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组合式折叠式船锚的制作方法

2021-08-20 16:4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折叠式 船用 组合式 特别
一种组合式折叠式船锚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用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合式折叠式船锚。



背景技术:

船锚是船舶锚泊设备的主要部件,用于船航海时临时停泊时,沉入水底勾住水底的礁石或其他障碍物,以给连接船锚的绳索一个强大的拉力,以此使得船身浮动在一定范围内,不受水流及风流影响。

常见的船锚有鱼钩状、锚爪形及枪击式等结构设计,因其特殊结构设计,在船舶航行时存放带来诸多不便,而且在收锚时,易被水底礁石、水草障碍物卡死,导致使用极其不便。传统四爪锚的四个锚钩的结构都是固定的,四个锚钩呈十字状交错连接,这种结构的锚放置在船上的时候比较占位置,并且锚钩直接立在空中容易误伤到船员,存在安全隐患。

专利cn107585259a,公开了一种防撞可折叠的船锚及船舶,包括与锚链连接的吊环、与吊环转动连接的固定板,与固定板下端面可拆卸连接的主船锚,以及可拆卸连接于主船锚下端的副船锚,其中主船锚包括可拆卸连接于固定板下端面上的主锚杆,和转动连接于主锚杆下端部的主锚爪;副船锚包括可拆卸连接于主锚杆下端部的副锚杆,和转动连接于副锚杆下端部的副锚爪,主锚杆内腔中空,该内腔的上端部固定有一动力元件,主锚杆内腔中位于动力元件下端设有与动力元件连接的伸缩锚尖组件;副锚杆的内腔中空,且适于与主锚杆内腔贯通,且副锚杆底端设有一开口,即伸缩锚尖组件适于沿着主锚杆内腔和副锚杆内腔移动,并伸出副锚杆的底端开口。虽然该专利解决了便于折叠收齐,节约空间,提高船锚使用安全性的技术问题。但是还存在结构复杂,在不使用时,需要进行拆卸,收纳步骤较为繁琐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提供一种组合式折叠式船锚,主要解决现有船锚在使用时存在结构复杂、笨重,收起困难,以及在存放时容易误伤到船员,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收锚更快捷,可实现防止船锚误伤船员的目的,安全可靠的组合式折叠式船锚。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式折叠式船锚,包括锚体,所述锚体包括啮入底土的锚头,以及锚杆,所述锚杆与锚头活动连接设置,所述锚头包括便于啮入底土的尖端部,以及尾翼部,所述尖端部与尾翼部固定连接,所述尾翼部包括左翼板,与左翼板以一定角度对称设置的右翼板,还包括用于防止锚头的尖端部误伤船员的锁紧组件。

上述的组合式折叠式船锚,所述锚杆包括用于与绳索连接的端部,以及用于与锚头活动连接的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上设置有与锚头活动连接的通孔,以及铰接孔。

上述的组合式折叠式船锚,所述锁紧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锁紧片,以及设置于尾翼部下方的锁紧杆,两个所述锁紧片分别设置于连接端的两侧,并通过铰接杆与连接端铰接连接。

上述的组合式折叠式船锚,所述锁紧片包括t形槽锁紧部,所述锁紧杆穿过两个锁紧片的t形槽锁紧部后一端与左翼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右翼板固定连接。

上述的组合式折叠式船锚,所述t形槽锁紧部包括长槽端,与长槽端贯通设置的短槽端,以及在长槽端与短槽端连接处设置的上槽端,所述上槽端与长槽端、短槽端均贯通设置。

上述的组合式折叠式船锚,所述连接端通过连杆与尾翼部活动连接,且将所述通孔的直径略大于连杆的直径设置。

上述的组合式折叠式船锚,在所述左翼板与右翼板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端穿过的连接孔。

上述的组合式折叠式船锚,所述连接端的端部还设置有用于控制锚杆与锚头之间角度的角度控制部,所述角度控制部为与所述连接端一体设置的凸出部。

上述的组合式折叠式船锚,所述尖端部为实心的三角锥体,所述三角锥体的端部小于锚杆的宽度设置。

本实用新型组合式折叠式船锚的有益效果是:首先,通过将锚杆与锚头活动连接设置,且将通孔的直径略大于连杆的直径设置,在起锚时,更容易将锚头从底土中抽离,达到起锚更快捷便利的目的。其次,锁紧组件的设置,可防止收锚后存储以及放锚时锚头的尖端部误伤船员,安全性更高。第三,锚杆与锚头的活动连接,以及锁紧组件的设置,这两者的结合,可实现船锚的折叠功能,不仅更方便存储,而且安全可靠。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起锚更顺利便捷,可有效降低撞船几率,可防止误伤船员情况的发生,安全性好,且便于存储,值得被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的船锚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的船锚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锚头与锚杆收紧时的锁紧状态图;

图5为图4的锁紧片锁紧时右视锁紧状态图;

图6为锁紧片在锁紧杆上对称设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锁紧片对称设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锚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8所示,一种组合式折叠式船锚,包括锚体,锚体包括啮入底土的锚头1,以及锚杆2,锚杆2与锚头1活动连接设置,锚头1包括便于啮入底土的尖端部3,以及尾翼部,尖端部3与尾翼部固定连接。尾翼部包括左翼板5,与左翼板5以一定角度对称设置的右翼板6,还包括用于防止锚头的尖端部扎伤人的锁紧组件。

在本实施例中锚杆2包括用于与绳索连接的端部4,以及用于与锚头1活动连接的连接端7,连接端7上设置有与锚头1活动连接的通孔8,以及铰接孔9。连接端7通过连杆10与尾翼部活动连接,且将通孔8的直径略大于连杆10的直径设置,径略大于连杆9的直径设置是为了收回船锚时,锚头1更容易从底土中抽离,有助于快速起锚的作用。在左翼板5与右翼板6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端7穿过的连接孔11。连接端7的端部还设置有角度控制部,角度控制部为与连接端一体设置的凸出部16,凸出部16的设置可以控制锚杆2与锚头1之间角度大小。尖端部3为实心的三角锥体,三角锥体的端部小于锚杆2的宽度设置,以防止收锚后将锚头锁紧时尖端部扎伤船员。

为了达到收锚后便于存储以及放锚时锚头的尖端部误伤船员的目的,本实施例中的锁紧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锁紧片12,以及设置于尾翼部下方的锁紧杆13,两个锁紧片12分别设置于连接端7的两侧,并通过铰接杆14与连接端7铰接连接。锁紧片12包括t形槽锁紧部,锁紧杆13穿过两个锁紧片的t形槽锁紧部后一端与左翼板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右翼板6固定连接。t形槽锁紧部包括长槽端17,与长槽端17贯通设置的短槽端18,以及在长槽端17与短槽端18连接处设置的上槽端19,上槽端19与长槽端17、短槽端18均贯通设置。

收锚时,船员向上提拉与锚杆连接的绳索,由于锚头1与锚杆2是活动连接,且通孔8的直径略大于连杆10的直径设置,所以更容易将锚头从底土中拔出。船锚从水中收回后,人工将锚头1的尖端部3向锚杆2方向移动,此时,锚头与锚杆是收紧时的锁紧状态,即锁紧杆13位于两锁紧片12的上槽口19的位置。放锚时,将收紧时锁紧状态的船锚抛至水中,当船锚到达水底后,船锚的尾翼部碰触到泥土后,由于尖端部的重力作用,尖端部向泥土方向移动,直至也碰触泥土,在此过程中,锁紧杆13从两个锁紧片12上的上槽口19的位置滑脱,直至锁紧杆13位于其中一个锁紧片12的长槽口17位置,位于另一个锁紧片12的短槽口18位置,并锁紧。此时锚头1与锚杆2处于展开时的锁紧状态。

上述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在于让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

技术实现要素:
的实质所做出的等效的变化或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