔壁上部部件91a具有板部92a、肋92b及一个以上的冷气引导部92c。板部92a沿水平延伸,形成了通常冷藏室81a与冰鲜室81c之间的分隔壁。例如板部92a形成了冷藏室81的底壁。冷藏室81的底壁包含制冰用供水罐室81b及冰鲜室81c的底壁。

板部92a具有位于冰鲜室81c的下方的第一区域92a1和位于偏离冰鲜室81c的下方的位置的第二区域92a2。第二区域92a2例如位于比冰鲜室81c靠前侧的位置。即,第二区域92a2在冰箱1的进深方向上位于比第一区域92a1靠前侧的位置。第一区域92a1形成了冰鲜室81c的底壁。第二区域92a2例如在冰鲜室81c的前侧形成了通常冷藏室81a的底壁。

肋92b例如是沿冰箱1的横宽方向延伸的板状的突出部,从板部92a的下表面朝向下方突出。例如肋92b的下端部抵接于分隔壁下部部件91b的上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肋92b设于板部92a的第一区域92a1。

冷气引导部92c例如从板部92a向下方突出,抵接于分隔壁下部部件91b的上表面。冷气引导部92c具有供冷气流动的贯通孔。如图4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冷气引导部92c是构成供冷气在与冰箱1的侧部之间流动的贯通孔的缺口部。

分隔壁下部部件91b由隔热性比后述的分隔壁隔热片材301小的材料形成。隔热性比分隔壁隔热片材301小的材料例如是一般的合成树脂。分隔壁下部部件91b具有板部93a和一个以上的冷气引导部93c。板部93a沿水平延伸,形成了蔬菜室82的顶壁。板部93a位于分隔壁上部部件91a的下方,与分隔壁上部部件91a之间存在空间。

冷气引导部93c设于与冷气引导部92c对应的位置。冷气引导部93c具有供冷气流动的贯通孔。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冷气引导部93c是构成供冷气在与冰箱1的侧部之间流动的贯通孔的缺口部。

分隔壁上部部件91a及分隔壁下部部件91b分别是例如由合成树脂等部件形成的薄板状的部件。

分隔壁隔热片材301例如由后述的隔热材料210(以下,为了方便说明,称作“特定隔热材料210”)形成。分隔壁隔热片材301例如通过粘合剂、双面胶带而粘合于分隔壁上部部件91a的板部92a的第一区域92a1的下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壁隔热片材301在分隔壁上部部件91a的板部92a的第二区域92a2未设置。分隔壁上部部件91a的板部92a的第一区域92a1、分隔壁隔热片材301、以及分隔壁下部部件91b的与第一区域92a1对应的部分构成“位于第二储藏部的下方的第一区域”的一个例子。分隔壁上部部件91a的板部92a的第二区域92a2构成“位于比第一区域靠前侧的位置的第二区域”的一个例子。

特定隔热材料210是包含气凝胶、干凝胶或者冷冻凝胶的隔热材料。“包含气凝胶、干凝胶或者冷冻凝胶”以“包含气凝胶、干凝胶或者冷冻凝胶中的一个以上”的意思使用。气凝胶、干凝胶及冷冻凝胶分别是低密度构造体(干燥凝胶)。“气凝胶”例如是通过超临界干燥将凝胶中所含的溶剂置换为气体的多孔性物质。“干凝胶”是通过蒸发干燥将凝胶中所含的溶剂置换为气体的多孔性物质。“冷冻凝胶”是通过冻结干燥将凝胶中所含的溶剂置换为气体的多孔性物质。

气凝胶中还存在例如通过导入特定的元素而不使用超临界干燥就能够干燥的气凝胶。本说明书中所说“气凝胶”也包含这样的气凝胶。即,本说明书中所说的“气凝胶”并不限定于使用超临界干燥制造出的气凝胶,而是泛指作为“气凝胶”流通的各种原材料。作为不需要超临界干燥的气凝胶,例如已知有在二氧化硅的分子网络中导入了甲基等有机链的有机-无机混合气凝胶,有pmsq(ch3sio1.5)气凝胶等。但是,这些只是示例。

气凝胶、干凝胶及冷冻凝胶是具有大量细微的空穴(空隙)且具有极高的空隙率(90%以上,优选的是95%以上的空隙率)的、超低密度的干燥多孔体。上述干燥多孔体的密度例如是150mg/cm3以下。气凝胶、干凝胶及冷冻凝胶例如具有二氧化硅等以珠链状键合而成的构造,具有大量纳米级(例如100nm以下,优选的是2nm~50nm)的空隙。由于气凝胶、干凝胶及冷冻凝胶具有纳米级的细孔及格子状构造,因此能够缩小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行程,即使在常压下,气体分子彼此的热传导也非常少,热传导率非常小。例如气凝胶、干凝胶及冷冻凝胶具有比空气的平均自由行程小的细微的空隙。

作为气凝胶、干凝胶及冷冻凝胶,可以是硅、铝、铁、铜、锆、铪、镁、钇等的金属氧化物所构成的无机气凝胶、无机干凝胶或者无机冷冻凝胶,也可以是例如包含二氧化硅的二氧化硅气凝胶、二氧化硅干凝胶或者二氧化硅冷冻凝胶等。它们为直径10nm~20nm的二氧化硅(sio2)细颗粒相连的构造,具有几10nm的宽度的细孔。气凝胶、干凝胶及冷冻凝胶由于为低密度,因此不但固体部分的热传导极小,而且细孔内部的空气的运动受到限制,因此示出非常低的热传导率(0.012~0.02w/m·k)。二氧化硅细颗粒、细孔比可见光的波长小,不散射可见光,因此透光性较高。作为特定隔热材料210的气凝胶、干凝胶或者冷冻凝胶的原材料,可以采用具有透光性的原材料(例如透明的原材料),也可以采用不具有透光性的原材料。构成气凝胶、干凝胶及冷冻凝胶的原材料也可以是碳等。

气凝胶、干凝胶及冷冻凝胶通过选择原材料,能够具有任意的性质(例如弹性、柔软性)。作为气凝胶、干凝胶及冷冻凝胶的原材料,例如通过选择聚丙烯,能够具有较高的弹性或者柔软性。

气凝胶、干凝胶及冷冻凝胶也可以分别以单体形成特定隔热材料210。取代于此,气凝胶、干凝胶及冷冻凝胶也可以分别通过以前体的状态含浸其他原材料(例如纤维结构物)而形成作为复合体隔热材料的特定隔热材料210。这种纤维结构物是作为用于加强干燥凝胶的加强材料、或用于支承干燥凝胶的支承体而起作用的部件。纤维结构物为了获得柔性的复合体隔热材料而使用柔性的织物、编织布、无纺布等。纤维结构物更优选的是使用毛毡或者毛毯状的物质。作为纤维结构物的材质,除了聚酯纤维等有机纤维之外,也能够使用玻璃纤维等无机纤维。

上述纤维结构物例如是天然高分子的壳聚糖。特定隔热材料210包含疏水化了的细微的壳聚糖纤维的三维网眼构造,具有超高空隙率(体积的96~97%为空隙)。通过疏水化,在维持亲水性壳聚糖气凝胶的均质的纳米构造的同时,提高了作为由多糖类的纳米纤维构成的材料的课题的耐湿性,且具有斥水性。

特定隔热材料210例如也可以是将聚丙烯发泡体与从二氧化硅气凝胶、干凝胶、冷冻凝胶选择的一个进行了复合化而成的隔热材料。

特定隔热材料210的热传导率比真空隔热材料的热传导率高,但比发泡聚氨酯等发泡隔热材料的热传导率低。即,特定隔热材料210的隔热性虽然不及真空隔热材料的隔热性,但比发泡隔热材料的隔热性优异。特定隔热材料210的热传导率例如是0.010w/m·k~0.015w/m·k。真空隔热材料的热传导率例如是0.003w/m·k~0.005w/m·k。发泡隔热材料的热传导率例如是0.020w/m·k~0.022w/m·k。另外,这些数值只是示例。

在特定隔热材料210具有柔软性的情况下,特定隔热材料210的柔软性(容易弯曲度)例如比真空隔热材料的柔软性高,比发泡隔热材料的柔软性高。在特定隔热材料210具有弹性的情况下,特定隔热材料210的弹性例如比所述真空隔热材料的弹性(实质上接近零)高,比发泡隔热材料的弹性(实质上接近零)高。

分隔壁隔热片材301形成为片状,例如具有柔软性(挠性)。分隔壁隔热片材301根据分隔壁上部部件91a的下表面的形状而变形,安装于分隔壁上部部件91a的下表面。分隔壁隔热片材301例如如图5所示,具备与肋92b对应的、横宽方向上细长的孔部301a。在分隔壁隔热片材301粘合于分隔壁上部部件91a的下表面的状态下,肋92b向下方贯通孔部301a。下表面贴附着分隔壁隔热片材301的分隔壁上部部件91a重叠在分隔壁下部部件91b之上,通过未图示的卡合机构相互卡合,从而构成分隔壁91。

如上述那样,通过一对冷气引导部92c及冷气引导部93c构成前侧通气口94c。前侧通气口94c是贯通分隔壁上部部件91a及分隔壁下部部件91b的缺口部。冷藏室81与蔬菜室82通过前侧通气口94c而连通。分隔壁91中同样地,进深方向的里侧的一个以上的角部形成为缺口状而构成后侧通气口94b。后侧通气口94b是贯通分隔壁上部部件91a及分隔壁下部部件91b的缺口部。冷藏室81与蔬菜室82通过后侧通气口94b而连通。分隔壁91具备前侧通气口94c及后侧通气口94d中的至少某一个以上即可。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1,分隔壁隔热片材301仅设于冰鲜室81c的正下方(板部92a的第一区域92a1)。因此,能够抑制被保持为比冷藏温度带(例如1~5℃)低温的冰鲜温度带(例如0~1℃)的冰鲜室81c的温度传递到蔬菜室82。即,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1,能够抑制因冰鲜室81c的温度而在蔬菜室82之中产生局部过冷的部分。若冰鲜室81c的温度不易传递到蔬菜室82,则不易在蔬菜室82的顶壁产生结露。

在板部92a的第二区域92a2未设有分隔壁隔热片材301。因此,能够通过通常冷藏室81a的温度高效地冷却蔬菜室82,因此能够提高冰箱1的节能性能。

分隔壁隔热片材301也可以取代安装于分隔壁上部部件91a的下表面而是安装于分隔壁上部部件91a的上表面,也可以安装于分隔壁下部部件91b的上表面,也可以安装于分隔壁下部部件91b的下表面。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冰箱1a的剖面图。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冰箱1a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1相同的构成,但取代分隔壁91而具备分隔壁91a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1不同。

分隔壁91a具有位于冰鲜室81c的下方的第一区域91a1和位于偏离冰鲜室81c的下方的位置的第二区域91a2。第二区域91a2例如位于比冰鲜室81c靠前侧的位置。即,第二区域91a2在冰箱1a的进深方向上相对于第一区域91a1位于前侧。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中,第一区域91a1及第二区域91a2这两方由特定隔热材料210形成。

因而,分隔壁91a即使未贴附有分隔壁隔热片材301,分隔壁91a也具有隔热性。分隔壁91a是“分隔部”的一个例子。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冰箱1a,能够获得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1相同的效果(相对于冰鲜室81c隔热,抑制结露)。除此之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冰箱1a,能够使分隔壁91a的构造简易,能够简化制造工序。

在分隔壁91a中,也可以是仅第一区域91a1由特定隔热材料210形成,第二区域91a2由合成树脂等形成。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通常冷藏室81a的温度经由第二区域91a2高效地冷却蔬菜室82,因此能够提高冰箱1a的节能性能。

(第二实施方式)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冰箱1b的剖面图。第二实施方式的冰箱1b构成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1相同,但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冰箱1b中,取代冰鲜室上表面分隔部96而具备冰鲜室上表面分隔部96a这一点以及具备冰鲜室盖98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1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冰鲜室上表面分隔部96a、冰鲜室盖98以及安装于它们的隔热片材303、304,构成将冷藏室81的内部至少分隔为通常冷藏室81a与冰鲜室81c的“第一分隔部”的一个例子。

第二实施方式的冰箱1b具备冰鲜盒41、冰鲜室上表面分隔部96a、冰鲜室盖98、分隔壁隔热片材303、以及分隔壁隔热片材304。

冰鲜室上表面分隔部96a在通常冷藏室81a与冰鲜室81c之间大致水平延伸,形成冰鲜室81c的顶壁(顶棚部)。冰鲜室盖98位于冰鲜室81c的前侧。冰鲜室盖98例如能够开闭地连结于冰鲜室上表面分隔部96a的前侧上端部,从而将冰鲜室81c能够开闭地关闭。

冰鲜室81c通过冰鲜室上表面分隔部96a及冰鲜室盖98而从通常冷藏室81a分隔。在冰鲜室81c的内部设有被设为可拿出、放入的冰鲜盒41。

冰鲜室上表面分隔部96a及冰鲜室盖98例如由合成树脂等部件形成。分隔壁隔热片材303例如由特定隔热材料210形成,通过粘合剂、双面胶带而粘合于冰鲜室上表面分隔部96a的下表面。

同样,分隔壁隔热片材304例如由特定隔热材料210形成。分隔壁隔热片材304通过粘合剂、双面胶带而粘合于冰鲜室盖98的内侧的面(在冰鲜室81c的内部露出的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冰鲜室上表面分隔部96a、冰鲜室盖98、分隔壁隔热片材303及分隔壁隔热片材304,构成将冷藏室81的内部至少分隔为通常冷藏室81a与冰鲜室81c的“第一分隔部”的一个例子。通过分隔壁隔热片材303及冰鲜室上表面分隔部96a,构成“位于第一储藏部与第二储藏部之间且形成了第二储藏部的顶棚部的顶板部”的一个例子。分隔壁隔热片材304及冰鲜室盖98构成“位于第二储藏部的前侧且将第二储藏部能够开闭地关闭的盖”的一个例子。

冰鲜室上表面分隔部96a及冰鲜室盖98也可以由特定隔热材料210形成。在该情况下,冰鲜室上表面分隔部96a是“顶板部”的一个例子,“顶板部”的整个厚度由特定隔热材料210形成。通过该构成,即使不贴附分隔壁隔热片材303及分隔壁隔热片材304,冰鲜室上表面分隔部96a及冰鲜室盖98也具有隔热性。通过该构成,除了上述的效果之外,能够使冰鲜室上表面分隔部96a及冰鲜室盖98成为简易的构造,能够简化制造工序。

(第三实施方式)

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冰箱1c的剖面图。第三实施方式的冰箱1c在冰鲜室81c具备2层式的托盘(冰鲜盒)这一点和冰鲜用冷气供给口65设于冷藏用冷却器室61的前壁部63(冰鲜室81c的后壁部)这一点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冰箱1b不同。

第三实施方式的冰箱1c具备上层冰鲜盒41a、下层冰鲜盒41b、冰鲜室上表面分隔部96a、冰鲜室盖98、分隔壁隔热片材305、分隔壁隔热片材306及分隔壁隔热片材307。冰鲜室81c通过冰鲜室上表面分隔部96a及冰鲜室盖98而从通常冷藏室81a分隔。

在冰鲜室81c的内部设有被设为能够取出、放入的上层冰鲜盒41a及下层冰鲜盒41b。上层冰鲜盒41a配置于下层冰鲜盒41b的上方。至少冰鲜室上表面分隔部96a、冰鲜室盖98及上层冰鲜盒41a例如由合成树脂等部件形成。下层冰鲜盒41b也例如由合成树脂等部件形成。

分隔壁隔热片材305、分隔壁隔热片材306及分隔壁隔热片材307例如由特定隔热材料210形成。分隔壁隔热片材305、分隔壁隔热片材306及分隔壁隔热片材307分别形成为片状,具有柔软性。分隔壁隔热片材30通过粘合剂、双面胶带而粘合于冰鲜室上表面分隔部96a的下表面。分隔壁隔热片材306通过粘合剂、双面胶带而粘合于冰鲜室盖98的背面。分隔壁隔热片材307通过粘合剂、双面胶带而粘合于上层冰鲜盒41a的底部的下表面。例如分隔壁隔热片材307的至少一部分根据上层冰鲜盒41a的底部的曲面部而变形,安装于上层冰鲜盒41a的底部的曲面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下层冰鲜盒41b构成“第一托盘”的一个例子。由上层冰鲜盒41a及分隔壁隔热片材307构成“第二托盘”的一个例子。上层冰鲜盒41a的底部41aa、以及分隔壁隔热片材307之中安装于上述底部41aa的部分构成第二托盘的底部的一个例子。

详细来说,上层冰鲜盒41a例如具有底部41aa、后壁41ab、前壁41ac、左右的侧壁(仅图示左侧壁41ad),形成为上方开放的碗状。底部41aa水平延伸地位于上层冰鲜盒41a的内部(收容空间)与下层冰鲜盒41b的内部(收容空间)之间。后壁41ab从底部41aa的后端部立起。后壁41ab是与底部41aa、前壁41ac及左右的侧壁相比靠近冰鲜用冷气供给口65的壁部。前壁41ac从底部41aa的前端部立起。左右的侧壁从底部41aa的左右的端部立起。

冰鲜用冷气供给口65设于冷藏用冷却器室61的前壁部63(冰鲜室81c的后壁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冰鲜用冷气供给口65设于上层冰鲜盒41a的后方。例如冰鲜用冷气供给口65在冰箱1的上下方向上相对于上层冰鲜盒41a的底部41aa位于与下层冰鲜盒41b相反的一侧。

分隔壁隔热片材307例如粘合于底部41aa的下表面,将底部41aa的大致整个区域覆盖。后壁41ab的一部分(例如包含靠近冰鲜用冷气供给口65的区域的一半以上)未被分隔壁隔热片材307覆盖。因此,从冰鲜用冷气供给口65供给到冰鲜室81c的冷气能够高效地冷却上层冰鲜盒41a的内部。

分隔壁隔热片材307也可以安装于后壁41ab并将后壁41ab的大致整个区域覆盖。在该情况下,冰鲜用冷气供给口65的冷气不易过度地传递到上层冰鲜盒41a的内部,能够抑制在上层冰鲜盒41a中后壁41ab附近局部过冷。

如图所示,从冷藏用送风风扇64获取而由冷藏用冷却器62冷却后的冷气从冰鲜用冷气供给口65以第一温度向冰鲜室81c的上层冰鲜盒41a的附近吹出。对上层冰鲜盒41a进行了冷却的冷气的一部分对上层冰鲜盒41a的食品等储藏物进行冷却,由于与储藏物的热交换而温度上升。之后,冷气沿冰鲜室盖98流动,以比第一温度高的第二温度流入下层冰鲜盒41b,将下层冰鲜盒41b的储藏物冷却。之后,冷气被冷藏用送风风扇64吸引,经过蔬菜室82的背后,从冷藏室吸入口36返回到冷藏用冷却器62。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冰箱1c,能够获得与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冰箱1b相同的效果。除此之外,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冰箱1c,通过提高上层冰鲜盒41a的隔热性,能够对上层冰鲜盒41a与下层冰鲜盒41b赋予温度差。即,将上层冰鲜盒41a保持为比下层冰鲜盒41b低温。由此,能够如将肉、鱼贝类等若以解冻状态保存则容易损坏的食品保存于上层冰鲜盒41a、将希望不冷冻地保存的生鲜食品保存于下层冰鲜盒41b那样,根据食品的种类而分开使用上层冰鲜盒41a与下层冰鲜盒41b。

与上述的各变形例相同,也可以取代贴附分隔壁隔热片材305、分隔壁隔热片材306及分隔壁隔热片材307,而通过特定隔热材料210形成冰鲜室上表面分隔部96a、冰鲜室盖98及上层冰鲜盒41a。在该情况下,除了第三实施方式的冰箱1h的效果之外,能够获得与上述的各变形例的冰箱相同的效果。

冰鲜用冷气供给口65也可以取代设于上层冰鲜盒41a的后方的构成而设于下层冰鲜盒41b的后方。在该情况下,冰鲜用冷气供给口65在冰箱1的上下方向上相对于上层冰鲜盒41a的底部41aa位于与上层冰鲜盒41a相反的一侧。在该情况下,能够将下层冰鲜盒41b保持为比上层冰鲜盒41a低温。

(第四实施方式)

图9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冰箱1d的剖面图。第四实施方式的冰箱1d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1的不同点在于,制冰用供水罐室81b与冰鲜室81c之间的制冰用供水罐室分隔壁97由合成树脂等部件形成,在制冰用供水罐室分隔壁97的制冰用供水罐室81b侧具备分隔壁隔热片材308。第四实施方式的冰箱1d的其他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1相同地构成。由制冰用供水罐室分隔壁97及分隔壁隔热片材308构成配置于制冰用供水罐510与冰鲜室81c之间的“侧板”的一个例子。通过制冰用供水罐510,构成储藏制冰用的水的“贮水容器”的一个例子。

制冰用供水罐室分隔壁97(小冷冻室84的左侧的壁)、以及框体10的右侧壁15的内表面(冰鲜室81c的右侧的壁)分别具备冰鲜室突起部131、132。各冰鲜室突起部131、132是对冰鲜盒41的前后方向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导轨。

分隔壁隔热片材308例如由特定隔热材料210形成。分隔壁隔热片材308通过粘合剂、双面胶带而粘合于制冰用供水罐室分隔壁97的制冰用供水罐室81b侧。分隔壁隔热片材308具有遍及制冰用供水罐室分隔壁97的大致整个高度的高度,并具有遍及制冰用供水罐室分隔壁97的大致全长的长度。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冰箱1d,能够抑制因冰鲜室81c的冷气导致制冰用供水罐室81b的制冰用供水罐510内的水冻结。因此,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冰箱1d,无需在制冰用供水罐510之下设置加热器等,能够实现冰箱1d的低成本化。

分隔壁隔热片材308也可以配设于制冰用供水罐室分隔壁97的与制冰用供水罐室81b相反的一侧、即制冰用供水罐室分隔壁97的与冰鲜室81c对置的面。分隔壁隔热片材308也可以配设于制冰用供水罐室分隔壁97的制冰用供水罐室81b侧和制冰用供水罐室分隔壁97的与制冰用供水罐室81b相反的一侧这两方。

制冰用供水罐室分隔壁97也可以由特定隔热材料210形成。在该情况下,即使不贴附分隔壁隔热片材308,制冰用供水罐室分隔壁97也具有隔热性。由此,能够获得上述的效果。除此之外,能够使制冰用供水罐室分隔壁97的构造简易,能够简化制造工序。

(第五实施方式)

图10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冰箱1e的剖面图。第五实施方式的冰箱1e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1的不同点在于,在冷气强烈碰撞的容器的里侧的部分具备隔热片材309、310、311。冰箱1e的其他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1相同地构成。

隔热片材309、隔热片材310及隔热片材311由特定隔热材料210形成。隔热片材309、隔热片材310及隔热片材311形成为片状,具有柔软性。第一蔬菜室容器42、第二蔬菜室容器43、小冷冻室容器45分别例如由合成树脂等部件形成。

第一蔬菜室容器42、第二蔬菜室容器43及小冷冻室容器45分别具有底壁部、前壁部、左壁部、右壁部及后壁部。隔热片材309、隔热片材310及隔热片材311如图示那样在第一蔬菜室容器42、第二蔬菜室容器43、小冷冻室容器45的各个容器中通过粘合剂、双面胶带而粘合于后壁部、以及底壁部的比中心靠后侧的位置。隔热片材309、隔热片材310、隔热片材311所贴附的场所不被特别限定,优选的是贴附于冷气强烈碰撞的部位。

上述说明那样,冷气从冷藏室81经由分隔壁91的后侧通气口94b流入蔬菜室82。因此,在第一蔬菜室容器42的背面部及第二蔬菜室容器43的背面部流过低温的冷气。在这些背面部,与第一蔬菜室容器42及第二蔬菜室容器43中的背面部以外的位置比较,食品容易暴露于更低温。如上述说明那样,由冷冻用冷却器72生成的冷气从冷气吹出口77向小冷冻室84内供给。因此,在小冷冻室容器45的背面部流过低温的冷气,在该背面部,与小冷冻室容器45中的背面部以外的位置比较,食品容易暴露于更低温。

因而,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冰箱1e中,在第一蔬菜室容器42、第二蔬菜室容器43及小冷冻室容器45的各个中,在背面部、以及底壁部的比中心靠后侧的位置分别粘合有隔热片材309、隔热片材310、隔热片材311。通过该构成,能够抑制这些背面部的食品暴露于吹出的冷气所引起的低温下。

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冰箱1e,在冷气强烈碰撞的容器的背面部、以及底壁部的比中心靠后侧的位置粘贴分隔壁隔热片材309、310、311。因此,能够抑制在蔬菜室82、小冷冻室84中仅里侧的食品被过度地冷却。

(第六实施方式)

图11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冰箱1f的剖面图。图11是与图1的f11-f11对应的位置处的剖面。第六实施方式的冰箱1f在取代分隔壁95而具备分隔壁95f这一点以及在分隔壁95f中的供水管522的周围对分隔壁95f贴附有隔热片材312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1不同。冰箱1f的其他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1相同地构成。

以下,对从制冰用供水罐组件500经由供水管522向自动制冰组件530的供水进行说明。在冷藏室81的制冰用供水罐室81b设有制冰用供水罐组件500。制冰用供水罐组件500具备制冰用供水罐510、承水容器512、供水机构514、汲取管520及供水管522。在制冰用供水罐室81b的后部,如图示那样设置有承水容器512。

在制冰用供水罐室81b与承水容器512之间设有供水机构514。供水机构514将制冰用供水罐室81b的制冰用供水罐510的水向承水容器512供给。供水机构514例如通过由泵用马达516驱动的泵518的动作,汲取制冰用供水罐510内的水,并将汲取到的水通过汲取管520向承水容器512供给。供给到承水容器512的水经由供水管522向制冰室83的自动制冰组件530的制冰盘534供给。自动制冰组件530是“制冰机单元”的一个例子。供水管522是将储藏于制冰用供水罐510(贮水容器)的水导向自动制冰组件530(制冰机单元)的“供水管部”的一个例子。“供水管部”也可以取代供水管而是软管等。

供水管522具备供水管垂直部522a、供水管倾斜部522b及供水管出口部522c。供水管垂直部522a是供水管垂直部522a的上游端连接于承水容器512且沿大致铅垂方向延伸的管部分。供水管倾斜部522b是供水管倾斜部522b的上游端连接于供水管垂直部522a的下游端且以朝向冰箱1的进深方向跟前侧逐渐下降的方式倾斜的管部分。供水管出口部522c的供水管出口部522c的上游端连接于供水管倾斜部522b的下游端。供水管出口部522c沿大致垂直方向贯通分隔壁95f。供水管出口部522c的下游端位于自动制冰组件530的制冰盘534的上方,构成为使经由供水管522供给的水注入制冰盘534。

图12是第六实施方式的冰箱1f的分隔壁95f的俯视图。如图11及图12所示,从制冰用供水罐组件500供给的水经过供水管522的供水管垂直部522a及供水管倾斜部522b,从供水管出口部522c供给到自动制冰组件530的制冰盘534之上。此时,分隔壁95f的上侧是冷藏温度带的蔬菜室82,分隔壁95f的下侧是冷冻温度带的制冰室83。自动制冰组件530设于制冰室83。因此,担心因制冰室83的冷气导致从制冰用供水罐组件500经由供水管522向自动制冰组件530的供水冻结。

制冰室83、小冷冻室84、还有主冷冻室85都是冷冻温度带(例如-10~-20℃的负温度带)的储藏室。蔬菜室82与制冰室83及小冷冻室84之间由分隔壁95f上下分隔。如图1所示,在制冰室83的前面部设有抽拉式的制冰室门24,在制冰室门24的背面部连结有制冰室容器44(参照图3)。在小冷冻室84的前面部也设有连结有小冷冻室容器45的抽拉式的小冷冻室门25。即,制冰室83(第三储藏室)被冷却为比冷藏室81(第一储藏室)的冷藏温度带低的冷冻温度带。

在第六实施方式的冰箱1f中,在分隔壁95f的上表面贴附有隔热片材312。即,隔热片材312设于制冰用供水罐510与自动制冰组件530之间。

隔热片材312由特定隔热材料210形成。隔热片材312形成为片状,具有柔软性。在分隔壁隔热片材312设有供水管插通孔部312b。在分隔壁隔热片材312,以与供水管插通孔部312b相连的方式设有狭缝312a。狭缝312a将供水管插通孔部312b与隔热片材312的外缘312c相连。由此,即使在设置了供水管522之后,通过向狭缝312a压入供水管522,也能够设置成使供水管522的供水管出口部522c穿过供水管插通孔部312b而使供水管522穿过隔热片材312。

即,隔热片材312通过使供水管522穿过狭缝312a,能够将隔热片材312配置于制冰用供水罐510与自动制冰组件530之间。隔热片材312是位于制冰用供水罐510(贮水容器)与自动制冰组件530(制冰机单元)之间的“隔热部件”的一个例子。

在使供水管522穿过隔热片材312的供水管插通孔部312b之后,能够在分隔壁95f的上表面通过粘合剂、双面胶带而贴附隔热片材312。供水管插通孔部312b是孔部的一个例子。另外,隔热片材312也可以取代供供水管522穿过的孔部而具有供供水管522穿过的缺口部。

隔热片材312的大小优选的是覆盖分隔壁95f的大致整体的程度的大小。隔热片材312的大小也可以是将分隔壁95f的一部分覆盖的大小。

隔热片材312也可以取代安装于分隔壁95f的上表面的构成而设于分隔壁95f的下表面。隔热片材312也可以设于分隔壁95f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中的任意一个以上的面。

在第六实施方式的冰箱1f中,在分隔壁95f的上表面贴附有隔热片材312。因此,能够抑制因制冰室83的冷气导致从制冰用供水罐组件500经由供水管522向自动制冰组件530的供水冻结。因此,能够省略配置于供水管522等附近的加热器或者使其小型化,能够实现冰箱1f的低成本化。

(第七实施方式)

图13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冰箱1g的小冷冻室门25g及分隔壁95g的剖面图。第七实施方式的冰箱1g在取代分隔壁95而具备分隔壁95g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1不同。第七实施方式的冰箱1g的其他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冰箱1相同地构成。

小冷冻室84的前面开口部84a由拉门式的小冷冻室门25g能够开闭地关闭。小冷冻室门25g具备门框612、外板610、内板614、垫片650及隔热材料670。门框612构成小冷冻室门25g的外框。外板610构成小冷冻室门25g的前面侧。内板614构成小冷冻室门25g的背面侧。垫片650设于小冷冻室门25g的背面部周缘。

在小冷冻室门25g关门时,垫片650将小冷冻室门25g的背面部与小冷冻室84的前面开口部84a的周缘之间气密地密闭。小冷冻室门25g由未图示的导轨可滑动地支承于冰箱1g的框体10。

内板614在小冷冻室84露出。在外板610与内板614之间设有隔热材料670。隔热材料670例如包含发泡聚氨酯那样的发泡隔热材料。在内板614的周缘部设有安装凹槽648。在安装凹槽648安装有垫片650。垫片650具有磁体部652。在小冷冻室门25g关门时,磁体部652吸附于小冷冻室84的前面开口部84a的周缘的前面部件700,从而将小冷冻室门25g的背面部与小冷冻室84的前面开口部84a的周缘之间气密地密闭。

将蔬菜室82与小冷冻室84分隔的分隔壁95g具备内箱690、第一隔热部件694、第二隔热部件696、防露管698及前面部件700。分隔壁95g形成蔬菜室82的底壁,形成小冷冻室84的顶壁。内箱690是构成分隔壁95g的外形的合成树脂性等部件。

前面部件700的至少一部分在框体10的外部露出。防露管698设于前面部件700的背后。防露管698被供给由压缩机50压缩后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对前面部件700进行加热。第一隔热部件694及第二隔热部件696相对于防露管698设于与前面部件700相反的一侧。

第一隔热部件694及前面部件700设于分隔壁95g的前端部。在第一隔热部件694与前面部件700之间、且是小冷冻室84的前面开口部84a中的与垫片650的吸附部分离的位置配设有防露管698。防露管698沿宽度方向横截分隔壁95。防露管698通过向前面部件700传导热量,抑制了小冷冻室84的前面开口部84a的周缘的结露。

在内箱690中,在冰箱1g的进深方向的跟前侧设有第一隔热部件694。第一隔热部件694由特定隔热材料210形成,具有弹性。根据这种构成,小冷冻室84的温度不易传递到前面部件700,能够抑制在前面部件700的表面产生结露。前面部件700是“表面部件”的一个例子。防露管698是“防露部件”的一个例子。

在内箱690中,在冰箱1g的进深方向的里侧具备第二隔热部件696。第二隔热部件696由与特定隔热材料210不同的材料形成。第二隔热部件696例如由发泡聚氨酯那样的发泡隔热材料形成。

第一隔热部件694具有弹性。第一隔热部件694位于防露管698中的与前面部件700相反的一侧。第一隔热部件694位于防露管698与第二隔热部件696之间。第一隔热部件694夹在防露管698与第二隔热部件696之间,在防露管698与第二隔热部件696之间被压缩。第一隔热部件694例如通过作为发泡隔热材料的2隔热部件696发泡而夹在防露管698与第二隔热部件696之间被压缩。使第一隔热部件694压缩所产生的弹力作用于防露管698,将防露管698朝向前面部件700的背面按压。由此,防露管698抵接于前面部件700的背面,防露管698与前面部件700的热连接性提高。其结果,防露管698的热量容易传递到前面部件700的背面。由此,能够以更高的水平抑制在前面部件700的表面产生结露。由第一隔热部件694及第二隔热部件696构成“隔热部”的一个例子。第一隔热部件694是“第一部分”的一个例子。第二隔热部件696是“第二部分”的一个例子。

第二隔热部件696也可以具有弹性。在该情况下,第一隔热部件694也可以具有比第二隔热部件696高的弹性。在该情况下,具有更高的弹性的第一隔热部件694与防露管698直接接触,使得防露管698与前面部件700之间的热传导性进一步提高。

图14是从冰箱1g的正面观察前面部件700的图。前面部件700是将金属等热传导率较高的材质的平板状的部件弯折成u字型而制作的部件。前面部件700具备第一弯折部700a、平面部700b及第二弯折部700c。前面部件700安装于分隔壁95g的内箱690时,第一弯折部700a与内箱690的上表面部的内侧接触,第二弯折部700c与内箱690的下表面部的内侧接触。

如图14所示,前面部件700形成有多个孔部702。多个孔部702在冰箱1g的高度方向的大致中央沿冰箱1g的横宽方向大致等间隔地形成。与多个孔部702的位置对应地在埋入于第二隔热部件696的金属制的承受部件设有孔部(螺纹孔)696a。前面部件700与第二隔热部件696通过螺丝、螺栓等紧固部件而被固定。第一隔热部件694与多个孔部702的位置对应地具有供上述紧固部件穿过的插通孔694a。

在分隔壁95g中,由于由特定隔热材料210形成的第二隔热部件696接触防露管698及前面部件700,因此热量不会传递到小冷冻室84。由此,能够提高冰箱1g的节能性能。

(第七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

图15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冰箱1h的第一隔热部件720的剖面图。第一变形例的冰箱1h在取代第一隔热部件694而具备第一隔热部件720这一点与第七实施方式的冰箱1g不同。第一变形例的冰箱1h的其他构成与第七实施方式的冰箱1g相同地构成。

第一隔热部件720具备主体部720a及金属部720b。主体部720a与第一隔热部件694相同,由特定隔热材料210形成,且具有弹性。金属部720b与前面部件700相同,由金属等热传导率高的部件形成。金属部720b设于主体部720a的至少一部分的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部720b设于主体部720a的表面中的与防露管698及前面部件700面对的表面。金属部720b位于主体部720a与防露管698及前面部件700之间。金属部720b为较薄的金属层(例如金属箔),具有柔软性。金属部720b能够追随主体部720a的弹性变形而变形。

图16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冰箱1h的小冷冻室门25h及分隔壁95h的剖面图。金属部720b具有第一部分720ba及第二部分720bb。第一部分720ba在冰箱1h的前后方向上面向防露管698。第二部分720bb在冰箱1h的前后方向上位于远离防露管698的位置,面向前面部件700的背面。主体部720a夹在金属部720b的第一部分720ba及第二部分720bb与第二隔热部件696之间而被压缩。

第一隔热部件720使主体部720a的压缩所产生的弹力作用于金属部720b的第一部分720ba,将金属部720b的第一部分720ba朝向防露管698按压。例如金属部720b的第一部分720ba以将防露管698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包在里面的方式变形,抵接于防露管698的外周面。由此,金属部720b与防露管698的热连接性提高。

同样,第一隔热部件720使主体部720a的压缩所产生的弹力作用于金属部720b的第二部分720bb,将金属部720b的第二部分720bb朝向前面部件700的背面按压。由此,金属部720b抵接于前面部件700的背面,金属部720b与前面部件700的背面的热连接性提高。其结果,防露管698与前面部件700的背面经由金属部720b更稳固地热连接,防露管698的热量的一部分经由金属部720b传递到前面部件700的背面。由此,能够以更高的水平抑制在前面部件700的表面产生结露。防露管698与前面部件700的背面、金属部720b的第一部分720ba与防露管698、以及金属部720b的第二部分720bb与前面部件700的背面也可以取代相互直接接触而在中间夹有热传导性良好的部件而间接接触。

根据这种构成,在分隔壁95h中,第一隔热部件720的金属部720b接触防露管698及前面部件700。由此,防露管698的前面部件700侧的热量直接传导到前面部件700,防露管698的金属部720b侧的热量经由金属部720b传导到前面部件700。由此,能够高效地将防露管698的整周上的热量传导到前面部件700。

由于在金属部720b的里侧具备主体部720a,因此防露管698的热量不会传递到小冷冻室84。由此,在提高从防露管698向前面部件700的热传导的效率的同时,提高冰箱1h的节能性能。

(第七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

图17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冰箱1i的小冷冻室门25i及分隔壁95i的剖面图。第二变形例的冰箱1i在取代分隔壁95g而具备分隔壁95i这一点与第七实施方式的冰箱1g不同。第二变形例的冰箱1i的其他构成与第七实施方式的冰箱1g相同地构成。

将蔬菜室82与小冷冻室84分隔的分隔壁95i具备内箱690、隔热部件696i及前面部件700。隔热部件696i例如是发泡隔热材料。分隔壁95i不具备第一隔热部件694及防露管698。在本变形例中,前面部件700由特定隔热材料210形成,隔热性能较高,因此即使不具备防露管698也能够抑制结露。

根据以上说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至少一部分由包含气凝胶、干凝胶或者冷冻凝胶的隔热材料形成的第一隔热部件将冰箱的第一储藏室的内部分隔为第一储藏部与被冷却为比第一储藏部低的温度带的第二储藏部,因此能够实现隔热性的提高。

虽然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并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及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主旨中,同样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效的范围中。

附图标记说明

1、1a~1i…冰箱,10…框体,20(21~26)…门,40(41~47)…容器,80(81~85)…储藏室,91、91a…分隔壁,94c…前侧通气口,94d…后侧通气口,95、95f~95i…分隔壁,96、96a…冰鲜室上表面分隔部,97…制冰用供水罐室分隔壁,98…冰鲜室盖,210…特定隔热材料,301~312…第一~第十二隔热片材,312a…狭缝,312b…供水管插通孔部,312c…外缘,500…制冰用供水罐组件,522…供水管,530…自动制冰组件,694…第一隔热部件,696…第二隔热部件,698…防露管,700…前面部件,720a…主体部,720b…金属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