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降落伞机械式自动开伞器的打开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8-20 16:4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降落伞 装置 航空 打开 工具
一种新型降落伞机械式自动开伞器的打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航空工具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新型降落伞机械式自动开伞器的打开装置。



背景技术:

降落伞是一种利用空气阻力使人或物从空中安全降落到地面的一种航空工具。降落伞主要由柔性织物制成,是空降兵作战和训练、航空航天人员的救生和训练、跳伞运动员进行训练、比赛和表演,空投物资、回收飞行器的设备器材。

自动开伞器是降落伞大量配套使用的安全保证设备。自动开伞器通过延时控制机构对线芯的状态进行控制,进而实现对降落伞的定时打开,目前主要用于空降、空投和飞行逃生。长期以来,由于机械式自动开伞器可靠性高、成本低、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大量装备于空降兵部队。

机械式自动开伞器在使用时,需要通过外力将线芯拉开,使开伞器处于工作状态。由于对安全性的考虑,拉开线芯需要较大的外力,这为开伞器的使用人员带来了不便,不仅耗费使用人员的体力,也会增加跳伞任务的准备时间。

因此,急需一种能有效减少机械式自动开伞器使用难度、提高使用效率的打开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降落伞机械式自动开伞器的打开装置,其目的在于,利用棘轮的单向转动特性,结合打开装置的结构改进,简化开伞器的操作难度、提高使用效率,由此解决现有开伞器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新型降落伞机械式自动开伞器的打开装置,包括主壳体、扳机棘爪、把手扭簧、棘轮、传动齿轮、固定棘爪、拉伸齿条以及上卡钳,其中:

所述主壳体中空,所述拉伸齿条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上卡钳设于所述拉伸齿条顶部,与所述主壳体上部形成卡钳构造;所述传动齿轮设置于所述主壳体上且与所述拉伸齿条右侧啮合;至少一个所述棘轮与所述传动齿轮同轴且同步转动设置;所述扳机棘爪和所述固定棘爪分别位于所述棘轮左右两侧;所述把手扭簧一端相对于所述主壳体固定,另一端抵接所述扳机棘爪;

当向左扳动所述扳机棘爪时,压缩所述把手扭簧,所述扳机棘爪与所述棘轮的齿配合带动所述棘轮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传动齿轮逆时针转动,从而驱动所述拉伸齿条带动所述上卡钳向上移动;当松开所述扳机棘爪时,所述扳机棘爪在所述把手扭簧弹力作用下复位,所述固定棘爪与所述棘轮的齿配合阻止所述棘轮复位;重复扳动-松开所述扳机棘爪,从而使所述上卡钳不断伸长。

进一步地,还包括按钮和把手;所述按钮和所述扳机棘爪均枢接于所述把手上,所述把手枢接于所述主壳体上;所述把手扭簧一端相对于所述主壳体固定,另一端抵接所述扳机棘爪或所述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镂空,所述扳机棘爪枢接于所述扳机棘爪内部,且所述扳机棘爪的尺寸小于所述把手的镂空尺寸;所述按钮枢接于所述把手外部且位置与所述扳机棘爪相对应。

进一步地,还包括压轮部件及至少一个槽轮,所述槽轮设于所述压轮部件内,且与所述拉伸齿条左侧滚动配合。

进一步地,还包括惰轮,所述惰轮与所述拉伸齿条右侧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棘爪枢接于所述压轮部件上。

总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1、针对现有机械式自动开伞器使用难度大的问题,设计一种新型降落伞机械式自动开伞器打开装置,合理利用了棘轮的单向旋转锁定和扳机棘爪、扭簧的杠杆原理,设计了稳定可靠的机械结构,达到了省力、高效、可靠打开机械式自动开伞器的目的。

2、利用把手带动扳机棘爪,延长力臂,实现进一步的省力操作。

3、将把手镂空,当仅按压把手而未按压按钮时,扳机棘爪会直接穿过镂空部位,因此只有当按压按钮时才能按动扳机棘爪,从而避免误触,提升开伞操作的安全性。

4、设置压轮部件和槽轮,能够提供辅助支撑和导向,提升拉伸齿条移动时的稳定性。

5、设置惰轮配合槽轮从所述拉伸齿条两侧进行支撑和导向,进一步提升拉伸齿条移动时的稳定性。

6、所述固定棘爪枢接于所述压轮部件上,便于组装及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总装配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示意图,其中(a)是立体分解示意,(b)是剖视图;

图4是图1的局部剖视图,用于展示各部件的耦合关系;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其中省略了把手扭簧6。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来表示相同的元件或结构,其中:

1.主壳体,2.压轮部件,3.按钮,4.把手,5.扳机棘爪,6.把手扭簧,7.棘轮,8.限位槽,9.传动齿轮,10.轴承,11.惰轮,12.槽轮,13.固定棘爪,14.拉伸齿条,15.上卡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所有附图中,均省略了螺栓、销、轴等常规标准连接件,应当理解,上述省略仅出于附图展示的简洁考虑,并非将这些连接件排除在具体实施方式之外。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到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元件和/或组件。应当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啮合”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啮合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请参照图1~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构思如下: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新型降落伞机械式自动开伞器打开装置,该打开装置由壳体、加力机构、传动机构、拉伸机构等主要部分组成。

所述壳体是打开装置的主体,包括主壳体1和压轮部件2。主壳体1是其他部件的安装载体,加力机构、传动机构和拉伸机构均安装于主壳体1上,并通过壳体使各部件相互之间形成联系;压轮部件2是壳体的一部分,用于安装槽轮12和固定棘爪13。

所述加力机构是打开装置力的来源,包括按钮3、把手4、扳机棘爪5和把手扭簧6,如图4、5所示。使用该装置时,按钮3按照箭头a下压,带动把手4按照箭头b运动,直至按钮3与扳机棘爪5接触,继续按照箭头c下压使得扳机棘爪5与棘轮7耦合(优选地,本实施例对称设置了两个棘轮7和把手扭簧6,提升操作稳定性);继续手握把手4和按钮3,通过扳机棘爪带动棘轮7沿箭头d转动,实现力的传递;把手扭簧6在把手4被握下后产生回弹力,松手时促使把手4回弹,并进一步重复把手4和按钮3的握下动作,使棘轮7持续转动;当要使棘轮7回转时,松开按钮3将按钮3回位,便可使扳机棘爪5复位,使棘轮7顺利回转。

所述传动机构是加力机构和拉伸机构的连接机构,包括棘轮7、传动齿轮9、惰轮11、轴承10、槽轮12和固定棘爪13,传动机构的所有部件均固定于壳体上。装置工作时,加力机构通过扳机棘爪5带动棘轮7转动;传动齿轮9与棘轮7共同固定在传动轴承上从而同步转动,进而带动拉伸机构;惰轮11内嵌轴承10,并固定于主壳体1上,起到对拉伸机构的固定及导向作用;槽轮12安装于压轮部件2上,实现对拉伸机构的固定及导向;固定棘爪13安装于压轮部件2内,装置工作时其处于下压状态,防止棘轮回转,工作完毕需要装置复位时,按箭头e的方向扳起固定棘爪13,使棘轮7顺利回转,拉伸齿条14下降,装置复位。

所述拉伸机构是直接作用于机械式自动开伞器实现拉伸效果的机构,包括拉伸齿条14、上卡钳15、螺栓(未图示)。拉伸齿条14贯穿装置壳体内部,由槽轮12和惰轮11固定,通过传动齿轮9改变其相对位置;上卡钳15与壳体构成完整的卡钳结构,并通过螺栓与拉伸齿条14相连;装置工作时,上卡钳15与壳体所构成的卡钳固定于机械式自动开伞器的线芯和机械式自动开伞器的壳体之间,拉伸齿条14在传动齿轮9驱动下带动上卡钳15移动,进而拉出机械式自动开伞器的线芯。

下面,结合图1~5,对打开降落伞机械式自动开伞器时,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步骤进行更为具体的介绍:

s1:将本装置的卡钳固定于线芯和机械式自动开伞器壳体之间。

本步骤中,将拉伸机构的上卡钳15与线芯相固定。

本步骤中,将装置壳体与机械式自动开伞器壳体相固定。

s2:手握本装置,通过加力机构使棘轮7转动,带动传动齿轮9转动。

本步骤中,按下扳机棘爪5使其与棘轮7啮合。

本步骤中,手握加力机构,通过扳机棘爪5带动棘轮7转动。

本步骤中,扭簧6提供回复力,重复手握、松开动作,实现棘轮7的持续转动。

s3:传动机构中的传动齿轮9转动,带动拉伸机构的拉伸齿条14发生移动,带动卡钳发生位移,进而拉出线芯。

本步骤中,传动齿轮9与拉伸齿条14啮合,传动齿轮9转动带动拉伸齿条14移动。

本步骤中,惰轮11、槽轮12对拉伸齿条14起固定作用。

本步骤中,拉伸齿条14带动15上卡钳移动,上卡钳15拉出线芯。

s4:拉出线芯后,扳起固定棘爪13,使棘轮7可以回转,实现装置的复位。

本步骤中,装置拉出线芯,打开机械式自动开伞器后,线芯失去回弹力,便可取下本装置。

本步骤中,装置取下后,扳起固定棘爪13使棘轮7可以回转,手动将拉伸机构复位。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