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筏板后浇带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16:1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建筑施工 施工 结构 筏板后浇带


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筏板后浇带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2.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筏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混凝土带。
3.目前,在后浇带的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在两块筏板之间留空以形成后浇带区域,随后在一段时间后在后浇带区域内进行混凝土浇筑以形成混凝土带;在对后浇带区域进行留空时,需要使用模板对筏板所需浇筑的区域边缘进行分隔,以起到减少筏板浇注成型时混凝土流入后浇带区域的作用,其中,在相关技术中,模板包括隔板以及支撑杆,隔板为两块,两块隔板沿竖直方向设置并且相互平行,支撑杆设置于两块隔板之间,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两块隔板相固定连接,支撑杆起到对两块隔板进行支撑的作用,此时,两块隔板之间可形成留空区域,两块隔板对混凝土进行阻隔。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模板通常使用木质材料,在搭建模板时,需要将钉子打入支撑杆以及隔板处,实现支撑杆以及隔板之间的相互固定安装,然而,后浇带的长度通常较长,操作人员需要沿着后浇带的长度方向依次对多组模板进行搭建,安装过程较为繁琐及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升模板的安装便捷性,本技术提供一种筏板后浇带施工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筏板后浇带施工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筏板后浇带施工结构,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隔板以及设置于两块隔板之间的支撑杆,两块所述隔板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扣合块,所述第一扣合块上设置有扣合槽,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扣合块,位于所述支撑杆两端的所述第二扣合块分别插接于两块隔板上的所述第一扣合块的所述扣合槽内,所述第一扣合块上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限制所述第二扣合块松脱至所述扣合槽外。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施工结构进行安装搭建的过程中,首先将支撑杆的两端通过第二扣合块插接于第一扣合块上,此时支撑杆与隔板实现相互快速定位,随即启动限位组件,可使第二扣合块限位于扣合槽内,使得第一扣合块与第二扣合块相扣合,支撑杆的端部与隔板之间实现相互固定,过程方便快捷。
9.优选的,所述第二扣合块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支臂以及第二支臂,所述第一支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臂的中部相连,所述第一支臂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杆相连,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第二支臂相垂;所述第一扣合块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所述扣合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段以及第二段,所述扣合槽的所述第一段以及所述第二段在所述第一侧壁上开口,所述第一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段相连,所述扣合槽的第一段的另一端
在所述第二侧壁处开口,所述第一支臂插接于所述扣合槽的第一段处,所述第二支臂插接于所述扣合槽的第二段处,所述限位组件用于盖合所述扣合槽在第一侧壁处的开口。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互垂直的第一支臂以及第二支臂形成t字形的卡接结构,同时,扣合槽上相互垂直的第一段以及第二段形成t形槽结构,此时将第二扣合块插接于扣合槽内,第一扣合块与第二扣合块实现相互扣接,结构稳定,另外,启动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将扣合槽在第一侧壁处的开口盖合,可起到对第二扣合块抵接限位的作用,使得第二扣合块不易松脱至第一扣合块外,实现第二扣合块的固定安装,结构设计合理且稳定。
11.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盖板、弹性卡扣以及解锁块,所述盖板的一侧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扣合块上,所述弹性卡扣固定连接于所述盖板的另一侧,所述盖板可转动盖合于所述扣合槽的开口,所述第一扣合块上开设有锁合槽,所述弹性卡扣与所述锁合槽相插接配合并且所述弹性卡扣与所述锁合槽的槽壁相扣接配合;所述解锁块滑移连接于所述第一扣合块上,所述解锁块用于推动所述弹性卡扣脱离所述锁合槽。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将第二扣合块限位于第一扣合块内时,转动盖板,使得盖板盖合于扣合槽的开口处,此时弹性卡扣插接于锁合槽内并与第一扣合块相扣合,此时盖板实现固定,第二扣合块得到限位;另外,当需要对支撑杆进行拆卸时,按压解锁块,可使弹性卡扣松脱锁合槽的槽壁,此时盖板松脱于第一扣合块,随后可将盖板打开,即可将第二扣合块从第一扣合块内抽离,实现支撑杆的拆卸,过程方便快捷。
13.优选的,所述第一扣合块上贯穿设置有滑移孔,所述滑移孔与所述锁合槽相连通,所述解锁块贯穿所述滑移孔,并且所述解锁块与所述滑移孔的孔壁相滑移抵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移孔使得解锁块可从第一扣合块的外部穿设至锁合槽内,并且滑移孔的孔壁对解锁块进行滑移导向,实现解锁块与第一扣合块之间的滑移连接,同时使得解锁块移动时更为稳定。
15.优选的,所述第一扣合块、所述第二扣合块以及所述支撑杆为多组,多组所述第一扣合块、所述第二扣合块以及所述支撑杆均匀布置于两块所述隔板之间。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均匀布置于两块隔板之间的多组第一扣合块、第二扣合块以及支撑杆可对两块隔板之间的多个位置进行加固支撑,使得两块隔板之间的稳固性得到提升。
17.优选的,多组所述第一扣合块、所述第二扣合块以及所述支撑杆中相邻的两根所述支撑杆之间设置有加固杆,所述加固杆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杆上。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杆起到将两根支撑杆进行受力关联的作用,使得对两块隔板的支撑强度得到提升。
19.优选的,所述隔板的一侧表面凸设有加强凸筋,所述加强凸筋包括宽度延伸段以及长度延伸段,所述长度延伸段沿着所述隔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宽度延伸段沿着所述隔板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长度延伸段以及所述宽度延伸段相交。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凸筋的长度延伸段以及宽度延伸段可对隔板在长度方向上以及宽度方向上的结构强度进行加固,使得加强凸筋不易弯折,隔板的结构强度得到提升。
21.优选的,所述加强凸筋的宽度延伸段以及长度延伸段分别为多段,多段所述宽度延伸段沿着所述隔板的长度方向呈间隔设置,多段所述长度延伸段沿着所述隔板的宽度方
向呈间隔设置。
22.通过采用上升沿技术方案,多段宽度延伸段以及多段长度延伸段可形成纵横交错的网格状加强结构,使得加强凸筋覆盖于隔板的面积增大,隔板的结构强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将支撑杆的两端通过第二扣合块插接于第一扣合块上,此时支撑杆与隔板实现相互快速定位,随即启动限位组件,可使第二扣合块限位于扣合槽内,使得第一扣合块与第二扣合块相扣合,支撑杆的端部与隔板之间实现相互固定,过程方便快捷,模板的安装便捷性得到提升;
25.2、转动盖板,使得弹性卡扣插接于锁合槽内并与第一扣合块相扣合,盖板此时对第二扣合块进行限位,支撑杆的端部实现固定,当需要对支撑杆进行拆卸时,按压解锁块,可使弹性卡扣松脱锁合槽的槽壁,此时盖板可打开,将第二扣合块从第一扣合块内抽离,即可实现支撑杆的拆卸,过程方便快捷;
26.3、加强凸筋的长度延伸段以及宽度延伸段可对隔板在长度方向上以及宽度方向上的结构强度进行加固,使得加强凸筋不易弯折,隔板的结构强度较好。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筏板后浇带施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盖板相对于第一扣合块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盖板、第一扣合块以及第二扣合块的剖视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隔板;2、支撑杆;3、加强凸筋;31、长度延伸段;32、宽度延伸段;4、第一扣合块;41、第一侧壁;42、第二侧壁;43、扣合槽;431、第一段;432、第二段;44、锁合槽;45、滑移孔;5、第二扣合块;51、第一支臂;52、第二支臂;6、限位组件;61、盖板;62、弹性卡扣;63、解锁块;7、加固杆。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筏板后浇带施工结构。参照图1,该筏板后浇带施工结构,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隔板1以及设置于两块隔板1之间的支撑杆2,支撑杆2位于两块隔板1之间,支撑杆2用于对两块隔板1进行支撑。
33.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隔板1呈长条板状设,隔板1沿竖直摆放于地面上,并且隔板1的长度方向沿水平方向延伸,两块隔板1之间可分隔形成两块筏板的后浇带区域,两块筏板分别在两块隔板1相背的两侧进行浇筑成型,隔板1在此起到对混凝土进行分隔的作用。另外,为提升隔板1的结构强度以减少隔板1产生形变的可能性,隔板1的一侧表面凸设有加强凸筋3,更具体地说,加强凸筋3位于隔板1与筏板相背的一侧表面处。
34.具体的,加强凸筋3与隔板1相一体连接,加强凸筋3包括宽度延伸段32以及长度延伸段31,其中,长度延伸段31沿着隔板1的长度方向自一侧延伸至另一侧延伸,长度延伸段31可以为多段,比如为两段、三段或者四段等;并且多段长度延伸段31沿着隔板1的宽度方向呈等间距设置,需要说明的是,长度延伸段31的具体设置段数可依据实际需要作对应设
置,在此不对长度延伸段31的具体设置数量作限制。此时,沿着隔板1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度延伸段31可对隔板1在长度方向上进行结构加固,使得隔板1不易在长度方向上产生弯折。
35.另外,宽度延伸段32沿着隔板1的宽度方向自隔板1的顶部一侧向底部一侧延伸,宽度延伸段32可以为多段,比如为八段、十段或者二十段等,多段宽度延伸段32沿着隔板1的长度方向呈等间距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宽度延伸段32的而具体设置数量可依据实际需要作对应设置,在此不对宽度延伸段32的具体设置数量作限制,在此,沿着隔板1宽度方向延伸的宽度延伸段32可对隔板1在宽度方向上进行加固,使得隔板1不易在宽度方向上产生弯折。
36.此外,长度延伸段31以及宽度延伸段32相交,此时,多段宽度延伸段32以及多段长度延伸段31可形成纵横交错的网格状加强结构,使得加强凸筋3覆盖于隔板1的一侧表面,隔板1在多个位置上的强度得到提升。
37.参照图1和图2,为提升支撑杆2安装时的便捷性,两块隔板1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扣合块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扣合块4呈方块状设置,第一扣合块4的一侧侧壁通过焊接固定的方式固定安装于隔板1的侧壁上,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扣合块4应该避开加强凸筋3,以提升第一扣合块4安装时的稳定性。此时,第一扣合块4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侧壁41以及第二侧壁42,在此,将任一隔板1上的第一扣合块4朝向另一隔板1的一侧的表面定义为第二侧壁42,并将与第二侧壁42相邻的一侧侧壁定义为第一侧壁41。
38.第一扣合块4上设置有扣合槽43,扣合槽43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段431以及第二段432,其中,扣合槽43在第一侧壁41上自外向内凹陷形成,此时,扣合槽43的第一段431以及第二段432均在第一侧壁41上开口;第一段431以及第二段432均呈直槽状设置,第一段431的一端与第二段432的中部相连,并且第一段431以及第二段432相互垂直,第一段431此时的长度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扣合槽43的第一段431的另一端朝向第二侧壁42处延伸,并且第一段431远离第二段432的一端在第二侧壁42处开口,此时,扣合槽43呈t型槽状设置,扣合槽43用于供支撑杆2卡接定位。
39.其中,支撑杆2可以呈圆杆状或者方杆状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2呈方杆状设置,支撑杆2沿水平方向设置,支撑杆2与隔板1相垂直;支撑杆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扣合块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扣合块5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支臂51以及第二支臂52,第一支臂51以及第二支臂52均呈板状设置,第一支臂51的一侧与第二支臂52的中部相连,通常,第一支臂51与第二支臂52可相互焊接固定,第一支臂51与第二支臂52相垂,此时,第二扣合块5形成t型块结构;另外,第一支臂51的另一端与支撑杆2相连,通常,第一支臂51与支撑杆2的端部通过焊接固定的方式相互固定,第一支臂51此时与支撑杆2的端面相垂直。
40.位于支撑杆2两端的第二扣合块5分别插接于两块隔板1上的第一扣合块4的扣合槽43内,更具体地说,此时的扣合槽43的外缘轮廓与第二扣合块5的外缘轮廓相一致,第一支臂51插接于扣合槽43的第一段431,第一支臂51的表面与扣合槽43第一段431的槽壁相贴合抵接;第二支臂52插接于扣合槽43的第二段432处,并且第二支臂52的表面与扣合槽43第二段432的槽壁相抵接贴合,在此,扣合槽43对第二扣合块5进行扣合定位,使得支撑杆2的两端分别定位于两块隔板1的第一扣合块4上,定位过程快捷方便。隔板1受到的压力可经过第一扣合块4以及第二扣合块5并最终传递至支撑杆2上,支撑杆2实现对两个隔板1进行支撑。
41.参照图2和图3,为提升第一扣合块4与第二扣合块5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第一扣合块4上设置有限位组件6,限位组件6用于盖合扣合槽43在第一侧壁41处的开口,从而限制第二扣合块5从第一侧壁41处松脱至扣合槽43外。
42.具体的,限位组件6包括盖板61、弹性卡扣62以及解锁块63,在本实施例中,盖板61呈矩形板状设置,盖板61的表面积大于扣合槽43的面积大小,盖板61的一侧转动连接于第一扣合块4上,更具体地说,盖板61的一侧侧边通过铰链铰接于第一侧壁41的底部位置处,铰链的轴心沿水平方向设置。此时盖板61可自下向上转动,直至盖板61与第一侧壁41相抵接贴合,此时,盖板61可转动盖合于扣合槽43在第一侧壁41上的开口。
43.另外,弹性卡扣62固定连接于盖板61远离铰链的一侧,弹性卡扣62与盖板61相一体连接,并且弹性卡扣62位于盖板61抵接贴合于第一侧壁41的一侧表面处,盖板61以及弹性卡扣62都可以使用塑料材料制成,弹性卡扣62为倒钩状的卡扣结构,弹性卡扣62用于与第一扣合块4相扣合固定。
44.其中,第一扣合块4上开设有锁合槽44,锁合槽44在第一侧壁41上自外向内凹陷设置形成,锁合槽44的槽壁靠近槽口的位置处凸设有卡接凸起,当盖板61朝向第一侧壁41转动时,弹性卡扣62与锁合槽44相对,并且弹性卡扣62与锁合槽44相插接配合,在弹性卡扣62插接至锁合槽44内的过程中,弹性卡扣62首先与卡接凸起相抵接,弹性卡扣62形变,随后随着弹性卡扣62伸入至锁合槽44内部,弹性卡扣62回弹复位,弹性卡扣62与卡接凸起相互扣合,此时弹性卡扣62与锁合槽44的槽壁实现相扣接配合,盖板61得到固定。在此,将盖板61盖合于扣合槽43在第一侧壁41的开口,盖板61对位于扣合槽43内的第二扣合块5抵接限位,第一扣合块4与第二扣合块5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得到提升,并且支撑杆2的端部实现固定。
45.同时,为便于对支撑杆2进行拆卸,解锁块63在本实施例中呈圆柱体状设置,第一扣合块4上沿竖直方向贯穿设置有滑移孔45,滑移孔45的底端与锁合槽44相连通,滑移孔45的孔径大小与解锁块63的外径大小相一致,解锁块63贯穿滑移孔45,并且解锁块63与滑移孔45的孔壁相滑移抵接,此时,解锁块63滑移连接于第一扣合块4上,解锁块63可在滑移孔45内沿竖直方向滑移,当弹性卡扣62扣合于卡接凸起时,解锁块63的底端与弹性卡扣62相抵接,将解锁块63朝向锁合槽44内按压,可使解锁块63推动弹性卡扣62与卡接凸起相互松脱,弹性卡扣62此时可脱离锁合槽44。此时的盖板61松脱于第一扣合块4,将盖板61打开,即可将第二扣合块5从第一扣合块4内抽离,实现支撑杆2的拆卸。
46.进一步地,第一扣合块4、第二扣合块5以及支撑杆2可以为多组,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一组第一扣合块4、第二扣合块5以及支撑杆2中包括依次产生连接关系的两个第一扣合块4、两个第二扣合块5以及一根支撑杆2,相应的,第一扣合块4上的限位组件6与第一扣合块4的设置数量与第一扣合块4、第二扣合块5以及支撑杆2的组数相对应设置。比如,第一扣合块4、第二扣合块5以及支撑杆2可以为六组、八组或者十组等,此处不对第一扣合块4、第二扣合块5以及支撑杆2三者的具体设置组数作限制,多组第一扣合块4、第二扣合块5以及支撑杆2均匀布置于两块隔板1之间,比如可以呈阵列排布,均匀布置于两块隔板1之间的多组第一扣合块4、第二扣合块5以及支撑杆2可对两块隔板1之间的多个位置进行加固支撑。
47.参照图1,多组第一扣合块4、第二扣合块5以及支撑杆2中相邻的两根支撑杆2之间设置有加固杆7,在本实施例中,加固杆7沿方杆状设置,加固杆7的两端分别通过焊接的方式分别固定安装于两根在竖直方向上下相对的支撑杆2上,另外,加固杆7也可以分别与两
根相互在水平方向上相对的支撑杆2上,加固杆7与支撑杆2相垂直,加固杆7在此起到将两根支撑杆2进行受力关联的作用,使得对两块隔板1的支撑强度得到提升。
48.本技术实施例筏板后浇带施工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在对施工结构进行安装搭建的过程中,首先将支撑杆2的两端通过第二扣合块5插接于第一扣合块4的扣合槽43内,此时支撑杆2与隔板1实现相互快速定位;随即启动转动盖板61,使得弹性卡扣62插接于锁合槽44内,并且弹性卡扣62与第一扣合块4相互扣接固定,此时盖板61盖合扣合槽43在第一侧壁41上的开口处,盖板61将第二扣合块5限位于扣合槽43内,使得第一扣合块4与第二扣合块5相扣合固定,支撑杆2的端部与隔板1之间实现相互固定,过程方便快捷。
4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