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压力舱的气体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08-13 16:0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循环系统 气体 船舶 压力
一种压力舱的气体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力舱的气体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饱和潜水船的核心系统为饱和潜水系统,而潜水员在等待加减压过程中全程需要呆在压力舱室中,时间长达数天至十几天,这期间压力舱室内生命支持系统显得格外重要,为此压力舱室内的气体循环是潜水员生命保证的重要指标,如果气体温度、湿度、浓度控制得不得当,可能会导致潜水员发生意外,由于压力舱室加减压都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所以万一潜水员发生意外,医疗救援往往不能够第一时间予以治疗,从而导致更加严重的情况出现。

而目前压力舱室的气体循环通过在相隔的舱室之间设置两个相对较小的排气扇或者换风扇来实现室内的空气的流动,但采用该方式进行实现气体的循环流动的效果并不明显,从而导致气体的温度、湿度、浓度等各项指标并不符合要求,不利于潜水员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压力舱的气体循环系统,通过在压力舱内设置第一气体交换装置、第二气体交换装置及第三气体交换装置,就可以实现压力舱内气体循环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压力舱的气体循环系统,包括压力舱,所述压力舱包括休息舱、生活舱及外舱,所述生活舱位于所述休息舱与所述外舱之间,所述休息舱与所述生活舱之间设有内门,所述生活舱与所述外舱之间设有外门,所述休息舱内设有第一气体交换装置,所述生活舱内设有第二气体交换装置,所述外舱内设有第三气体交换装置,所述第一气体交换装置、所述第二气体交换装置与所述第三气体交换装置均与ecu电连接,且所述第一气体交换装置、所述第二气体交换装置与所述第三气体交换装置均与总进气管和总出气管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一气体交换装置包括第一通气管、第二通气管、第一控制阀及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一端与所述第一通气管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控制阀另一端与所述总进气管相连接,所述第二控制阀一端与所述第二通气管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控制阀另一端与所述总出气管相连接,所述第一通气管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气管另一端均与所述休息舱相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阀及所述第二控制阀均与所述ecu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一气体交换装置还包括设有第三控制阀的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气管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气管相连接,所述第三控制阀与所述ecu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二气体交换装置包括第三通气管、第四通气管、第四控制阀及第五控制阀,所述第四控制阀一端与所述第三通气管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四控制阀另一端与所述总进气管相连接,所述第五控制阀一端与所述第四通气管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五控制阀另一端与所述总出气管相连接,所述第三通气管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通气管另一端均与所述生活舱相连通,所述第四控制阀及所述第五控制阀均与所述ecu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二气体交换装置还包括设有第六控制阀的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通气管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通气管相连接,所述第六控制阀与所述ecu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三气体交换装置包括第五通气管、第六通气管、第七控制阀及第八控制阀,所述第七控制阀一端与所述第五通气管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七控制阀另一端与所述总进气管相连接,所述第八控制阀一端与所述第六通气管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八控制阀另一端与所述总出气管相连接,所述第五通气管另一端与所述第六通气管另一端均与所述外舱相连通,所述第七控制阀及所述第八控制阀均与所述ecu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三气体交换装置还包括设有第九控制阀的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五通气管相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通气管相连接,所述第九控制阀与所述ecu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休息舱内设有第一气体交换装置,生活舱内设有第二气体交换装置,外舱内设有第三气体交换装置,且第一气体交换装置、第二气体交换装置与第三气体交换装置均与总进气管和总出气管相连接。则通过实现了每个舱室内的空气流动的目的,进而实现了压力舱内气体的循环,进而保证了压力舱内气体的各个指标符合人体的标准范围内,进而保证了潜水人员的身体健康以及潜水人员在压力舱内的正常作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压力舱的气体循环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压力舱的气体循环系统的整体气体循环图;

图3为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压力舱的气体循环系统的单独气体循环图;

图4为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压力舱的气体循环系统的部分气体循环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压力舱;11、休息舱;12、生活舱;13、外舱;14、内门;15、外门。

v1、第一控制阀;v2、第二控制阀;v3、第三控制阀;v4、第四控制阀;v5、第五控制阀;v6、第六控制阀;v7、第七控制阀;v8、第八控制阀;v9、第九控制阀

e1、第一通气管;e2、第二通气管;e3、第三通气管;e4、第四通气管;e5、第五通气管;e6、第六通气管;e7、总进气管;e8、总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压力舱的气体循环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压力舱的气体循环系统包括压力舱1,压力舱1包括休息舱11、生活舱12及外舱13,生活舱12位于休息舱11与外舱13之间,休息舱11与生活舱12之间设有内门14,生活舱12与外舱13之间设有外门15,休息舱11内设有第一气体交换装置,生活舱12内设有第二气体交换装置,外舱13内设有第三气体交换装置,第一气体交换装置、第二气体交换装置与第三气体交换装置均与ecu电连接,且第一气体交换装置、第二气体交换装置与第三气体交换装置均与总进气管e7和总出气管e8相连接。

具体地,休息舱11作为潜水人员的休息或者查阅资料的舱室,生活舱12作为潜水人员办公和起居的舱室,而外舱13作为潜水人员洗漱或出入压力舱1的舱室,潜水人员通过内门14出入休息舱11,潜水人员通过外门15进入到生活舱12。进一步地,第一气体交换装置、第二气体交换装置与第三气体交换装置均与ecu电连接,而第一气体交换装置设在休息舱11内,则休息舱11通过第一气体交换装置实现气体循环交换,保证休息舱11内的气体流通,第二气体交换装置设在生活舱12内,生活舱12通过第二气体交换装置实现气体循环交换,保证生活舱12内的气体流通;第三气体交换装置设在外舱13内,外舱13通过第三气体交换装置进行气体交换,保证外舱13内的气体流通,从而实现压力舱1内的各个单独舱室气体的流动性,即压力舱1内的休息舱11、生活舱12及外舱13内部的气体单独循环,进而保证压力舱1内气体的各个指标符合人体的标准范围内,进而保证了潜水人员的身体健康以及潜水人员在压力舱1内的正常作业。进一步地,总进气管e7的一端和总出气管e8的一端与第一气体交换装置、第二气体交换装置与第三气体交换装置相连接,总进气管e7的一端和总出气管e8的另一端与ecu相连通,则压力舱1内排出的气体通过ecu进行净化和处理,再将净化和处理后的达标气体再输送到总进气管e7,从而实现了通过ecu对压力舱1内的气体进行检测和把控的目的。

如图1及图3所示,第一气体交换装置包括第一通气管e1、第二通气管e2、第一控制阀v1及第二控制阀v2,第一控制阀v1一端与第一通气管e1一端相连接,第一控制阀v1另一端与总进气管e7相连接,第二控制阀v2一端与第二通气管e2一端相连接,第二控制阀v2另一端与总出气管e8相连接,第一通气管e1另一端与第二通气管e2另一端均与休息舱11相连通,第一控制阀v1及第二控制阀v2均与ecu电连接。

具体地,当潜水人员需要在休息舱11内进行调整休息时,潜水人员可通过ecu控制第一控制阀v1开启,总进气管e7将与第一通气管e1互通,新鲜空气流经总进气管e7和第一通气管e1后,通入到休息舱11内部,ecu同时控制第二控制阀v2开启,使得总出气管e8与第二通气管e2互通,则休息舱11内的气体将从第二通气管e2流入到总出气管e8进行排出,从而实现休息舱11内的气体交换,且实现了休息舱11内的气体循环。

如图1所示,第一气体交换装置还包括设有第三控制阀v3的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一通气管e1相连接,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第二通气管e2相连接,第三控制阀v3与ecu电连接。

具体地,当ecu控制第三控制阀v3开启,并将第一控制阀v1或第二控制阀v2任意其中一个进行关闭,则第一通气管e1与第二通气管e2之间通过第三控制阀v3相连通,进而实现通过第一通气管e1与第二通气管e2,同时向休息舱11内导入新鲜空气的目的,或通过第一通气管e1与第二通气管e2,同时向休息舱11外排出舱内的空气的目的。

如图1及图3所示,第二气体交换装置包括第三通气管e3、第四通气管e4、第四控制阀v4及第五控制阀v5,第四控制阀v4一端与第三通气管e3一端相连接,第四控制阀v4另一端与总进气管e7相连接,第五控制阀v5一端与第四通气管e4一端相连接,第五控制阀v5另一端与总出气管e8相连接,第三通气管e3另一端与第四通气管e4另一端均与生活舱12相连通,第四控制阀v4及第五控制阀v5均与ecu电连接。

具体地,当潜水人员需要在生活舱12内进行活动作业时,潜水人员可通过ecu控制第四控制阀v4开启,总进气管e7将与第三通气管e3互通,新鲜空气经总进气管e7和第三通气管e3后,通入到生活舱12内部,ecu同时控制第五控制阀v5开启,使得总出气管e8与第四通气管e4互通,则生活舱12内的气体将从第四通气管e4流入到总出气管e8进行排出,从而实现生活舱12内的气体交换,且实现了生活舱12内的气体循环。

如图1所示,第二气体交换装置还包括设有第六控制阀v6的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三通气管e3相连接,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第四通气管e4相连接,第六控制阀v6与ecu电连接。

具体地,当ecu控制第六控制阀v6开启,并将第四控制阀v4或第五控制阀v5任意其中一个进行关闭,则第三通气管e3与第四通气管e4之间通过第六控制阀v6相连通,进而实现通过第三通气管e3与第四通气管e4,同时向生活舱12内导入新鲜空气的目的,或通过第三通气管e3与第四通气管e4,同时向生活舱12外排出舱内的空气的目的。

如图1所示,第三气体交换装置包括第五通气管e5、第六通气管e6、第七控制阀v7及第八控制阀v8,第七控制阀v7一端与第五通气管e5一端相连接,第七控制阀v7另一端与总进气管e7相连接,第八控制阀v8一端与第六通气管e6一端相连接,第八控制阀v8另一端与总出气管e8相连接,第五通气管e5另一端与第六通气管e6另一端均与外舱13相连通,第七控制阀v7及第八控制阀v8均与ecu电连接。

具体地,当潜水人员需要出入外舱13或在外舱13内进行洗漱时,潜水人员可通过ecu控制第七控制阀v7开启,总进气管e7将与第五通气管e5互通,新鲜空气经总进气管e7和第五通气管e5后,通入到外舱13内部,ecu同时控制第八控制阀v8开启,使得总出气管e8与第六通气管e6互通,则外舱13内的气体将从第五通气管e5流入到总出气管e8排出,从而实现外舱13内的气体交换,且实现了外舱13内的气体循环。

如图1所示,第三气体交换装置还包括设有第九控制阀v9的第三连接管,第三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五通气管e5相连接,第三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第六通气管e6相连接,第九控制阀v9与ecu电连接。

具体地,当ecu控制第九控制阀v9开启,并将第七控制阀v7或第八控制阀v8任意其中一个进行关闭,则第五通气管e5与第六通气管e6之间通过第九控制阀v9相连通,进而实现通过第五通气管e5与第六通气管e6,同时向外舱13内导入新鲜空气的目的,或通过第五通气管e5与第六通气管e6,同时向外舱13外排出舱内的空气的目的。

如图2所示,当每个潜水人员需要在压力舱1内的每个舱室来回走动进行作业活动时,为保证了压力舱1内的气体的湿度、温度等指标相同,即压力舱1的气体整体循环流动,则本实施例1公开本压力舱的气体循环系统的一种方式:内门14与外门15均为开启状态,方便潜水人员在每个舱室来回走动,ecu控制第一控制阀v1、第三控制阀v3、第四控制阀v4、第六控制阀v6、第八控制阀v8及第九控制阀v9均为开启状态且ecu控制第二控制阀v2、第五控制阀v5及第七控制阀v7为关闭状态,则新鲜气体通过总进气管e7分别流向到第一通气管e1、第二通气管e2、第三通气管e3及第四通气管e4,再通过第一通气管e1、第二通气管e2、第三通气管e3及第四通气管e4分别对应通入到休息舱11及生活舱12内,也即进入到压力舱1的整个舱室内,而压力舱1整个舱室内的气体,通过第五通气管e5及第六通气管e6通入到总出气管e8,再通过总出气管e8向外排出,则压力舱的气体循环系统进入整体循环模式,实现压力舱1整个舱室内的气体的整体循环,保证操作人员在压力舱1内的每个舱室随时走动和正常活动,而避免了哪个舱室缺乏气体流动产生不适的问题。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1公开本压力舱的气体循环系统的另一种方式:内门14与外门15均为关闭状态,ecu控制第一控制阀v1、第二控制阀v2、第四控制阀v4、第五控制阀v5、第七控制阀v7及第八控制阀v8均为开启状态且ecu控制第三控制阀v3、第六控制阀v6及第九控制阀v9为关闭状态,则新鲜气体通过总进气管e7分别流向到第一通气管e1、第三通气管e3及第五通气管e5,再通过第一通气管e1、第三通气管e3及第五通气管e5分别对应通入到休息舱11、生活舱12及外舱13内,而休息舱11、生活舱12及外舱13内的气体,分别对应通过第二通气管e2、第四通气管e4及第六通气管e6通入到总出气管e8,再通过总出气管e8向外排出,进入压力舱1的单独循环模式,从而实现每个舱室内的气体的单独循环,该模式适合多个潜水人员需要分别各自在某个舱室内进行活动,且每个舱室之间互不干扰的状态时,保证每个舱室内的潜水人员能正常活动。

如图4所示,当操作人员需要进行轮班作业时,则将有部分操作人员需要在休息舱11内进行调整休息,而另一部分操作人员需要在生活舱12和外舱13内活动作业,为避免生活舱12内作业的人员在沟通作业时影响到休息舱11内的操作人员,内门14将处于关闭状态,而外门15将处于开启状态,则则本实施力2公开本压力舱的气体循环系统的另一种方式:ecu控制第一控制阀v1、第二控制阀v2、第四控制阀v4、第六控制阀v6、第八控制阀v8及第九控制阀v9均为开启状态且ecu控制第三控制阀v3、第五控制阀v5及第七控制阀v7为关闭状态,则新鲜气体通过总进气管e7分别流向到第一通气管e1、第三通气管e3及第四通气管e4,再通过第一通气管e1、第三通气管e3及第四通气管e4分别对应通入到休息舱11及生活舱12内,而休息舱11及生活舱12内的气体,通过第二通气管e2、第五通气管e5及第六通气管e6通入到总出气管e8,再通过总出气管e8向外排出,则休息舱11内的气体进行单独循环,而生活舱12与外舱13通过生活舱12通入新鲜气体,外舱13排出舱内的气体,进而实现两个舱室内的气体连通循环流动,该方式进入压力舱的气体循环系统进入部分循环模式,进而保证在生活舱12及外舱13内的操作人员走动和正常活动,而在休息舱11内的操作人员正常休息,解决了两个生活舱12与休息舱11之间互不影响而舱室内气体循环流动的问题。

综合上述一种压力舱的气体循环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

休息舱内设有第一气体交换装置,生活舱内设有第二气体交换装置,外舱内设有第三气体交换装置,且第一气体交换装置、第二气体交换装置与第三气体交换装置均与总进气管和总出气管相连接。通过实现了每个舱室内的空气流动的目的,进而实现了压力舱内气体的循环,进而保证了压力舱内气体的各个指标符合人体的标准范围内,进而保证了潜水人员的身体健康以及潜水人员在压力舱内的正常作业。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