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双面复合眼镜片及其制备模具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4:5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眼镜片 复合 斜视 制备 轻薄


1.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面复合眼镜片,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兼顾斜视像散优化和轻薄效果的双面复合眼镜片及其制备模具。


背景技术:

2.眼镜片虽然设计和加工为一整体面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眼镜片各区域的使用功能是有所差异的。在佩镜者35度视场角内,对应镜片上20毫米口径范围以内为中心视场区域,直接与正视物的清晰度和配戴眼镜适应性相关;20毫米到50毫米口径范围为斜向视物区域,该区域的像散大小关系到佩镜者视物的周边视觉效果,影响配戴眼镜的舒适性和适应性。50毫米口径到镜片边缘为厚度控制区,设计要求达到镜片美薄轻的目的。现有的非球面镜片或双面非球面镜片,均未涉及光学性能和美薄功能清晰的分区设计概念,如在设计非球面镜片时考虑全镜片的光学性能则无法做到较大限度地兼顾平薄美观效果,设计双面非球面镜片时随着镜片设计厚度的下降散光度逐渐增大,达到美薄效果的同时往往以牺牲一部分周边视觉效果作为代价。再者,在现有技术中,模具浇注批量生产的非球面镜片都是按平行光入射成像于视网膜远点球面的理论值设计,这种非球面镜片在佩戴者的镜架偏离理论设计位置时往往会因为补偿性散光的偏差而导致不舒适,严重的情况下舒适性甚至不如球面镜片。
3.传统带有散光的双面非球面镜片,各个方向非球面屈光度补偿变化均等,一方面会由于atoric的叠加带来不易适应的风险,另一方面散光镜片固有的边缘厚度差增加得不到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两个面复合匹配构成的眼镜片具备光学性能和美薄功能清晰的分区,斜向视物区的散光变化量显著低于屈光度变化量,厚度控制区达到镜片平薄效果,使镜片相对于传统非球面镜片更轻、薄、平外观优势的前提下,仍保持足够的配戴舒适性和适应性的优化设计的双面复合眼镜片及其制备模具。
5.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面复合眼镜片,所述眼镜片为双面复合非球面眼镜片,它的一个面为非球面面型p面,另一面个为非球面面型w面,p面的中心曲率小于w面;所述眼镜片,从镜片中心向外,其屈光度绝对值呈递减,在镜片40毫米口径处,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为镜片中心屈光度绝对值的0.10~0.20;从镜片中心向外,镜片的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与散光度之差呈递增;镜片各处的散光度小于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在镜片30毫米口径处,散光度小于0.80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在镜片50毫米口径处,散光度小于0.68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所述的p面,从中心向外,其表面屈光度变化呈先匀速递减后递增,拐点出现在52~56毫米口径内;在30毫米口径处,散光度大于1.05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
所述的w面,其表面屈光度的变化速率大于p面屈光度的变化速率;从中心到50毫米口径,表面屈光度呈匀速递减,从50毫米口径向外,屈光度递减速率增大;在40毫米口径处,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为中心屈光度的0.10~0.20;所述的w面,各处的散光度小于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在30毫米口径处,散光度小于0.85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在50毫米口径处,散光度小于0.72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
6.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双面复合眼镜片,以非球面p面为前表面,非球面w面为后表面,构成双面复合非球面近视眼镜片;也可以以非球面w面为前表面,非球面p面为后表面,构成双面复合非球面远视眼镜片。
7.制备上述双面复合眼镜片的模具,所述模具为浇注树脂镜片成型的玻璃模具,包括一个工作面为非球面p面的凹模座和一个工作面为非球面w面的凸模座;或包括一个工作面为非球面w面的凹模座和一个工作面为非球面p面的凸模座。
8.本发明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双面复合眼镜片,所述眼镜片为双面复合散光眼镜片,它的一个面为非球面面型,另一个面为超环曲面面型,其非球面的中心曲率小于超环曲面的中心曲率;所述眼镜片,从镜片中心向外,其屈光度绝对值呈递减;在镜片40毫米口径处,柱镜方向上的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为柱镜方向镜片中心屈光度绝对值的0.10~0.20,球镜方向上的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为球镜方向镜片中心屈光度绝对值的0.09~0.18,球镜方向上的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低于柱镜方向上的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的0.9倍;所述眼镜片,镜片各处的散光度变化量小于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在镜片口径30毫米处,散光度变化量小于0.8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在镜片口径50毫米处,散光度变化量小于0.68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所述的非球面,从中心向外,其表面屈光度变化呈先匀速递减后递增,拐点出现在52~56毫米口径内;在30毫米口径处,散光度大于1.05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所述的超环曲面,其屈光度的变化速率大于所述非球面的屈光度变化速率;从中心到50毫米口径,表面屈光度呈匀速递减,从50毫米口径向外,屈光度递减速率增大;在40毫米口径处,柱镜方向的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为柱镜方向中心屈光度的0.10~0.20,球镜方向的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为球镜方向中心屈光度绝对值的0.09~0.18,球镜方向上的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低于柱镜方向上的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的0.9倍;所述的超环曲面,各处的散光度变化量小于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在30毫米口径处,散光度变化量小于0.85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在50毫米口径处,散光度变化量小于0.72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
9.上述双面复合散光眼镜片,以非球面为前表面,超环曲面为后表面,构成双面复合散光近视眼镜片;以超环曲面为前表面,非球面为后表面,构成双面复合散光远视眼镜片。
10.制备如上所述的双面复合散光眼镜片的模具,模具为浇注树脂镜片成型的玻璃模具,包括一个工作面为非球面的凹模座和一个工作面为超环面的凸模座;或包括一个工作面为超环面的凹模座和一个工作面为非球面的凸模座。
11.在本发明中,所述镜片各处的屈光度为镜片该处不同方向上最大屈光度值与最小屈光度值的平均值;所述镜片各处的屈光度变化量为镜片该处的屈光度值减去镜片中心的屈光度值;所述p面和w面的屈光度为表面某处两个主曲率平均值乘以镜片材料折射率减去
1的乘积,主曲率大于零,为正屈光度值。
12.在本发明中,所述散光镜片和超环曲面各处的柱镜方向为中心处最大屈光度绝对值所对应的方向,在这个方向上的屈光度值为该处柱镜方向上的屈光度;所述散光镜片和超环曲面各处的球镜方向为中心处最小屈光度绝对值所对应的方向,在这个方向上的屈光度值为球镜方向上的屈光度;柱镜方向与球镜方向互相垂直。柱镜方向上的屈光度与球镜方向上的屈光度的平均值即为该处的屈光度值。
13.按本发明技术方案,近视眼镜片由曲率较小的面为前表面和曲率较大的面为后表面构成,负屈光度,从中心向外屈光度绝对值变小,近视度数下降;远视眼镜片由曲率较大的面为前表面和曲率较小的面为后表面构成,正屈光度,从中心向外屈光度变小,远视度数下降。
14.本发明采用分区设计概念,镜片在口径20毫米以内为中心视场区,口径20~50毫米为斜视像散优化区,口径50毫米到镜片边缘为美薄控制区。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双面复合非球面眼镜片,按镜眼距12毫米,视网膜远点球面距离眼球顶点13毫米,镜架垂直倾角9度的默认值进行光线追迹计算,在35度视场角范围内的斜散像散、场曲优于同材料、同前后面中心屈光度构成的球面镜片。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采用分区设计概念, 20毫米口径范围以内为中心视场区域, 20毫米到50毫米口径范围为斜向视物区域,这两个区域保证正面视物和斜向视物的清晰度和舒适度。50毫米口径到镜片边缘为美薄功能区,目的为减小镜片的边厚或中厚。设计得到的镜片各区功能清晰,既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和视觉效果,还具有轻、薄的外观。
16.2.镜片的前后表面为具有特别要求的非球面表面,其中较平的一面p面从中心向外逐渐变平,较弯的一面从中心向外逐渐变平且变平的速率远大于p面,使构成的近视镜边缘变薄,构成的远视镜边缘边厚而能减低中心厚度,都达到镜片轻薄的作用。
17.3.镜片的前后表面都为从中心向外逐渐变平的表面,以两个面都是正屈光度来讨论,都是屈光度减小使从中心向外弧矢屈光度大于子午屈光度,使前后面由于屈光度变化造成的散光度方向一致,组成的镜片前后面散光度值相减,像散互相缓冲,减小视觉功能区的像散。
18.4.镜片前后表面都从中心向外逐渐变平,实际上不利于镜片的美薄功能。为了克服这一弱点,特别设计曲率较小(较平)的p面在美薄功能区(口径52~56毫米)存在一个拐点,拐点之后屈光度逐渐增大,以弥补由于屈光度减小而造成的对镜片美薄功能的影响。
19.5.特殊设计的非球面p面,30毫米口径处散光度大于1.05屈光度变化量,能在与w面组合成镜片时被减去大的散光度值,增大像散缓冲作用。
20.6.镜片的w面散光度小于屈光度变化量,口径30毫米处散光度小于0.85屈光度变化量,口径50毫米处散光度小于0.72屈光度变化量,在与p面的像散抵冲后,构成的镜片口径30mm处散光度小于0.8屈光度变化量,口径50毫米处散光度小于0.68屈光度变化量,保证镜片在正面视物和斜向视物区有良好的清晰度和舒适度。
21.7.镜片设计不单进行了基于平行光入射成像理论对应的像散优化,还同时考虑眼镜片制成眼镜供佩镜者佩戴后的斜视像散、场曲等像差优化,保证佩镜者在35度视场角范围内有清晰的视觉效果和良好的舒适性。
22.8. 本发明提供的带有散光镜片,其一个面为屈光度逐渐减小的超环面,眼镜片的另一面为一个用于缓冲像散的特殊设计的非球面;超环面在口径40毫米处,在球镜方向上的屈光度减少量低于柱镜方向上的屈光度减少量的90%,可以减少球、柱镜方向的厚度差;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降低散光镜片的一部分屈光度变化量值,以整体保守的非球面补偿值来降低不易适应的风险。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w面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和散光度沿着径向的变化曲线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w面子午屈光度、弧矢屈光度和屈光度沿着径向的变化曲线;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p面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和散光度沿着径向的变化曲线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p面子午屈光度、弧矢屈光度和屈光度沿着径向的变化曲线;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双面复合非球面近视镜的子午屈光度、弧矢屈光度和屈光度沿着径向的变化曲线;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双面复合非球面近视镜的屈光度变化量和散光度沿着径向的变化曲线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双面复合非球面近视镜减薄功能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w面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和散光度沿着径向的变化曲线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p面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和散光度沿着径向的变化曲线图;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双面复合非球面近视镜的屈光度变化量和散光度沿着径向的变化曲线图;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传统双面非球面的屈光度变化量和散光度沿着径向的变化曲线图;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双面复合非球面近视镜的斜视子午屈光度、斜视弧矢屈光度和斜视屈光度沿着水平径向的变化曲线图;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双面复合非球面近视镜的斜视屈光度变化量和同参数球面镜的斜视屈光度变化量沿着水平径向的变化曲线图;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双面复合非球面近视镜的斜视散光度和同参数球面镜的斜视散光度沿着水平径向的变化曲线图;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双面复合非球面近视镜的斜视屈光度变化量、斜视散光度与同参数球面镜的斜视屈光度变化量、斜视散光度沿着垂直径向的变化曲线图;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双面复合非球面近视镜的场曲和同参数球面镜的场曲沿着垂直径向的变化曲线图;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四和实施例二提供的双面复合非球面远视镜的子午屈光度、
弧矢屈光度和屈光度沿着径向的变化曲线;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双面复合非球面远视镜的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和散光度沿着径向的变化曲线图;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双面复合非球面远视镜美薄功能示意图;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双面复合非球面远视镜的斜视子午屈光度、斜视弧矢屈光度和斜视屈光度沿着水平径向的变化曲线图;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双面复合非球面远视镜的斜视屈光度变化量和同参数球面镜的斜视屈光度变化量沿着水平径向的变化曲线图;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双面复合非球面远视镜的斜视散光度和同参数球面镜的斜视散光度沿着水平径向的变化曲线图;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超环曲面球镜方向上子午屈光度、弧矢屈光度和屈光度沿着径向的变化曲线;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超环曲面柱镜方向上子午屈光度、弧矢屈光度和屈光度沿着径向的变化曲线;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超环曲面柱镜方向上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和散光度变化量绝对值沿着径向的变化曲线图;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超环曲面球镜方向上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和散光度变化量绝对值沿着径向的变化曲线图;图27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双面复合散光近视镜片球镜方向上子午屈光度、弧矢屈光度和屈光度沿着水平径向的变化曲线;图28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双面复合散光近视镜片柱镜方向上子午屈光度、弧矢屈光度和屈光度沿着径向的变化曲线;图29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双面复合散光近视镜片球镜方向上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和散光度沿着径向的变化曲线;图30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双面复合散光近视镜片在球镜方向和柱镜方向上屈光度沿着径向的变化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
25.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设计的镜片为:

6.00d的双面非球面近视镜片,以曲率较小的中心屈光度值0.75d的面p面为前表面,曲率较大的中心屈光度值6.75d的面w面为后表面,镜片折射率1.56,中心厚度1.2毫米。
26.在本实施例中,非球面的设计采用模式搜索法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全局搜索最优解方法,p面和w面都为只含偶次高次项的非球面,表面矢高由下述函数公式(1)确定:
ꢀꢀꢀꢀꢀꢀꢀꢀꢀꢀꢀꢀ
(1)其中,为镜片的径向位置坐标;为非球面表面中心曲率;k为非球面的圆锥系
数;为非球面的高次项系数。根据公式(1)由微分几何原理推导出旋转对称非球面(偶次非球面)的主曲率k
t
、k
s
的公式,子午主曲率k
t
为子午面与非球面表面相截曲线的曲率,沿着径向;弧矢主曲率k
s
为弧矢面与非球面表面相截曲线的曲率,沿着垂直于径向的方向。
27.径向位置r处的平均曲率;屈光度为;像散为,其中n表示镜片材料折射率。
28.设置w面(后表面)的中心曲率c,c=6.75/(1.56

1)=12.054m
‑1;在本实施例中,w面在40毫米口径处,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为中心屈光度的0.10~0.20,设置40毫米口径处屈光度值5.90d,(较中心屈光度值减小0.85d,变化量为中心屈光度的0.126),w面的屈光度变化特征为:从中心到50毫米口径,表面屈光度呈匀速递减,从50毫米口径向外,屈光度递减速率增大,本实施例采用沿r方向每隔5毫米设置屈光度值;以推导得到的k
t
、k
s
的公式并由此计算出的屈光度等于设置值作为模式搜索法非线性多约束条件;以全口径像散最小为目标函数,采用模式搜索法搜索非球面的圆锥系数k和高偶次项非球面系数的最优解,得到w面的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和散光度沿着径向的变化曲线如图1。40毫米口径处的屈光度值减去中心屈光度值为屈光度变化量,这个量为负值,其绝对值为0.9354d ,是中心屈光度的0.139倍, 50毫米口径起到边缘屈光度加速减小;散光度小于屈光度变化量,口径30毫米处屈光度变化量0.5946d,散光度0.4841d为屈光度变化量的0.814倍,小于0.85;口径50毫米处屈光度变化量1.263d,散光度0.8956d为屈光度变化量的0.709倍,小于0.72,这些量值都符合w面的设计特征。图2为w面子午屈光度、弧矢屈光度和屈光度沿着径向的变化曲线,中心屈光度值6.75,从中心向外屈光度减小且在50毫米口径以外加速减小;表面的弧矢屈光度大于子午屈光度,表明w面的散光轴向为弧矢方向。
29.设置p面(前表面)的中心曲率c,c=0.75/(1.56

1)=1.339m
‑1,按p面从中心向外,其表面屈光度变化呈先匀速递减后递增,拐点出现在52~56毫米口径内,在30毫米口径处,散光度大于1.05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的屈光度的变化特征,沿r方向每隔5毫米,并增加一个特征点r=28mm设置屈光度值,以推导得到的屈光度作为模式搜索法非线性多约束条件;以30毫米口径处像散大于1.05倍屈光度变化量为目标函数,采用模式搜索法搜索非球面的圆锥系数k和高偶次项非球面系数的解。进一步以此解为初值,采用遗传算法优化得出最优解,求得p面的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和散光度沿着径向的变化曲线如图3。30毫米口径处散光度0.05879d,是屈光度变化量0.05438d的1.081倍,大于1.05。参见附图4,为本实施例p面的子午屈光度、弧矢屈光度和屈光度沿着径向的变化曲线,由图4可见,中心屈光度值0.75d,从中心向外表面屈光度减小且在54毫米口径处存在一拐点,拐点之后屈光度增大;表面的弧矢屈光度大于子午屈光度,表明p面的散光轴向也为
弧矢方向。
30.参见附图1、2和3,分别为本实施例提供的w面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和散光度沿着径向的变化曲线图; w面子午屈光度、弧矢屈光度和屈光度沿着径向的变化曲线;p面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和散光度沿着径向的变化曲线图;从图1、2和 3可以看出,自20~40毫米口径,w面的屈光度变化量增加约0.5d,p面的屈光度变化量仅增加约0.055d,w面的屈光度变化速率远远大于p面的屈光度变化速率。
31.本实施例p面为前表面,w面为后表面,按平行光入射成像于视网膜远点球面的理论,并忽略镜片中心厚度1.2毫米,双面复合非球面镜片的折射能力屈光度值为前后两面对应位置的屈光度值相减,得到屈光度值为负值,即近视镜,参见附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双面复合非球面近视镜的子午屈光度、弧矢屈光度和屈光度沿着径向的变化曲线。镜片沿着径向屈光度值增大,屈光度绝对值减小,即近视度数减小,且子午屈光度大于弧矢屈光度。子午屈光度与弧矢屈光度相减得出镜片散光度值,散光轴向为子午方向。镜片散光度和屈光度变化量沿着径向的变化曲线参见附图6。由于p面和w面的散光轴向一致,两者相减后互相抵消,p面和w面构成的镜片像散低于w面的像散。具体数据为40mm口径处的屈光度变化量为0.8541d ,是中心屈光度

6d绝对值的0.142倍。口径30毫米处屈光度变化量0.5402d,散光度0.4253d为屈光度变化量的0.787倍,小于0.80,口径50毫米处屈光度变化量1.189d,散光度0.8078d为屈光度变化量的0.679倍,小于0.68。
32.近视镜片的前表面p面,从镜片中心起向外屈光度减小,镜片变平;镜片的后表面w面,从镜片中心起向外屈光度也减小,镜片变平。这一举措为了前后表面的屈光度最大值都在弧矢方向,两个表面的像散方向一致,使两个表面组合成为镜片时散光度值相减,像散得以缓冲。但前表面变平不利于镜片边缘减薄,本实施例采用两个措施来实现镜片美薄的目标,一个是后表面w面从镜片中心起向外屈光度减小的速率大于前表面,即表面变平的速度远大于前表面;另一个措施是在前表面p面口径52~56毫米处设计一个拐点,从拐点到边缘屈光度增大,即镜片变平减缓,使组合而成的近视镜片有较薄的边缘厚度。双面复合非球面近视镜片的减薄功能示意图参见附图7所示。
33.与同参数(前后表面中心屈光度相同,折射率相同)的球面镜片相比,本实施例镜片70毫米口径处的减薄量为0.835毫米,较球面镜片边缘厚度的减少值称之为减薄量。本实施例镜片与前表面中心屈光度同为0.75d的单面非球面镜片相比的屈光度变化量和散光度特征参数对照见表一。表一的数据表示,通过两面叠加缓冲设计的双面复合非球面近视眼镜片在减薄量增大的前提下,虽40毫米口径的屈光度变化量有所增加,但达到散光度优于传统单面非球面镜片的效果。
34.表一。
35.本实施例设计得到的双面复合眼镜片的制备,由玻璃模具浇注树脂镜片直接固化成型或浇注半成品通过后表面研磨加工成型。其玻璃模具包括一个p模座和一个w模座。工作面为p面的凹面模座与工作面为w面的凸面模座组合的模具浇注双面复合非球面近视眼镜片。
36.实施例二设计一片

6.00d的双面非球面近视镜片,与实施例一相同,中心屈光度值0.75d的p面为前表面,中心屈光度值6.75d的w面为后表面,镜片折射率1.56,中心厚度1.2毫米。
37.具体优化设置较实施例一作如下变动:w面40毫米口径的屈光度变化量由0.85d增加到1.2d,模式搜索法中沿r方向每隔5毫米设置的屈光度值也做相应的调整,非线性多约束条件也随之而变动;p面40毫米口径的屈光度变化量略微降低0.015d。设计得到的w面(后表面)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和散光度沿着径向的变化曲线如附图8,40mm口径处的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为1.234d ,是中心屈光度的0.182倍, 50毫米口径起到边缘屈光度加速减小;散光度小于屈光度变化量,口径30毫米处屈光度变化量0.8065d,散光度0.6495d为屈光度变化量的0.805倍,小于0.85,口径50毫米处屈光度变化量1.625d,散光度1.087d为屈光度变化量的0.669倍,小于0.72,符合 w面的特征要求。设计得到的p面(前表面)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和散光度沿着径向的变化曲线如附图9,在口径54毫米处存在一拐点;30毫米口径处散光度0.04703d,是屈光度变化量0.04345d的1.082倍,大于1.05,符合p面的特征要求。双面复合的非球面镜片的屈光度变化量和散光度沿着径向的变化曲线参见附图10,具体数据为40mm口径处的屈光度变化量为1.179d ,是中心屈光度

6d绝对值的0.197倍。口径30毫米处屈光度变化量0.763d,散光度0.6025为屈光度变化量的0.790倍,小于0.80,口径50毫米处屈光度变化量1.546d,散光度1.015d为屈光度变化量的0.657倍,小于0.68;达到了本实施例镜片的特征要求。
38.具有与本实施例相同70毫米口径减薄量的传统双面非球面的屈光度变化量和散光度沿着径向的变化曲线参见附图11。相应特征参数对照见表二。
39.表二。
40.本实施例通过两面叠加缓冲设计的双面复合非球面眼镜片与传统双面非球面镜片具有相同的70毫米口径减薄量1.1毫米,但40毫米口径的屈光度变化量、30和40毫米口径的散光度均小于传统双面非球面镜片,无论在中心视场区还是周边斜向视物区的性能都优于传统单面非球面镜片。
41.本实施例提供的双面复合眼镜片,其玻璃模具由工作面为p面的凹面模座与工作面为w面的凸面模座组合,采用模具浇注树脂镜片直接固化成型加工双面复合非球面近视眼镜片。
42.实施例三
按镜眼距12毫米,视网膜远点球面距离眼球顶点13毫米,镜架垂直倾角9度的默认值,采用中国发明专利cn 106526890 b提供的方法,进行光线追迹计算实施例一提供的

6.00d的双面复合非球面近视镜片在50毫米口径内(约45度视场角范围)的斜视屈光度、斜散像散、场曲,与同材料、同前后面中心屈光度构成的球面镜片斜视像散、场曲进行比较。
43.计算得到的沿着水平径向的斜视屈光度参见附图12,与同一镜片图5所显示的屈光度有很大不同:从中心向外斜视弧矢屈光度减小,斜视子午屈光度增大,斜视屈光度的值减小,屈光度绝对值(斜视近视度数)增大;由于镜片垂直向外倾斜,镜片中心也存在有散光。斜视屈光度变化量和斜视像散沿着水平径向的曲线图分别为附图13和附图14。图中实线曲线对应双面复合非球面近视镜片,虚线曲线对应中心屈光度值相同的前后表面构成的球面镜片。从图13可见,对于镜片表面屈光度值保持不变的球面镜片,其斜视屈光度减小很多,斜视屈光度变化量达到1.8d;而对于镜片表面屈光度值沿着径向增大的双面复合非球面镜片,其增大的表面屈光度值抵冲了斜视屈光度的减小,使双面复合非球面镜片的斜视屈光度变化量保持在0.3d以内,相当稳定。双面复合非球面镜片的斜视散光度在46毫米口径处达到最大为0.877d;而球面镜片的斜视散光度随着视场角的增大直线上升,在59毫米口径处达到2.309d。斜视屈光度变化量和斜视像散沿着垂直径向的曲线图分别参见附图15的(a)和(b)图,(a)图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双面复合非球面近视镜的斜视屈光度变化量和同参数球面镜的斜视屈光度变化量沿着垂直径向的变化曲线图;(b)图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双面复合非球面近视镜的斜视散光度和同参数球面镜的斜视散光度沿着垂直径向的变化曲线图。
44.由于镜片向外倾斜,垂直方向上斜视屈光度变化量和斜视像散上下不对称,在50毫米口径内,双面复合非球面镜片的斜视屈光度变化量的起伏小于0.677d、最大斜视散光度1.38d;球面镜片的斜视屈光度变化量最大达

1.884d、最大斜视散光度2.923d。场曲沿着垂直径向的变化曲线参见附图16,实线为双面复合非球面近视镜的场曲,50毫米口径内场曲最大值13.28mm,而同参数球面镜的场曲(虚线)最大值27.75mm。
45.结果表明,双面复合非球面镜片的佩戴易适性和舒适度要远远优于球面镜。
46.实施例四本实施例提供设计一片6.00d的双面复合非球面远视镜片,中心屈光度值6.75d的w面为前表面,中心屈光度值0.75d的p面为后表面,镜片折射率1.56,中心厚度5.88毫米。
47.按实施例二技术方案设计p面和w面,参见附图17,分别为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二提供的双面复合非球面远视镜的子午屈光度、弧矢屈光度和屈光度沿着径向的变化曲线;本实施例构成的双面复合非球面远视镜片屈光度沿径向的变化曲线如(a)图,与实施例二的双面复合非球面近视镜片屈光度沿径向的变化曲线(b)图相比较,不同之处只在于中心屈光度值为由

5.996变为6.019d,沿着径向屈光度减小,子午屈光度大于弧矢屈光度。但两者沿着径向的变化形态相同,其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和散光度沿径向的变化曲线图18与实施例二的变化曲线图10完全相同。双面复合非球面远视镜片由于前表面(w面)屈光度减小的速率远大于后表面(p面),使镜片的边缘增厚,边缘厚度增厚示意图如图19。采用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可以在保证边厚达到1毫米或者1.5毫米的条件下,降低中心厚度,因而可以减轻眼镜片的重量。在60毫米口径边厚为1.5毫米的条件下,相同前后面中心屈光度构成的球面镜片中心厚度达到6.51毫米,而本实施例远视镜片的中心厚度则能减少0.63毫米,为5.88
毫米。
48.双面复合非球面远视镜的斜视子午屈光度、斜视弧矢屈光度和斜视屈光度沿着水平径向的变化曲线图参见附图20;斜视屈光度变化量和同参数球面镜的斜视屈光度变化量沿着水平径向的变化曲线图参见附图21;斜视散光度和同参数球面镜的斜视散光度沿着水平径向的变化曲线图参见附图22。与同样设计的p面和w面构成的实施例二近视镜相比,斜视子午屈光度大于斜视弧矢屈光度。由于同样屈光度的球面远视镜中心厚度大于本实施例设计的双面复合非球面远视镜,所以50毫米口径内,球面远视镜的斜视屈光度偏离中心屈光度达到3.44d;斜视像散达到6.40d;而本实施例设计的双面复合非球面远视镜对应值分别只有0.40d和2.63d,其性能远远胜于球面镜。
49.本实施例设计得到的双面复合眼镜片的制备,由玻璃模具浇注树脂镜片直接固化成型或浇注半成品通过后表面研磨加工成型。其玻璃模具包括一个p模座和一个w模座。工作面为w面的凹面模座与工作面为p面的凸面模座组合的模具浇注双面复合非球面远视眼镜片。
50.实施例五本实施例提供设计一片球镜度

6d,柱镜度

1d的散光近视镜。前表面非球面中心屈光度0.75d,设计方法采用实施例二提供的p面为前表面;后表面超环曲面,设计一个球镜方向屈光度6.75d、柱镜方向屈光度为7.75d的超环曲面。
51.超环曲面球镜方向和柱镜方向上子午屈光度、弧矢屈光度和屈光度沿着径向的变化曲线分别参见附图23和24。由图可见,由于设计有

1d的柱镜度,所以在超环曲面镜片中心处子午屈光度与弧矢屈光度有1d的差值,在球镜方向上沿着径向子午屈光度小于弧矢屈光度,在柱镜方向上沿着径向子午屈光度大于弧矢屈光度。因为沿着径向的子午屈光度在球镜方向上与柱镜方向上互相垂直,所以在球镜方向与柱镜方向的散光方向一致。在球镜和柱镜方向上屈光度沿径向减小,50毫米口径起到边缘加速减小;在球镜方向上,中心屈光度7.248d,40mm口径处的屈光度6.341,变化量绝对值为0.907d ,是中心屈光度7.248d的0.125倍;在柱镜方向上,中心屈光度7.248d ,40mm口径处的屈光度6.22d,变化量绝对值为1.028d ,是中心屈光度7.248d的0.142倍;球镜方向上40mm口径处的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0.907d,是柱镜方向上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1.028d的0.882倍。
52.超环曲面柱镜方向上和球镜方向上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和散光度变化量绝对值沿着径向的变化曲线图分别如附图25和26。由图可见,散光度变化量小于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在柱镜方向上,口径30毫米处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0.6477d,散光度0.5407d为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的0.835倍,小于0.85;口径50毫米处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1.429d,散光度0.3767d为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的0.264倍。在球镜方向上,口径30毫米处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0.5766d,散光度0.4480d为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的0.777倍,小于0.85,口径50毫米处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1.221d,散光度0.8060d为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的0.660倍。
53.超环曲面与非球面复合成的双面复合散光近视镜片球镜方向和柱镜方向上子午屈光度、弧矢屈光度和屈光度沿着水平径向的变化曲线分别参见附图27和附图28。中心屈光度

6.498d,子午屈光度

5.998d,弧矢屈光度

6.998d,即为球镜度

6d,柱镜度

1d的散光近视镜片。柱镜方向上中心屈光度

6.498d,40毫米口径处增大到

5.532d,屈光度变化量0.966d,为中心屈光度绝对值的0.149;球镜方向上中心屈光度

6.498d,40毫米口径处增大


5.653d,屈光度变化量0.845d,为中心屈光度绝对值的0.130;球镜方向上40mm口径处的屈光度变化量0.845d,是柱镜方向上屈光度变化量0.966d的0.875倍。
54.球镜方向上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和散光度沿着径向的变化曲线参见附图29。散光度的变化量明显小于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口径30毫米处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0.5352d,散光度变化量0.409d为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的0.764倍,小于0.80,口径50毫米处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1.145d,散光度变化量0.750d为屈光度变化量绝对值的0.655倍,小于0.68。
55.在球镜和柱镜两个方向上屈光度沿着径向的变化曲线参见附图30。沿着径向球镜方向上的屈光度减少明显小于柱镜方向上屈光度的减少。经计算,球镜和柱镜方向上屈光度补偿值的差异,使散光镜固有的边缘厚度差降低0.22毫米。
56.本实施例提供的双面复合散光近视眼镜片,其模具为浇注树脂镜片成型的玻璃模具,包括一个工作面为非球面的凹模座和一个工作面为超环面的凸模座。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