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船上救生钟铠装缆挂缆辅助平台的制作方法

2021-08-20 16:4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救生 船上 船舶 辅助 设备
一种船上救生钟铠装缆挂缆辅助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船上救生钟铠装缆挂缆辅助平台。



背景技术:

救生钟是指用于营救失事潜艇艇员出艇的钟形救生设备。目前行业内可搭载救生钟的船舶有两类,第一类是具备专业自动化吊放救生钟装备的船舶,第二类是不具备专业自动化吊放救生钟装备的船舶。

第二类船舶一般利用船上现有的克令吊(又称船用吊机)作为吊放工具,但由于克令吊的重量较大,高度较高,实际直接使用时比较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船上救生钟铠装缆挂缆辅助平台,以解决现有技术直接使用克令吊吊放救生钟时比较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船上救生钟铠装缆挂缆辅助平台,包括框架单元和台面板;

所述框架单元包括基架、步梯、起吊眼板、半自动扭锁和集装箱角件;

所述步梯平行地设于所述基架的前侧;

所述起吊眼板分别设于所述基架的四周;

所述半自动扭锁设于所述基架的顶部,所述集装箱角件设于所述基架的底部,且所述集装箱角件可与所述半自动扭锁配合形成嵌合连接;

多个所述框架单元竖向堆叠形成所述挂缆辅助平台,所述框架单元的基架顶部设有所述台面板。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护栏,所述护栏围绕位于顶层的所述框架单元的基架顶部设置,并在与所述步梯对应位置处留有开口。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护栏的开口处设有扶手环。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架为由12根连接管互相连接构成的矩形基架。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起吊眼板设有4个,并分别设于所述矩形基架左侧面及右侧面的顶部处。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系固索;所述系固索的一端可拆卸地与所述起吊眼板连接,另一端可拆卸地设于主甲板。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系固索的一端通过船用卸扣与所述起吊眼板连接,另一端通过索具螺旋扣设于主甲板。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加强筋板;所述加强筋板设于每两根相邻的所述连接管之间,且所述加强筋板与所述连接管之间的夹角为45°。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为钢质方管。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台面板为钢质板,且其表面上设有防滑花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船上救生钟铠装缆挂缆辅助平台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船上救生钟铠装缆挂缆辅助平台,其设于船上主甲板上使用,由多个可拆卸的框架单元1组装而成,结构简单,组装方便,船员登上平台即可进行导向滑轮装置的安装及铠装缆的挂接作业,能够解决因克令吊吊臂与主甲板高度距离较大而带来铠装缆挂接不便的问题,对于可搭载救生钟并需要人工挂接救生钟铠装缆的船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船上救生钟铠装缆挂缆辅助平台的使用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船上救生钟铠装缆挂缆辅助平台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船上救生钟铠装缆挂缆辅助平台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船上救生钟铠装缆挂缆辅助平台的侧视图;

图5是设有铠装缆搁架的框架单元的侧视图;

图6是图5中a处放大图;

图7是设有铠装缆搁架的框架单元的俯视图;

图中,1、框架单元;11、基架;111、连接管;12、步梯;13、起吊眼板;14、半自动扭锁;15、集装箱角件;2、台面板;3、护栏;31、扶手环;4、系固索;5、加强筋板;6、铠装缆搁架;61、基底板;62、第一架板;63、第二架板;64、挂缆滚轮;65、导向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参见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船上救生钟铠装缆挂缆辅助平台100,包括框架单元1和台面板2。图1中01为克令吊,铠装缆需要挂装在导向滑轮装置上,而导向滑轮装置需要设置在克令吊01主臂架上距其中心8m处,在主吊臂水平的情况下,安装好的导向滑轮装置距离主甲板约8.2m,可见其垂直高度较高,挂缆不便。

参见图2-4,框架单元1包括基架11、步梯12、起吊眼板13、半自动扭锁14和集装箱角件15。步梯12平行地设于基架11的前侧,具体是设于前侧偏右的位置处。起吊眼板13分别设于基架11的四周。半自动扭锁14设于基架11的顶部,集装箱角件15设于基架11的底部,且集装箱角件15可与半自动扭锁14配合形成嵌合连接。半自动扭锁14和集装箱角件15均为现有技术常用的连接构件,但此前并没有应用于堆叠平台的先例,即本实用新型首次提出将半自动扭锁14和集装箱角件15应用于框架平台的连接。

多个框架单元1竖向堆叠形成挂缆辅助平台100,位于顶层的框架单元1的基架11顶部设有台面板2。

本实用新型的船上救生钟铠装缆挂缆辅助平台使用时步骤如下:

第一步、使用钢丝绳穿过起吊眼板13,操作另一台克令吊将第一个框架单元1吊起至人手臂举起的高度,然后从下而上将第二个框架单元1顶部的半自动扭锁14插入第一个框架单元1底部的集装箱角件15内,对正位置后操作克令吊放下第一个框架单元1,半自动扭锁14的自动装置即起作用并转动销轴与集装箱角件15锁紧,从而使两个框架单元1连接锁紧。

第二步、重复上述操作直到预定数量的框架单元1全部安装完毕。本实施例中,将框架单元1的高度设为2.5m,则需要设置3个框架单元1组成挂缆辅助平台100。

第三步、将最下层的框架单元1底部的集装箱角件15固定于船的主甲板上,完成挂缆辅助平台100的安装。

挂缆辅助平台100的拆卸顺序与安装顺序相反。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4,还包括护栏3,护栏3围绕位于顶层的框架单元1的基架11顶部设置,并在与步梯12对应位置处留有开口。进一步的,护栏3的开口处设有扶手环31。设置护栏3方便船员握持,并可用于系固安全带,保证在任何情况下船员不会坠落至主甲板,提高船员挂接铠装缆作业时的安全性。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4,基架11为由12根连接管111互相连接构成的矩形基架。进一步的,连接管优选为钢质方管。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4,起吊眼板13设有4个,并分别设于矩形基架左侧面及右侧面的顶部处。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还包括系固索4。系固索4的一端通过船用卸扣可拆卸地与起吊眼板13连接,另一端通过索具螺旋扣可拆卸地设于主甲板的固定眼板上。上述设置能够防止作业时整个挂缆辅助平台100发生大幅度晃动,保证工作人员及挂缆辅助平台的安全性。安装系固索4在上述使用步骤第三步后。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还包括加强筋板5。加强筋板5设于每两根相邻的连接管111之间,且加强筋板5与连接管111之间的夹角为45°,形成等腰三角形结构,进一步增强基架11的稳固性。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台面板2为钢质板,且其表面上设有防滑花纹,防止工作船员的脚底打滑跌落甲板面,提高安全保障性。实际使用时,可在每一个框架单元1的基架11顶部都设置台面板2,作为工作平台或休憩平台。

实际使用时,铠装缆可以由操作人员爬梯时带上平台顶部,也可以在框架单元1安装前就将铠装缆挂载在最顶层的框架单元1上,则不用操作人员人工带缆。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7,台面板2上设有铠装缆搁架6,用于挂载铠装缆。铠装缆搁架6包括基底板61、第一架板62、第二架板63、挂缆滚轮64和导向滚轮65。基底板61的底部设于台面板2上,第一架板62与第二架板63互相平行地设于基底板61上。挂缆滚轮64间隔地设于第一架板62与第二架板63之间。导向滚轮65设于第二架板64的两端。进一步的,第一架板62的上部与第二架板63的上部分别朝向外侧倾斜,形成倒“八”字形状,便于船员操作铠装缆的挂载及释放。进一步的,导向滚轮65为尼龙滚轮,能够防止铠装缆在提升或收放过程中发生磨损,影响救生钟操作的安全。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船上救生钟铠装缆挂缆辅助平台,其设于船上主甲板上使用,由多个可拆卸的框架单元1组装而成,结构简单,组装方便,船员登上平台即可进行导向滑轮装置的安装及铠装缆的挂接作业,能够解决因克令吊吊臂与主甲板高度距离较大而带来铠装缆挂接不便的问题,对于可搭载救生钟并需要人工挂接救生钟铠装缆的船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并且,在框架单元1上设置可挂载铠装缆的铠装缆搁架6,可代替传统爬高平台必须由操作人员人工带缆上平台的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船上救生钟铠装缆挂缆辅助平台在本船厂建造的新型远海救助拖船上已得到实际应用,平台安装及拆卸方便,在需要搭载救生钟时,能够快速组装工作平台,进行铠装缆的挂接,不使用时可拆卸掉平台存放在码头或者仓库内,不占用甲板面的使用空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