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无人飞行器的制作方法

2021-08-27 10:5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无人机 飞行器
一种无人飞行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无人机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飞行器。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控的不载人飞机。

根据申请号为cn201820566652.5的专利文献所提供的一种便于携带的无人机飞行器可知,该产品包括云台体,云台体顶部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旋转杆,旋转杆的一端穿过支撑体并与第二轴承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二轴承的表面固定连接在云台体底部的内壁,该便于携带的无人机飞行器,从而可以有效的减少第一螺旋桨被破损的效果,有效的减少无人机飞行器空间占据,可以方便工作人员携带无人机飞行器。

但上述无人机任然存在着缺陷,例如上述无人机虽然能够有效减少无人机飞行器的占用空间,但该无人机缺少对无人机螺旋桨的保护,导致无人机进行在野外飞行时,容易与其他物品发生碰撞,影响无人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了一种无人飞行器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无人飞行器,包括有圆柱状的无人机主体,所述无人机主体的外周面固定有多个连接臂,多个所述连接臂环绕所述无人机主体径向平面的中轴线逐一等距设置,每个所述连接臂远离无人机主体的一端顶部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螺旋桨,每个所述连接臂壳体上均连接有缓冲组件,每个所述缓冲组件均包括有丝杆,每个所述丝杆的一端均延伸至无人机主体内部且通过轴承座固定于对应连接臂的垂直正下方,每个所述丝杆壳体上均通过丝母连接有调节环,每个所述调节环均套设于对应连接臂壳体上并与连接臂外表面滑动连接,每个所述调节环的壳体上均滑动连接有u形连接块,每个所述u形连接块远离对应调节环的一侧均固定有多个l形缓冲条,每个所述u形连接块均通过l形缓冲条连接有弧形缓冲环。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调节环均为中空结构,每个所述调节环底端的两侧表面均开设有供u形连接块滑动的方形通孔。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u形连接块的内壁均固定有对称设置的滑动柱,每个所述滑动柱均贯穿对应方形通孔延伸至调节环内部与第一钕磁铁相连接。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调节环的内部均固定有第二钕磁铁,每个所述第二钕磁铁均与对应所述第一钕磁铁磁性相斥。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调节环的顶端均开设有缺口。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连接臂的外周面均开设有滑槽,每个所述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滚珠,每个所述滚珠均固定于对应调节环的内表面。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弧形缓冲环的外表面均粘接有橡胶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能够为无人机的螺旋桨提供良好的防撞能力,从而提高了无人机的使用寿命,具体为:通过缓冲组件和装有螺旋桨的连接臂的配合,使得缓冲组件中的调节环通过丝母连接臂底端转动的丝杆带动弧形缓冲环平移,直至弧形缓冲环远离螺旋桨,为螺旋桨与弧形缓冲环之间预留出足够的缓冲空间,由于l形缓冲条通过u形连接块与调节环滑动连接,从而利用u形连接块在调节环上的滑动,进一步延长撞击力传递的时间,与此同时,由于u形连接块上通过滑动柱连接的第一钕磁铁与调节环内部第二钕磁铁磁性相斥,从而通过彼此相斥的第一钕磁铁和第二钕磁铁加强缓冲效果。

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缓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调节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无人机主体;2、连接臂;21、滑槽;3、缓冲组件;31、调节环;311、方形通孔;312、缺口;32、u形连接块;321、滑动柱;33、l形缓冲条;34、弧形缓冲环;341、橡胶条;35、第一钕磁铁;36、第二钕磁铁;37、丝杆;38、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请参照附图1-4,一种无人飞行器,包括有圆柱状的无人机主体1,所述无人机主体1的外周面固定有多个连接臂2,多个所述连接臂2环绕所述无人机主体1径向平面的中轴线逐一等距设置,每个所述连接臂2远离无人机主体1的一端顶部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螺旋桨4,每个所述连接臂2壳体上均连接有缓冲组件3,每个所述缓冲组件3均包括有丝杆37,每个所述丝杆37的一端均延伸至无人机主体1内部且通过轴承座固定于对应连接臂2的垂直正下方,每个所述丝杆37壳体上均通过丝母连接有调节环31,每个所述调节环31均套设于对应连接臂2壳体上并与连接臂2外表面滑动连接,每个所述调节环31的壳体上均滑动连接有u形连接块32,每个所述u形连接块32远离对应调节环31的一侧均固定有多个l形缓冲条33,每个所述u形连接块32均通过l形缓冲条33连接有弧形缓冲环34。

具体的,请参照附图2,每个所述连接臂2的外周面均开设有滑槽21,每个所述滑槽21内均滑动连接有滚珠38,每个所述滚珠38均固定于对应调节环31的内表面,使得调节环31得以通过其内壁所嵌入的滚珠38在连接臂2的外周面上进行滑动,从而防止调节环31与连接臂2之间产生干摩擦。

具体的,请着重参照附图2,每个所述弧形缓冲环34的外表面均粘接有橡胶条341,使得弧形缓冲环34得以通过橡胶条341进行进一步缓冲。

具体的,请再次参照附图2,每个所述调节环31的顶端均开设有缺口312,使得使用者得以通过调节环31上所开设的缺口312辅助由塑料制成的调节环31的弹性材质,撑大调节环31缺口312,使得调节环31得以取下更换。

具体的,请再次着重参照附图2、3和4,每个所述u形连接块32的内壁均固定有对称设置的滑动柱321,每个所述滑动柱321均贯穿对应方形通孔311延伸至调节环31内部与第一钕磁铁35相连接,每个所述调节环31的内部均固定有第二钕磁铁36,每个所述第二钕磁铁36均与对应所述第一钕磁铁35磁性相斥,使得u形连接块32通过滑动柱321带动滑动柱321上的第一钕磁铁35沿直线进行平移时,由于第一钕磁铁35与调节环31内部所固定的第二钕磁铁36磁性相斥,从而在u形连接块32受撞击时,通过彼此相斥的第一钕磁铁35和第二钕磁铁36进行缓冲。

具体的,请参照附图3,每个所述调节环31均为中空结构,每个所述调节环31底端的两侧表面均开设有供u形连接块32滑动的方形通孔311,使得调节环31通过其上所开设的方形通孔311引导u形连接块32内壁所固定的滑动柱321沿直线进行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在使用无人机飞行器时,使用者首先根据飞行环境选择弧形缓冲环34至螺旋桨4之间的距离,当飞行环境较为恶劣时,使用者可以开启无人机中与丝杆37相连接的电机,从而带动丝杆37进行旋转,由于丝杆37通过丝母与装有u形连接块32的调节环31相连接,且u形连接块32通过l形缓冲条33与弧形缓冲环34相连接,使得调节环31通过丝母将丝杆37的回转运动转变为自身的直线运动时,弧形缓冲环34得以跟随调节环31平移,直至弧形缓冲环34远离螺旋桨4,从而在无人机中的螺旋桨4即将与其他物品发生碰撞时,由于弧形缓冲环34处于所撞击物品与螺旋桨4之间,从而利用弧形缓冲环34以及其上l形缓冲条33的折弯吸收撞击力,与此同时,由于l形缓冲条33通过u形连接块32与调节环31滑动连接,且螺旋桨4与弧形缓冲环34之间已经预留处足够的缓冲空间,从而利用u形连接块32在调节环31上的滑动,进一步延长撞击力传递的时间,与此同时,由于u形连接块32上通过滑动柱321连接的第一钕磁铁35与调节环31内部第二钕磁铁36磁性相斥,从而通过彼此相斥的第一钕磁铁35和第二钕磁铁36加强缓冲效果。

上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这种非实质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