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深潜坐底船的制作方法

2021-08-06 18:4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船舶 技术 深潜坐底船
一种深潜坐底船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技术船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深潜坐底船。



背景技术:

风电平台、生活平台等无动力船舶在作业时需由拖轮拖至深海区域,其使用的主要设备为拖曳设备。拖曳设备安装在无动力船舶的甲板上,拖航时将拖曳三角眼板与拖轮的拖索相连接,拖航完毕需使用回收绞车将拖曳设备收回。

深潜坐底船为了同时满足其漂浮及坐底的功能,主要结构由上壳体、立柱、下壳体构成,坐底状态时下壳体及立柱没入水中,上壳体处于水上。漂浮状态时上、下壳体甲板均处于水上,此时阻力较小,也是拖航时的状态。由于深潜坐底船的特殊结构导致拖曳系统的布置较为困难,上、下壳体高度差达几十米,导致龙须缆等设备回收系统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潜坐底船,以提升拖曳作业效率及稳定性。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深潜坐底船,包括上壳体、立柱、下壳体和拖曳结构,所述拖曳结构包括至少一组拖曳机构和回收机构,所述拖曳机构包括:

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间隔设置于所述下壳体上;

连接眼板;

第一拖缆,所述第一拖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眼板相连,所述第一拖缆的一端能够与拖轮相连;

第二拖缆,所述第二拖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眼板相连,所述第二拖缆的另一端与第一固定部相连;

第三拖缆,所述第三拖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眼板相连,所述第三拖缆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部相连,所述第三拖缆与所述第二拖缆呈八字形;及

回收缆,所述回收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眼板相连,所述回收机构用于绞收所述回收缆。

作为优选,所述回收机构包括:

绞车,设置于所述上壳体上,所述回收缆的未与所述连接眼板相连的一端相连与所述绞车相连;

吊架,设置于所述下壳体上,所述吊架上设置有滑轮,所述回收缆能够抵接于所述滑轮并与所述绞收组件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吊架包括:

第一支杆,所述滑轮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杆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下壳体;及

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支杆,所述第二支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下壳体。

作为优选,所述回收机构还包括:

多个导向滑车,多个所述导向滑车均转动设置于所述深潜坐底船上,所述回收缆能够分别抵接于多个所述导向滑车。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拖缆包括龙须缆和龙须链,所述龙须缆的一端与所述龙须链相连,所述龙须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眼板相连,所述龙须链的另一端与第一固定部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龙须缆的两端均设置有卸扣,所述龙须缆通过所述卸扣与所述连接眼板或所述龙须链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拖曳机构设置有两组。

作为优选,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多个导缆孔,所述第二拖缆能够穿过对应的所述导缆孔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连,第三拖缆能够穿过对应的所述导缆孔与所述第二固定部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均采用斯密特眼板。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眼板采用三角眼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深潜坐底船包括上壳体、立柱、下壳体和拖曳结构,拖曳结构包括至少一组拖曳机构和回收机构,拖曳机构包括固定组件、连接眼板、第一拖缆、第二拖缆、第三拖缆和回收缆,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间隔设置于下壳体上;第一拖缆的一端与连接眼板相连,第一拖缆的一端能够与拖轮相连;第二拖缆的一端与连接眼板相连,第二拖缆的另一端与第一固定部相连;第三拖缆的一端与连接眼板相连,第三拖缆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部相连,第三拖缆与第二拖缆呈八字形,以便拖轮拖曳;回收缆的一端与连接眼板相连,回收机构用于绞收回收缆,并能够将拖曳机构收回到深潜坐底船上;该深潜坐底船的拖曳作业效率较高,且其拖曳结构能够实现拖曳机构的回收,此外,拖曳机构的各零部件之间的连接较为牢固,稳定性强,间接地提升了拖曳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出的深潜坐底船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提出的深潜坐底船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发明提出的吊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出的第一拖缆、第二拖缆、第三拖缆和回收缆与连接眼板的连接关系图。

图中:

1、上壳体;2、立柱;3、下壳体;4、拖曳结构;

31、导缆孔;41、拖曳机构;42、回收机构;

411、固定组件;412、连接眼板;413、第一拖缆;414、第二拖缆;415、第三拖缆;416、回收缆;421、绞车;422、吊架;423、导向滑车;

4111、第一固定部;4112、第二固定部;4221、第一支杆;4222、第二支杆;4223、滑轮;4224、连接件;4141、龙须缆;4142、龙须链;4143、卸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深潜坐底船,如图1和图2所示,该深潜坐底船包括上壳体1、立柱2、下壳体3和拖曳结构4,拖曳结构4包括至少一组拖曳机构41和回收机构42,拖曳机构41包括固定组件411、连接眼板412、第一拖缆413、第二拖缆414、第三拖缆415和回收缆416,固定组件411包括第一固定部4111和第二固定部4112,第一固定部4111和第二固定部4112间隔设置于下壳体3上;第一拖缆413的一端与连接眼板412相连,第一拖缆413的一端能够与拖轮相连;第二拖缆414的一端与连接眼板412相连,第二拖缆414的另一端与第一固定部4111相连;第三拖缆415的一端与连接眼板412相连,第三拖缆415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部4112相连,第三拖缆415与第二拖缆414呈八字形,以便拖轮拖曳;回收缆416的一端与连接眼板412相连,回收机构42用于绞收回收缆416,并能够将拖曳机构41收回到深潜坐底船上;该深潜坐底船的拖曳作业效率较高,且其拖曳结构4能够实现拖曳机构41的回收,此外,拖曳机构41的各零部件之间的连接较为牢固,稳定性强,间接地提升了拖曳作业效率。

如图2所示,回收机构42包括绞车421和吊架422,该绞车421设置于上壳体1上,回收缆416的未与连接眼板412相连的一端相连与绞车421相连,当绞车421转动时,绞车421能够绞收或释放回收缆416;该吊架422设置于下壳体3上,吊架422上设置有滑轮4223,回收缆416能够抵接于滑轮4223并与绞收组件相连,该滑轮4223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并能够使回收缆416快速通过吊架422。

如图3所示,吊架422包括第一支杆4221和第二支杆4222,滑轮4223转动设置于第一支杆4221的一端,第一支杆4221的另一端铰接于下壳体3;第二支杆4222的一端铰接于第一支杆4221,第二支杆4222的另一端铰接于下壳体3,以使该吊架422形成a字型;第一支杆4221和第二支杆4222能够分别绕其与下壳体3的铰接点进行转动,以对拖曳机构41进行回收。

优选地,吊架422还包括连接件4224,滑轮4223转动设置于连接件4224的一端,连接件4224的另一端铰接于于第一支杆4221,滑轮4223能够绕其与连接件4224的连接点进行自转,还能绕连接件4224与第一支杆4221的铰接点进行公转,以便调整滑轮4223的角度,从而更好地对回收缆416进行导线。

为了将回收缆416导向至绞车421,本实施例中的回收机构42还包括多个导向滑车423,多个导向滑车423分别转动设置于下壳体3、上壳体1和立柱2上,回收缆416能够分别抵接于多个导向滑车423,以对其进行导向,在此不再对多个导向滑车423的安装位置进行限定,只要能将回收缆416导向至绞车421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拖缆414包括龙须缆4141和龙须链4142,龙须缆4141的一端与龙须链4142相连,龙须缆4141的另一端与连接眼板412相连,龙须链4142的另一端与第一固定部4111相连,该第二拖缆414的重量较轻,便于操作和维护,成本低。

为了便于龙须缆4141与眼板或龙须链4142相连,本实施例在龙须缆4141的两端均设置了卸扣4143(参见图4),龙须缆4141能够通过卸扣4143与连接眼板412或龙须链4142相连,当龙须缆4141或龙须链4142发生损坏时,维修人员可通过卸扣4143将龙须缆4141与龙须链4142或连接眼分离,以便更换;同理,第一拖缆413和回收缆416的端部也设置了卸扣4143,以便第一拖缆413和回收缆416与连接眼板412相连。

由于深潜坐底船的吨位较大,在拖轮的拖曳过程中,拖曳机构41很容易发生损坏,因此,本实施例将拖曳机构41设置了两组,一组拖曳机构41为常用,一组拖曳机构41为备用,当一组拖曳机构41发生损坏时,操作人员可快速地使用备用的拖曳机构41进行拖曳作业,以提升拖曳作业效率。

优选地,备用的拖曳机构41的固定组件411包括第三固定部和第四固定部,第三固定部和第四固定部间隔设置于下壳体3上,且第三固定部位于第一固定部4111的远离第二固定部4112的一侧,第四固定部位于第二固定部4112的远离第一固定部4111的一侧;可选地,第三固定部与第一固定部4111的间隔为2.25米,第四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4112的间隔也为2.25米。

为了限制龙须链4142的位置,本实施例在下壳体3上设置有四个导缆孔31,第二拖缆414能够穿过对应的导缆孔31与第一固定部4111相连,第三拖缆415能够穿过对应的导缆孔31与第二固定部4112相连。同理,备用的拖曳机构41的第二拖缆414能够穿过对应的导缆孔31与第三固定部相连,第三拖缆415能够穿过对应的导缆孔31与第四固定部相连。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固定部4111、第二固定部4112、第三固定部和第四固定部均采用斯密特眼板;此外,连接眼板412采用了三角眼板。

当需要回收拖曳机构41时,操作人员无需下到下壳体3,仅在上壳体1上操作绞车421即可完成拖曳机构41的回收作业,操作省时省力,且较为安全;当绞车421绞收回收缆416时,回收缆416依次经过支架上的滑轮4223和多个导向滑车423,最终到达绞车421。

可选地,第二支杆4222采用伸缩油缸,当拖曳机构41被会受到一定的位置时,第二支杆4222缩回,并带动第一支杆4221朝向立柱2的方向转动,以将拖曳机构41吊至下壳体3上。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