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无人机旋翼折叠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08-06 12:5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无人机 折叠 结构 旋翼
一种无人机旋翼折叠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人机旋翼折叠结构。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从技术角度定义可以分为:无人固定翼机、无人垂直起降机、无人飞艇、无人直升机、无人多旋翼飞行器、无人伞翼机等。无人机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军用与民用。军用方面,无人机分为侦察机和靶机。民用方面,无人机加行业应用,是无人机真正的刚需;目前在航拍、农业、植保、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制造浪漫等等领域的应用,大大的拓展了无人机本身的用途,发达国家也在积极扩展行业应用与发展无人机技术。

目前无人机大多数旋翼无人机都是固定安装,这种安装方式一般会占用很大的空间,而且在装配运输时也因体积过大而可能会伤害到无人机机臂和机翼。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无人机旋翼折叠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人机旋翼折叠结构,具备轻便、易于运输等优点,解决了上述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机旋翼折叠结构,包括骨架,所述骨架的上端可拆卸安装有外壳,骨架的四角顶部均固定安装有活动杆,活动杆的上端活动安装有螺帽一,所述螺帽一为梯形,活动杆的外圆处活动安装有机臂,机臂远离活动杆的一端上壁活动安装有传动杆,传动杆的上端活动安装有螺帽二,螺帽二的截面为梯形,传动杆的外圆处活动安装有两组旋翼,机臂远离活动杆的一端下壁固定安装有电机,骨架的框内可拆卸安装有主板,主板上焊接有导线和信号接收线。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卡扣,所述骨架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四组竖直方向的支撑底座。

优选的,所述支撑底座为l形且四组支撑底座分别位于骨架的底部四角位置,支撑底座的底面与骨架平行,且前后两端同一侧的两组支撑底座呈l形相对设置。

优选的,所述骨架的框内开设有四组通道,所述机臂为矩形的杆且机臂的内部中空。

优选的,所述导线穿过通道进入机臂的内部并与电机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活动杆为圆柱形的杆且活动杆外圆处开设有螺纹,所述传动杆为圆柱形的杆且传动杆外圆处开设有螺纹。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人机旋翼折叠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种无人机旋翼折叠结构,通过转动螺帽一使活动杆和螺帽一之间连接松动,接着使机臂绕着活动杆转动至远离无人机四角的位置,此时回转螺帽一使活动杆和螺帽一之间连接变紧从而固定住机臂的位置。通过这种方式,使无人机机臂在不使用时折叠在骨架两侧,使用时活动到任意位置,避免了在运输无人机过程中因机臂的碰撞导致机臂折断的问题并缩减了占用空间使之易于携带。

2、该用于农业生产的无人机设备,通过转动螺帽二使传动杆、螺帽二和骨架旋翼之间连接松动,接着使两组骨架旋翼绕着传动杆转动至成180°位置处,此时回转螺帽二使传动杆、螺帽二和骨架旋翼之间连接变紧从而固定住骨架旋翼的位置,重复操作使四对骨架旋翼对称分布在无人机的四角。通过这种方式,使无人机机翼在不使用时折叠在骨架两侧并与机臂对齐,使用时活动到任意位置,避免了运输无人机时可能发生机翼损伤的问题并且进一步缩减了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图。

图中:1骨架、2外壳、3卡扣、4支撑底座、5活动杆、6螺帽一、7机臂、8传动杆、9螺帽二、10旋翼、11电机、12主板、13导线、14信号接收线、15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无人机旋翼折叠结构,包括骨架1,所述骨架1为矩形的框,骨架1的上端可拆卸安装有外壳2,所述外壳2为矩形的盒,外壳2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卡扣3,卡扣3为现有公知结构故在此不多作赘述。

骨架1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四组竖直方向的支撑底座4,所述支撑底座4为l形且四组支撑底座4分别位于骨架1的底部四角位置,支撑底座4的底面与骨架1平行,且前后两端同一侧的两组支撑底座4呈l形相对设置。

骨架1的四角顶部均固定安装有活动杆5,活动杆5为圆柱形的杆且活动杆5外圆处开设有螺纹,活动杆5的上端活动安装有螺帽一6,所述螺帽一6为梯形,活动杆5的外圆处活动安装有机臂7,所述机臂7为矩形的杆且机臂7的内部中空,机臂7远离活动杆5的一端上壁活动安装有传动杆8,所述传动杆8为圆柱形的杆且传动杆85外圆处开设有螺纹,传动杆8的上端活动安装有螺帽二9,螺帽二9的截面为梯形,传动杆8的外圆处活动安装有两组旋翼10,机臂7远离活动杆5的一端下壁固定安装有电机11,电机11为现有公知结构故在此不再赘述。

骨架1的框内可拆卸安装有主板12,主板12上焊接有导线13和信号接收线14,所述主板12、导线13、信号接收线14均为现有公知结构故在此不再赘述,骨架1的框内开设有四组通道15,通道15为矩形的孔,导线13穿过通道15进入机臂7的内部并与电机11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第一步:

转动螺帽一6使活动杆5和螺帽一6之间连接松动,接着使机臂7绕着活动杆5转动至远离无人机四角的位置,此时回转螺帽一6使活动杆5和螺帽一6之间连接变紧从而固定住机臂7的位置。

第二步:

转动螺帽二9使传动杆8、螺帽二9和骨架旋翼10之间连接松动,接着使两组骨架旋翼10绕着传动杆8转动至成180°位置处,此时回转螺帽二9使传动杆8、螺帽二9和骨架旋翼10之间连接变紧从而固定住骨架旋翼10的位置。重复操作使四对骨架旋翼10对称分布在无人机的四角。

第三步:

启动电机11,在电机11、主板12、导线13的电性作用下,传动杆8旋转并带动其上的骨架旋翼10发生旋转并产生上升气流推动无人机飞行,通过发射遥控信号并被信号接收线14接收,操控无人机的起降、转弯。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无人机旋翼折叠结构,包括骨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1)的上端可拆卸安装有外壳(2),骨架(1)的四角顶部均固定安装有活动杆(5),活动杆(5)的上端活动安装有螺帽一(6),所述螺帽一(6)为梯形,活动杆(5)的外圆处活动安装有机臂(7),机臂(7)远离活动杆(5)的一端上壁活动安装有传动杆(8),传动杆(8)的上端活动安装有螺帽二(9),螺帽二(9)的截面为梯形,传动杆(8)的外圆处活动安装有两组旋翼(10),机臂(7)远离活动杆(5)的一端下壁固定安装有电机(11),骨架(1)的框内可拆卸安装有主板(12),主板(12)上焊接有导线(13)和信号接收线(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旋翼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卡扣(3),所述骨架(1)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四组竖直方向的支撑底座(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旋翼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4)为l形且四组支撑底座(4)分别位于骨架(1)的底部四角位置,支撑底座(4)的底面与骨架(1)平行,且前后两端同一侧的两组支撑底座(4)呈l形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旋翼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1)的框内开设有四组通道(15),所述机臂(7)为矩形的杆且机臂(7)的内部中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旋翼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13)穿过通道(15)进入机臂(7)的内部并与电机(11)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旋翼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5)为圆柱形的杆且活动杆(5)外圆处开设有螺纹,所述传动杆(8)为圆柱形的杆且传动杆(8)外圆处开设有螺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无人机旋翼折叠结构,包括骨架,所述骨架的上端可拆卸安装有外壳,骨架的四角顶部均固定安装有活动杆,活动杆的上端活动安装有螺帽一,所述螺帽一为梯形,活动杆的外圆处活动安装有机臂,机臂远离活动杆的一端上壁活动安装有传动杆,传动杆的上端活动安装有螺帽二,螺帽二的截面为梯形,传动杆的外圆处活动安装有两组旋翼,机臂远离活动杆的一端下壁固定安装有电机。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转动螺帽二使传动杆、螺帽二和骨架旋翼之间连接松动,接着使两组骨架旋翼绕着传动杆转动至任意位置处,此时回转螺帽二使传动杆、螺帽二和骨架旋翼之间连接变紧从而固定住骨架旋翼的位置。

技术研发人员:高凡;白长春;白子龙;毕晔;孙延新;张添铭;陈童;吴文志;路广通;白峰瑞;张俊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华鼎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30
技术公布日:2021.08.0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