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三桶旋转变频淋砂机的制作方法

2022-06-10 22:03: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熔模铸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三桶旋转变频淋砂机。


背景技术:

2.熔模铸造,也称失蜡铸造,选用适宜的熔模材料(如石蜡)制造熔模,在熔模上沾浆即沾耐火涂料,然后淋耐火砂,接着再沾浆、再淋砂,通常要重复五至七次得到模壳,模壳风干后进行脱蜡,淋砂需在淋砂机中完成,传统的淋砂机为固定式,砂粒从淋砂筒顶部沿直线向下喷淋,存在如下不足之处:
3.一是移动不方便,产品放入淋砂筒有时需要搬运较长的距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大,且操作风险高;
4.二是操作不方便,有些产品在制作模壳时,每层淋上的耐火砂目数不同,传统的设备更换砂料非常复杂,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不停的更换砂料也是的工人的劳动强度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三桶旋转变频淋砂机。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三桶旋转变频淋砂机,包括行走轨道;通过行走组件滚动连接在所述行走轨道上壁的回转支撑固定架,所述回转支撑固定架上壁固定连接有大回转支撑,所述大回转支撑上壁转动连接有回转支撑转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回转支撑转板上壁的外框,所述外框由三组呈圆周三等分分布的主机架组成,三组所述主机架之间通过连接方管固定连接;固定连接在三组所述主机架其中一组侧壁的电箱座,所述电箱座上壁设置有配电箱,所述配电箱与电箱座之间设置有减震结构;固定连接在所述回转支撑转板上壁且居中位置的除尘管,所述除尘管外壁且朝向三组主机架分别设置有三组除尘罩,三组所述除尘罩远离除尘管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有旋转筒体,所述旋转筒体与除尘罩之间通过硅胶板进行转动密封;设置在所述主机架内侧下壁用于驱动旋转筒体旋转的淋砂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主机架与回转支撑固定架之间用于驱动回转支撑转板转动的换筒驱动组件。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行走组件包括行走电机、行走驱动轴以及行走从动轴,所述行走驱动轴、行走从动轴呈左右分布依次转动连接在回转支撑固定架下壁,所述行走电机固定连接在回转支撑固定架前壁,所述行走电机伸出轴通过减速器与行走驱动轴转动连接,所述行走驱动轴、行走从动轴外壁均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与行走轨道滚动连接。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减震结构为减震垫,所述减震垫设置在电箱座与配电箱之间。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淋砂驱动组件包括第二旋转电机、第二转轴、胶轮以及滚动轨道,所述滚动轨
道固定连接在旋转筒体圆周外壁,所述第二旋转电机固定连接在主机架内侧下壁,所述第二转轴通过减速器转动连接在第二旋转电机伸出轴端部,所述胶轮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轴外壁,所述胶轮外壁与滚动轨道滚动连接。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换筒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旋转电机、横担、齿轮以及第一转轴,所述横担固定连接在外框上壁,所述第一旋转电机固定连接在横担上壁,所述第一转轴通过减速器转动连接在第一旋转电机伸出轴端部。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6.所述第一转轴远离第一旋转电机的一端外壁通过轴承座与外框下壁转动连接,所述齿轮固定连接在第一转轴远离第一旋转电机的端部,所述大回转支撑圆周外壁设置有齿牙,所述齿轮外壁与大回转支撑外壁齿牙啮合。
17.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三桶旋转变频淋砂机,通过行走组件驱动,淋砂机可沿着行走轨道进行前进及后退,大大减少了模壳的搬运距离,降低了劳动强度。
19.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三桶旋转变频淋砂机,在三组旋转筒体中放置不同目数的耐火砂,通过换筒驱动组件驱动回转支撑转板转动,从而带动外框以及三组旋转筒体转动,大大降低了人工换砂的劳动强度,另外通过旋转换筒的形式,设备占地面积小,操作更加灵活。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三桶旋转变频淋砂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三桶旋转变频淋砂机的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三桶旋转变频淋砂机的换筒驱动组件以及旋转筒体、除尘罩局部连接结构仰视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三桶旋转变频淋砂机的行走轨道、行走组件及回转支撑固定架侧面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三桶旋转变频淋砂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例说明:
26.1、行走轨道;2、行走电机;3、行走驱动轴;4、行走从动轴;5、回转支撑固定架;6、大回转支撑;7、回转支撑转板;8、主机架;9、连接方管;10、电箱座;11、减震垫;12、旋转筒体;13、除尘罩;14、除尘管;15、第一旋转电机;16、横担;17、配电箱;18、齿轮;19、第一转轴;20、第二旋转电机;21、第二转轴;22、胶轮;23、滚动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参照图1到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桶旋转变频淋砂机:包括行走轨道1;通过行
走组件滚动连接在行走轨道1上壁的回转支撑固定架5,行走组件包括行走电机2、行走驱动轴3以及行走从动轴4,行走驱动轴3、行走从动轴4呈左右分布依次转动连接在回转支撑固定架5下壁,行走电机2固定连接在回转支撑固定架5前壁,行走电机2伸出轴通过减速器与行走驱动轴3转动连接,行走驱动轴3、行走从动轴4外壁均设置有滚轮,滚轮与行走轨道1滚动连接,行走电机2转动时带动行走驱动轴3转动,从而通过滚轮与行走轨道1的滚动连接,配合行走从动轴4上的滚轮,带动回转支撑固定架5沿着行走轨道1行走。
29.回转支撑固定架5上壁固定连接有大回转支撑6,大回转支撑6上壁转动连接有回转支撑转板7,固定连接在回转支撑转板7上壁的外框,外框由三组呈圆周三等分分布的主机架8组成,三组主机架8之间通过连接方管9固定连接,固定连接在三组主机架8其中一组侧壁的电箱座10,电箱座10上壁设置有配电箱17,配电箱17与电箱座10之间设置有减震结构,减震结构为减震垫11,减震垫11设置在电箱座10与配电箱17之间,通过减震垫11可以降低淋砂机工作时产生的震动对配电箱17的影响。
30.固定连接在回转支撑转板7上壁且居中位置的除尘管14,除尘管14外壁且朝向三组主机架8分别设置有三组除尘罩13,三组除尘罩13远离除尘管14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有旋转筒体12,旋转筒体12与除尘罩13之间通过硅胶板进行转动密封,除尘管14通过套管接到吸风机上,工作时将淋砂过程中产生的灰层吸走;
31.设置在主机架8内侧下壁用于驱动旋转筒体12旋转的淋砂驱动组件,淋砂驱动组件包括第二旋转电机20、第二转轴21、胶轮22以及滚动轨道23,滚动轨道23固定连接在旋转筒体12圆周外壁,第二旋转电机20固定连接在主机架8内侧下壁,第二转轴21通过减速器转动连接在第二旋转电机20伸出轴端部,胶轮22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轴21外壁,胶轮22外壁与滚动轨道23滚动连接,第二旋转电机20转动时,带动第二转轴21转动,进而通过胶轮22带动旋转筒体12转动,旋转筒体12内侧壁设置有市面常见的砂斗以及配合使用的上层过滤网、下层过滤网,旋转筒体12转动时通过砂斗将耐火砂提升到上层过滤网上方,耐火砂经过上层过滤网过滤后经自重向下掉落淋在模壳上。
32.设置在主机架8与回转支撑固定架5之间用于驱动回转支撑转板7转动的换筒驱动组件,换筒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旋转电机15、横担16、齿轮18以及第一转轴19,横担16固定连接在外框上壁,第一旋转电机15固定连接在横担16上壁,第一转轴19通过减速器转动连接在第一旋转电机15伸出轴端部,第一转轴19远离第一旋转电机15的一端外壁通过轴承座与外框下壁转动连接,齿轮18固定连接在第一转轴19远离第一旋转电机15的端部,大回转支撑6圆周外壁设置有齿牙,齿轮18外壁与大回转支撑6外壁齿牙啮合,当需要更换不同目数的耐火砂时,通过第一旋转电机15转动,带动第一转轴19转动,进而通过齿轮18与大回转支撑6的啮合带动回转支撑转板7转动,从而进行换筒,第一旋转电机15、第二旋转电机20以及行走电机2均采用变频电机,配合减速器使得运动更平稳。
33.工作原理:行走电机2转动时带动行走驱动轴3转动,从而通过滚轮与行走轨道1的滚动连接,配合行走从动轴4上的滚轮,带动回转支撑固定架5沿着行走轨道1行走,除尘管14通过套管接到吸风机上,工作时将淋砂过程中产生的灰层吸走,第二旋转电机20转动时,带动第二转轴21转动,进而通过胶轮22带动旋转筒体12转动,旋转筒体12内侧壁设置有市面常见的砂斗以及配合使用的上层过滤网、下层过滤网,旋转筒体12转动时通过砂斗将耐火砂提升到上层过滤网上方,耐火砂经过上层过滤网过滤后经自重向下掉落淋在模壳上,
当需要更换不同目数的耐火砂时,通过第一旋转电机15转动,带动第一转轴19转动,进而通过齿轮18与大回转支撑6的啮合带动回转支撑转板7转动,从而进行换筒。
3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