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适用于升船机的滚装船的护舷材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9-29 01:0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适用于 船舶 装置 制造 滚装船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升船机的滚装船的护舷材装置,属于船舶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2.升船机是缩短过坝通行时间的利器,升船机承船厢以及进入升船机的通行航道都非常狭窄。考虑到作业的安全,升船机对船舶提出了尺度限制,包括船长、船宽、吃水、排水量、高度等。为最大化船舶的经济效益,船舶设计尺度均接近限制尺度的上限,常规的内河船垂直护舷较多,这些船体上的突出物与升船机承船厢内部突出物发生卡位的风险较大。这些都给船舶在通过升船机时的操纵及避碰安全等带来了挑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适用于内河滚装船在升船机内航行时减少碰撞风险的护舷材装置,这种装置既能适用于升船机,同时也适用于狭窄航道、码头及船闸的安全靠泊。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升船机的滚装船的护舷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橡胶护舷装置,钢制护舷装置和轻质护舷装置,在船体首尾两端上下都设有橡胶护舷装置,在船体两侧的主甲板以下以及吃水线以上设有防卡位的钢制护舷装置的过渡节点,在船体两侧的主甲板以下设有钢制护舷装置,在整个船体的外部都设有可移动的轻质护舷装置。
5.优选的,所述的橡胶护舷装置设置在船舶轮廓极限位置的两舷首尾顶端和底部共8处位置,船舶首部最前端的橡胶护舷装置设置采用类t型组合橡胶护舷布置,船舶尾部的最顶端横向全宽位置处设置橡胶护舷装置,采用垂直橡胶护舷布置。
6.优选的,所述的橡胶护舷装置在船舶的首部处采用楔型节点过渡。
7.优选的,所述的垂直橡胶护舷布置分成前后两段垂直橡胶护舷布置。
8.优选的,所述的钢制护舷装置的过渡节点,纵向水平剖面为楔型过渡,其垂向底部为楔型过渡。
9.优选的,所述的钢制护舷装置首部沿首部平边线方向过渡,首端采用楔型节点过渡。
10.优选的,所述的钢制护舷装置突出船体外表面100mm~200mm。
11.优选的,所述的橡胶护舷装置突出船体外表面100mm~200mm。
12.优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制护舷装置横剖面为d型。
13.通过以上所述的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船体首尾上下轮廓最突出的位置,设置橡胶护舷装置,这样,船舶在狭窄航道航行期间,即使与航道岸壁发生碰擦时,仅仅是橡胶护舷和岸壁发生碰擦,减少船体和航道岸壁直接碰擦的可能性,保障船体安全。同时,橡胶护舷可更换,在发生损坏后可及时更替。
15.主甲板以下设纵向布置的钢制护舷装置,这样,船舶在升船机承船厢和码头靠泊
时,船体最重要的主甲板不会受到碰撞等发生损坏,尾部水线以上的主甲板以下线型向全宽过渡,为限制船舶在航道内的横向运动而对上部船体造成碰撞风险,此部分设置垂直钢制护舷,为减少和升船机承船厢闸门等突出物碰撞,导致船体发生卡位,此垂直钢制护舷和船体之间做楔型水平剖面过渡。另外,垂直的可移动的轻质护舷也是一种减少船体发生碰撞的选择,这样,确保船体在进入升船机等狭窄航道内航行和承船厢内作业的安全。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简化了船体护舷材的分布,最小化了护舷材尺寸,从而为解决装载空间和船舶避碰安全之间的矛盾提供了一方面的支撑,不仅适用于内河滚装船舶减小船体碰撞风险,也适用于其他在狭窄航道航行的船舶减少船体碰撞的风险,适用于减少船舶在码头及船闸靠泊时船体发生碰撞的风险。
附图说明
17.图1是限制航道的示意图;
18.图2是船舶在升船机承船厢或闸室内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船体基本外观示意图;
20.图4是船体首部上下的橡胶护舷装置布置示意图;
21.图5是船体尾部上下的橡胶护舷装置布置示意图;
22.图6是主甲板的钢制护舷装置布置示意图;
23.图7是主甲板以下、水线以上防卡位的钢制护舷过渡节点布置示意图;
24.图8是d型钢制护舷装置横剖面图;
25.图9是楔型钢制护舷装置横剖面图;
26.图10是全船轻质护舷的结构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28.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是:采用轮廓极限位置突出的护舷布置设计,包括橡胶护舷、钢制护舷及特殊位置的节点过渡形式等,使船舶发生碰撞可能时最先和护舷材接触,减小船体损伤,最小化护舷材尺寸,以利于最大化船体尺寸,增加船舶装载空间。
29.如图1所示,是根据各种示范性实施例的在限制航道内航行的示意,其横向的首部最外左侧2,首部最外右侧3,尾部最外左侧4,尾部最外右侧5都有可能和岸壁1发生碰擦。
30.如图2所示,是根据各种示范性实施例的在升船机承船厢或大坝闸室7的停靠,其纵向的船首6和船尾8是最有可能与承船厢或闸室的闸门9发生碰擦的位置。
31.如图3所示,为保护船体,特意的在船上的轮廓极限位置设置突出式的各种护舷。同时,为了避免内河船垂直护舷过多,导致和升船机承船厢内部突出物发生卡位的风险,仅在两舷的前后上下8个极限位置布置突出式的护舷。
32.如图4至图10所示,一种适用于滚装船的护舷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橡胶护舷装置13,钢制护舷装置15和轻质护舷装置17,在船体首尾两端上下都设有橡胶护舷装置13,在船体两侧的主甲板以下以及吃水线以上设有防卡位的钢制护舷装置15的过渡节点,在船体两侧的主甲板以下设有钢制护舷装置15,在整个船体的外部都设有可移动的轻质护舷装
置17。
33.如图4和图6所示,在船舶首部最前端设有类t型组合橡胶护舷布置10,并且在其首端采用楔型节点14过渡。在船首最顶端设置有橡胶护舷装置13,此处为横向全宽位置,橡胶护舷装置13首端采用楔型节点14过渡。在主甲板处沿船长方向的设有钢制护舷装置15,首部沿首部平边线12的方向过渡,首端采用楔型节点14过渡。
34.如图5所示,在船尾的最顶端设有橡胶护舷装置13,橡胶护舷装置13首端采用楔型节点14过渡。为使船舶在航道内基本沿岸壁向前直线航行,尾部主甲板以下至吃水水线以上的线型仍基本保持全宽,全宽平边线12所示,同时主甲板以下、水线以上设有防卡位的钢制护舷装置15,在船舶尾部底部设置有垂直橡胶护舷布置11,并分成前后两段,其中前段主甲板以下部分采用防卡位的钢制护舷装置15的过渡节点16。
35.如图7所示,过渡节点16的纵向水平剖面为楔型过渡,如a

a剖面所示;其垂向底部为楔型过渡,如b

b剖面所示。
36.优选的,橡胶护舷装置13及钢制护舷装置15突出船体外表面为150mm。
37.如图8所示,钢制护舷装置横剖面为d型;
38.如图9所示,为防止卡位,受力过渡顺利,钢制护舷装置的横剖面可为楔型;
39.如图10所示,全船布置可移动式的轻质护舷装置17。
40.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