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马达组件、摄像头模组及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11:4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器材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马达组件、摄像头模组及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2.手机摄像头是手机的重要部分,消费者在使用手机时对手机摄像头的自动对焦、光学防抖等功能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手机的美观和方便携带,也需要手机摄像头的尺寸越来越小。液态镜头主要通过向容纳该液体的腔室施加电压而改变液体之体的界面的曲率变化,液态镜头可实现超近距离的对焦,在进行光学防抖补偿的时候不会造成光学解析度的下降,而且重量轻,适合小型化成像装置,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用于手机摄像头上。
3.目前的液态镜头驱动装置能够实现光学对焦和防抖补偿一般是采用音圈马达驱动,使用音圈马达利用来自永磁铁与通电线圈导体产生的磁场中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产生有规律的运动的装置,现有技术通过设置多对独立控制的永磁铁与通电线圈实现对焦和防抖功能,其存在的问题有:永磁铁与通电线圈之间产生磁干扰导致控制效果差,控制难;需要整体设计产品,通用性差,安装工艺难。
4.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液态镜头驱动装置使用性能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达组件、摄像头模组及摄像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液态镜头驱动装置使用性能差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马达组件,包括外壳和底座,外壳罩设在底座上并与底座之间形成容置空间,马达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容置空间内的调节座、绕线载体、驱动线圈、驱动磁石以及防抖结构,其中,驱动线圈绕设在绕线载体上;驱动磁石为多个,多个驱动磁石对应驱动线圈设置在外壳上;调节座,调节座设置在绕线载体远离底座的一端,并随绕线载体移动以调整液态镜头的曲率;底座与绕线载体之间形成安装区域,防抖结构设置在安装区域内。
7.进一步地,绕线载体朝向调节座的一侧具有安装凸起,安装凸起的内部具有贯穿绕线载体的安装通道,马达组件的第一镜头由安装通道远离调节座的一侧伸入到安装凸起的内部。
8.进一步地,安装凸起朝向调节座一侧的表面的周缘具有多个安装柱和多个安装凸块,调节座具有与多个安装柱配合的多个安装孔和与多个安装凸块配合的多个安装开口。
9.进一步地,多个安装孔和多个安装开口分别沿调节座的周缘间隔设置。
10.进一步地,绕线载体的周向具有绕线槽,驱动线圈绕设在绕线槽上。
11.进一步地,马达组件还包括:上弹簧,上弹簧的外侧角部处连接在外壳的顶部内表面处,上弹簧的内侧连接在绕线载体的上表面处;下弹簧,下弹簧包括四个子弹簧,不同的子弹簧分别对应底座的不同的侧边设置,且子弹簧的一端与绕线载体连接,子弹簧的另一
端与底座连接。
12.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子弹簧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绕线载体和底座连接。
13.进一步地,绕线载体对应上弹簧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凸台。
14.进一步地,底座对应子弹簧的位置处设置有避让结构,避让结构为台阶面或者曲面。
15.进一步地,绕线载体对应子弹簧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柱,底座对应子弹簧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柱,子弹簧的两端分别套设在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上。
16.进一步地,马达组件还包括两个接线引脚,接线引脚的至少一部分嵌设在底座的内部,且接线引脚的两端分别伸出底座,一组相对设置的两个子弹簧中的其中一个子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其中一个接线引脚和驱动线圈的一端连接,另一个子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另一个接线引脚和驱动线圈的另一端连接。
17.进一步地,底座的内侧壁具有用于避让防抖结构的防抖引脚的避让槽。
18.进一步地,底座的内部嵌设有至少一个加强筋。
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头模组,摄像头模组包括上述的马达组件。
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装置,摄像装置包括上述的摄像头模组。
21.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中的马达组件包括外壳和底座,外壳罩设在底座上并与底座之间形成容置空间,马达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容置空间内的调节座、绕线载体、驱动线圈、驱动磁石以及防抖结构,其中,驱动线圈绕设在绕线载体上;驱动磁石为多个,多个驱动磁石对应驱动线圈设置在外壳上;调节座,调节座设置在绕线载体远离底座的一端,并随绕线载体移动以调整液态镜头的曲率;底座与绕线载体之间形成安装区域,防抖结构设置在安装区域内。
22.使用本技术中的马达组件时,能够通过驱动线圈与驱动磁石的相互作用,使得绕线载体能够带动调节座运动,从而能够实现对液态镜头的挤压,并调整液态镜头的曲率,进而实现自动对焦。而通过设置防抖结构则能够实现光学防抖。并且,本技术中的马达组件实现了液体镜头的光学对焦和防抖补偿,同时也具有马达体积小、大推力、控制效果好等优点,并能降低马达组装工艺,马达组件通用性强。因此,本技术中的马达组件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液态镜头驱动装置使用性能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23.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4.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马达组件的爆炸图;
25.图2示出了图1中的马达组件的底座和接线引脚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26.图3示出了图1中的马达组件的调节座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示出了图1中的马达组件的绕线载体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示出了图1中的马达组件的绕线载体、上弹簧以及底座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29.图6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马达组件的防抖结构的爆炸图。
30.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31.10、外壳;20、底座;21、避让结构;22、第二定位柱;30、调节座;31、安装孔;32、安装开口;33、调节翅;40、绕线载体;41、安装凸起;411、安装柱;412、安装凸块;42、安装通道;43、绕线槽;44、限位凸台;45、第一定位柱;50、驱动线圈;60、驱动磁石;70、防抖结构;71、保护罩;72、防抖载体;73、sma组件;80、第一镜头;90、上弹簧;100、下弹簧;200、接线引脚。
具体实施方式
3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33.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34.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3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液态镜头驱动装置使用性能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马达组件、摄像头模组及摄像装置。
36.并且,本技术中的摄像装置具有摄像头模组,而本技术中的摄像头模组具有下述的马达组件。
37.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中的马达组件包括外壳10和底座20,外壳10罩设在底座20上并与底座20之间形成容置空间,马达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容置空间内的调节座30、绕线载体40、驱动线圈50、驱动磁石60以及防抖结构70,其中,驱动线圈50绕设在绕线载体40上;驱动磁石60为多个,多个驱动磁石60对应驱动线圈50设置在外壳10上;调节座30,调节座30设置在绕线载体40远离底座20的一端,并随绕线载体40移动以调整液态镜头的曲率;底座20与绕线载体40之间形成安装区域,防抖结构70设置在安装区域内。
38.使用本技术中的马达组件时,能够通过驱动线圈50与驱动磁石60的相互作用,使得绕线载体40能够带动调节座30运动,从而能够实现对液态镜头的挤压,并调整液态镜头的曲率,进而实现自动对焦。而通过设置防抖结构70则能够实现光学防抖。并且,本技术中的马达组件实现了液体镜头的光学对焦和防抖补偿,同时也具有马达体积小、大推力、控制效果好等优点,并能降低马达组装工艺,马达组件通用性强。因此,本技术中的马达组件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液态镜头驱动装置使用性能差的问题。
39.当然,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可以将调节座30和绕线载体40设置成一体成型结构。
40.具体地,绕线载体40朝向调节座30的一侧具有安装凸起41,安装凸起41的内部具有贯穿绕线载体40的安装通道42,马达组件的第一镜头80由安装通道42远离调节座30的一侧伸入到安装凸起41的内部。通过这样设置,能够通过安装凸起41的安装通道42为第一镜头80提供避让空间,并且通过这样设置还能够保证第一镜头80可以对准调节座30,从而能够保证摄像装置的成像效果。并且,从另一方面来看,通过在安装凸起41的内部设置安装通道42,还能够有效地降低绕线载体40的整体重量,从而能够有效地保证对绕线载体40的驱
动效果,使得液态镜头的曲率调整更加灵敏准确。
41.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防抖结构70包括保护罩71、防抖载体72以及sma组件73,并且,防抖载体设置在保护罩的内部,第一镜头80与防抖载体连接且第一镜头80的一端由保护罩伸出并伸入至安装通道42。而且,sma的至少一部分嵌设在防抖载体的内部。
42.并且,sma致动器是由固定片、活动片以及用于拉扯活动片的多根记忆合金丝构成的,其中防抖固定于活动片上,活动片活动配合在固定片上,每根记忆合金丝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固定片和活动片上,每根记忆合金丝的两端上下错位设置,由于记忆合金丝受热会收缩,记忆合金收缩时便可拉动活动片相对固定片进行移动,因此控制芯片可以通过输入给记忆合金丝的电流大小来改变记忆合金丝的温度,从而改变记忆合金丝的长度,进而控制固定在活动片上的防抖载体移动,产生偏离光轴方向偏转的力,导致第一镜头80的光轴发生偏离液态镜头的光轴的移动以补偿抖动产生的偏移量,图像在图像传感器上的偏移,实现光学防抖。
43.可选地,安装凸起41朝向调节座30一侧的表面的周缘具有多个安装柱411和多个安装凸块412,调节座30具有与多个安装柱411配合的多个安装孔31和与多个安装凸块412配合的多个安装开口32。通过这样设置,可以保证液态镜头能够通过安装孔31与安装柱411之间的配合实现与绕线载体40的稳定连接,从而使绕线载体40能够带动调节座30一同运动。而通过安装凸块412与安装开口32的相互配合,则能够有效地保证绕线载体40在带动调节座30运动的过程中,调节座30不会与绕线载体40之间形成相对运动。
44.具体地,多个安装孔31和多个安装开口32分别沿调节座30的周缘间隔设置。
45.优选地,调节座30的周缘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调节翅33,每个调节翅33上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安装孔31和至少一个安装开口32。通过设置调节翅33,能够在对调节座30和绕线载体40进行组装的过程中实现准确的定位。并且,通过这样设置还能够有效地保证马达组件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
46.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多个调节翅33沿调节座30的周缘等间隔设置。当然,根据绕线载体40与调节座30的具体形状,可以对多个调节翅33的排布方式进行合理的更改。
47.具体地,绕线载体40的周向具有绕线槽43,驱动线圈50绕设在绕线槽43上。通过这样设置,可以有效地保证驱动线圈50不会突出于绕线载体40,从而使得马达组件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并有利于减小马达组件的整体体积。
48.具体地,马达组件还包括上弹簧90和下弹簧100。上弹簧90的外侧角部处连接在外壳10的顶部内表面处,上弹簧90的内侧连接在绕线载体40的上表面处;下弹簧100包括四个子弹簧,不同的子弹簧分别对应底座20的不同的侧边设置,且子弹簧的一端与绕线载体40连接,子弹簧的另一端与底座20连接。在本技术中通过设置上弹簧90和下弹簧100能够为绕线载体40提供复位力,当绕线载体40在驱动磁石60和驱动线圈50的相互作用下产生运动并在完成运动后,绕线载体40能够在上弹簧90和下弹簧100的作用下实现绕线载体40的快速复位。并且,在本技术中通过设置下弹簧100还能够实现驱动线圈50与下弹簧100的子弹簧的电连接,从而使得驱动线圈50能够通过子弹簧与马达组件的其他结构之间形成电连接。
49.优选地,相邻的两个子弹簧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绕线载体40和底座20连接。通
过这样设置,可以有效地保证绕线载体40运动的稳定性,从而有效地保证马达组件的使用性能和稳定性。
50.具体地,绕线载体40对应上弹簧90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凸台44。在本技术中,由于上弹簧90的内圈是与绕线载体40连接的,而上弹簧90的外圈是与外壳10连接的,所以通过设置限位凸台44能够有效地对上弹簧90的内圈和外圈之间进行限位,从而使弹簧的内圈和外圈保持在对应的安装位置,同时限定上弹簧90的变形方向,使得上弹簧90仅能够沿预设方向产生形变。
51.具体地,底座20对应子弹簧的位置处设置有避让结构21,避让结构21为台阶面或者曲面。通过这样设置,当绕线载体40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绕线载体40会挤压下弹簧100,此时下弹簧100则会为绕线载体40提供一个向上的复位力,从而可以使绕线载体40能够更加容易地恢复至初始状态,而不需要通过驱动线圈50和驱动磁石60相互感应产生驱动绕线载体40的驱动力,进而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因此,通过设置避让结构21,能够在绕线载体40挤压下弹簧100时,通过避让结构21为下弹簧100提供运动的空间。
52.可选地,绕线载体40对应子弹簧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柱45,底座20对应子弹簧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柱22,子弹簧的两端分别套设在第一定位柱45和第二定位柱22上。通过设置第一定位柱45和第二定位柱22能够有效地保证子弹簧与绕线载体40和底座20的稳定连接。
53.具体地,马达组件还包括两个接线引脚200,接线引脚200的至少一部分嵌设在底座20的内部,且接线引脚200的两端分别伸出底座20,一组相对设置的两个子弹簧中的其中一个子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其中一个接线引脚200和驱动线圈50的一端连接,另一个子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另一个接线引脚200和驱动线圈50的另一端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接线引脚200的两端分别由底座20的上下两端伸出,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电路的走线路径为其中一个接线引脚200—其中一个子弹簧—绕线载体40的其中一个绕线柱—驱动线圈50—绕线载体40的另一个绕线柱—另一个子弹簧—另一个接线引脚200,其中上述的两个子弹簧即为一组相对设置的两个子弹簧。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中的驱动线圈50的两端为驱动线圈的电连接的两端,也就是指在将驱动线圈50缠绕在绕线载体40上时的两个接线端或者说是缠绕端。
54.并且,还需要指出的是由底座20上端伸出的接线引脚200的一端可以是与底座20的上表面平齐的,这样不仅能够方便子弹簧的焊接,而且还能够减少接线引脚200占用的空间。
55.具体地,底座20的内侧壁具有用于避让防抖结构70的防抖引脚的避让槽。通过这样设置,可以有效地保证马达组件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
56.可选地,底座20的内部嵌设有至少一个加强筋。通过设置加强筋能够有效地增加底座20的强度。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底座20的一组对边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加强筋。并且,这两个加强筋相互错开设置。
57.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技术中上下的方向一般是指绕线载体40在驱动磁石60和驱动线圈50的相互作用下运动的方向。
58.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59.1、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液态镜头驱动装置使用性能差的问题;
60.2、结构简单,性能稳定;
61.3、结构紧凑,体积小。
62.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63.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64.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6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