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多用途滚装船上层建筑过渡区域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07-02 19:2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上层建筑 船舶 过渡 多用途 区域
多用途滚装船上层建筑过渡区域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用途滚装船上层建筑过渡区域结构。



背景技术:

多用途滚装船由于用途较多,上层建筑一般不连续布置,而是从船中开始往船首延伸,过渡区域处在全船总纵应力最大的范围内,且容易形成应力集中。现有设计中,对于过渡区域结构,中国船级社(ccs)规范推荐的过渡区域的结构,如图1所示。图1中,图形左方为船首方向,图形右方为船尾方向。上层建筑11设于甲板12上,上层建筑11后端壁设有朝船尾方向延伸的过渡区域壁板10,过渡区域壁板10的外轮廓14为弧形,该弧形为椭圆形的四分之一。而且,过渡区域壁板10的外轮廓14上不设置其他部件。

按照现有设计,对于那些总纵应力较大的船舶,上层建筑过渡区域的结构总纵应力较大,且存在应力集中现象,不能满足强度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多用途滚装船上层建筑过渡区域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多用途滚装船上层建筑过渡区域结构,其包括从上层建筑的后端壁朝船尾方向延伸的过渡区域壁板;过渡区域壁板的外轮廓上设有面板,面板的厚度不小于过渡区域壁板的板厚;过渡区域壁板的外轮廓的上端部和上层建筑的后端壁连接;过渡区域壁板的外轮廓的下端部设有反凹型软趾;过渡区域壁板的外轮廓为斜下延伸的直线形式,过渡区域壁板的外轮廓与船长方向的夹角为30°~45°。

面板的宽度大于200mm。

过渡区域壁板的长度不小于上层建筑高度的1.5倍。

反凹型软趾的外轮廓为凹陷的弧形,反凹型软趾的外轮廓与过渡区域壁板的外轮廓相切。

面板延伸至反凹型软趾的外轮廓上。

过渡区域壁板上固设有斜向加强板和竖向加强板。

斜向加强板与过渡区域壁板的外轮廓上的面板平行。

竖向加强板垂直于甲板。

过渡区域壁板的底部和反凹型软趾的底部均固接于甲板。

反凹型软趾与过渡区域壁板为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过渡区域壁板的外轮廓上设置面板,将过渡区域壁板的外轮廓设置为与船长方向的夹角为30°~45°的直线,大大提高了上层建筑过渡区域的有效抗弯模数,降低总纵应力;通过设置反凹型软趾,可以减缓应力集中,减小因过渡区域高度逐渐降低而形成的应力集中;能够保护乘梯安全;将过渡区域壁板的长度设置为不小于上层建筑高度的1.5倍,有效地缩短了上层建筑的过渡区域长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多用途滚装船上层建筑过渡区域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有限元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2、图3所示,一种多用途滚装船上层建筑过渡区域结构,其包括从上层建筑30的后端壁朝船尾方向延伸的过渡区域壁板20。

过渡区域壁板20的外轮廓23上设有面板21,面板21的厚度不小于过渡区域壁板的板厚。面板的宽度在合理的范围内尽量增大。较佳地,面板的宽度大于200mm。

过渡区域壁板20的外轮廓的上端部和上层建筑的后端壁连接;过渡区域壁板20的外轮廓的下端部设有反凹型软趾22。

过渡区域壁板20的外轮廓23为斜下延伸的直线形式,过渡区域壁板的外轮廓与船长方向的夹角为30°~45°。

过渡区域壁板20的长度不小于上层建筑高度的1.5倍。即,过渡区域壁板沿船长方向的长度不小于上层建筑高度的1.5倍。

反凹型软趾的外轮廓为凹陷的弧形,反凹型软趾的外轮廓与过渡区域壁板的外轮廓相切。面板延伸至反凹型软趾的外轮廓上。

过渡区域壁板20的底部和反凹型软趾22的底部均固接于甲板26。

为便于加工,反凹型软趾22与过渡区域壁板20为一体成型。

过渡区域壁板20上固设有斜向加强板24和竖向加强板25,以加强结构。斜向加强板24与过渡区域壁板的外轮廓上的面板平行。竖向加强板25垂直于甲板。

图2为本实施例的有限元分析图。图中,颜色越深代表应力越大,颜色越浅代表应力越小。由有限元分析结果可知,本实施例的结构强度满足规范要求。

本实用新型在过渡区域壁板的外轮廓上设置面板,将过渡区域壁板的外轮廓设置为直线,该直线与船长方向的夹角为30°~45°,这样,大大提高了上层建筑过渡区域的有效抗弯模数,降低总纵应力。

通过设置反凹型软趾,可以减缓应力集中,减小因过渡区域高度逐渐降低而形成的应力集中;能够保护乘梯安全。

过渡区域壁板的长度不小于上层建筑高度的1.5倍,有效地缩短了上层建筑的过渡区域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以提高上层建筑过渡区域的有效抗弯模数,降低总纵应力;可以减缓应力集中,减小因过渡区域高度逐渐降低而形成的应力集中;能够保护乘梯安全,还有效地缩短了上层建筑的过渡区域的长度。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多用途滚装船上层建筑过渡区域结构,其包括从上层建筑的后端壁朝船尾方向延伸的过渡区域壁板;其特征在于,过渡区域壁板的外轮廓上设有面板,面板的厚度不小于过渡区域壁板的板厚;过渡区域壁板的外轮廓的上端部和上层建筑的后端壁连接;过渡区域壁板的外轮廓的下端部设有反凹型软趾;过渡区域壁板的外轮廓为斜下延伸的直线形式,过渡区域壁板的外轮廓与船长方向的夹角为30°~4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滚装船上层建筑过渡区域结构,其特征在于,面板的宽度大于20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滚装船上层建筑过渡区域结构,其特征在于,过渡区域壁板的长度不小于上层建筑高度的1.5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滚装船上层建筑过渡区域结构,其特征在于,反凹型软趾的外轮廓为凹陷的弧形,反凹型软趾的外轮廓与过渡区域壁板的外轮廓相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滚装船上层建筑过渡区域结构,其特征在于,面板延伸至反凹型软趾的外轮廓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滚装船上层建筑过渡区域结构,其特征在于,过渡区域壁板上固设有斜向加强板和竖向加强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用途滚装船上层建筑过渡区域结构,其特征在于,斜向加强板与过渡区域壁板的外轮廓上的面板平行。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用途滚装船上层建筑过渡区域结构,其特征在于,竖向加强板垂直于甲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滚装船上层建筑过渡区域结构,其特征在于,过渡区域壁板的底部和反凹型软趾的底部均固接于甲板。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滚装船上层建筑过渡区域结构,其特征在于,反凹型软趾与过渡区域壁板为一体成型。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用途滚装船上层建筑过渡区域结构,其包括从上层建筑的后端壁朝船尾方向延伸的过渡区域壁板;过渡区域壁板的外轮廓上设有面板,面板的厚度不小于过渡区域壁板的板厚;过渡区域壁板的外轮廓的上端部和上层建筑的后端壁连接;过渡区域壁板的外轮廓的下端部设有反凹型软趾;过渡区域壁板的外轮廓为斜下延伸的直线形式,过渡区域壁板的外轮廓与船长方向的夹角为30°~45°。本实用新型大大地提高了上层建筑过渡区域的有效抗弯模数,降低总纵应力;还可以减缓应力集中,有效地缩短了上层建筑的过渡区域长度。

技术研发人员:叶旭;华康;任淑霞;赵文斌;刘红平;刘紫嫣;高嵩;芮烜;万正田;马亚成;郑祖中;曹山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0.11.25
技术公布日:2021.07.02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