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提篮式过滤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8:2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过滤器 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提篮式过滤器装置。


背景技术:

2.提篮式过滤器被广泛应用于液体输送过程中的过滤工序。一般常见于石油化工领域,主要用于过滤原料液体中的少量固体杂质,防止管道中的机械杂质对下游设备或仪表的正常工作和运转造成影响,减少管线堵塞,达到稳定工艺过程,保障安全生产的目的。
3.目前,行业内常见提篮式过滤器主要由进出主管﹑滤筒(滤兜)﹑法兰﹑法兰盖及紧固件组成。当含固液体通过进口主管进入滤筒后,固体杂质被滤孔阻挡留在滤筒内,而除杂后的液体,由过滤器出口主管排出。需要清洗时,停止设备的运转,打开过滤器的法兰盖,在底部小排污口先排污,然后取出滤筒,清理干净后回装,开启设备重新运转。
4.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3678091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筒形提篮式硫酸过滤器,包括筒体,筒体的一侧上部设有进口接管,筒体的另一侧下部设有出口接管,筒体的内部中间位置设有支撑环板,支撑环板设置有滤筒,滤筒的顶部设置有压紧提手,筒体的底部设有底板,底板的中央设有排污接管,筒体的顶部设置有密封法兰盖,压紧提手的顶部与密封法兰盖接触。
5.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在于:1、当料液流速较快或含渣量较大时,对滤网的上部冲刷大,且可能对筒体上部的侧壁滤液出口造成堵塞,带来料液输送效益低等消极影响;2、清理过滤器时,若滤筒滤渣较满,提起滤筒时,滤渣容易外溢,导致筒体排污工序耗时又耗力;3、筒体的支撑部件单一,滤筒滤渣较重时,滤筒的稳定性可能不佳;4、筒体底部未设置有滤液出口,积液对底部筒体和滤筒可能有腐蚀性。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提篮式过滤器装置,通过导流件有效防止料液对滤网上部的冲刷和对上部滤液出口造成堵塞现象的出现。
7.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提篮式过滤器装置,包括主过滤器,所述主过滤器包括筒体、设置在筒体内的提篮式滤筒、设置在筒体顶部的法兰盖、侧壁进液口和侧壁滤液出口,侧壁进液口位于滤筒口部上方,侧壁滤液出口位于滤筒口部下方,所述筒体内设置有导流件,所述导流件位于所述侧壁进液口和侧壁滤液出口之间,所述导流件的导流面朝向所述侧壁进液口,所述导流件与所述法兰盖固定连接。
8.当料液流速过大或含渣量较大时,对滤网的上部冲刷大,容易破坏滤网,降低滤网的使用寿命;对筒体上部的侧壁滤液出口造成堵塞,即影响料液的输送效益,也影响采用压力变化来判断滤筒是否进行清洗的依据,通过导流件能有效地改善上述问题。侧壁进液口和侧壁滤液出口均呈圆柱形,侧壁进液口和侧壁滤液出口的中心轴均与水平方向平行,侧壁进液口和侧壁滤液出口处于同一轴线上,或上下偏心。侧壁进液口和侧壁滤液出口的位置设置合理,省去了筛网,不仅简化了装置,且利用滤筒过滤滤渣提高了过滤能力。导流件
为实心或空心。筒体和法兰盖通过紧固螺栓进行固定连接。法兰盖外表面上设置有提手;法兰盖外表面上还设置有放空口,放空口处设置有排气阀。为了方便拿取滤筒进行清洗和维护,滤筒上方设置有提手。
9.为了发挥导流件的最佳引流效果及简化导流件的结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导流件为柱状形,所述导流件的导流面侧边至侧壁进液口的距离大于导流面中部至侧壁进液口的距离。仰视法兰盖上的导流件,导流件的导流面呈“v”槽形或圆弧形。
10.为了防止料液的滤渣沿着筒体内壁进入筒体内影响过滤效果和筒体的清洗,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滤筒的开口边缘与筒体内壁相抵接。
11.为了增大滤筒过滤滤渣的容积,且保证滤筒内的滤渣能一次性拿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滤筒顶部开口为平口状。
12.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导流件的固定端与法兰盖连接,所述导流件的自由端延伸设置于滤筒中。滤筒内滤渣较满时,打开法兰盖后,滤筒口部的滤渣流入导流件的自由端取出形成的空腔中,避免滤渣外溢。
13.为了稳固筒体内的滤筒,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筒体内壁上设置有凸块,所述滤筒侧面的凹台设置于所述凸块上,和/或所述筒体内设置有滤筒支撑件,所述滤筒底部压设于所述滤筒支撑件上。筒体为圆柱体,为了增大滤筒的过滤面积和装载更多的滤渣,滤筒为圆柱体和/或圆柱台筛板。滤筒上滤孔大小和数目根据过滤料液的性质进行制定。为了便捷地放置滤筒,进一步的,筒体内壁设置的凸块为圆环形。
14.为了将过滤后的滤液能较大流量地流出提高主过滤器的过滤效率,同时防止积液可能对底部筒体和滤筒的腐蚀,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滤筒支撑件上设置有过液孔,所述筒体底部设置有底部滤液出口,所述底部滤液出口设置于滤筒支撑件下方。
15.为了保证滤筒拆清时液体的持续流通,过滤工序不中断,同时能提供主过滤器的拆清时间,优选的技术方案为:还包括旁路过滤器,所述旁路过滤器内设置有过滤件,所述过滤件将旁路过滤器内腔分隔成进液腔和出液腔;还包括进液总管和滤液出液总管,所述进液总管与进液腔及侧壁进液口连通,所述滤液出液总管与出液腔及侧壁滤液出口连通。
16.为了免拆洗旁路过滤器,且及时排除旁路过滤器内的滤渣,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进液总管设置有冲洗分支管,所述冲洗分支管与进液腔连通,所述旁路过滤器设置有冲洗出液管,所述冲洗出液管与侧壁进液口连通。为了全面地清洗旁路过滤器内设置的过滤件,冲洗分支管与进液腔连接处设置有第一连接口,第一连接口设置在旁路过滤器顶部,过滤件的过滤面与第一连接口的延伸方向相平行。冲洗出液管设置在旁路过滤器底部,一端与进液腔连通,另一端与侧壁进液口连通。
17.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18.提篮式过滤器装置,筒体内设置导流件,设计结构合理,通过导流件改变了料液的流向和流速,有效地改善了料液流速过大或含渣量较大时直接从进液口流出增大了对滤网上部的冲刷,及对上部滤液出口造成堵塞问题。
附图说明
19.图1是实用新型提篮式过滤器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实用新型提篮式过滤器装置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实用新型提篮式过滤器装置法兰盖的主视图;
22.图4是实用新型提篮式过滤器装置法兰盖的仰视图。
23.图中,1

a、主过滤器;1

b、旁路过滤器;2、筒体;3、提篮式滤筒;4、导流件;5、法兰盖;6

a、进口压力表;6

b、出口压力表;7、进液总管;11、侧壁进液口;12、侧壁滤液出口;13、底部滤液出口;14、凸块;15、滤筒支撑件;31、凹台;41、导流面; 51、紧固螺栓;52、提手;71、第一进液支管;72、第二进液支管;73、冲洗分支管;74、冲洗出液管;101、进液总调节阀; 102、滤液出液总调节阀;103、第一调节阀;104、第二调节阀;105、第三调节阀;106、第六调节阀;107、第四调节阀;108、第五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5.实施例1
26.如图1,提篮式过滤器装置,包括主过滤器1

a,主过滤器1

a包括筒体2、设置在筒体内的提篮式滤筒3、设置在筒体顶部的法兰盖5、侧壁进液口11和侧壁滤液出口12,侧壁进液口11位于滤筒3口部上方,侧壁滤液出口12位于滤筒3口部下方,筒体2内设置有导流件4,导流件4位于侧壁进液口11和侧壁滤液出口12之间,导流件4的导流面41朝向所述侧壁进液口,导流件4与法兰盖5固定连接。导流件4为实心柱状形,导流件的导流面41为“v”槽形。导流件4的固定端与法兰盖5连接,导流件4的自由端延伸设置于滤筒3中。
27.侧壁进液口11和侧壁滤液出口12的中心轴均与水平方向平行。筒体2和法兰盖5通过紧固螺栓51进行固定连接。法兰盖5外表面上设置有提手52;法兰盖5外表面上还设置有放空口,放空口处设置有排气阀43。
28.筒体2内壁上设置有凸块14,滤筒3侧面的凹台31设置于凸块14上,同时筒体2内设置有滤筒支撑件15,滤筒3底部压设于滤筒支撑件15上。
29.滤筒3的开口边缘与筒体2内壁相抵接,滤筒3顶部开口为平口状。
30.进液总管7上设置有进液总调节阀101,滤液出液总管上设置有滤液出液总调节阀102;进液总管7和滤液出液总管分别设置有进口压力表6

a和出口压力表6

b。
31.在进行对主过滤器进行清洗时,为了保证过滤工序不中断,同时提供主过滤器的拆清时间,在管路上串联一台相同的提篮式过滤器来实现。
32.实施例2
33.如图2~4,实施例2基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提篮式过滤器装置,还包括旁路过滤器1

b,旁路过滤器1

b内设置有过滤件,过滤件将旁路过滤器内腔分隔成进液腔和出液腔,还包括进液总管7和滤液出液总管,进液总管7设置有进液支管,进液支管包括第一进液支管71和第二进液支管72,第一进液支管71与侧边进液口连接,第二进液支管72与进液腔连通,第一进液支管71和第二进液支管72分别设置有第一调节阀103和第二调节阀104。
34.滤筒支撑件15上设置有过液孔,筒体2底部设置有底部滤液出口13,底部滤液出口13设置于滤筒支撑件15下方。
35.进液总管7设置有冲洗分支管73,冲洗分支管73与进液腔连通;旁路过滤器设置有冲洗出液管74,冲洗出液管74设置在旁路过滤器1

b底部,一端与进液腔连通,另一端与侧
壁进液口11连通。冲洗分支管73和冲洗出液管74分别设置有第三调节阀105和第四调节阀107。
36.滤液出液总管设置有滤液出液支管,滤液出液支管包括第一滤液出液支管、第二滤液出液支管和第三滤液出液支管,第一滤液出液支管与侧壁滤液出口12连通,第二滤液出液支管与底部滤液出口13连通,第三滤液出液支管与出液腔连通,第一滤液出液支管和第二滤液出液支管与滤液出液总管连接处设置有第五调节阀108;第三滤液出液支管上设置有第六调节阀106。
37.在使用提篮式过滤器装置时,开通进液总管7上的进液总调节阀101、滤液出液总管上的滤液出液总调节阀102和第五调节阀108,料液通过进液总管7的第一进液支管71进入主过滤器1

a的侧壁进液口11,由于导流件4的作用,料液的流向和流速改变,经主过滤器1

a过滤后流出侧壁滤液出口12和底部滤液出口13;根据进口压力表6

a和出口压力表6

b的压力变化值,来判断主过滤器内积余的滤渣是否需要进行清洗,清洗时则关闭第一进液支管71上的第一调节阀103及第五调节阀108,同时打开第二进液支管72上的第二调节阀104和第三滤液出液支管上的第六调节阀106,切换成旁路过滤器1

b进行临时过滤,料液由第二进液支管72流入旁路过滤器1

b进行过滤;完成主过滤器1

a的清洗回装后,关闭第二进液支管72上的第二调节阀104和第三滤液出液支管上的第六调节阀106,同时打开第一进液支管71上的第一调节阀103及第五调节阀108,进行正常过滤;清洗旁路过滤器1

b进液腔内的滤渣时,打开冲洗分支管73上的第三调节阀105和冲洗出液管74上的第四调节阀107,适当关小第一调节阀103的开度,料液通过冲洗分支管73流入旁路过滤器1

b的进液腔,将冲洗得到的滤渣通过冲洗出液管74进入主过滤器1

a的侧壁进液口11,再被主过滤器1

a进行过滤。
3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