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过滤装置及输灰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16:0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过滤 装置 系统 电除尘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除尘过滤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过滤装置及输灰系统。


背景技术:

2.一般电厂电除尘采用正压浓相气力输灰系统,具体为,气源由空压机提供压缩空气,压缩空气进入管道后采用y型过滤器进行过滤,y型过滤器安装于md泵输送气源分支管路气动阀前。然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受到运行工况的影响,输送管路的气动阀间歇性开启,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气动阀长时间关闭,y型过滤器内容易产生冷凝水和沉积杂质,从而导致y 型过滤器堵塞,引起输灰系统故障而无法正常运行。
3.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能够清理y型过滤器的输灰系统显得尤为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装置及输灰系统,以缓解现有技术的输灰系统中的y型过滤器容易堵塞而引起输灰系统故障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过滤装置,包括输送管路和过滤网;
6.所述输送管路包括主管路以及与主管路连通并呈夹角设置的分支管路,所述主管路具有用于输入介质的进口和用于输出介质的第一出口,所述分支管路具有用于排出过滤物的第二出口;
7.所述过滤网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进口与所述第一出口之间,并临近于所述分支管路,以使所述过滤网拦截的过滤物能够进入所述分支管路。
8.进一步的,所述分支管路位于所述主管路下方,且所述分支管路的轴线与所述主管路内介质流动的方向之间形成夹角α,所述夹角α呈锐角。
9.进一步的,所述主管路的侧壁开设有第三出口,所述分支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三出口。
10.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包括第一过滤部;
11.所述第一过滤部设置于所述分支管路与所述主管路的连接处,且沿介质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一过滤部位于所述第三出口的下游。
12.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分支管路内的第二过滤部;
13.所述第二过滤部呈凹形;
14.所述第一过滤部与所述第二过滤部相互连接或一体成型。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口处设有用于将所述主管路与所述主管路的下一级装置连接的气动阀。
16.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用于盛装过滤物的收集容器;
17.所述收集容器的收集口与所述第二出口连通。
18.进一步的,所述收集容器包括收集球、与收集球连通的输出管路和用于开启或关闭输出管路的浮球阀;
19.所述输出管路连接于所述收集球的下部区域,所述浮球阀设置于所述收集球内靠近所述输出管路的开口的位置,以开启或封堵所述开口。
20.进一步的,所述输出管路的远离所述收集球的一端设有用于将所述输出管路与所述输出管路的下一级装置连接的连接端头。
21.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球的底端开设有第四出口,所述第四出口处设有手动阀。
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输灰系统,包括所述的过滤装置。
23.有益效果:
2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过滤装置,包括输送管路和过滤网,其中,输送管路包括主管路以及与主管路连通并呈夹角设置的分支管路,主管路具有用于输入介质的进口和用于输出介质的第一出口,分支管路具有用于排出过滤物的第二出口,过滤网至少部分设置在主管路的进口和第一出口之间,并临近于分支管路,以使过滤网拦截的过滤物进入分支管路。
25.基于上述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滤装置能够对介质流进行过滤,例如,在外界空压机提供压缩空气作为气源时,压缩空气经过主管路的进口进入,并向着第一出口方向流动,当压缩空气经过过滤网时,会受到过滤网的过滤作用,随着压缩空气流动的灰尘杂质以及冷凝水等均被过滤网阻挡,由于过滤网设置在进口和第一出口之间,且临近于分支管路,使得在过滤网上积累的灰尘杂质以及冷凝水等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至过滤网的下端处,由于分支管路与主管路连通,使得灰尘杂质及冷凝水等过滤物进入分支管路内,并沿着分支管路从第二出口排出。因此,通过该过滤装置,能够将过滤物,如灰尘杂质、冷凝水等过滤出去,并从第二出口顺利排出,从而有效缓解了灰尘杂质、冷凝水等在过滤网处堆积堵塞而影响过滤装置的正常使用,进而保证了输灰系统的正常运行。
2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输灰系统,由于包括所述过滤装置,如此,该输灰系统同样具有上述技术优势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包括收集容器的过滤装置的示意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不包括收集容器的过滤装置的示意图。
30.图标:
31.100

输送管路;110

主管路;111

进口;112

第一出口;113

第三出口; 120

分支管路;121

第二出口;
32.200

过滤网;210

第一过滤部;220

第二过滤部;
33.300

气动阀;
34.400

收集容器;410

收集球;411

第四出口;420

输出管路;421

开口; 430

浮球阀;
35.500

连接端头;
36.600

手动阀。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8.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过滤装置,包括输送管路100和过滤网200,其中,输送管路100包括主管路110以及与主管路110连通并呈夹角设置的分支管路120,主管路110具有用于输入介质的进口111和用于输出介质的第一出口112,分支管路120具有用于排出过滤物的第二出口121,而过滤网200 至少部分设置于进口111与第一出口112之间,并临近于分支管路,以使过滤网拦截的过滤物进入分支管路。
39.本实施例提供的过滤装置,其主管路110的进口111与外界介质供应装置提供,具体的,主管路110的进口111与气源供应装置连接,外界气源由空压机提供压缩空气,压缩空气在主管路110内由进口111向第一出口112 流动,在流动过程中,由于过滤网200的设置,压缩空气受到过滤网200 的过滤作用,使得压缩空气中携带的灰尘、杂质、冷凝水等过滤物被过滤网200阻挡、拦截,当过滤网200上积累一定量的灰尘、杂质、冷凝水等过滤物时,在重力作用下过滤物会向下掉落至过滤网200的下端处,由于分支管路120与主管路110连通,使得灰尘、杂质、冷凝水等过滤物进入分支管路120内,由于分支管路120具有第二出口121,从而,能够通过第二出口121将分支管路120内的灰尘、杂质、冷凝水等过滤物从第二出口 121排出,进而能够有效缓解灰尘、杂质、冷凝水等过滤物积累在过滤网 200上而将过滤网200堵塞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过滤网200的畅通性,保证了过滤装置的正常使用,进一步保证了整个输灰系统的正常运行。
40.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考虑到灰尘、杂质、冷凝水等过滤物在重力作用下掉落,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将分支管路120设置在主管路110的下部,可以是正下方,也可以是围绕主管路110的轴线转动一定角度的斜下方,以使过滤网200拦截的灰尘、杂质、冷凝水等过滤物能够掉落在分支管路120内,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分支管路120位于主管路110的正下方,也即,主管路110的轴线和分支管路120的轴线所在的平面为竖直面,当然,也可以是分支管路120与主管路110位于同一水平面,此时,过滤网200拦截的过滤物会掉落并沉积在过滤网200的下端,随着过滤物的积累,会逐渐向分支管路120内移动;第二、分支管路120的轴线与主管路 110的轴线形成一定的夹角,大致呈y型,从而形成y型过滤装置;第三、当第二出口121处未设置盛装过滤物的容器时,为了保证压缩气体不至于从第二出口121泄漏,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二出口121处设置可开启或关闭的密封盖,当过滤装置工作一段时间后,人为开启密封盖,使得分支管路120内积累的过滤物能够从第二出口121处排出,以保证过滤网200 不至于被灰尘、杂质、冷凝水等过滤物堵塞。
41.下面将参考图1和图2,针对过滤装置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阐述,具体如下:
42.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分支管路120设置在主管路110的正下方,且分支管路120的轴线与主管路110内介质的流动的方向之间形成一定夹角α,该α为锐角;具体的,分支管路120从主管路110的下部侧壁向下延伸形成的,由于压缩气体从主管路110的进口111向第一出口112方向流动,为了使被过滤网200拦截的灰尘、杂质、冷凝水等过滤物更易掉落在分支管内;在此基础上,分支管路120的第二出口121端相对于分支管路120 与主管路110的相交位
置,沿压缩空气的流动方向错位,也即,分支管路 120从上到下向着压缩空气流动的方向倾斜,以顺应压缩空气的流动,并且,一部分大颗粒过滤物在随着压缩空气流动时,在重力作用下还会向着分支管路120内掉落,由于分支管路120相对于主管路110的倾斜设置,使得该部分大颗粒过滤物更易进入分支管路120内。
43.优选的,夹角α的范围为30
°
至80
°
,包括30
°
、40
°
、45
°
、50
°
、 60
°
、70
°
和80
°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其他角度
°
,此夹角的具体度数不受限制,只要能够满足实际需求即可。
44.作为一种较为优选地实施方式,在主管路110地侧壁上开设第三出口 113,分支管路120则设置在第三出口113处,且分支管路120于主管路110 之间通过第三出口113连通,以便于使主管路110内积累地灰尘、杂质、冷凝水等过滤物通过第三出口113落入分支管路120中,且最终由分支管路120地第二出口121排出。
45.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支管路120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主管路110的侧壁处,以使两者的连接处得以密封,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分支管路 120和主管路110之间还可以采用一体成型,以使输送管路100呈y型。
46.作为一种较为优选地实施方式,过滤网200包括第一过滤部210,该第一过滤部210设置在分支管路120和主管路110的连接处,沿介质的流动方向,第一过滤部210位于第三出口113的下游,具体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过滤部210的顶端连接在主管路110的顶部内侧壁处,第一过滤部210 的底端位于主管路110的底部,并且位于第三出口113的靠近第一出口112 的一侧位置。通过设置第一过滤部210,将主管路110分隔成入料段(图1 和图2中第一过滤部210的左侧)和出料段(图1和图2中第一过滤部210 的右侧),如此,压缩空气在经过第一过滤部210时,其中的灰尘、杂质、冷凝水等过滤物被第一过滤部210拦截,并在重力作用下掉落入分支管路 120内,而后经由第二出口121排出。因此,既能够保证过滤效果,又能够使灰尘、杂质、冷凝水等过滤物不至于大量在第一过滤部210处堆积,从而保证了第一过滤部210的畅通,进而保证了过滤装置的正常使用。
47.进一步的,考虑到输送管路100的具体形状,也即,分支管路120与主管路110之间的布置形式,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过滤部210的下端连接或一体成型有第二过滤部220,具体的,第二过滤部220呈凹形,并嵌入分支管路120内,凹形的开口421朝向第三出口113,如此,第一过滤部210 和第二过滤部220共同形成角形的过滤网200,通过第一过滤部210能够对压缩空气进行过滤,通过第二过滤部220嵌设在分支管路120内保证了过滤网200安装的稳定性,使得过滤网200在承受压缩空气的压力时不至于发生位移或形变,保证了过滤装置的正常使用。
48.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经过第一过滤部210拦截的过滤物会掉落到第二过滤部220内,为保证这些过滤物能够从第二出口121排出,本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二过滤部220的与第二出口121相对位置处的网孔的孔径设置相对较大,以使掉落进分支管路120内的过滤物能够穿过第二过滤部220 而从第二出口121排出。
49.作为一种较为优选地实施方式,在主管路110地第一出口112处设置气动阀300,该气动阀300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输入端插入主管路110的第一出口112的端部,输出端则用于与下一级装置连接,从而,经过过滤网200过滤后的压缩气体则经由气动阀300的输入端进入,并由输出端流入到下一级装置中。
50.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气动阀300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均可参考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详细阐述,另外,主管路110的下一级装置可参考输灰系统的具体布局方式,此处不做具体阐述。
51.考虑到灰尘、杂质、冷凝水等过滤物从第二出口121排出过滤装置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外界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出口121处设置了收集容器400,该收集容器400具有收集口,且收集口与第二出口 121连通,如此,通过第二出口121排出的过滤物则经由收集口进入收集容器400进行收集,从而有效缓解了过滤物排放而对外界环境产生影响的问题。
52.进一步的,收集容器400包括收集球410,输出管路420的浮球阀430,具体的,收集球410的顶部与第二出口121连通,以使分支管路120内的灰尘、杂质、冷凝水等过滤物通过第二出口121进入收集球410内部;输出管路420的一端连接在收集球410的靠近下部的区域,并且,在收集球 410内设置浮球阀430,该浮球阀430位于输出管路420的开口421处,通过浮球阀430能够开启或关闭输出管路420。具体的,浮球阀430可以通过一些限位结构或悬挂结构设置在输出管路420的开口421处,当收集球410 内积累的冷凝水较多时,在浮力作用下将浮球阀430托起,从而使浮球阀 430脱离开口421而使开口421打开,此时,收集球410内的一些过滤物则能够随着冷凝水经由输出管路420排出到指定位置;当收集球410内的冷凝水排出一部分后,其产生的浮力不足以将浮球阀430托起时,在重力和限位结构或悬挂结构共同作用下,浮球阀430再次下移至开口421处并将开口421封堵,此时收集球410内的过滤物则无法通过输出管路420向外界排放;而随着过滤装置的正常使用,灰尘、杂质、冷凝水等过滤物则源源不断通过收集球410收集,在冷凝水达到一定量时,再次将浮球阀430 托起而使开口421打开,如此循环,因此实现了灰尘、杂质、冷凝水等过滤物的自动收集、排放,既保证了过滤网200不易被堵塞而使过滤装置正常使用,又提高了过滤物收集、排放便捷性,一举两得。
53.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浮球阀430可以通过绳索悬挂在收集球410内,当收集球410内的冷凝水不足以托起浮球阀430时,在绳索的拉力、浮球阀430的重力以及输出管路420的开口421处的支撑力共同作用下,浮球阀430在开口421处保持平衡,而实现对开口421的封堵。
54.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人为控制浮球阀430的开启或关闭,从而实现浮球阀430的人工开启或关闭。
55.另外,还可以在收集球410的底端设置第四出口411,并在第四出口 411处设置手动阀600,以通过人工定期开启或关闭手动阀600,实现收集球410内过滤物的定期清理,以保证收集球410内的清洁。
56.在其他实施例中,输出管路420的远离收集球410的一端(外端)设有连接端头500,具体可以是对丝接头,通过对丝接头能够将输出管路420 与其下一级装置实现连接。
57.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是输出管路420的下一级装置,具体可以是一些管路、收集器等,以便于对收集球410内排出的过滤物进行输送或收集。
58.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过滤装置相比于常规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59.1、能够将过滤网200拦截的过滤物排出,有效缓解过滤物堵塞过滤网 200的问题;
60.2、能够将过滤网200拦截的过滤物排出、收集,并自动清洁,既保证了过滤网200不易堵塞,又实现了对过滤物的收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过滤物对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提
高了过滤装置的自清洁性。
61.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输灰系统,其包括上述过滤装置,如此,该输灰系统同样包括上述过滤装置所达到的技术优势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6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