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面柱上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11:4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面柱上杆装置,属于食品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手拉面的面柱在拉细到一定程度之后,需要将拉面缠绕在两根拉面杆上,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多采用人工缠绕的方式上杆,存在人工缠绕效率低,缠绕速度慢,缠绕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面柱上杆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4.一种面柱上杆装置,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绕杆机构和拨面机构,所述绕杆机构包括前绕杆单元和后绕杆单元,该前绕杆单元和后绕杆单元在所述的机架上对称设置,所述的拨面机构位于前绕杆单元和后绕杆单元之间,交替向所述的前绕杆单元和后绕杆单元拨面,所述的前绕杆单元、后绕杆单元和拨面机构均接入控制箱。
5.在所述机架的上部垂直安装有右侧板和左侧板,所述左侧板的中部设置有缺口,该右侧板与左侧板之间安装有相互平行设置的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连接在一起,所述的前支撑杆位于缺口的一侧,后支撑杆位于缺口的另一侧。
6.所述的前绕杆单元包括前电机安装板、前电机、前主轴座、前主轴承座、前副轴座、前副轴承座、前电机轮、前主传动轮、前主转动轮、前副传动轮、前副转动轮、前主传动带、前副传动带、前主转轴、前副转轴、前主转动板和前副转动板,在所述右侧板前部的外侧安装有前电机安装板,所述的前电机装在前电机安装板上;在该右侧板前部的内侧安装有前主轴座和前主轴承座,所述的前主轴座设置在前主轴承座的上部;在所述左侧板前部的内侧安装有前副轴座和前副轴承座,所述的前副轴座设置在前副轴承座的上部;所述前传动轴的一端安装在前主轴承座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的前副轴承座上,所述的前电机轮安装在前电机的电机轴上,所述的前主传动轮安装在接近右侧板一侧的前传动轴上,所述的前副传动轮安装在接近左侧板一侧的前传动轴上,所述的前主转轴装在前主轴座上,所述的前副转轴装在前副轴座上,所述的前主转动轮安装在前主转轴的外端,所述的前主转动板安装在前主转轴的内端;所述的前副转动轮安装在前副转轴的外端,所述的前副转动板安装在前副转轴的内端;所述的前主传动带依次绕过前电机轮、前主传动轮和前主转动轮,与所述的前电机轮、前主传动轮和前主转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的前副传动带依次绕过前副传动轮和前副转动轮,与前副传动轮和前副转动轮传动连接;在所述的前主转动板和前副转动板之间安装有两根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面杆和第二面杆,所述的第一面杆与第二面杆之间形成间距。
7.所述的后绕杆单元包括后电机、后电机安装板、后主轴座、后副轴座、后传动轴、后主轴承座、后副轴承座、后电机轮、后主传动轮、后主转动轮、后副传动轮、后主传动带、后副
传动带、后主转轴、后副转轴、后主转动板和后副转动板,在所述右侧板后部的外侧安装有后电机安装板,所述的后电机装在后电机安装板上;在该右侧板后部的内侧安装有后主轴座和后主轴承座,所述的后主轴座设置在后主轴承座的上部;在所述左侧板后部的内侧安装有后副轴座和后副轴承座,所述的后副轴座设置在后副轴承座的上部;所述后传动轴的一端安装在后主轴承座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的后副轴承座上,所述的后电机轮安装在后电机的电机轴上,所述的后主传动轮安装在接近右侧板一侧的后传动轴上,所述的后副传动轮安装在接近左侧板一侧的后传动轴上,所述的后主转轴装在后主轴座上,所述的后副转轴装在后副轴座上,所述的后主转动轮安装在后主转轴的外端,所述的后转动板安装在后主转轴的内端;所述的后副转动轮安装在后副转轴的外端,所述的后副转动板安装在后副转轴的内端;所述的后主传动带依次绕过后电机轮、后主传动轮和后主转动轮,与所述的后电机轮、后主传动轮和后主转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的后副传动带依次绕过后副传动轮和后副转动轮,与后副传动轮和后副转动轮传动连接;在所述的后主转动板和后副转动板之间安装有两根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三面杆和第四面杆,所述的第三面杆和第四面杆之间形成间距。
8.所述的拨面机构包括拨面电机、拨面电机板、主带轮、副带轮、从动座、左滑杆、右滑杆、滑动座、拨动轮安装板、拨动轮和拨面皮带,所述的拨面电机板安装在右侧板上,所述的拨面电机装在拨面电机板上,所述的主带轮安装在拨面电机上,所述的从动座装在左侧板上,所述的副带轮安装在从动座上,在所述的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还安装有相互平行设置的左滑杆和右滑杆,所述的滑动座安装在左滑杆和右滑杆上,与所述的左滑杆和右滑杆滑动配合;所述的拨动轮安装板安装在滑动座上,所述的拨动轮安装在拨动轮安装板上,所述的拨面皮带依次绕过主带轮和副带轮,与主带轮和副带轮传动连接;所述拨面皮带的中部固定在滑动座上,带动所述的滑动座往复移动。
9.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面柱在面杆上缠绕流畅,缠绕速度快,缠完后的面柱间距均匀,同时双工位缠绕,实现机械上杆,双工位交替操作,面柱缠绕上杆速度快,缠绕均匀,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11.图2是图1的左视图。
12.图3是图1的俯视图。
13.图4是图1的后视图。
14.图5是图1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这些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16.参见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面柱上杆装置,包括机架1以及安装在机架1上的绕杆机构和拨面机构,所述绕杆机构包括前绕杆单元和后绕杆单元,该前绕杆单元和后绕杆单元在所述的机架上对称设置,所述的拨面机构位于前绕杆单元和后绕杆单元之间,交替向所述的前绕杆单元和后绕杆单元拨面,所述的前绕杆单元、后绕杆单元和拨面机构均接入控制箱。
17.所述机架1的上部垂直安装有右侧板2和左侧板3,所述左侧板3的中部设置有缺口,该右侧板2与左侧板3之间安装有相互平行设置的前支撑杆4和后支撑杆5连接在一起,所述的前支撑杆4位于缺口的一侧,后支撑杆5位于缺口的另一侧。
18.所述的前绕杆单元包括前电机安装板8、前电机6、前主轴座10、前主轴承座16、前副轴座12、前传动轴14、前副轴承座18、前电机轮20、前主传动轮22、前主转动轮24、前副传动轮26、前副转动轮28、前主传动带30、前副传动带32、前主转轴34、前副转轴36、前主转动板38和前副转动板40,在所述右侧板2前部的外侧安装有前电机安装板8,所述的前电机6装在前电机安装板8上;在该右侧板2前部的内侧安装有前主轴座10和前主轴承座16,所述的前主轴座10设置在前主轴承座16的上部;在所述左侧板3前部的内侧安装有前副轴座12和前副轴承座18,所述的前副轴座12设置在前副轴承座18的上部;所述前传动轴14的一端安装在前主轴承座16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的前副轴承座18上,所述的前电机轮20安装在前电机6的电机轴上,所述的前主传动轮22安装在接近右侧板2一侧的前传动轴14上,所述的前副传动轮26安装在接近左侧板3一侧的前传动轴14上,所述的前主转轴34装在前主轴座10上,所述的前副转轴36装在前副轴座12上,所述的前主转动轮24安装在前主转轴34的外端,所述的前主转动板38安装在前主转轴34的内端;所述的前副转动轮28安装在前副转轴36的外端,所述的前副转动板40安装在前副转轴36的内端;所述的前主传动带30依次绕过前电机轮20、前主传动轮22和前主转动轮24,与所述的前电机轮20、前主传动轮22和前主转动轮24传动连接;所述的前副传动带32依次绕过前副传动轮26和前副转动轮28,与前副传动轮26和前副转动轮28传动连接;在所述的前主转动板38和前副转动板40之间安装有两根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面杆54和第二面杆55,所述的第一面杆54与第二面杆55之间形成间距。
19.所述的后绕杆单元包括后电机7、后电机安装板9、后主轴座11、后副轴座13、后传动轴15、后主轴承座17、后副轴承座19、后电机轮21、后主传动轮23、后主转动轮25、后副传动轮29、后主传动带31、后副传动带33、后主转轴35、后副转轴37、后主转动板39和后副转动板41,在所述右侧板2后部的外侧安装有后电机安装板9,所述的后电机7装在后电机安装板9上;在该右侧板2后部的内侧安装有后主轴座11和后主轴承座17,所述的后主轴座11设置在后主轴承座17的上部;在所述左侧板3后部的内侧安装有后副轴座13和后副轴承座19,所述的后副轴座13设置在后副轴承座19的上部;所述后传动轴15的一端安装在后主轴承座17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的后副轴承座19上,所述的后电机轮21安装在后电机7的电机轴上,所述的后主传动轮23安装在接近右侧板2一侧的后传动轴15上,所述的后副传动轮27安装在接近左侧板3一侧的后传动轴15上,所述的后主转轴35装在后主轴座11上,所述的后副转轴37装在后副轴座13上,所述的后主转动轮25安装在后主转轴35的外端,所述的后转动板39安装在后主转轴35的内端;所述的后副转动轮29安装在后副转轴37的外端,所述的后副转动板41安装在后副转轴37的内端;所述的后主传动带31依次绕过后电机轮21、后主传动
轮23和后主转动轮25,与所述的后电机轮21、后主传动轮23和后主转动轮25传动连接;所述的后副传动带33依次绕过后副传动轮27和后副转动轮29,与后副传动轮27和后副转动轮29传动连接;在所述的后主转动板39和后副转动板41之间安装有两根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三面杆56和第四面杆57,所述的第三面杆56和第四面杆57之间形成间距。
20.所述的拨面机构包括拨面电机42、拨面电机板43、主带轮44、副带轮45、从动座46、左滑杆47、右滑杆48、滑动座49、拨动轮安装板50、拨动轮51和拨面皮带52,所述的拨面电机板43安装在右侧板2上,所述的拨面电机42装在拨面电机板43上,所述的主带轮44安装在拨面电机42上,所述的从动座46装在左侧板3上,所述的副带轮45安装在从动座46上,在所述的左侧板3和右侧板2之间还安装有相互平行设置的左滑杆47和右滑杆48,所述的滑动座49安装在左滑杆47和右滑杆48上,与所述的左滑杆47和右滑杆48滑动配合;所述的拨动轮安装板50安装在滑动座49上,所述的拨动轮51安装在拨动轮安装板50上,所述的拨面皮带52依次绕过主带轮44和副带轮45,与主带轮44和副带轮45传动连接;所述拨面皮带52的中部固定在滑动座49上,带动所述的滑动座49往复移动。
2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前电机6驱动前电机轮20转动,前电机轮20通过前传动带30带动前主传动轮22,前主转动轮24一起转动,前主传动轮22通过前传动轴14带动前副传动轮26同步转动,前副传动轮26通过前副传动带32带动前副转动轮28同步转动,前主转动轮24通过前主转轴34带动前主转动板38同步转动,前副转动轮28通过前副转轴36带动前副转动板40同步转动,最终实现前主转动板38、前副转动板40同步转动,第一面杆55和第二面杆56随着前主转动板38和前副转动板40的转动而转动;同理后电机7驱动后电机轮21转动,后电机轮21通过后传动带31带动后主传动轮23、后主转动轮25一起转动,后主传动轮23通过后传动轴15带动后副传动轮27同步转动,后副传动轮27通过后副传动带33带动后副转动轮29同步转动,后主转动轮25通过后主转轴35带动后主转动板39同步转动,后副转动轮29通过后副转轴37带动后副转动板41同步转动,最终实现后主转动板39、后副转动板41同步转动,第三面杆57和第四面杆58随着后主转动板39和后副转动板41的同步转动而转动。
22.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拨面电机42驱动主带轮44转动,主带轮44通过拨面皮带52带动滑动座49在左滑杆47、右滑杆48上滑动,滑动座49带动拨动轮安装板50移动,拨动轮安装板50带动拨动轮51移动。
23.如图1,图2,图3所示,从前端进入的面柱53绕过拨动轮51,系在第一面杆54上,前电机6运行后,通过前传动带30、前副传动带32带动前主转动板38、前副转动板40同步转动,第一面杆54、第二面杆55跟随同步旋转,实现面柱53开始在第一面杆54、第二面杆55上缠绕,面柱53缠绕的同时,拨面电机42通过拨面皮带52带动拨动轮51移动,保证面柱53间距均匀的缠绕在第一面杆54和第二面杆55上,当第一面杆54和第二面杆55缠满面时,前电机6和拨面电机42停止运行,人工将面柱53掐断,将面柱53系到第三面杆56和第四面杆57上,后电机7开始运行,通过后传动带31、后副传动带33带动后转动板39,后副转动板41同步转动,第三面杆56、第四面杆57跟随同步旋转,实现面柱53在第三面杆56和第四面杆57上的缠绕,面柱53缠绕的同时,拨面电机42通过拨面皮带52带动拨动轮51移动,保证面柱53间距均匀的缠绕在第三面杆56和第四面杆57上,在面柱53在第三面杆56和第四面杆57上缠绕的间隙,将缠好面柱的第一面杆54和第二面杆55取下,重新装上空的面杆,等待下次缠绕,如此往复。
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