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变换飞行模式的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2021-08-24 12:2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无人机 变换 飞行 模式
一种可变换飞行模式的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变换飞行模式的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飞行器包括各种种类,例如多旋翼无人机、固定翼无人机等。多旋翼无人机是能够垂直起降的飞行器,它以多个旋翼作为动力装置,通过控制各个旋翼转速来控制各种姿态,而实现以各种姿态飞行,如悬停、前飞、侧飞和倒飞等。然而,多旋翼无人机飞行的能耗较大,续航时间短,而且在出现强风等环境因素时,容易出现失去平衡的问题。固定翼无人机,一般可通过机身前部或者后部的螺旋桨推送空气提供反向动力,同时在高空中借助气流飞行与姿态调整,借助副翼、舵面提供无人机飞行需要的横滚,俯仰及姿态力矩,具有续航时间长、航程远、飞行速度快、运载能力大等特点,通常被应用于需要长时间滞空停留的场合,例如高压线巡线、高速公路监控等。固定翼无人机对于起降场所具有较高要求,但没法悬停,对场地环境要求较高。

目前的多旋翼无人机和固定翼无人机多为独立的飞行器,一些用户希望既可以使用到多旋翼无人机,又可以使用到固定翼无人机,因此具有多种飞行模式的无人机便应运而生,比如带有固定翼的倾转旋翼机可通过改变旋翼旋转轴的方向来改变飞行器的飞行模式,还有一些可以通过拆解旋翼或者固定翼部件的方式来实现飞行器飞行模式变换的无人机。然而目前的这些无人飞行器在进行飞行模式转换时的操作比较复杂,并且由于零部件较多携带起来也很不方便,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即能实现飞行模式变换且易于携带的无人机,使得无人机更加便利实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目前的一些无人飞行器在进行飞行模式转换时操作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变换飞行模式的无人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变换飞行模式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和旋翼,所述机体包括机身和机翼安装部;所述机翼安装部对称设置于所述机身的两侧;每个所述机翼安装部各有两个旋翼安装臂;所述旋翼安装臂上均安装有旋翼;位于同一机翼安装部的两个所述旋翼安装臂的中间部位的侧面设置有可用于安装固定翼机翼的第一型面安装槽;所述机身的后端设有可用于安装固定翼机尾的第二型面安装槽。

可选地,所述机体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机身前端的机头,所述机头通过插销和卡扣和机身可拆卸地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型面安装槽可用于安装固定翼机翼,所述第一型面安装槽内设有第一电路连接插孔、第一安装插销和第一安装插孔。

可选地,所述固定翼机翼包括中翼和侧翼,所述中翼和侧翼可拆卸的连接;所述中翼和所述机身相连接的一端为第一插接端,所述第一插接端的截面形状和所述第一型面安装槽的形状一致;所述第一插接端上设有第一电路连接插销、第二安装插孔和第二安装插销;所述第一电路连接插销和所述第一电路连接插孔相对应,所述第二安装插孔和第一安装插销相对应,所述第二安装插销和所述第一安装插孔相对应。

可选地,所述第二型面安装槽内设有第二电路连接插销,第二型面安装槽的上下边缘相对设置有用于固定固定翼机尾的卡槽。

可选地,所述固定翼机尾包括尾管和尾翼;所述尾管的前端设置第二插接端;所述第二插接端的截面形状和所述第二型面安装槽的形状一致;所述第二插接端的上下两端和所述第二型面安装槽上的卡槽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卡扣;所述第二插接端上还设有第二电路连接插孔,所述第二电路连接插孔和所述第二电路连接插销相对应;所述尾管的末端安装有推桨。

可选地,所述机身上还设置有空速管,所述空速管位于所述机身靠近机头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机身下方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可折叠贴于机身下表面。

可选地,所述机身中部设有动力部,所述动力部内安装有电池用于提供电能,所述动力部和所述机身可拆卸地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变换飞行模式的无人机,实现了使同一个机身具备两种不同的飞行模式,只需使用人员将固定翼机翼和固定翼机尾插接到机身上即可转变成固定的飞行翼模式,将固定翼机翼和固定翼机尾从机身上拆除即可实现旋翼机的飞行模式,各部件之间通过简单的插接即可完成飞行器不同飞行模式的转换,可适应多种不同的工作环境,携带方便,提高了作业灵活性的同时降低了设备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进行飞行模式变换的无人机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进行飞行模式变换的无人机的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进行飞行模式变换的无人机的第一型面安装槽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可安装于第一型面安装槽的固定翼机翼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可安装于第一型面安装槽的固定翼机翼的第一插接端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可安装于第二型面安装槽的固定翼机尾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可安装于第二型面安装槽的固定翼机尾的第二插接端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进行飞行模式变换的无人机的第二型面安装槽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进行飞行模式变换的无人机的固定翼模式示意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机体1-1、机身1-2、机翼安装部1-3、旋翼安装臂1-4、第一型面安装槽1-41、第一安装插销1-42、第一安装插孔1-43、第一电路连接插孔1-5、第二型面安装槽1-51、卡槽1-52、第二电路连接插销2、固定翼机翼2-1、中翼2-2、侧翼2-3、第一插接端2-31、第二安装插孔2-32、第二安装插销2-33、第一电路连接插销3、固定翼机尾3-1、尾管3-2、尾翼3-3、推桨3-4、第二插接端3-41、卡扣3-42、第二电路连接插孔4、机头5、支架6、空速管7、旋翼。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进行飞行模式变换的无人机,包括机体1和旋翼7,机体1包括机身1-1和机翼安装部1-2,机翼安装部1-2对称设置于机身1-1的两侧,每个机翼安装部1-2各有两个旋翼安装臂1-3,旋翼安装臂1-3上均安装有旋翼7,一共四个旋翼7,本实施例中的无人机可以通过旋翼的旋转为无人机提供垂直起飞的升力,并可以和一般无人机一样通过控制旋翼的翼面朝向和转速来控制无人机的飞行方向和速度。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位于同一机翼安装部1-2的两个旋翼安装臂1-3的中间部位的侧面设置有可用于安装固定翼机翼2的第一型面安装槽1-4,机身1-1的后端设有可用于安装固定翼机尾3的第二型面安装槽1-5,当需要进行飞行模式转换时,只需将固定翼机翼2插接到第一型面安装槽1-4中,将固定翼机尾3插接到第二型面安装槽1-5中即可实现无人机飞行模式的转换,方便快捷,实用性强。

进一步的,机身1-1的前端安装有机头4,机头4和机身1-1可拆卸地连接。将机头4模块化设置,使用人员在使用时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需要更换具有不同功能吊舱的机头4,例如,当需要执行空中监视的任务时,可以更换装有摄像吊舱的机头,当需要执行火灾预警任务时,可以更换装有红外探测传感器吊舱的机头,当需要无线电频谱搜集任务时,可以更换装有无线频谱感知吊舱的机头,进一步增强了无人机执行多任务的能力。

如图3-图5所示,第一型面安装槽1-4可用于安装固定翼机翼2,第一型面安装槽1-4内设有第一电路连接插孔1-43、第一安装插销1-41和第一安装插孔1-42。固定翼机翼2包括中翼2-1和侧翼2-2,中翼2-1和侧翼2-2可拆卸的连接;中翼2-1和机身1-1相连接的一端为第一插接端2-3,第一插接端2-3的截面形状和第一型面安装槽1-4的形状一致。第一插接端2-3上设有第一电路连接插销2-33、第二安装插孔2-31和第二安装插销2-32,第二安装插孔2-31和第一安装插销1-41相插接,第二安装插销2-32和第一安装插孔1-42相插接,通过插销和插孔的配合,使得固定翼机翼2能够方便准确地安装于机身1-1之上。另外,第一电路连接插销2-33和第一电路连接插孔1-43相插接,为固定翼机翼2的舵机提供动能和信号的通路。

如此一来,由于机翼安装部1-2上用于安装机翼2的地方采用了型面限位,再配合插销和插孔,当使用人员在组装机翼时,只需将机翼2上的插销和插孔分别对准机翼安装部上的插孔和插销便能够完成机翼的安装,即插即用,操作简单,且无需担心安装错误。而将无人机拆解装箱时由于机翼2的尺寸往往较长会占据较大的空间,则可以将机翼拆解成中翼2-1和侧翼2-2后再进行装箱,大大提高了无人机的便携性。

如图6-图8所示,第二型面安装槽1-5内设有第二电路连接插销1-52,第二型面安装槽1-5的上下边缘相对设置有两个用于固定固定翼机尾3的卡槽1-51。固定翼机尾3包括尾管3-1和尾翼3-2,两个尾翼3-2之间呈“v”字形排列,尾管3-1的前端为第二插接端3-4,第二插接端3-4的截面形状和第二型面安装槽1-5的形状一致。第二插接端3-4的上下两端和第二型面安装槽1-5上的卡槽1-51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两个卡扣3-41,卡槽1-51和卡扣3-41相配合保证了固定翼机尾3安装的足够紧固,当需要转变无人机的飞行模式或者需要将无人机装箱时,可以通过解锁该卡扣3-41将机尾3和机身1-1分离。第二插接端3-4上还设有第二电路连接插孔3-42,尾管3-1的末端安装有用于为无人机在固定翼模式下提供飞行动力的推桨3-3,第二电路连接插孔3-42和第二电路连接插销1-52相插接,为尾翼3-2的舵机和推桨3-3提供动能和信号的通路。

进一步的,为了测得无人机在飞行时的速度需要为无人机安装空速管,而传统的空速管是安装在机头的位置,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机头4为可拆卸的模块化设计,因此将空速管6设置在机身1-1靠近机头4的一端(如图1所示),这样就不需要为每一个安装不同功能吊舱的机头均设置一个空速管。机身1-1下方还设置有用于支撑本实施例无人机的支架5,支架5可折叠贴于机身1-1下表面,这样既能方便无人机在底面的停放,又不影响无人机的飞行。

进一步的,所述机身1-1中部设有动力部(图中未示出),动力部内安装有用于为无人机飞行提供电能的电池,动力部和机身1-1可拆卸地连接,当动力部出现故障或者需要更换时,使用人员就可以方便地将动力部拆卸下来进行检查或者更换。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固定翼机翼2和固定翼机尾3插接到机体1上之后的示意图,在该模式下,本实施例中的无人机即转换成了固定翼无人机,可以通过旋翼7提供升力升空之后,通过机尾3上的推桨来提供动力转而由固定翼2来产生升力以及通过控制固定翼2和尾翼3-2上的舵面方向来控制无人机的飞行方向。使用者还可以通过安装具有不同功能吊舱的机头4来执行不同的任务。整个过程无需复杂的操作和电路的调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多任务适应能力。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