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带特定的承载框架的搁板组件以及家用制冷器具的制作方法

2021-08-13 19:2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器具 制冷 搁板 组件 用于
带特定的承载框架的搁板组件以及家用制冷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家用制冷器具的搁板组件。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家用制冷器具。



背景技术:

从us9103582b2中已知一种搁板组件。所述组件包括两个玻璃板,每个玻璃板都被框架围绕。两个板在组件的深度方向上相对于彼此可移动。此外,所述组件包括框架,通过所述框架保持这两个板。但是,框架仅以其侧杆在后板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在使用位置,前板向前突出超过侧杆。在这方面,前板在前面自由悬臂。由此,所述前板在使用位置被严重地装载。大杠杆力作用在所述前板与框架的机械连接上。此外,在组件的这种已知配置中,保持托架是所述承载框架的组成部分。但是,这些保持托架被布置成实际上完全暴露。因此,可能导致功能受损。而且,限制了对承载框架的其余部件的附接和安装。由此降低了承载框架的整体机械稳定性。

从us9127877b2中也已知一种搁板组件。其也提供了两个单独的搁板。这两个搁板中的一个可移动地布置在所述组件的承载框架上。该可移动的前搁板包括侧向突出的销。这些销用于耦接到形成在承载框架上的引导件。在所述前搁板的后部区域和前部区域中,分别形成相应地突出的销。通过这种配置,在移动所述前板时可能导致卡塞或支撑。特别地,如果板在深度方向上没有执行完全直线运动,而是在这方面执行了类似s的运动。而且,通过这种配置防止了前板在其使用位置在前端处与承载框架分离。同样在这种配置中使得,承载框架的保持托架被布置成相对暴露。因此,在这方面也适用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

此外,从us8840205b2已知一种搁板组件。就上面已经提到的基本方面和缺点而言,该构造与us9127877b2相对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搁板组件,其中,承载框架被改进。特别地,目的是更稳定地配置所述承载框架。一个目的是以改进的方式定位承载框架的保持托架。在这方面,特别是要提高这些保持托架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改进搁板组件的搁板的可操作性。对于所述搁板组件的可移动搁板,在这方面可操作性将得到改进。特别地,一个目的是能够更平稳地移动搁板组件的可移动搁板。至少在移位时,所述可移动搁板的卡塞和挡撑要减少。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搁板组件的可移动搁板,其在使用位置相对于承载框架具有一定的可移动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这种搁板组件的家用制冷器具。

这些目的通过根据本申请的搁板组件和家用制冷器具解决。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用于安装在家用制冷器具中的搁板组件,包括:

第一搁架,

与第一搁架分离的第二搁架,

承载框架,第一搁架和第二搁架布置在该承载框架处,

其中,承载框架包括引导件,并且搁架中的至少一个可以通过引导件相对于承载框架和另一个搁架移位,

其中,所述承载框架包括第一侧杆,其中,第一侧杆包括用于将所述搁架组件保持在家用制冷器具部件处的保持托架,并且第一侧杆包括通道状壳体,所述保持托架被引入所述通道状壳体中。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家用制冷器具,其包括:

壳体,

用于食物的接收空间,其布置在壳体中,

搁板组件,其布置在接收空间中,其中,搁板组件包括:

第一搁板,

与第一搁板分离的第二搁板,

承载框架,第一搁板和第二搁板布置在该承载框架处,

其中,承载框架包括引导件,并且搁板中的至少一个可以通过引导件相对于承载框架和另一个搁板移位,

其中,所述承载框架包括第一侧杆,其中,第一侧杆包括用于将所述搁板组件保持在家用制冷器具部件处的保持托架,并且第一侧杆包括通道状壳体,所述保持托架被引入所述通道状壳体中。

根据权利要求书、附图和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是显而易见的。在上面描述中提到的特征和特征组合以及在下面附图说明中提到的特征和/或特征组合和/或仅在附图中示出的特征和特征组合不仅可以在相应的特定组合中使用,而且还可以在其它组合中使用,而不背离从本发明的范围。因此,实施方式也应被认为是本发明所涵盖和公开的,其未在附图中明确示出并进行说明,但是产生于并且可以由与所说明的实施方式分离的特征组合生成。实施方式和特征组合也应被认为是公开的,因此不包括最初制定的独立权利要求的所有特征。此外,实施方式和特征组合应被认为是公开的,特别是通过以上阐述的实施方式,其超出或偏离了权利要求的后引用中提出的特征组合。

附图说明

下面,基于示意图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家用制冷器具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以及根据本发明的搁板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在所述搁板组件的两个搁板的使用位置中的搁板组件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3是在两个搁板中的一个的装载位置中的根据图2的搁板组件的图示;

图4是根据图2和图3的搁板组件的承载框架的部分部件的分解图;

图5是根据图2和图3的搁板组件的搁板的一个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6是根据图5的搁板的边缘型廓件的局部区域的透视图;

图7是根据图2的在使用位置中的搁板组件的局部区域的剖面图;

图8是根据图7的在与其平行的截面中的剖面图;

图9是根据图2的搁板组件的局部区域的平面视图;和

图10是根据图2和图3的搁板组件的剖面图,其中,在根据图10的图示中的某些区域中,所述搁板组件的可移动搁板被向后引导出搁板组件的承载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相同或功能相同的部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使用“顶部”、“底部”、“前部”、“后部”、“水平”、“垂直”、“深度方向”、“宽度方向”、“高度方向”等指示,指定了设备的预期用途和预期布置中给出的位置和定向。

在图1中,以简化图示示出了家用制冷器具1。家用制冷器具1被形成为用于存储和保存食物。家用制冷器具1可以例如是制冷器具或冷冻器具或冷藏冷冻器具。家用制冷器具1包括壳体2。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2包括外壳体3。此外,壳体2包括内胆4。内胆4被接收在外壳体3中。内胆4与外壳体3分离。

在一实施例中,家用制冷器具1包括至少一个用于食物的接收空间5。也可以提供多个分开的接收空间。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空间5可以是冷却隔室。接收空间5由内胆4的壁界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外壳体3与内胆4之间的间隙6中布置有隔热材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家用制冷器具1包括门7。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门7可移动地布置在壳体2处。在一个实施例中,门7可绕着沿竖直方向(y-方向)定向的轴线a枢转。接收空间5可通过门7在前侧关闭。

此外,在图1中以示意图示出了搁板组件8的实施例。在图1中示出了搁板组件8在接收空间5中处于其最终位置中。搁板组件8可以以非破坏性地可拆卸的方式从接收空间5中移除。显而易见的是,搁板组件8在接收空间5的整个宽度上延伸。所述宽度是在家用制冷器具1的宽度方向(x方向)上测量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使得搁板组件8在接收空间5的深度的至少50%上延伸。深度是在家用制冷器具1的深度方向(z方向)上测量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搁板组件8在接收空间5的所述深度的至少60%、特别是至少70%、特别是至少80%、特别是至少90%上延伸。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使得搁板组件8可以以不同的离散高度水平布置在接收空间5中。

搁板组件8可以用作隔室隔板或隔室搁板。在一个实施例中,搁板组件8还用于存放存储物品。这样的存储物品是诸如饮料或膳食的食物。

在图2中,以透视图示出了搁板组件8的一个实施例。搁板组件8包括第一搁板9。第一搁板9包括基板10。基板10可以例如是玻璃的。但是,它也可以例如是塑料的。在该实施例中,基板10是四边形的。特别地,它是矩形的。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搁板9包括后边缘型廓件11。相对于后边缘型廓件11的指定涉及在深度方向上观察到的相对于第一搁板9的其它部件在第一搁板9处的位置。所述后边缘型廓件11是直线型的台架。其横截面特别是c形或u形。在一个实施例中,边缘型廓件11无中断地形成。在一个实施例中,后边缘型廓件11在基板10的整个宽度上延伸。所述宽度是在宽度方向上测量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后边缘型廓件11是与基板10分离的部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搁板9包括前边缘型廓件12。前边缘型廓件12被形成为直线型的台架。它的横截面可以是u形或c形。在一个实施例中,前边缘型廓件12被形成为与后边缘型廓件11一样相应地与基板10分离的部件。在一个实施例中,后边缘型廓件10可以装配到基板10上。在一个实施例中,前边缘型廓件12可以装配到基板10上。在一个实施例中,后边缘型廓件11可以由塑料一体地形成。然而,它也可以例如由金属形成。在一个实施例中,前边缘型廓件12可以由塑料一体地形成。然而,它也可以由金属形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搁板组件8包括第二搁板13。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搁板13与第一搁板9分离地形成。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搁板13包括基板14。基板14例如由玻璃形成。然而,它也可以由塑料制成。与基板10类似,在一个实施例中,基板14也可以被形成为至少在某些区域中透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搁板13可包括前边缘型廓件15。在一个实施例中,前边缘型廓件15与基板14分离。在一个实施例中,前边缘型廓件15在基板14的整个宽度上延伸。前边缘型廓件15的横截面可以是c形或u形。在一个实施例中,前边缘型廓件15布置在基板14的前边缘处。它可以装配到基板14的前边缘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搁板组件8包括承载框架16。承载框架16与第一搁板9分离并且与第二搁板13分离。在一个实施例中,承载框架16被形成为u形。在一个实施例中,它包括第一侧杆17。此外,它包括第二侧杆18。两个侧杆17和18在深度方向上延伸。两个侧杆17和18平行且彼此间隔开地布置。两个侧杆17和18在深度方向上延伸。他们是直的和杆状的。

此外,承载框架16包括连接杆19。连接杆19连接两个侧杆17和18。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搁板13在深度方向上是后搁板。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搁板13固定地附接到承载框架16。在一个实施例中,其可以例如粘合到承载框架16。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仅基板14的前边缘20设置有这种前边缘型廓件15。基板14的侧边缘21和22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未设置另外的这种分离的边缘型廓件。此外,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基板14的后边缘23未设置这种边缘型廓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使得基板14以及因此第二搁板13具有一宽度,该宽度恰好对应于两个侧杆17和18之间的距离。由此,避免在宽度上观察时第二搁板13侧向突出超过这些侧杆17和18。特别地,侧边缘21和22被布置成与侧杆17和18的外侧对齐。

在图2中,示出了搁板9和13的使用位置。这意味着两个搁板9和13在深度方向上彼此前后布置并且彼此串联。由此,形成搁板组件8的最大整个搁板面积。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搁板9被布置为相对于第二搁板13可移动。在第一搁板9被布置在承载框架16处的状态下,其可以在承载框架16处相对于第二搁板13移位。在该实施例中,它可以从图2所示的使用位置开始向后移位到第二搁板13的下方。这如图3所示。因此,在图3中示出了第一搁板9的非使用位置。可以使得,在深度方向上观察,第一搁板9可以完全位于第二搁板13的下方。由此,在图3所示的搁板9的非使用位置,在侧杆17与18之间形成有自由空间。由此,如图3所示,可以将存储物品在接收空间5中定位在搁板组件8下方,但是在竖直方向上该存储物品仍延伸到所述自由空间24中。由此,存储物品也可以被定位成使得它们实际上可以向上延伸穿过搁板组件8。

在根据图2和图3的实施例中,使得第一搁板9的基板10的侧边缘25和26被形成为没有固定地布置在其上的框架。因此,特别地没有边缘型廓件布置在这些侧边缘25和26处。因此,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仅前边缘27设置有前边缘型廓件12,以及后边缘28设有后边缘型廓件11。

此外,显然的是,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搁板9在宽度方向上比第二搁板13窄。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搁板9和13的使用位置如图2所示设置时,第一搁板9被布置为以顶表面29与第二搁板13的顶表面30齐平。

在图3中,示出了一个实施例,其中还示出了引导件31。在一个实施例中,引导件31布置在第一侧杆17以及第二侧杆18处。此外,引导件31包括第一引导部分31a(图4)。它被布置在第一侧杆17处。引导件31的第二引导部分被布置在第二侧杆18处。可移动地支撑的第一搁板9可以通过引导件31以限定的方式被引导。在这种情况下,它可以在深度方向上移位。

在图4中,以分解图示出了承载框架16的第一侧杆17。第一侧杆17包括壳体32。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壳体32包括第一壳体部分33。此外,它包括与第一壳体部分33分离的第二壳体部分34。两个壳体部分33和34是长条式的部件。在一个实施例中,它们各自一体地形成。在这方面,它们可以例如由塑料形成。第一引导部分31a布置在第二壳体部分34的外侧34a上。两个壳体部分33和34通过连接结构35连接(图3)。特别地,所述连接结构35是机械连接结构。例如,它可以是卡扣配合连接结构。

在图3中,示出了这两个壳体部分33和34处于安装的最终位置。由此,它们形成壳体32。在所述安装的最终位置中,壳体32使得其在前端36处沿其长度轴线b的方向封闭(图3)。在围绕长度轴线b的圆周方向上,壳体32也完全封闭。壳体32在后端37处敞开。在这方面,它包括开口38。在两个壳体部分33和34的组装状态下,在壳体32的内部形成有中空空间39。所述中空空间39被提供用于接收如图4所示的单独的保持托架40。在一个实施例中,保持托架40一体地形成。例如,它可以由金属形成。在一个实施例中,保持托架40剑状形成。在这方面,它包括长条式的带状托架部分41。所述托架部分41在安装的最终状态下被引入、特别是被完全引入到中空空间31中。在一个实施例中,保持托架40包括端部段42。所述端部段42是保持托架40的后端40a。所述端部段42相对于托架部分41是加厚的。在一个实施例中,端部段42包括保持钩43和44。搁板组件8可以通过这些保持钩43和44可拆卸地附接到家用制冷器具1的家用器具部件上。特别地,它可以通过这些保持钩43和44钩挂在所述家用器具部件中。例如,家用器具部件可以是后壁。它可以是内胆4的后壁。然而,它也可以是与内胆4分离的后壁。

如图2和图3所示,保持托架40的后侧的端部段42向后延伸出壳体32。在这方面,在图2和图3中示出了相应的保持托架40,其布置在第二侧杆18中。第二侧杆18相对于壳体32并且因此相对于壳体部分33和34对应于第一侧杆17构造。

通过壳体部分33和34的配置,还形成了隧道状或通道状或剑鞘状的壳体32。通过这种配置,允许尽可能广地引入这种长条式的剑状保持托架40。因此,一方面保持架40被周向保护地布置在承载框架16处。另一方面,由此也可以以机械上改进的方式布置。因此,特别地允许将所述分离的保持托架40更稳定地附接到承载框架16的其它部件。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使得保持托架40在位置上固定在壳体部分33和/或34上。此外,可以设置止动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保持托架40于是可以至少在深度方向上以位置固定的方式布置在壳体32中。耦合部45和/或46可以被设置为止动结构。在实施例中,它们被形成在保持托架40处,特别是在托架部分41处。然后可以在壳体部分33和/或壳体部分34上形成与这些耦合部45和46接合的配对耦合部。

在图4中,在一个实施例中还示出了连接结构35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包括闩锁47。它们仅在图4中象征性地示出。在这方面,数量和位置都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这些闩锁47可以卡扣配合到形成在第二壳体部分34处的另外的闩锁。由此,形成卡扣配合连接。在这种情况下,闩锁47可以是第一闩锁。可以在第二壳体部分34处形成另外的闩锁作为第二闩锁。

通过耦合部45和46以及配对耦合元件48形成用于保持托架40的安装座。在所述实施例中,例如可以在第一壳体部分33处设置配对耦合部48。这里,数量和位置也绝对不应以限制性或结论性方式理解。

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32包括顶面4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面49包括第一顶面区段50。此外,它包括第二顶面区段51。两个顶面区段50和51是宽阔的条带。它们在深度方向上彼此串联定向。顶面区段50和51直线型地形成。顶面区段50在第一高度水平处一致地形成。与之相比,第二顶面区段51形成在不同的高度水平。然而,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顶面区段51形成在比第一顶面区段50低的水平处。台阶52形成在彼此邻接的顶面区段50和51之间的过渡处。它在两个顶面区段50和51之间的接合处形成偏移。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搁板13从上方安置、特别是粘合在第二顶面区段51上。

由于第二侧杆18关于其配置对应于第一侧杆17的说明而形成,所以第二搁板13也安置、特别是粘合在侧杆18的壳体的相应的顶面区段上。

在图4中,还示出了在第一侧杆17处的第一引导部分31a的实施例。所述引导部分31a包括条形引导置放结构53。在所述实施例中,当所述引导部分31a设置在第一侧杆17处时,其仅布置在第二壳体部分34处。它特别地与第二壳体部分34一体地形成。

在两个壳体部分33和34的安装的最终状态中,在宽度方向上观察,所述条形引导置放结构53形成为在向第二侧杆18的方向上比第一壳体部分33在这方面延伸的更远。因此,在宽度方向上观察,所述条形引导置放结构53也比顶面49在向第二侧杆18的方向上延伸得更远。由此,使得搁板9只能必须在侧杆17和18之间延伸,并且仍然可以通过安置在所述条形引导置放结构53上而被牢固地保持和引导。因此,通过所述条形引导置放结构53的这种宽度延伸,实际上形成了朝向顶部敞开的引导连结。因此,在引导件31中没有将覆盖朝向顶部的这种引导连结的对应的配对件。因此,在没有引导销57a、57b的区域中观察时,第一搁板9在所述条形引导置放结构53上引导时实际上顶部暴露。它不受与条形引导置放结构53相对的对应的上部引导置放结构的限制或覆盖。

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条形引导置放结构53除了条形基部置放结构53a之外还包括斜坡54。当第一搁板9从图3所示的未使用位置移位时,其在即将到达根据图2的使用位置之前通过所述斜坡54连续地移动到更高的位置。在深度方向上朝向前侧观察,所述条形引导置放结构53包括然后又是水平的区段55。它在斜坡54前侧邻接到斜坡54。在第一搁板9在其使用位置的图2所示的最终位置中,第一搁板9特别地以其前边缘型廓件12靠置在所述区段55上。

此外,引导件31在其引导部分31a处包括另一斜坡56。从宽度方向观察,所述斜坡56比前斜坡54窄。第二斜坡56也比所述条形基部置放结构53a窄。引导销57a(图5和图6)在所述另一斜坡56上被引导。如图5所示,所述引导销57a形成在后边缘型廓件11处。它在宽度方向上侧向突出超过基板10。

在一个实施例中,使得仅设置这两个引导销57a和57b。它们特别是与后边缘型廓件11一体地形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除了这两个后引导销57a和57b之外,第一搁板9不再包括另外的侧向突出的引导销。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使得,在第一搁板9的前长度半部中不存在这样的引导销。在这种情况下,在搁板组件8的深度方向上测量所述第一搁板9的长度。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边缘型廓件12不包括这种侧向突出的引导销。基板10也不包括这种引导销。因此,使得第一搁板9仅与引导件31的两个这样的引导销57a和57b耦合,所述引导销特别地形成在第一搁板9的后长度半部中并且在一个实施例中侧向突出。在从图3中的非使用位置开始向前移位第一搁板9时,这些引导销57a和57b在所述引导部分31a中被引导,然后在那里到达最终位置。在所述最终位置,引导销57a被引入图4所示的接收芯58中。然后,引导销57a也被保持在所述接收芯58中,所述接收芯58是第一引导部分31a的组成部分。接收芯58布置在与区段55的高度水平相对应的高度水平处。由此,第一搁板9在根据图2的使用位置中完全水平地定向。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接收芯58特别是一体地形成在第二壳体部分34中。接收芯58也可以称为接收盒或接收凹部。

在这方面,第二侧杆18也相应地形成。由此,可以相应地引导和定位另一引导销57b。相应的另一斜坡56也在那里形成。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条形引导置放结构53在深度方向上观察形成在第二搁板13的前方。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条形引导置放结构在第一搁板9的在使用位置中的测量长度方向上延伸至少90%。因此,在根据图2的使用位置中,搁板9在其整个长度上也被壳体32完全侧向界定。

因此,在第一搁板9的使用位置中,搁板9的前部区域也靠置在所述条形引导置放结构53上。斜坡54和区段55也与其相关联。因为其延伸和几何形状,通过所述条形引导置放结构53,还允许第一搁板9关于其移位更易于操作。更无卡塞和无挡撑的移动被允许。在第一搁板9的前部区域,不再需要侧向突出的引导销。在根据图2的使用位置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搁板9因此也至少在前部区域中相对于承载框架16可移动。在这方面,其可以容易地被抬起。此外,引导销57a和57b形成旋转轴线或枢转轴线,第一搁板9也可以在使用位置中绕该旋转轴线或枢转轴线枢转。在这方面,特别可以实现容易的抬起。由此,也有助于将第一搁板9从其使用位置向根据图3的非使用位置移动。通过所述配置也简化了该移动过程的启动。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搁板9首先可以容易地从图2所示的使用位置在前侧开始抬起。由此,简化了第一搁板9的后续移动。从而有助于从接收芯58引出引导销57a和57b。

在移位第一搁板9时,所述第一搁板9靠置在这些条形引导置放结构53上。在一实施例中,这是通过前边缘型廓件12实现的。还可以使得,基板10附加地直接靠置在所述条形引导置放结构53上。

在所述条形引导置放结构53的表面区域中,第一搁板9被布置成:在竖直方向上观察完全顶部暴露。如上面已经说明的那样,这意味着所述条形引导置放结构53不包括上覆的配对件,从而没有形成向上闭合的引导凹槽。在移位时,仅通过靠置在这两个侧杆17和18的所述条形引导置放结构53上来引导第一搁板9的第一长度半部l1(图5)。所述前长度半部l1不像第一搁板9的后长度半部l2那样包括侧向引导销等。

此外,在一个实施例中,引导件31包括后引导区段59。如图4中的侧杆17处所示,所述后引导区段59在搁板组件8的竖直方向(y方向)上布置在第二搁板13的下方。由此,在这方面,第一搁板9可以被引导在第二搁板13的下方移动。后引导区段59直接邻接引导置放结构53。后引导区段59是第一引导部分31a的组成部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使得第一搁板9可以在搁板组件8的深度方向上向后移出承载框架16。因此,例如从图3中的第一搁板9的非使用位置开始,所述第一搁板9可以向后移出承载框架16。由此,也可以将其从承载框架16上完全移除。由此,例如可以单独地清洁第一搁板9。从而允许改进该部件的清洁。

在图7中,以垂直剖视图示出了根据图2的搁板组件8的局部剖面。在此,剖面是y-z平面。显然,后边缘型廓件11包括后壁60。所述后壁60倾斜地定向。所述后壁60的上端60a在深度方向上比下端60b更靠前。在一个实施例中,使得前边缘型廓件15的前壁61倾斜地定向。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壁61的上端61a在深度方向上比下端61b更靠前定位。如图7所示,后壁60和前壁61沿相同方向倾斜。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使用位置中所述后壁60和前壁61之间的距离被设定。因此,形成了缝隙62。在这方面,它可以配置得相对较小。如果不形成后壁60和/或前壁61的这种倾斜位置,则沿深度方向测量的缝隙62将大得多。对于存储物品等的掉落,这将是不利的。通过后壁60和/或前壁61的这种特定的几何形状以及由此产生的缝隙62的形状,可以在这方面提供改进的构思。通过所述缝隙62,然后也可以形成特定的排气缝。空气的通过还可以通过所述特定的倾斜度在某种程度上在一定方向上预设。

在一个实施例中,使得后边缘型廓件11通过卡扣配合连接结构63附接到基板10。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使得前边缘型廓件15通过相应的卡扣配合连接结构附接到基板14。

在图8中,以相应的垂直剖视图示出了根据图7的部件的布置。但是,图8中选择了与图7不同的垂直剖面。它与图7平行。在图8中,在这方面示出了通过引导销57a的垂直剖视图。接收芯58也在图8中示出。接收芯58向前由前壁64a界定。用于引导销57a的止挡部由前壁64a形成。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芯58向底部由底壁64b界定。当引导销57a被引入接收芯58中时,引导销57a在其最终位置中靠置在所述底壁64b上。

在图9中,以主视图示出了根据图2的搁板组件8的局部区段的图示。

在图10中,以另一个垂直剖面图示出了搁板组件8。与示出了搁板9的非使用位置的图3中的图示相比,图10中所述搁板已经从承载框架16移出,稍微进一步移动到后部。在这种情况下,图10示出了上面已经提出的将搁板9完全向后移出承载框架16的可能性。

此外,图10中示出了承载框架16的第一侧杆17的前端65,其在图3和图4以及图2中已经很明显。前端65被形成为渐缩的。前端65包括向前突出的颈部66。所述颈部66具有厚度d。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厚度d对应于第一搁板9的厚度d1(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厚度d1是前边缘型廓件12的厚度。在此,也以相应的配置使得第二侧杆18也相应地配置。

总之,再次要提到的是,在一个实施例中,如上文所解释的并且基于实施例详述的侧杆17的配置可以分别被相应地提供用于第二侧杆18。

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形成为直线式鞘。

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包括第一壳体部分和与其分离的第二壳体部分,其中,壳体部分通过连接结构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连接结构是卡扣配合连接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卡扣配合连接结构包括布置在第一壳体部分处的第一闩锁,并且包括布置在第二壳体部分处的第二闩锁,其中,当壳体部分连接时,第一闩锁和第二闩锁卡扣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搁板组件具有宽度方向,并且承载框架包括第二侧杆,其中,第二侧杆平行于第一侧杆布置,其中,第二长条壳体部分在该宽度方向上布置成比第一长条壳体部分更靠近第二侧杆,其中,引导件包括第一引导部分,第二壳体部分包括外侧,其中,第一引导部分集成在第二壳体部分的外侧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搁板组件具有深度方向,其中,第一侧杆在该深度方向上延伸,其中,壳体包括后端,该后端包括开口,其中,保持托架包括伸出开口向后突出的后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包括至少一个安装部,通过该安装部,引入的保持托架在壳体中布置成在搁板组件的深度方向上固定在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包括顶面,并且顶面包括第一顶面区段和第二顶面区段,其中,顶面区段布置在不同的高度水平并且彼此直接邻接,并且接合部是台阶。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搁板靠置在第二顶面区段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搁板粘合到第二顶面区段。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搁板包括与引导件接合的引导销,其中,引导件包括接收芯,当第一搁板被布置在使用位置时,引导销被引入到接收芯中,其中,在该使用位置,第一搁板在搁板组件的深度方向上完全布置在第二搁板的前方。

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包括前端,其中,前端是封闭的且是渐缩式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前端包括向前突出的颈部,该颈部的厚度对应于第一搁板的前边框的厚度。

附图标记列表

1家用制冷器具

2壳体

3外壳体

4内胆

5接收空间

6间隙

7门

8搁板组件

9第一搁板

10基板

11后边缘型廓件

12前边缘型廓件

13第二搁板

14基板

15前边缘型廓件

16承载框架

17侧杆

18侧杆

19连接杆

20前边缘

21侧边缘

22侧边缘

23后边缘

24自由空间

25侧边缘

26侧边缘

27前边缘

28后边缘

29顶面

30顶面

31引导件

31a引导部分

32壳体

33第一壳体部分

34第二壳体部分

34a外侧

35连接结构

36前端

37后端

38开口

39中空空间

40a后端

40保持托架

41托架部分

42端部段

43保持钩

44保持钩

45耦合部

46耦合部

47闩锁

48配对耦合部

49顶面

50第一顶面区段

51第二顶面区段

52台阶

53引导置放结构

53a基部置放结构

54斜坡

55区段

56斜坡

57引导边框

57a、57b引导销

58接收芯

59后引导区段

60后壁

60a上端

60b下端

61前壁

61a上端

61b下端

62缝隙

63卡扣配合连接结构

64a前壁

64b底壁

65前端

66颈部

a轴线

b长度轴线

l1第一长度半部

l2第二长度半部

d厚度

d1厚度

x宽度方向

y竖直方向

z深度方向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