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婴儿车后轮的刹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31 19:53: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刹车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婴儿车后轮的刹车装置。


背景技术:

2.婴儿车通常包括架体、前轮、后轮,以及将前后轮连接于架体上的轮座;还包括方便婴儿车驻停或行走的刹车装置。
3.现有的刹车装置通常对应后轮设置,该刹车装置包括踏板和内外设置的限位销,所述后轮上沿内外方向开设有多个供限位销穿设的制动孔,刹车时,通过脚部向下踩踏踏板至终止位置,使限位销向外位移并穿入后轮上的制动孔中,实现对后轮的制动;解刹时,则需要脚背向上作用踏板使其回到原始位置,进而带动限位销向内位移并脱离后轮上的制动孔,以解除对后轮的制动,在长期的使用中发现:
4.一、解刹时用脚背向上抬起踏板,操作方向不是省力的方向,使操作费时费力,影响使用者的体验感。
5.二、解刹时用脚背向上抬起踏板,很容易导致婴儿车的布套脏污。
6.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便成为本实用新型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婴儿车后轮的刹车装置。
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婴儿车后轮的刹车装置,对应婴儿车的一对后轮设置;其特征在于:刹车装置包括两刹车组件;
9.其中,第一刹车组件包括刹车踏板和制动件,两者传动装配;还包括第一刹车限位杆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刹车限位杆受第一弹性件的作用卡设于制动件上的一斜槽内,受与其传动连接的制动件的作用脱离斜槽并伸入第一后轮的一制动孔中,并依次对应非制动状态和制动状态;
10.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刹车踏板受第二弹性件作用回归初始状态。
11.第二刹车组件包括第二刹车限位杆和刹车线以及导向轮,所述刹车线绕过导向轮分别与第一刹车限位杆和第二刹车限位杆传动连接,构成当制动时,第一刹车限位杆上制动力牵引刹车线并传递至第二刹车限位杆,使第二刹车限位杆插入第二后轮的一制动孔中;还包括第三弹性件,当非制动时,所述第二刹车限位杆受第三弹性件的作用脱离第二后轮上的制动孔。
12.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3.1.上述方案中,第一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第二方向位为顺时针方向。
14.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制动件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周面、第二周面和第三周面;所述第一周面和所述第三周面上均沿周向等距离间隔布置有数个齿状结构;所述第二周面上沿周向等距离间隔开设有数个斜槽。
15.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刹车组件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制动件沿第一方向转动的第一弹性限位件,该第一弹性限位件装配于所述刹车踏板与所述制动件之间,且具有一施力端,该施力端伸入所述第一周面的齿状结构间。
16.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刹车组件还包括用于阻止所述制动件沿第二方向转动的第二弹性限位件,该第二弹性限位件装配于所述第一后轮座中,且具有一限位端,该限位端伸入所述第三周面的齿状结构间,所述第二弹性限位件为一弹片。
17.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刹车组件还包括一压块,所述压块凸设有一限位所述导向轮轮轴移动的压力部。
18.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刹车限位杆和所述第二刹车限位杆均包括套筒和滑动套设于该套筒内的杆状销,其中所述杆状销的内端限位于套筒中;还均包括一第四弹性件,该第四弹性件作用于套筒和杆状销之间,使杆状销保持一朝向对应后轮上制动孔的运动趋势。
19.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弹性限位件包括限位块和第五弹性件,限位块对应所述制动件的第一周面设置;第五弹性件作用于限位块和刹车踏板之间,使限位块保持一插入第一周面齿状结构间的趋势;所述第一弹性限位件上述设计主要考虑第一弹性限位件作为驱动件要驱动制动件转动,这就要求其强度要更好;除此以外,第一弹性限位件可以和第二弹性限位件一样,均为弹片。
20.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制动件和所述第一后轮同轴转动,这样在保证刹车性能的同时,使车架和刹车装置装配的更加紧凑。
21.9.上述方案中,“第一弹性件,第三弹性件、第四弹性件、第五弹性件”均为弹簧,“第二弹性件”为扭簧。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案具有以下优点:
23.需要刹车时,踩下刹车踏板,松开刹车踏板其可以自动复位,需要解刹时只需再次踩踏刹车踏板,避免了现有技术中解刹时用脚背向上抬起踏板,费力还容易弄脏布套的现象。
附图说明
24.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婴儿车的立体图;
25.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婴儿车的右视图;
26.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刹车组件的爆炸图;
27.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刹车组件的爆炸图。
28.以上附图中:1.第一后轮座;2.第一后轮;3.第二后轮座;4.第二后轮座;5.第一刹车组件;6.第二刹车组件;7.制动件;8.刹车踏板;9.安装盘;10.踩踏部;11.装配孔;12.第一周面;13.第二周面;14.第三周面;15.斜槽;16.第一刹车限位杆;17.第一通孔;18.第一制动孔;19.第一弹性件;20.第一弹性限位件;21.第二弹性限位件;22.端盖;23.第二弹性件;24.第二刹车限位杆;25.第二通孔;26.第二制动孔;27.刹车线;28.导向轮;29.第三弹性件;30.压块;32.套筒;33.杆状销;34.第四弹性件;35.凹槽;36.限位块;37.第五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30.实施例:以下将以图式及详细叙述对本案进行清楚说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案的实施例后,当可由本案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案的精神与范围。
31.本文的用语只为描述特定实施例,而无意为本案的限制。单数形式如“一”、“这”、“此”、“本”以及“该”,如本文所用,同样也包含复数形式。
32.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案,其仅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
33.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连接”或“定位”,均可指二或多个组件或装置相互直接作实体接触,或是相互间接作实体接触,亦可指二或多个组件或装置相互操作或动作。
34.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括”、“具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35.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词(terms),除有特别注明外,通常具有每个用词使用在此领域中、在本案内容中与特殊内容中的平常意义。某些用以描述本案的用词将于下或在此说明书的别处讨论,以提供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有关本案描述上额外的引导。
36.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前”、“后”,均为方向性用词,在本案中仅为说明各结构之间位置关系,并非用以限定本案保护方案及实际实施时的具体方向。
37.参见附图1-4所示,一种用于婴儿车后轮的刹车装置,所述婴儿车包括第一后轮座1、第一后轮2、第二后轮座3和第二后轮4以及用于制动后轮的刹车装置,所述第一后轮2转动装配于第一后轮座1的外侧,第二后轮4转动装配于第二后轮座3的外侧。
38.所述刹车装置包括第一刹车组件5和第二刹车组件6,所述第一刹车组件5装配于第一后轮座1的内侧,所述第二刹车组件6装配于第二后轮座3的内侧。
39.第一刹车组件5包括制动件7和刹车踏板8,且刹车踏板8转动装配于第一后轮座1的内端面,所述制动件7和所述第一后轮1同轴转动。
40.所述刹车踏板8包括固定装配的安装盘9和踩踏部10;所述安装盘9上沿内外方向开设有一装配孔11;所述第一后轮座1上开设有一凹槽35,所述踩踏部10通过该凹槽35外露于第一后轮座1的后侧,且该凹槽35的上下槽面分别对踩踏部10运动的极限位置。
41.所述制动件7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周面12、第二周面13和第三周面14,所述第一周面12间隔设于所述装配孔11中;所述第一周面12和所述第三周面14上均沿周向等距离间隔布置有数个齿状结构;所述第二周面13上沿周向等距离间隔开设有数个斜槽15。
42.第一刹车组件5还包括第一刹车限位杆16,所述第三周面14对该第一刹车限位杆16进行让位;所述第一刹车限位杆16具有一长度,且该第一刹车限位杆16以其长度方向对应内外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后轮座1上沿内外方向开设有一第一通孔17,用于第一刹车限位杆16穿设;所述第一后轮2轮毂上沿周向等距离间隔开设有数个第一制动孔18,且任一时间,均有一所述第一制动孔18与第一通孔17对位配合。
43.在非制动状态下,所述第一刹车限位杆16的内端插入所述第二周面13上的任一斜槽15中,外端脱离第一制动孔18,此时第一后轮2处于正常转动状态;在制动状态下,所述第一刹车限位杆16的外端插入所述第一后轮2轮毂上的任一第一制动孔18中,内端脱离斜槽
15,此时第一后轮2被制动。
44.第一刹车组件5还包括第一弹性件19,该第一弹性件19作用于所述第一刹车限位杆16和所述第一后轮座1之间,使第一刹车限位杆16的内端保持插入所述第二周面13上斜槽15的运动趋势。
45.第一刹车组件5还包括第一弹性限位件20和第二弹性限位件21,其中,第一弹性限位件20的装配于所述刹车踏板8与制动件7之间,且第一弹性限位件20具有一施力端,该施力端伸入所述第一周面12的齿状结构间;制动时,刹车踏板8向下运动,驱动所述施力端带动制动件7沿逆时针转动。
46.所述第二弹性限位件21装配于所述第一后轮座1中,且第二弹性限位件21具有一限位端,该限位端伸入所述第三周面14的齿状结构间,阻制制动件7沿顺时针转动。
47.第一刹车组件5还包括第二弹性件23和端盖22,该端盖22装配于所述第一后轮座1的内端面,并将第一刹车组件5封闭在所述第一后轮座1中,其中所述第二弹性件23作用于所述刹车踏板8和所述端盖22之间,使刹车踏板8保持一回归非制动状态的趋势。
48.所述第二刹车组件6包括第二刹车限位杆24,所述第二刹车限位杆24具有一长度,且该第二刹车限位杆24以其长度方向对应内外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刹车限位杆24经驱动做内外方向的直线往复位移;所述第二后轮座3上沿内外方向开设有一第二通孔25,用于第二刹车限位杆24穿设,所述第二后轮4轮毂上沿周向等距离间隔开设有数个第二制动孔26,且任一时间,均有一所述第二制动孔26与第二通孔25对位配合。
49.在制动状态下,所述第二刹车限位杆24的外端插入所述第二后轮4轮毂上的任一第二制动孔26中,此时第二后轮4被制动;在非制动状态下,所述第二刹车限位杆24的外端脱离第二制动孔26,此时第二后轮4处于正常转动状态。
50.所述第二刹车组件6还包括导向轮28,所述刹车线27绕过导向轮28分别与第一刹车限位杆16和第二刹车限位杆24传动连接,构成当制动时,第一刹车限位杆16上制动力牵引刹车线并传递至第二刹车限位杆24,使第二刹车限位杆24插入第二制动孔(26)中,实现对两后轮同步制动。
51.所述第二刹车组件6还包括第三弹性件29,其作用于所述第二刹车限位杆24和所述第二后轮座3之间,使第二刹车限位杆24的内端保持一脱离第二制动孔26的趋势。
52.所述第二刹车组件6还包括一压块30,该压块30与第二后轮座3固定连接,所述压块30凸设有一限制导向轮28轮轴移动的压力部。
53.所述第一刹车限位杆16和所述第二刹车限位杆24均包括套筒32和滑动套设于该套筒32内的杆状销33,其中所述杆状销33的内端限位于套筒32中,还均包括第四弹性件34,该第四弹性件34作用于套筒32和杆状销33之间,即第一刹车限位杆16中的第四弹性件34使第一刹车限位杆16上的杆状销33保持一朝向第一制动孔18的运动趋势,第二刹车限位杆24中的第四弹性件34使第二刹车限位杆24上的杆状销33保持朝向第二制动孔26的运动趋势。
54.所述第一弹性限位件20包括限位块36和第五弹性件37,限位块36对应所述制动件7的第一周面12设置;第五弹性件37作用于限位块36和刹车踏板8之间,使限位块36保持插入第一周面12齿状结构间的趋势。
55.通过上述结构组成,现针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说明如下:
56.需要制动时,踩下刹车踏板8的踩踏部10,使第一弹性限位件20的施力端作用于第
一周面12的齿状结构,进而使制动件7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原插入第二周面13上斜槽15的第一刹车限位杆16,因为制动件7转动使其慢慢脱离斜槽15并朝向第一制动孔18的方向移动,在第一刹车限位杆16位移的过程中通过刹车线27和转向轮28使第二刹车限位杆24同时做朝向第二制动孔26的位移,最终达到同时制动第一后轮2和第二后轮4的效果;待制动结束后,在第二弹性件23的作用下,刹车踏板8回归初始状态。
57.需要解刹时,再次踩下刹车踏板8的踩踏部10,使第一弹性限位件20的施力端作用于第一周面12的齿状结构,进而使制动件7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一刹车限位杆16经第一弹性件19的驱动,使第一刹车限位杆16做朝向制动件7的位移,并使其内端插入任一第二周面13上的斜槽15中,外端脱离第一制动孔18,此时第一后轮2解除制动,可正常转动;第二刹车限位杆24经第三弹性件29驱动,使其外端脱离第二制动孔26,此时第二后轮4解除制动,可正常转动,至此解刹结束。
58.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