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通用型六轮机器人底盘的制作方法

2022-12-31 17:40: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用型六轮机器人底盘。


背景技术:

2.机器人按移动方式可分为:轮式机器人、足式机器人、履带式机器人、爬行机器人等。按作业空间来分:陆地移动机器人、水下机器人、无人飞机和空间机器人等。按功能和用途来分:医疗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助残机器人、清洁机器人等。轮式机器人根据机器人移动机构的特点,可分为关节轮式机器人、行星轮式机器人、普通轮式机器人。而根据车轮数目,轮式移动机器人又有单轮、四轮、五轮、六轮和八轮等结构。通常同种类的机器人由于结构相近,进而其底盘也是可以通用的,但目前还不具有一种通用的机器人底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用型六轮机器人底盘。
4.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用型的六轮机器人底盘,包括:支承平台,连接支架;
5.沿所述支承平台的长度方向,所述支承平台的端部与所述连接支架相抵靠的支承在所述连接支架的上方。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连接支架为框架结构。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连接支架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连接梁,在所述连接梁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的第一支承件和第二支承件;
8.所述第一支承件和第二支承件相互平行的设置,且分别与所述支承平台相连接。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支承件包括:第一面板,以及在所述第一面板一侧设置的第一边梁;
10.所述第一边梁沿所述第一面板的部分边缘连续设置,其中,包括:用于承载所述支承平台的第一边梁部和用于连接所述连接梁的第二边梁部;
11.所述第二边梁部位于所述第一边梁部的下方,且其一端与所述第一边梁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梁相连接。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支承件包括:第二面板,以及在所述第二面板一侧设置的第二边梁;
13.所述第二边梁沿所述第二面板的部分边缘连续设置,其中,包括:用于承载所述支承平台的第三边梁部和用于连接所述连接梁的第四边梁部;
14.所述第四边梁部位于所述第三边梁部的下方,且其一端与所述第三边梁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梁相连接。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边梁部和所述第四边梁部分别通过固定连接件与所述连接梁相连接;
16.所述固定连接件包括:用于与所述连接梁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用
于与所述第二边梁部或所述第四边梁部相连接的第三连接部;
17.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均为板状体;
18.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端部,且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垂直的设置;
19.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两侧。
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固定连接件还包括:肋板;
21.所述肋板用于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
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支承平台包括:支承面板,设置于所述支承面板下方的承载结构,在所述支承面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的承载梁.
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承载结构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横梁,多个平行设置的连接件;
24.所述横梁嵌入所述连接件设置;
25.所述连接件宽度方向的上侧与所述支承面板固定连接;
26.至少一个所述横梁与所述支承面板固定连接。
2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连接件为板状体,其宽度方向的下侧呈拱形设置;
28.所述支承面板边缘设置有围边,所述围边和所述承载结构位于所述支承面板的同一侧;
29.沿所述支承面板的长度方向,所述围边的相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承载梁相连接;
30.所述围边可选择的与所述横梁的端部相连接。
3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六轮机器人底盘分为上下两层的分体设置方式,极大的方便了底盘与下方轮组和上方载荷的连接。此外,位于上方的支承平台为面板结构,可灵活的安装不同的载荷,极大的提高了其承载的灵活性。
3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强度高,而且还具有质量轻的优点,作为机器人底盘时,能够有效的提高机器人的承载效率。
3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支架为框架结构,端部设置的支承件与支承平台相连接,连接梁与下部的其他结构相连接。通过这种布置方式,实现了在连接支架长度方向上不同连接位置的合理分配,不仅便于整个底盘在六轮机器人中的安装,还有利于支承平台与连接支架的拆装,极大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和维修便利性。
3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采用面板和边梁的组合结构有效的增强了第一支承件的结构强度,尤其是边梁在对支承平台相连接的同时,面板还可对边梁起到加强作用,使得第一支承件更加牢固。
3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采用面板和边梁的组合结构有效的增强了第一支承件的结构强度,尤其是边梁在对支承平台相连接的同时,面板还可对边梁起到加强作用,使得第一支承件更加牢固。
3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采用固定连接件连接支承件和连接梁,可极大的简化支承件的结构,且连接方便灵活。
3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在支承平台中采用支承面板和、承载结构和承载梁的组合方式,有效的增强了支承平台的整体强度,对于不同载荷均能实现稳定的支承。此
外,边缘设置承载梁,中间设置承载结构的方式,极大的优化了支承平台的整体结构,在保证了支承平台整体强度的情况下,还有效的减轻了支承平台的质量。
3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承载结构不仅强度高,且质量轻稳定性好。尤其是连接件下侧设置为拱形其在节约了材料的情况下任然能够达到相应的结构强度,对进一步降低承载结构的重量和成本有利。
3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在支承面板边缘设置围边不仅起到了美观的作用,还有效的与各结构之间相互固定连接,以进一步增强整体结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和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40.图1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六轮机器人底盘的结构图;
41.图2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支架的结构图;
42.图3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支承件的结构图;
43.图4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二支承件的结构图;
44.图5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固定连接件的结构图;
45.图6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支承平台的结构图;
46.图7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承载结构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4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8.在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时,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所表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相关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地描述,实施方式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
50.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通用型的六轮机器人底盘,包括:支承平台11,连接支架12。在本实施方式中,沿支承平台11的长度方向,支承平台11的端部与连接支架12相抵靠的支承在连接支架12的上方。
51.结合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连接支架12为框架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支架12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连接梁121,在连接梁121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的第一支承件122和第二支承件12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承件122和第二支承件123相互平行的设置,且分别与支承平台11相连接。
52.通过上述设置,本实用新型的六轮机器人底盘分为上下两层的分体设置方式,极大的方便了底盘与下方轮组和上方载荷的连接。此外,位于上方的支承平台为面板结构,可
灵活的安装不同的载荷,极大的提高了其承载的灵活性。
53.通过上述设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支架12为框架结构,端部设置的支承件与支承平台11相连接,连接梁121与下部的其他结构相连接。通过这种布置方式,实现了在连接支架长度方向上不同连接位置的合理分配,不仅便于整个底盘在六轮机器人中的安装,还有利于支承平台与连接支架的拆装,极大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和维修便利性。
54.结合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支承件122包括:第一面板1221,以及在第一面板1221一侧设置的第一边梁122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边梁1222在第一面板1221的一侧设置,且第一边梁1222沿第一面板1221的部分边缘连续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边梁1222包括:用于承载支承平台11的第一边梁部1222a和用于连接连接梁121的第二边梁部1222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边梁部1222a与第一面板1221的上边缘相齐平的设置,第二边梁部1222b与第一面板1221的下边缘相齐平的设置,使得第二边梁部1222b位于第一边梁部1222a的下方,且第二边梁部1222b一端与第一边梁部1222a的端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梁121相连接。
55.通过上述设置,采用面板和边梁的组合结构有效的增强了第一支承件的结构强度,尤其是边梁在对支承平台相连接的同时,面板还可对边梁起到加强作用,使得第一支承件更加牢固。
56.结合图2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二支承件123包括:第二面板1231,以及在第二面板1231一侧设置的第二边梁123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边梁1232在第二面板1231的一侧设置,且第二边梁1232沿第二面板1231的部分边缘连续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边梁1232包括:用于承载支承平台11的第三边梁部1232a和用于连接连接梁121的第四边梁部1232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边梁部1232a与第二面板1231的上边缘相齐平的设置,使得第四边梁部1232b位于第三边梁部1232a的下方,且第四边梁部1232b一端与第三边梁部1232a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梁121相连接。
57.通过上述设置,采用面板和边梁的组合结构有效的增强了第一支承件的结构强度,尤其是边梁在对支承平台相连接的同时,面板还可对边梁起到加强作用,使得第一支承件更加牢固。
58.结合图2、图3、图4、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二边梁部1222b和第四边梁部1232b分别通过固定连接件124与连接梁121相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连接件124包括:用于与连接梁121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241,第二连接部1242和用于与第二边梁部1222b或第四边梁部1232b相连接的第三连接部1243;其中,第一连接部1241,第二连接部1242和第三连接部1243均为板状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1241和第三连接部1243位于第二连接部1242的端部,且与第二连接部1242相垂直的设置;第一连接部1241和第三连接部1243位于第二连接部1242两侧。
59.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固定连接件124还包括:肋板1244;肋板1244用于连接第二连接部1242和第三连接部1243。
60.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连接部1243上设置有支撑柱用于与第二边梁部1222b或第四边梁部1232b相抵靠的连接,该支撑柱与肋板1244处于第三连接部1243的同一侧,进而可以有效减小固定连接件124所占用的空间。
6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连接部1241远离第二连接部1242的一侧还设置有弯折
部,该弯折部与第二连接部1242相平行的设置,且弯折部与第二连接部1242之间的距离与连接梁121相匹配,实现与连接梁121的扣合定位。
62.通过上述设置,采用固定连接件连接支承件和连接梁,可极大的简化支承件的结构,且连接方便灵活。
63.如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支承平台11包括:支承面板111,设置于支承面板111下方的承载结构112,在支承面板111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的承载梁113。
64.通过上述设置,在支承平台11中采用支承面板和、承载结构和承载梁的组合方式,有效的增强了支承平台的整体强度,对于不同载荷均能实现稳定的支承。此外,边缘设置承载梁,中间设置承载结构的方式,极大的优化了支承平台的整体结构,在保证了支承平台整体强度的情况下,还有效的减轻了支承平台的质量。
65.如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承载结构112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横梁1121,多个平行设置的连接件1122。在本实施方式中,横梁1121嵌入连接件1122设置;连接件1122宽度方向的上侧与支承面板111固定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横梁1121与支承面板111固定连接。当横梁1121的上端与连接件1122的上端齐平时,其也可与支承面板111固定连接。
66.如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连接件1122为板状体,其宽度方向的下侧呈拱形设置。横梁1121为截面呈凹型的板体折弯梁。
67.通过上述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承载结构112不仅强度高,且质量轻稳定性好。尤其是连接件1122下侧设置为拱形其在节约了材料的情况下任然能够达到相应的结构强度,对进一步降低承载结构的重量和成本有利。
68.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面板111边缘设置有围边1111,围边1111和承载结构112位于支承面板111的同一侧;沿支承面板111的长度方向,围边1111的相对的两端分别与承载梁113相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围边1111可选择的与横梁1121的端部相互固定连接。
69.通过上述设置,在支承面板111边缘设置围边不仅起到了美观的作用,还有效的与各结构之间相互固定连接,以进一步增强整体结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和承载能力。
70.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的例子,对于其中未详尽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当理解为采取本领域已有的通用设备及通用方法来予以实施。
7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