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船舶快速救援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8-06 18:4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救援 船舶 救生 装置 快速
一种船舶快速救援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船舶救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船舶快速救援救生装置。



背景技术:

远航货轮在海洋上运行的时间较长,船员都是在船上住一两个月乃至半年之久,海上的天气有时候极为恶劣,当水手在甲板上工作时难免会有失足掉入海里的危险,由于远航货轮体积较大,不能采用一般的救援方式。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部分船舶救援技术领域的发明专利,其中申请号为cn201911090428.9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船舶紧急救援升降设备,包括机身,所述机身包括伸缩腔,所述伸缩腔内含有将设备伸长的伸缩机构,所述伸缩腔内上下端面对称设有第一齿条,所述伸缩腔内滑动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内设有第一开口槽,所述第一开口槽内滑动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内设有第二开口槽,所述第一开口槽上下端壁内设有第三开口槽。

现有技术在利用救生圈来进行救援时,救生圈的位置只能固定在伸缩机构的前端位置固定,救生圈在长时间不使用的情况下救生圈内的气体会缓慢的释放且不易被人察觉,在有人失足掉入海里时需要使用救生圈时如果救生圈内气体量不足,会导致无法救援落水人员,如果在需要救援时在对救生圈进行充气,会浪费宝贵的救援时间。

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船舶快速救援救生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快速救援救生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技术在利用救生圈来进行救援时,救生圈的位置只能固定在伸缩机构的前端位置固定,救生圈在长时间不使用的情况下救生圈内的气体会缓慢的释放且不易被人察觉,在有人失足掉入海里时需要使用救生圈时如果救生圈内气体量不足,会导致无法救援落水人员,如果在需要救援时在对救生圈进行充气,会浪费宝贵的救援时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船舶快速救援救生装置,包括安装框,所述安装框的右侧设置有救生圈,所述救生圈的上下两侧对称设置有用于放置救生圈的搁置板,所述搁置板的右侧壁上均转动连接有用于对救生圈进行限位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转动轴上套装有用于其复位的扭簧,所述救生圈靠近安装框一侧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气门,所述气门的左侧设置均有与其插接的气针,所述气针的内侧均设置有第一阀门,且所述气针的左端均固定连接有打气筒,所述打气筒内部均在左右方向上滑动连接有打气推杆,两个所述打气推杆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打气推杆的右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二阀门,两个所述打气筒的外壁上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板,所述第一滑板滑动连接在安装框的内壁左右方向上,所述安装框的内部设置有顶出机构,且安装框的内部设置有用于牵引救生圈的牵引机构,所述安装框内部还设置有联动机构;

所述顶出机构包括两个撞击杆,两个所述撞击杆分别位于两个限位板的左侧,且两个撞击杆的左侧壁上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二滑板,所述第二滑板竖直布置且滑动连接在安装板内壁左右方向上,所述撞击杆的外侧均设置有顶杆,两个所述顶杆分别用于作用限位板翻转释放救生圈,所述顶杆的长度比撞击杆长,所述第二滑板的左侧设置有竖直布置且固定连接在安装框内壁上的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滑板之间共同设置有用于第二滑板复位的顶出弹簧,所述第二滑板的左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与第一固定板在左右方向上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前壁在前后方向上滑动连接有梯形限位杆,所述梯形限位杆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其复位的第一气弹簧,所述梯形限位杆的后侧设置有开设在滑杆前壁上且可与梯形限位杆对接的卡槽;

所述牵引机构包括三个第二固定板,最前侧的所述第二固定板与安装框前侧内壁共同转动连接有第一卷收辊,所述第一卷收辊上缠绕有第一牵引绳,所述第一牵引绳左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卷收辊的外壁上,且第一牵引绳的右端固定连接在救生圈上,后两个第二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卷收辊,所述第二卷收辊的转动轴与第一卷收辊的转动轴固定连接,且第二卷收辊上缠绕有第二牵引绳,所述第二牵引绳的左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卷收辊上,且第二牵引绳的右端穿过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在第二滑板的左侧壁上,最后侧的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后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卷收辊的转动轴固定连接;

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圆柱凸轮,所述圆柱凸轮的左右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竖直布置且固定连接在安装框内壁底部的第三固定板,所述圆柱凸轮的外壁上开设有凸轮槽,所述凸轮槽内滑动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固定连接在连接板的底部,所述圆柱凸轮的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的下后方设置有转动连接在第三固定板左侧壁上的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与第一皮带轮共同传动连接有传动带,所述第二皮带轮的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左下方啮合有转动连接在安装框底部内壁上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后侧啮合有齿条杆,所述齿条杆固定连接在第二滑板的前壁上;

工作时,现有技术在利用救生圈来进行救援时,救生圈的位置只能固定在伸缩机构的前端位置固定,救生圈在长时间不使用的情况下救生圈内的气体会缓慢的释放且不易被人察觉,在有人失足掉入海里时需要使用救生圈时如果救生圈内气体量不足,会导致无法救援落水人员,如果在需要救援时在对救生圈进行充气,会浪费宝贵的救援时间,本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具体方案如下,当有船员落水后,需要紧急救援时,首先驱动电机顺时针转动,电机会带动第二卷收辊和第一卷收辊一起转动,第一卷收辊和第二卷收辊顺时针转动会使他们表面缠绕的第一牵引绳和第二牵引绳均松弛,然后工作人员手动向前拉扯梯形限位杆,使梯形限位杆与卡槽脱离,失去了梯形限位杆对滑杆的限位,处于压缩状态的顶出弹簧会产生较大的弹力,顶出弹簧所产生的弹力会将滑杆和第二滑板向右迅速推动,第二滑板会带动撞击杆和顶杆一起向右移动,第二滑板在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会带动齿条杆一起向右移动,齿条杆会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会带动第二锥齿轮一起转动,第二锥齿轮会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一锥齿轮一起转动,第一锥齿轮会带动第二皮带轮一起转动,第二皮带轮会通过传动带带动第一皮带轮一起转动,第一皮带轮会带动圆柱凸轮一起转动,圆柱凸轮表面的凸轮槽在转动的同时会带动凸块在圆柱凸轮的上方左右方向上做来回移动,凸块会带动连接板一起在左右方向上来回移动,连接板会带动打气推杆同步移动,打气推杆在打气筒内向右移动时,第一阀门会在气压的作用下打开,第二阀门会在气压的作用下关闭,此时打气推杆会将打气筒内的空气向右推动,空气会从气针和气门流入到救生圈内,当打气推杆在打气筒内向左移动时,第一阀门会在气压的作用下关闭,第二阀门会在气压的作用下打开,空气可以进入打气筒内,可以为下一次的充气补充空气,打气推杆会在圆柱凸轮的作用下循环移动向救生圈内充气,当第二滑板带动顶杆向右移动到与限位板的左侧壁接触后,顶杆继续向右移动会驱动限位板向外侧翻转,直到限位板移动到救生圈的上方取消对救生圈的固定,然后撞击杆才会移动到与救生圈接触,撞击杆会将救生圈撞出到落水的船员边上,然后落水的船员即可抓住救生圈,然后再启动电机逆时针转动,电机会带动第一卷收辊和第二卷收辊同步逆时针转动,第一卷收辊和第二卷收辊会分别使第一牵引绳和第二牵引绳在他们表面缠绕,第一牵引绳会将救生圈及抓住救生圈的船员一起向船舱内带动,直到落水的船员得救回到船舱内后,将救生圈放置到两个各支部上,然后使电机继续逆时针转动,第二卷收辊会缠绕第二牵引绳,使第二牵引绳带动第二滑板、滑杆、撞击杆及顶杆一起向左移动,顶杆在与限位板错开后,限位板会在扭簧的作用下回到竖直位置对救生圈起限位作用,然后第二滑板会使顶出弹簧压缩,当滑杆向左移动到与梯形限位杆的斜面接触后,滑杆会作用于梯形限位杆向前滑动,直到梯形限位杆与卡槽对接后,梯形限位杆会在第一气弹簧的作用下插入卡槽,然后第二滑板、滑杆撞击杆及顶杆会被固定住,完成救援工作,本发明通过气门、气针、打气筒和打气推杆的设置,可以在需要救援落水船员时,使顶出弹簧带动第二滑板和撞击杆移动,第二滑板会通过联动机构带动打气推杆在左右方向上来回移动,通过气门向救生圈内填充气体,待救生圈内填充满充足的气体后然后撞击杆才会将救生圈撞出到落水船员身边,然后第一牵引绳即可将落水船员救起,在需要救援时,通过撞出救生圈的过程对救生圈实现快速充气,可以避免救生圈长时间不使用气体量不足,可以避免需要对救生圈充气而浪费宝贵的救援时间,可以使救援工作更好的进行,且可以应付所有的紧急情况,在不使用的情况下也可以不需要工作人员对救生圈进行检修,可以大大减小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安装框上开设有贯穿其右侧内外壁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弧形推板,所述弧形推板的左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滑板的顶部,所述第一滑板的左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其复位的第二弹簧;工作时,考虑到在救生圈内填充满充足的气体后,如果不停止充气还继续向救生圈内充气会导致救生圈爆炸,不仅会导致救援工作无法进行,还会对救生圈旁边的工作人员造成伤害,本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具体方案如下,在救援过程中打气推杆左右移动向救生圈内填充气体时,救生圈会慢慢膨胀,救生圈的外壁会将弧形推板向左推动,当救生圈内的气体量达到饱和状态时,弧形推板会被向左推动到最远距离,此时弧形推板会带动打气筒和气针一起向左移动,气针会移动到与气门脱离的位置,然后打气推杆左右移动时不会再想救生圈内充气,在长期不使用救生圈内气体量慢慢减少时,打气筒会在第二弹簧的弹力左右下带动第一滑板、打气筒一起向右移动,打气筒会带动气针插入到气门内,本发明通过弧形推板和第二弹簧的设置,可以在救援过程中当救生圈内气体充入到饱和状态后,使救生圈带动弧形推板向左移动,时弧形推板通过第一滑板带动打气筒和气针与气门脱离,可以在救生圈内气体量达到饱和后不再向救生圈内充气,可以避免向救生圈内过度充气而到导致救生圈爆炸,可以保证救援工作更好的进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弧形推板的弧度与救生圈的圆周弧度相匹配;工作时,将弧形推板的弧形设置成与救生圈的圆周弧度向同可以使救生圈推动弧形推板向左移动时,救生圈与弧形推板的接触面积更大,可以减小弧形推板对救生圈的单点反作用力,可以避免救生圈被弧形推板扎破,可以更好的保护救生圈,可以保证救援工作更好的进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齿条杆与第二滑板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加强筋;工作时,通过加强筋的设置,可以使齿条杆更好的工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顶出弹簧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顶出弹簧呈上下分布;工作时,通过两个顶出弹簧的设置,可以使救生圈弹出的速度更快,可以使救援过程更快的进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安装框的前后内壁上对称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板的前后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内;工作时,通过第二滑槽和滑动块的设置,可以使第一滑板能在安装框的左右方向上滑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撞击杆的右端设置为球状;工作时,通过将撞击杆的右端设置为球状可以表面撞击杆将救生圈戳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气门、气针、打气筒和打气推杆的设置,可以在需要救援落水船员时,使顶出弹簧带动第二滑板和撞击杆移动,第二滑板会通过联动机构带动打气推杆在左右方向上来回移动,通过气门向救生圈内填充气体,待救生圈内填充满充足的气体后然后撞击杆才会将救生圈撞出到落水船员身边,然后第一牵引绳即可将落水船员救起,在需要救援时,通过撞出救生圈的过程对救生圈实现快速充气,可以避免救生圈长时间不使用气体量不足,可以避免需要对救生圈充气而浪费宝贵的救援时间,可以使救援工作更好的进行,且可以应付所有的紧急情况,在不使用的情况下也可以不需要工作人员对救生圈进行检修,可以大大减小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2.本发明通过弧形推板和第二弹簧的设置,可以在救援过程中当救生圈内气体充入到饱和状态后,使救生圈带动弧形推板向左移动,时弧形推板通过第一滑板带动打气筒和气针与气门脱离,可以在救生圈内气体量达到饱和后不再向救生圈内充气,可以避免向救生圈内过度充气而到导致救生圈爆炸,可以保证救援工作更好的进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总体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总体结构剖视图(隐藏了牵引机构);

图4为本发明总体结构正视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气门、气针、打气筒及打气推杆连接结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梯形限位杆与卡槽连接结构剖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安装框1、救生圈2、搁置板3,限位板4,扭簧5,气门6,气针7,第一阀门8,打气筒9,打气推杆10,连接板1001、第二阀门11,第一滑板12,撞击杆13,第二滑板14,顶杆15,第一固定板16,顶出弹簧17,滑杆18,梯形限位杆19,第一气弹簧20,卡槽21、第二固定板22,第一卷收辊23,第一牵引绳24,第二卷收辊25,第二牵引绳26,电机27,圆柱凸轮28,第三固定板29,凸轮槽30,凸块31,第一皮带轮32,第二皮带轮33,传动带34,第一锥齿轮35,第二锥齿轮36,第一齿轮37,齿条杆38,第一滑槽39,弧形推板40,第二弹簧41、加强筋42第二滑槽43、滑动块4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船舶快速救援救生装置,包括安装框1,安装框1的右侧设置有救生圈2,救生圈2的上下两侧对称设置有用于放置救生圈2的搁置板3,搁置板3的右侧壁上均转动连接有用于对救生圈2进行限位的限位板4,限位板4的转动轴上套装有用于其复位的扭簧5,救生圈2靠近安装框1一侧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气门6,气门6的左侧设置均有与其插接的气针7,气针7的内侧均设置有第一阀门8,且气针7的左端均固定连接有打气筒9,打气筒9内部均在左右方向上滑动连接有打气推杆10,两个打气推杆10通过连接板1001固定连接在一起,打气推杆10的右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二阀门11,两个打气筒9的外壁上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板12,第一滑板12滑动连接在安装框1的内壁左右方向上,安装框1的内部设置有顶出机构,且安装框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牵引救生圈2的牵引机构,安装框1内部还设置有联动机构;

顶出机构包括两个撞击杆13,两个撞击杆分别位于两个限位板4的左侧,且两个撞击杆的左侧壁上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二滑板14,第二滑板14竖直布置且滑动连接在安装板内壁左右方向上,撞击杆的外侧均设置有顶杆15,两个顶杆15分别用于作用限位板4翻转释放救生圈2,顶杆15的长度比撞击杆长,第二滑板14的左侧设置有竖直布置且固定连接在安装框1内壁上的第一固定板16,第一固定板16与第二滑板14之间共同设置有用于第二滑板14复位的顶出弹簧17,第二滑板14的左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滑杆18,滑杆18与第一固定板16在左右方向上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板16的前壁在前后方向上滑动连接有梯形限位杆19,梯形限位杆19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其复位的第一气弹簧20,梯形限位杆19的后侧设置有开设在滑杆18前壁上且可与梯形限位杆19对接的卡槽21;

牵引机构包括三个第二固定板22,最前侧的第二固定板22与安装框1前侧内壁共同转动连接有第一卷收辊23,第一卷收辊23上缠绕有第一牵引绳24,第一牵引绳24左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卷收辊23的外壁上,且第一牵引绳24的右端固定连接在救生圈2上,后两个第二固定板22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卷收辊25,第二卷收辊25的转动轴与第一卷收辊23的转动轴固定连接,且第二卷收辊25上缠绕有第二牵引绳26,第二牵引绳26的左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卷收辊25上,且第二牵引绳26的右端穿过第一固定板16固定连接在第二滑板14的左侧壁上,最后侧的第二固定板22的后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电机27,电机27的输出轴与第二卷收辊25的转动轴固定连接;

联动机构包括圆柱凸轮28,圆柱凸轮28的左右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竖直布置且固定连接在安装框1内壁底部的第三固定板29,圆柱凸轮28的外壁上开设有凸轮槽30,凸轮槽30内滑动连接有凸块31,凸块31固定连接在连接板1001的底部,圆柱凸轮28的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32,第一皮带轮32的下后方设置有转动连接在第三固定板29左侧壁上的第二皮带轮33,第二皮带轮33与第一皮带轮32共同传动连接有传动带34,第二皮带轮33的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35,第一锥齿轮35的左下方啮合有转动连接在安装框1底部内壁上的第二锥齿轮36,第二锥齿轮36的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37,第一齿轮37的后侧啮合有齿条杆38,齿条杆38固定连接在第二滑板14的前壁上;

工作时,现有技术在利用救生圈2来进行救援时,救生圈2的位置只能固定在伸缩机构的前端位置固定,救生圈2在长时间不使用的情况下救生圈2内的气体会缓慢的释放且不易被人察觉,在有人失足掉入海里时需要使用救生圈2时如果救生圈2内气体量不足,会导致无法救援落水人员,如果在需要救援时在对救生圈2进行充气,会浪费宝贵的救援时间,本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具体方案如下,当有船员落水后,需要紧急救援时,首先驱动电机27顺时针转动,电机27会带动第二卷收辊25和第一卷收辊23一起转动,第一卷收辊23和第二卷收辊25顺时针转动会使他们表面缠绕的第一牵引绳24和第二牵引绳26均松弛,然后工作人员手动向前拉扯梯形限位杆19,使梯形限位杆19与卡槽21脱离,失去了梯形限位杆19对滑杆18的限位,处于压缩状态的顶出弹簧17会产生较大的弹力,顶出弹簧17所产生的弹力会将滑杆18和第二滑板14向右迅速推动,第二滑板14会带动撞击杆和顶杆15一起向右移动,第二滑板14在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会带动齿条杆38一起向右移动,齿条杆38会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一齿轮37转动,第一齿轮37会带动第二锥齿轮36一起转动,第二锥齿轮36会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一锥齿轮35一起转动,第一锥齿轮35会带动第二皮带轮33一起转动,第二皮带轮33会通过传动带34带动第一皮带轮32一起转动,第一皮带轮32会带动圆柱凸轮28一起转动,圆柱凸轮28表面的凸轮槽30在转动的同时会带动凸块31在圆柱凸轮28的上方左右方向上做来回移动,凸块31会带动连接板1001一起在左右方向上来回移动,连接板1001会带动打气推杆10同步移动,打气推杆10在打气筒9内向右移动时,第一阀门8会在气压的作用下打开,第二阀门11会在气压的作用下关闭,此时打气推杆10会将打气筒9内的空气向右推动,空气会从气针7和气门6流入到救生圈2内,当打气推杆10在打气筒9内向左移动时,第一阀门8会在气压的作用下关闭,第二阀门11会在气压的作用下打开,空气可以进入打气筒9内,可以为下一次的充气补充空气,打气推杆10会在圆柱凸轮28的作用下循环移动向救生圈2内充气,当第二滑板14带动顶杆15向右移动到与限位板4的左侧壁接触后,顶杆15继续向右移动会驱动限位板4向外侧翻转,直到限位板4移动到救生圈2的上方取消对救生圈2的固定,然后撞击杆才会移动到与救生圈2接触,撞击杆会将救生圈2撞出到落水的船员边上,然后落水的船员即可抓住救生圈2,然后再启动电机27逆时针转动,电机27会带动第一卷收辊23和第二卷收辊25同步逆时针转动,第一卷收辊23和第二卷收辊25会分别使第一牵引绳24和第二牵引绳26在他们表面缠绕,第一牵引绳24会将救生圈2及抓住救生圈2的船员一起向船舱内带动,直到落水的船员得救回到船舱内后,将救生圈2放置到两个各支部上,然后使电机27继续逆时针转动,第二卷收辊25会缠绕第二牵引绳26,使第二牵引绳26带动第二滑板14、滑杆18、撞击杆及顶杆15一起向左移动,顶杆15在与限位板4错开后,限位板4会在扭簧5的作用下回到竖直位置对救生圈2起限位作用,然后第二滑板14会使顶出弹簧17压缩,当滑杆18向左移动到与梯形限位杆19的斜面接触后,滑杆18会作用于梯形限位杆19向前滑动,直到梯形限位杆19与卡槽21对接后,梯形限位杆19会在第一气弹簧20的作用下插入卡槽21,然后第二滑板14、滑杆18撞击杆及顶杆15会被固定住,完成救援工作,本发明通过气门6、气针7、打气筒9和打气推杆10的设置,可以在需要救援落水船员时,使顶出弹簧17带动第二滑板14和撞击杆移动,第二滑板14会通过联动机构带动打气推杆10在左右方向上来回移动,通过气门6向救生圈2内填充气体,待救生圈2内填充满充足的气体后然后撞击杆才会将救生圈2撞出到落水船员身边,然后第一牵引绳24即可将落水船员救起,在需要救援时,通过撞出救生圈2的过程对救生圈2实现快速充气,可以避免救生圈2长时间不使用气体量不足,可以避免需要对救生圈2充气而浪费宝贵的救援时间,可以使救援工作更好的进行,且可以应付所有的紧急情况,在不使用的情况下也可以不需要工作人员对救生圈2进行检修,可以大大减小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请参阅图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安装框1上开设有贯穿其右侧内外壁的第一滑槽39,第一滑槽39内滑动连接有弧形推板40,弧形推板40的左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滑板12的顶部,第一滑板12的左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其复位的第二弹簧41;工作时,考虑到在救生圈2内填充满充足的气体后,如果不停止充气还继续向救生圈2内充气会导致救生圈2爆炸,不仅会导致救援工作无法进行,还会对救生圈2旁边的工作人员造成伤害,本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具体方案如下,在救援过程中打气推杆10左右移动向救生圈2内填充气体时,救生圈2会慢慢膨胀,救生圈2的外壁会将弧形推板40向左推动,当救生圈2内的气体量达到饱和状态时,弧形推板40会被向左推动到最远距离,此时弧形推板40会带动打气筒9和气针7一起向左移动,气针7会移动到与气门6脱离的位置,然后打气推杆10左右移动时不会再想救生圈2内充气,在长期不使用救生圈2内气体量慢慢减少时,打气筒9会在第二弹簧41的弹力左右下带动第一滑板12、打气筒9一起向右移动,打气筒9会带动气针7插入到气门6内,本发明通过弧形推板40和第二弹簧41的设置,可以在救援过程中当救生圈2内气体充入到饱和状态后,使救生圈2带动弧形推板40向左移动,时弧形推板40通过第一滑板12带动打气筒9和气针7与气门6脱离,可以在救生圈2内气体量达到饱和后不再向救生圈2内充气,可以避免向救生圈2内过度充气而到导致救生圈2爆炸,可以保证救援工作更好的进行。

请参阅图1和图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弧形推板40的弧度与救生圈2的圆周弧度相匹配;工作时,将弧形推板40的弧形设置成与救生圈2的圆周弧度向同可以使救生圈2推动弧形推板40向左移动时,救生圈2与弧形推板40的接触面积更大,可以减小弧形推板40对救生圈2的单点反作用力,可以避免救生圈2被弧形推板40扎破,可以更好的保护救生圈2,可以保证救援工作更好的进行。

请参阅图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齿条杆38与第二滑板14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加强筋42;工作时,通过加强筋42的设置,可以使齿条杆38更好的工作。

请参阅图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顶出弹簧17设置为两个,两个顶出弹簧17呈上下分布;工作时,通过两个顶出弹簧17的设置,可以使救生圈2弹出的速度更快,可以使救援过程更快的进行。

请参阅图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安装框1的前后内壁上对称开设有第二滑槽43,第一滑板12的前后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滑动块44,滑动块44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43内;工作时,通过第二滑槽43和滑动块44的设置,可以使第一滑板12能在安装框1的左右方向上滑动。

请参阅图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撞击杆13的右端设置为球状;工作时,通过将撞击杆13的右端设置为球状可以表面撞击杆13将救生圈戳破。

工作原理:工作时,现有技术在利用救生圈2来进行救援时,救生圈2的位置只能固定在伸缩机构的前端位置固定,救生圈2在长时间不使用的情况下救生圈2内的气体会缓慢的释放且不易被人察觉,在有人失足掉入海里时需要使用救生圈2时如果救生圈2内气体量不足,会导致无法救援落水人员,如果在需要救援时在对救生圈2进行充气,会浪费宝贵的救援时间,本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具体方案如下,当有船员落水后,需要紧急救援时,首先驱动电机27顺时针转动,电机27会带动第二卷收辊25和第一卷收辊23一起转动,第一卷收辊23和第二卷收辊25顺时针转动会使他们表面缠绕的第一牵引绳24和第二牵引绳26均松弛,然后工作人员手动向前拉扯梯形限位杆19,使梯形限位杆19与卡槽21脱离,失去了梯形限位杆19对滑杆18的限位,处于压缩状态的顶出弹簧17会产生较大的弹力,顶出弹簧17所产生的弹力会将滑杆18和第二滑板14向右迅速推动,第二滑板14会带动撞击杆和顶杆15一起向右移动,第二滑板14在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会带动齿条杆38一起向右移动,齿条杆38会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一齿轮37转动,第一齿轮37会带动第二锥齿轮36一起转动,第二锥齿轮36会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一锥齿轮35一起转动,第一锥齿轮35会带动第二皮带轮33一起转动,第二皮带轮33会通过传动带34带动第一皮带轮32一起转动,第一皮带轮32会带动圆柱凸轮28一起转动,圆柱凸轮28表面的凸轮槽30在转动的同时会带动凸块31在圆柱凸轮28的上方左右方向上做来回移动,凸块31会带动连接板1001一起在左右方向上来回移动,连接板1001会带动打气推杆10同步移动,打气推杆10在打气筒9内向右移动时,第一阀门8会在气压的作用下打开,第二阀门11会在气压的作用下关闭,此时打气推杆10会将打气筒9内的空气向右推动,空气会从气针7和气门6流入到救生圈2内,当打气推杆10在打气筒9内向左移动时,第一阀门8会在气压的作用下关闭,第二阀门11会在气压的作用下打开,空气可以进入打气筒9内,可以为下一次的充气补充空气,打气推杆10会在圆柱凸轮28的作用下循环移动向救生圈2内充气,当第二滑板14带动顶杆15向右移动到与限位板4的左侧壁接触后,顶杆15继续向右移动会驱动限位板4向外侧翻转,直到限位板4移动到救生圈2的上方取消对救生圈2的固定,然后撞击杆才会移动到与救生圈2接触,撞击杆会将救生圈2撞出到落水的船员边上,然后落水的船员即可抓住救生圈2,然后再启动电机27逆时针转动,电机27会带动第一卷收辊23和第二卷收辊25同步逆时针转动,第一卷收辊23和第二卷收辊25会分别使第一牵引绳24和第二牵引绳26在他们表面缠绕,第一牵引绳24会将救生圈2及抓住救生圈2的船员一起向船舱内带动,直到落水的船员得救回到船舱内后,将救生圈2放置到两个各支部上,然后使电机27继续逆时针转动,第二卷收辊25会缠绕第二牵引绳26,使第二牵引绳26带动第二滑板14、滑杆18、撞击杆及顶杆15一起向左移动,顶杆15在与限位板4错开后,限位板4会在扭簧5的作用下回到竖直位置对救生圈2起限位作用,然后第二滑板14会使顶出弹簧17压缩,当滑杆18向左移动到与梯形限位杆19的斜面接触后,滑杆18会作用于梯形限位杆19向前滑动,直到梯形限位杆19与卡槽21对接后,梯形限位杆19会在第一气弹簧20的作用下插入卡槽21,然后第二滑板14、滑杆18撞击杆及顶杆15会被固定住,完成救援工作,本发明通过气门6、气针7、打气筒9和打气推杆10的设置,可以在需要救援落水船员时,使顶出弹簧17带动第二滑板14和撞击杆移动,第二滑板14会通过联动机构带动打气推杆10在左右方向上来回移动,通过气门6向救生圈2内填充气体,待救生圈2内填充满充足的气体后然后撞击杆才会将救生圈2撞出到落水船员身边,然后第一牵引绳24即可将落水船员救起,在需要救援时,通过撞出救生圈2的过程对救生圈2实现快速充气,可以避免救生圈2长时间不使用气体量不足,可以避免需要对救生圈2充气而浪费宝贵的救援时间,可以使救援工作更好的进行,且可以应付所有的紧急情况,在不使用的情况下也可以不需要工作人员对救生圈2进行检修,可以大大减小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