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钻床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4 00:08: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钻床的范畴,尤指提供人员自由选择操作手把位置的一种钻床进给装置。


背景技术:

2.钻床是一种常见的加工机台,常广泛使用于各类型的机械加工厂,利用马达的控制钻床钻头的转速,人员操作钻床对各种金属、非金属类型的材质进行钻孔、绞孔或攻牙等动作,据以达成所需要工件的目的。
3.因此,就有业者开发出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208178478u号「一种五金用加工钻床」,如图8所示,现有钻床9系借由一马达91带动一刀具主轴92,人员借由转动一把手93来控制该刀具主轴92给予的进刀量。
4.然而,现有钻床9只能用使用右手转动该把手93,但是对于惯用手为左边的人员,使用右手操控该把手93时,较难稳定且均速转动该把手93进行加工,导致加工出来的孔洞表面精度不是十分的理想,且现有钻床9的把手93通常会设为具有三个圆棒的形状,是为了方便人员旋转,但在加工时,只要该把手93转动超过180度或需多转几次,即人员一定需要转圈以利进行钻孔更深的进刀量,但切换左右手的动作很容易产生震动并造成加工件孔洞的误差增加,实有需要加以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此,鉴于现有钻床存在的问题点,故本实用新型设计人乃穷极心思开发出一种钻床进给装置,故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较大齿径的齿轮设计,使用人能够在在齿轮旋转半圈内,可易于操作,使该一次加工完成的一种钻床进给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可以依照使用人习惯的位置来调整把手在左边或右边的一种钻床进给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人员能够清楚地查阅所有加工参数,即该加工参数可包含马达转速、马达负载、刀具主轴的进给速度的信息的一种钻床进给装置。
6.本实用新型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运用如下技术手段:
7.关于本实用新型钻床进给装置,包含有:一壳本体,还包含一上盖,且该上盖设于壳本体的上方;一刀具主轴,垂向贯穿于该壳本体的前端空间,且该刀具主轴包含有一刀杆及一外轴,其中该外轴的表面设有一齿条部,又该齿条部旁侧设有一进刀量感测单元;一驱动装置,安装于该壳本体后端空间,又该驱动装置还包含有一马达及一皮带,且该皮带一端接设于该马达,而该皮带的另一端接设于该刀杆;一进给组件,还包含一齿轮及一齿轮轴心,且该齿轮轴心水平横向穿伸并突露于该壳本体并垂向交错于该齿条部;另该进给组件还包含一把手组件,且该把手组件接设于该齿轮组件的左端侧或右端侧;及一控制单元,电性连接于该马达与该进刀量感测单元。
8.借由依据不同使用人的操作习惯,将该把手组件安装于该齿轮组件的左端侧或右端侧,据以提供使用人方便操作钻床刀具主轴的进刀深度。
9.上述该进给组件齿轮的模数设为2、齿轮为55齿、节径为110mm。
10.上述该进给组件的齿轮从初始位置往下转动角度(θ)160度,该刀具主轴完成一次加工行程。
11.上述该进给组件的手把组件转动角度跟该刀具主轴垂向移动的比值为1:0.83~1:0.93。
12.上述该壳本体还包含有一前盖及一面板,其中该面板设于该前盖的表面,又该前盖接设于该壳本体及该上盖的前端,且该面板电性连接于该控制单元。
13.上述该面板提供显示马达转速、马达负载及刀具主轴进给速度的加工参数。
14.上述该壳本体内部的前后端分别设有有一第一容置空间及一第二容置空间,又该刀具主轴及该进给组件设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而该驱动装置及该控制单元设置于该第二容置空间。
15.上述该刀具主轴的刀杆上端设有一栓槽轴部,又该刀杆借由数个轴承接设于该外轴的内部。
16.上述该驱动装置还包含有一主动轮及一被动轮,又该主动轮及该被动轮利用该皮带连结,而该主动轮接设于该马达的轴心,另该被动轮的还包含有一栓槽套件,且该栓槽套件结合于该刀杆的栓槽轴部,借由该马达驱动该主动轮并利用该皮带带动该被动轮旋转。
17.上述该进给组件的齿轮轴心是在一心轴的中段处设有一齿轮,且该心轴的两端凸露于该壳本体。
18.本实用新型运用上述技术手段,可以达成如下功效:
19.1.本实用新型借由设计采用较大齿径的齿轮,以达到齿轮的角度在相同位移下,本实用新型的刀具主轴移动的距离增加,据以避免在加工过程中需要继续旋转多次才能达到加工距离的问题。
20.2.本实用新型借由穿伸于壳本体两侧的齿轮轴心,技术人员可以依照自身习惯选择将把手组件安装在齿轮轴心的左端侧或右端侧,据以达到方便操作钻床刀具主轴的进给。
21.3.本实用新型借由在前盖表面设有面板,该面板连接于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输出关于马达运转的转速及负载、进刀量感测单元等数据呈现在面板,也能通过面板来控制不同的加工参数,能够清楚呈现人员所需要的加工参数及状态。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钻床进给装置的立体外观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钻床进给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钻床进给装置的侧视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钻床进给装置的平面剖面图。
26.图5是本实用新型钻床进给装置的刀具主轴进给示意图。
27.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3的x-x剖面图。
28.图7是图6的放大图。
29.图8是现有钻床立体图。
30.附图标记说明:a-钻床进给装置;1-壳本体;11-上盖;12-前盖;121-面板;13-第一
容置空间;131-水平孔洞;132-垂向孔洞;14-第二容置空间;2-刀具主轴;21-刀杆;211-栓槽轴部;212-轴承;22-齿条部;23-进刀量感测单元;3-驱动装置;31-马达;32-皮带;33-主动轮;34-被动轮;341-栓槽套件;4-进给组件;41-齿轮轴心;411-心轴;412-齿轮;413-端盖;42-把手组件;5-控制单元;6-立柱;61-工作台;62-基座;θ-角度;9-钻床;91-马达;92-刀具主轴;93-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31.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钻床进给装置,系提供人员手把方便操作及阅读加工参数,以增进加工进刀量快速稳定的钻床进给装置a,其包含有:一壳本体1、一刀具主轴2、一驱动装置3、一进给组件4及一控制单元5;兹将上述构件配合图式分别说明如后。
32.上述该壳本体1,请再参阅图1及图2,由数个薄板组合,又该壳本体1的两侧面形成贯穿的一水平孔洞131,且该壳本体1从上端面连接至下端面形成贯穿的一垂向孔洞132,又该垂向孔洞132及水平孔洞131相交,据以形成一第一容置空间13;进一步,该壳本体1还包含一上盖11、一前盖12及一面板121,又该上盖11设于壳本体1的上方并与该第一容置空间13后端形成一第二容置空间14,且该面板121设于该前盖12的表面,再将该前盖12接设于该壳本体1及该上盖11的前端。
33.上述该刀具主轴2,请配合图4,垂向贯穿设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13的垂向孔洞132,且该刀具主轴2还包含有一外轴20及一刀杆21,其中该外轴20的表面设有一齿条部22,又该刀杆21上端设有一栓槽轴部211,另该刀杆21利用数个轴承212接设于该外轴20的内部,又在该齿条部22旁侧设有一进刀量感测单元23。
34.上述该驱动装置3,请再参阅图2及图4所示,安装于该第二容置空间14,又该驱动装置3还包含有一马达31及一皮带32,且该皮带32一端接设于该马达31,而该皮带32的另一端接设于该刀杆21。
35.进一步,该驱动装置3还包含有一主动轮33及一被动轮34,又该主动轮33及该被动轮34设与该皮带32连结,而该主动轮33接设于该马达31的心轴,另该被动轮34还包含有一栓槽套件341,且该栓槽套件341结合于该刀杆21的栓槽轴部211。
36.上述该进给组件4,请配合图5、图6及图7所示,包含一齿轮组件包含一齿轮轴心41,而该进给组件4的齿轮轴心41是在一心轴411的中段处设有一齿轮412,且该齿轮轴心41水平横向穿伸且让该心轴411两端突露于该第一容置空间13的水平孔洞131,并同时交错配合于垂向的该外轴20的齿条部22;另该进给组件4还包含一把手组件42,且该把手组件42可以依个人习惯接设于已外露的该轴心411的左端侧或右端侧,而在其相对侧则装设有一端盖413;进一步,请参阅图3,该进给组件4的齿轮轴心41从初始位置往下转动约半圈内,即最佳设至角度θ160度时,让该刀具主轴2完成一次加工行程。
37.上述该控制单元5,请再参阅图2及图4所示,系该控制单元5设于该第二容置空间14并紧邻于该马达31,又该控制单元5电性连接于该马达31、该进刀量感测单元23及该面板121。
38.请参阅图1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钻床进给装置a还包含有一立柱6、一工作台61及一基座62,其中该立柱6接设于该壳本体1的下端,又该工作台61接设于该立柱6,且该工
作台61可以在该立柱6上下滑动,而该立柱6底端接设于该基座62进行固定。
39.因此,本实用新型系提供该钻床进给装置a较佳的解决案,如图2、图3、图6及图7所示,将一加工件63放置于该工作台61的上方固定好,依照人员的惯用手来决定该把手组件42的位置,即使不同惯用手的数个人员也能利用手工具快速拆卸该把手组件42与该端盖413并互换彼此位置,以变换惯用手的位置即可。
40.进一步,如图2、图4及图5所示,当人员把该加工件63固定好,并对齐欲加工位置后,可以先从该面板121设定该马达31转速的快慢或控制正反转等加工参数,并利用该进刀量感测单元23开启动态追踪该刀具主轴2的进刀量,然后控制该控制单元5启动该驱动装置3,且该面板121会同步呈现该钻床目前的机台运作信息供人员参考。
41.此时,另一方面该马达31旋转带动该主动轮33,又该主动轮33利用该皮带32连动被动轮34,则该刀杆21的栓轴槽部211受到该栓轴孔件341的限制开始转动;特别一提,该栓槽轴部211受到该栓轴孔件341的影响使该刀杆21旋转,但该外轴20及该刀杆21之间利用数个轴承212做连接,因此该刀杆21旋转而该外轴20不致转动。
42.特别一提,请参阅图3、图8及表1,现有钻床9跟本实用新型钻床进给装置a在齿轮的选用上采用相同模数,本实用新型齿轮设为较大节径(110mm),齿数55,而现有钻床9的齿轮与本实用新型的齿轮的齿数比大约为1:2.208~1:2.375,转动该齿轮相同角度,而本实用新型的刀具主轴2进给距离是现有钻床9的刀具主轴92进给距离的2.208~2.375倍,故该把手组件42可以转动较少的角度,即达到原现有钻床9的把手93所需转动较多的角度,因此在加工作业时只需转动该把手组件42约半圈,即可完成一次加工作业,提升加工的便利性并符合人体工学;另外,该手把组件42转动角度跟该刀具主轴2垂向移动的比值设为1:0.83~1:0.93,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比值为1:0.93,该手把组件42的角度每转动1度,而该刀具主轴2垂向移动0.93毫米。
43.[表1]
[0044][0045]
进一步,请再参阅图3至图5,加工进行中人员的惯用手紧握该把手组件42,依照加工要求慢慢转动该把手组件42,而该把手组件42会带动该齿轮轴心41的角度旋转,因此与该齿轮轴心41垂向相交配合的该齿条部22连带着该刀具主轴2本身朝该加工件63向下移动到该刀杆21接触到该加工件63,钻孔至所需的加工深度,再以稳定的速度反方向旋转该把手组件42,驱使该刀杆21退出该加工件63,据以完成品质稳定且表面加工良好的加工件63。
[0046]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系关于一种「钻床进给装置」,且其构成结构未曾见于诸书刊或公开使用,诚符合专利申请要件,恳请钧局明鉴,早日准予专利,至为感祷;
[0047]
需陈明者,以上所述乃是本专利申请案的具体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若依本专利申请案的构想所作的改变,其所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及图式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专利申请案的范围内,合予陈明。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