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改善外观缺陷的超薄柔性玻璃钢化工艺及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4:0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柔性 玻璃 地说 缺陷 钢化


1.本发明涉及超薄柔性玻璃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改善外观缺陷的超薄柔性玻璃钢化工艺及设备。


背景技术:

2.超薄柔性玻璃广泛地应用在消费电子产品,比如我们常见的各类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的显示屏和电脑显示器都是超薄柔性玻璃所涉及的领域。化学钢化玻璃是根据离子扩散机理来改变玻璃表面的化学元素组成,即一般采用玻璃表层半径较小的碱金属离子[如na

]被熔盐中半径较大的碱金属离子[如k

和cs

等]进行置换,使玻璃的表面因体积膨胀而产生一定厚度的压应力层,阻止玻璃表面裂纹受力扩展,使玻璃的表面耐划伤性、机械强度等性能提高。现有的超薄柔性玻璃钢化时杂质等会阻碍离子交换,使钾、钠离子不能很好的在玻璃表面扩散,导致在钢化时超薄柔性玻璃片产生表面缺陷,影响钢化效果。
[0003]
因此,为了防止杂质等阻碍离子交换,提高钢化效果,亟需设计一种改善外观缺陷的超薄柔性玻璃钢化工艺及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外观缺陷的超薄柔性玻璃钢化工艺,通过振动装置驱动吊篮带动超薄柔性玻璃片晃动,使熔盐液与超薄柔性玻璃片充分接触,防止杂质等阻碍离子交换,提高了钾、钠离子交换的扩散效果,能够更好地实现钢化,减少超薄柔性玻璃片的表面缺陷,提高成品率;其包括如下步骤:
[0005]
s1,提供待钢化超薄柔性玻璃片,将超薄柔性玻璃片放置于吊篮上,将吊篮放置于预热炉中,使超薄柔性玻璃片加热至预热温度;
[0006]
s2,在钢化槽内加入调制好的熔盐液,将熔盐液加热至预设温度;
[0007]
s3,将吊篮放置于钢化槽内并盖上钢化槽盖,使超薄柔性玻璃片全部浸润于熔盐液内反应预设时间,熔盐液液面高度高于超薄柔性玻璃片浸润后顶端的高度,同时启动振动装置对吊篮进行晃动;
[0008]
s4,将吊篮放置于退火炉中,使超薄柔性玻璃片冷却至预设温度。
[0009]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所述熔盐液设置为将固体硝酸钾、硝酸铯、硅藻土和氧化铝粉体的混合物加热至预设温度后,从固态熔化形成的成分均一的熔液。
[0010]
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超薄柔性玻璃片冷却至预设温度后,将超薄柔性玻璃片取出进行清洗和烘干,对超薄柔性玻璃片进行性能检验后包装出厂。
[0011]
优选的,一种改善外观缺陷的超薄柔性玻璃钢化设备,包括:
[0012]
操作平台、门架、预热炉、钢化槽、退火炉、第一机械手、第二机械手、振动装置和吊篮,所述门架固定连接于所述操作平台顶端,所述预热炉、钢化槽和退火炉依次放置于所述操作平台上方,所述门架上水平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所述第一机械手靠近所述预热炉布置,所述第二机械手靠近所述退火炉布置,所述钢
化槽侧端连接有振动装置,所述钢化槽内连接有吊篮,并且所述吊篮与振动装置输出端连接,所述预热炉、钢化槽、退火炉、第一机械手、第二机械手和振动装置与控制器电连接。
[0013]
优选的,所述钢化槽顶端连接有钢化槽盖,所述钢化槽内壁顶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钢化槽盖适应设置。
[0014]
优选的,所述钢化槽还包括:
[0015]
加热槽、温度传感器和温控箱,所述加热槽连接于所述钢化槽内壁,所述加热槽内开设有腔体,所述加热槽腔体内螺旋设置有加热管,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于所述钢化槽内部,所述温控箱连接于所述钢化槽外壁,所述温控箱与加热管、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电连接。
[0016]
优选的,所述吊篮包括:
[0017]
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分隔框和过滤网,所述第二框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框架底端,所述第一框架中心开设有与第二框架适应的通槽,若干个所述分隔框均匀连接于所述第二框架底端,相邻所述分隔框之间形成放置空间,所述过滤网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框架底端。
[0018]
优选的,所述钢化槽内壁对称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框架底端对称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滑动连接于所述通孔内,并且所述滑杆与所述钢化槽内壁滑动连接。
[0019]
优选的,所述振动装置包括:
[0020]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于所述钢化槽侧端;
[0021]
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内壁底端,所述第一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
[0022]
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所述第一转轴水平延伸至所述钢化槽内部;
[0023]
齿轮,所述齿轮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延伸端,所述齿轮半圈设置有轮齿;
[0024]
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锥齿轮布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
[0025]
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内壁顶端,所述第二转轴从上至下连接有第二锥齿轮和第一带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连接;
[0026]
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内壁顶端,所述第三转轴从上至下连接有第二带轮和扇叶,所述第二带轮通过同步带与第一带轮连接,所述扇叶均匀连接于所述第三转轴外侧;
[0027]
卡齿,所述卡齿均匀连接于所述滑杆一侧,所述卡齿与齿轮啮合连接;
[0028]
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连接于所述滑杆侧端,所述固定块与凸块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
[0029]
优选的,所述凸块上连接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
[0030]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连接于所述凸块上,并且布置于所述第一框架下方,所述第二壳体顶端与所述凸块顶端平齐;
[0031]
气囊,所述气囊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顶端;
[0032]
第一气密槽,两个所述第一气密槽对称开设于所述第二壳体顶端,所述第一气密
槽与气囊连通设置;
[0033]
活塞,所述活塞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气密槽内,所述活塞底端与所述第一气密槽底端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
[0034]
第二气密槽,所述第二气密槽开设于所述第二壳体顶端,所述第二气密槽布置于两个所述第一气密槽之间,所述第二气密槽与气囊连通设置;
[0035]
滑柱,所述滑柱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气密槽内;
[0036]
按压球,所述按压球设置于所述滑柱上方,所述按压球与滑柱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按压球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0037]
刻度腔,所述刻度腔开设于所述滑柱内,所述刻度腔内均匀布置有若干刻度线,所述刻度腔内连接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控制器电连接;
[0038]
连杆,所述连杆连接于所述按压球底端,所述连杆向下延伸至所述刻度腔内并与所述刻度腔内壁滑动连接;
[0039]
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二气密槽底端,所述第二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
[0040]
螺杆,所述螺杆竖直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
[0041]
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开设于所述滑柱底端,所述螺杆螺接于所述螺纹孔内。
附图说明
[004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3]
图1为本发明设备结构示意图;
[0044]
图2为本发明钢化槽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5]
图3为本发明钢化槽剖面结构示意图;
[0046]
图4为本发明吊篮结构示意图;
[0047]
图5为本发明振动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0048]
图6为本发明缓冲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0049]
图中:1.操作平台;2.门架;3.预热炉;4.钢化槽;5.退火炉;6.第一机械手;7.第二机械手;8.吊篮;9.振动装置;10.缓冲装置;41.钢化槽盖;42.安装槽;45.加热槽;46.温控箱;49.凸块;81.第一框架;82.第二框架;83.分隔框;84.过滤网;85.滑杆;91.第一壳体;92.第一电机;93.第一转轴;94.齿轮;95.第一锥齿轮;96.第二转轴;97.第二锥齿轮;98.第一带轮;99.第三转轴;910.第二带轮;911.扇叶;912.固定块;913.第二壳体;914.气囊;915.第一气密槽;916.活塞;917.第二气密槽;918.滑柱;919.按压球;920.刻度腔;921.连杆;922.第二电机;923.螺杆;924.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50]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51]
实施例
[0052]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0053]
如图1

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改善外观缺陷的超薄柔性玻璃钢化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54]
s1,提供待钢化超薄柔性玻璃片,将超薄柔性玻璃片放置于吊篮8上,将吊篮8放置于预热炉3中,使超薄柔性玻璃片加热至预热温度;
[0055]
s2,在钢化槽4内加入调制好的熔盐液,将熔盐液加热至预设温度;
[0056]
s3,将吊篮8放置于钢化槽4内并盖上钢化槽盖41,使超薄柔性玻璃片全部浸润于熔盐液内反应预设时间,熔盐液液面高度高于超薄柔性玻璃片浸润后顶端的高度,同时启动振动装置9对吊篮8进行晃动;
[0057]
s4,将吊篮8放置于退火炉5中,使超薄柔性玻璃片冷却至预设温度。
[0058]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
[0059]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外观缺陷的超薄柔性玻璃钢化工艺,首先将超薄柔性玻璃片放置于吊篮8上,将吊篮8放置于预热炉3中,使超薄柔性玻璃片加热至预热温度,其次,打开钢化槽盖41,在钢化槽4内加入调制好的熔盐液,将熔盐液加热至预设温度,然后,将吊篮8放置于钢化槽4内并盖上钢化槽盖41,使超薄柔性玻璃片全部浸润于熔盐液内反应预设时间,接着,启动振动装置9对吊篮8进行晃动,带动超薄柔性玻璃片晃动,使熔盐液与玻璃片充分接触,反应完成后,打开钢化槽盖41,然后将吊篮8放置于退火炉5中,使超薄柔性玻璃片冷却至预设温度即可。
[006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61]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改善外观缺陷的超薄柔性玻璃钢化工艺,将超薄柔性玻璃片放置于吊篮8并完全浸入在熔盐液中,通过振动装置驱动吊篮8带动超薄柔性玻璃片晃动,使熔盐液与超薄柔性玻璃片充分接触,防止杂质等阻碍离子交换,提高了钾、钠离子交换的扩散效果,能够更好地实现钢化,减少超薄柔性玻璃片的表面缺陷,提高成品率。
[0062]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中,所述熔盐液设置为将固体硝酸钾、硝酸铯、硅藻土和氧化铝粉体的混合物加热至预设温度后,从固态熔化形成的成分均一的熔液。
[0063]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0064]
将混合物加热至预设温度后,固体硝酸钾和硝酸铯从固态熔化成液态,硅藻土和氧化铝粉体均匀分布在熔化的熔盐中,经过预设时间后形成成分均一的熔液。所述步骤s2采用浸渍型离子交换法,超薄柔性玻璃表层半径较小的碱金属离子[如na

]被熔盐中半径较大的碱金属离子[如k

和cs

等]进行置换,使超薄柔性玻璃的表面因体积膨胀而产生一定厚度的压应力层,阻止玻璃表面裂纹受力扩展,使玻璃的表面耐划伤性、机械强度等性能提高,有效实现超薄柔性玻璃的钢化。
[0065]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4中,超薄柔性玻璃片冷却至预设温度后,将超薄柔性玻璃片取出进行清洗和烘干,对超薄柔性玻璃片进行性能检验后包装出厂。
[0066]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0067]
超薄柔性玻璃片从钢化槽4中取出后,在表面残留有杂质和熔盐液,对超薄柔性玻璃片进行清洗和烘干,提高表面洁净度,然后对超薄柔性玻璃片进行力学性能等相关检验,
再进行包装出厂,获得超薄柔性玻璃片成品。
[0068]
如图1

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改善外观缺陷的超薄柔性玻璃钢化设备包括:
[0069]
操作平台1、门架2、预热炉3、钢化槽4、退火炉5、第一机械手6、第二机械手7、振动装置9和吊篮8,所述门架2固定连接于所述操作平台1顶端,所述预热炉3、钢化槽4和退火炉5依次放置于所述操作平台1上方,所述门架2上水平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机械手6和第二机械手7,所述第一机械手6靠近所述预热炉3布置,所述第二机械手7靠近所述退火炉5布置,所述钢化槽4侧端连接有振动装置9,所述钢化槽4内连接有吊篮8,并且所述吊篮8与振动装置9输出端连接,所述预热炉3、钢化槽4、退火炉5、第一机械手6、第二机械手7和振动装置9与控制器电连接。
[0070]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0071]
设备使用时,将超薄柔性玻璃片放置于吊篮8中,通过第一机械手6将吊篮8放置于预热炉3中,将超薄柔性玻璃片加热至预设温度,打开钢化槽盖41,将调制好的熔盐液加入到钢化槽4内,将熔盐液加热至预设温度,通过第一机械手6将吊篮8转移至钢化槽4内,盖上钢化槽盖41,使超薄柔性玻璃片全部浸润于熔盐液内反应预设时间,熔盐液液面高度高于超薄柔性玻璃片浸润后顶端的高度,启动振动装置驱动吊篮8振动,带动超薄柔性玻璃片发生晃动,充分反应后,停止振动装置,打开钢化槽盖41,通过第二机械手7将吊篮8取出放置于退火炉5中,使超薄柔性玻璃片冷却至预设温度。
[0072]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通过对超薄柔性玻璃片进行预热,防止玻璃片放入高温熔盐液中温差过大发生炸裂,第一机械手6与第二机械手7联合使用,实现了吊篮8和超薄柔性玻璃片的移动,并且不发生干涉,设备有效实现了对超薄柔性玻璃片的钢化,提高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通过振动装置驱动吊篮8带动玻璃片晃动,使熔盐液与超薄柔性玻璃片充分接触,防止杂质等阻碍离子交换,提高了钾、钠离子交换的扩散效果,能够更好地实现钢化,减少超薄柔性玻璃片的表面缺陷,提高成品率。
[0073]
如图2、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钢化槽4顶端连接有钢化槽盖41,所述钢化槽4内壁顶端开设有安装槽42,所述安装槽42与钢化槽盖41适应设置。
[0074]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0075]
在钢化槽4顶端连接钢化槽盖,对钢化槽4内部空间进行封闭,防止钢化过程中热量散失,提高钢化槽4内热量的利用率,提高钢化效率,同时减少外界空气中杂质对钢化反应的影响,提高钢化效果。
[0076]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钢化槽4还包括:
[0077]
加热槽45、温度传感器和温控箱46,所述加热槽45连接于所述钢化槽4内壁,所述加热槽45内开设有腔体,所述加热槽45腔体内螺旋设置有加热管,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于所述钢化槽4内部,所述温控箱46连接于所述钢化槽4外壁,所述温控箱46与加热管、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电连接。
[0078]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0079]
钢化槽4使用时,加热槽45紧密连接在钢化槽4内壁,加热管螺旋设置在加热槽45内,使加热槽45能够均匀升温,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控钢化槽4内温度,温控箱46控制加热管加热间接对熔盐液加热,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根据加热槽45内实时温度,温控箱对加热
管的加热功率进行调控,通过加热槽45将热量传导至熔盐液中,使熔盐液处于最佳反应温度,从而提高了超薄柔性玻璃的钢化效果,改善超薄柔性玻璃的力学性能。
[0080]
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吊篮8包括:
[0081]
第一框架81、第二框架82、分隔框83和过滤网84,所述第二框架82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框架81底端,所述第一框架81中心开设有与第二框架82适应的通槽,若干个所述分隔框83均匀连接于所述第二框架82底端,相邻所述分隔框83之间形成放置空间,所述过滤网84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框架82底端。
[0082]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0083]
吊篮8通过第一框架81和第二框架82固定连接形成吊篮形式,在第二框架82上阵列布置若干个分隔框83,将超薄柔性玻璃片放置在相邻分隔框83之间的放置空间内,相邻超薄柔性玻璃片之间形成缝隙,使熔盐液能够自由通过相邻超薄柔性玻璃片与其充分接触,同时防止超薄柔性玻璃片在钢化过程中发生脱落,过滤网84连接在第二框架82底端,当玻璃片因误碰等因素发生破损时,将碎片收集于过滤网84内,便于清理。
[0084]
如图3

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钢化槽4内壁对称连接有凸块49,所述凸块49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框架81底端对称连接有滑杆85,所述滑杆85滑动连接于所述通孔内,并且所述滑杆85与所述钢化槽4内壁滑动连接。
[0085]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0086]
吊篮8放置于钢化槽4内时,通过第一机械手6将吊篮8的滑杆85正对凸块49的通孔放入,滑杆85滑动连接于凸块49通孔内,对吊篮8的水平方向进行限位,并且能使吊篮8能够在竖直方向自由移动,便于对吊篮8进行晃动。
[0087]
如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振动装置包括:
[0088]
第一壳体91,所述第一壳体91固定连接于所述钢化槽4侧端;
[0089]
第一电机92,所述第一电机92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91内壁底端,所述第一电机92与控制器电连接;
[0090]
第一转轴93,所述第一转轴93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92输出端,所述第一转轴93水平延伸至所述钢化槽4内部;
[0091]
齿轮94,所述齿轮94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93延伸端,所述齿轮94半圈设置有轮齿;
[0092]
第一锥齿轮95,所述第一锥齿轮95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93上,所述第一锥齿轮95布置于所述第一壳体91内;
[0093]
第二转轴96,所述第二转轴96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91内壁顶端,所述第二转轴96从上至下连接有第二锥齿轮97和第一带轮98,所述第二锥齿轮97与第一锥齿轮95啮合连接;
[0094]
第三转轴99,所述第三转轴99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91内壁顶端,所述第三转轴99从上至下连接有第二带轮910和扇叶911,所述第二带轮910通过同步带与第一带轮98连接,所述扇叶911均匀连接于所述第三转轴99外侧;
[0095]
卡齿,所述卡齿均匀连接于所述滑杆85一侧,所述卡齿与齿轮94啮合连接;
[0096]
固定块912,所述固定块912连接于所述滑杆85侧端,所述固定块912与凸块49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
[0097]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0098]
振动装置使用时,控制器启动第一电机92,第一电机92驱动第一转轴93转动,第一转轴93带动齿轮94和第一锥齿轮95转动,齿轮94与滑杆85啮合连接,带动滑杆85向上移动,齿轮94半圈设置有轮齿,当齿轮94与滑杆85脱离啮合后,滑杆85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复位,随着第一电机92的转动,齿轮94与滑杆85循环啮合和脱离,使滑杆85上下往复运动,将吊篮8上下晃动;第一锥齿轮95转动时带动第二锥齿轮97转动,使第二转轴96转动带动第一带轮98转动,第一带轮98通过同步带带动第二带轮910转动,使第三转轴99同步转动,带动扇叶911转动,对第一电机92进行散热。
[0099]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通过第一电机92进行驱动,装置简单,便于控制,同通过扇叶911对第一电机92进行散热,时在半圈齿轮94和第一弹簧的作用下,通过齿轮94与滑杆85循环啮合和脱离,使滑杆85上下往复运动,将吊篮8上下晃动,吊篮8上的超薄柔性玻璃片随之晃动,使熔盐液与超薄柔性玻璃片充分接触,防止杂质等阻碍离子交换,提高了钾、钠离子交换的扩散效果,能够更好地实现钢化,减少超薄柔性玻璃片的表面缺陷,提高成品率。
[0100]
如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块49上连接有缓冲装置10,所述缓冲装置10包括:
[0101]
第二壳体913,所述第二壳体913连接于所述凸块49上,并且布置于所述第一框架81下方,所述第二壳体913顶端与所述凸块49顶端平齐;
[0102]
气囊914,所述气囊914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913顶端;
[0103]
第一气密槽915,两个所述第一气密槽915对称开设于所述第二壳体913顶端,所述第一气密槽915与气囊914连通设置;
[0104]
活塞916,所述活塞916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气密槽915内,所述活塞916底端与所述第一气密槽915底端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
[0105]
第二气密槽917,所述第二气密槽917开设于所述第二壳体913顶端,所述第二气密槽917布置于两个所述第一气密槽915之间,所述第二气密槽917与气囊914连通设置;
[0106]
滑柱918,所述滑柱918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气密槽917内;
[0107]
按压球919,所述按压球919设置于所述滑柱918上方,所述按压球919与滑柱918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按压球919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0108]
刻度腔920,所述刻度腔920开设于所述滑柱918内,所述刻度腔920内均匀布置有若干刻度线,所述刻度腔920内连接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控制器电连接;
[0109]
连杆921,所述连杆921连接于所述按压球919底端,所述连杆921向下延伸至所述刻度腔920内并与所述刻度腔920内壁滑动连接;
[0110]
第二电机922,所述第二电机922安装于所述第二气密槽917底端,所述第二电机922与控制器电连接;
[0111]
螺杆923,所述螺杆923竖直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机922输出端;
[0112]
螺纹孔924,所述螺纹孔924开设于所述滑柱918底端,所述螺杆923螺接于所述螺纹孔924内。
[0113]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0114]
滑杆85向下移动,第一框架81落到凸块49上时会受到震动冲击,在凸块49上设置缓冲装置10,缓冲装置10使用时,第一框架81落到气囊914上,将气囊914压缩,空气向第一
气密槽915内移动使活塞916向下移动,第二弹簧对活塞916进行缓冲,从而对第一框架81进行缓冲,同时,气囊914被压缩压动按压球919,压力传感器对压力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数据传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压力数据对第一电机92转速进行控制,按压球919带动连杆921底端在刻度腔920内滑动,在第一框架81向上移动时,按压球919和气囊914复位,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第三弹簧松动,使按压球919的位置发生偏移,当振动装置9不工作时,通过摄像头获取连杆921底端和刻度线的图像传送至控制器,控制器通过图像处理算法计算连杆921底端的偏移量,即按压球919的位置偏移量,启动第二电机922,驱动螺杆923转动,带动滑柱918移动相应的偏移量,使按压球919始终处于同一位置。
[0115]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在凸块49上设置缓冲装置10,当第一框架81落到凸块49上时对其进行缓冲,减少吊篮8受到的冲击,防止超薄柔性玻璃片振动破碎,同时对第一框架81落下时的压力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检测结果控制第一电机92的转速,便于对吊篮8的晃动频率进行控制,同时,通过第二电机922对按压球919位置进行调节,保证按压球919检测时始终处于同一位置,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减少第三弹簧的检修更换频率。
[0116]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