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头带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11:4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头带。


背景技术:

2.随着穿戴设备的技术愈发成熟,用户对于穿戴设备的穿戴便利性的需求愈强烈。头戴式设备作为穿戴设备的重要分支,通常设置一头带,用于供用户穿戴于头部,而现有的头带,用户在穿戴头戴式设备时不方便收紧或放松头带,且收放头带的操作较复杂,降低了用户的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带,以改善上述问题。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头带,适于设置于头戴式设备的主机,包括连接带以及至少一个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外壳、调节件、回复件、锁止件以及按压部;外壳围成容纳腔,且外壳开设有供连接带穿过的通孔,通孔连通容纳腔;调节件可滑动地设置于容纳腔内,连接带的一个端部经通孔与调节件连接,以在调节件的带动下被收紧;回复件连接调节件并向调节件提供朝向通孔方向的回复力,以使连接带被放松;锁止件设置于容纳腔内;按压部连接于锁止件并至少部分伸出外壳,并用于驱动锁止件运动,以使锁止件选择性的与调节件连接或分离。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止件设置有第一斜齿,调节件设置有与第一斜齿配合的第二斜齿,当锁止件与调节件连接时,第一斜齿与第二斜齿啮合,以使调节件沿远离通孔的方向单向运动。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调节机构还包括复位件,复位件用于对锁止件提供复位力。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复位件沿按压部的按压方向设置于容纳腔内,且位于锁止件与外壳之间。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复位件位于锁止件远离按压部的一侧,复位件包括第一复位件和第二复位件,第一复位件的两端分别与锁止件以及外壳抵接,第二复位件的两端分别与锁止件以及所诉外壳抵接,且第一复位件和第二复位件间隔设置,按压部位于第一复位件和第二复位件之间。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壳的内壁设置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相对间隔设置,按压部滑动设置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壳开设有连通容纳腔的滑槽,调节机构还包括滑动键,滑动键滑动设置于滑槽且与调节件连接,以驱动调节件滑动。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回复件设置于容纳腔内并靠近通孔,回复件一端连接调节件,另一端卷绕于外壳。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带的两个端部各设置一个调节机构。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调节机构的外壳设置有与头戴式设备的主机可拆卸连接的连
接部。
1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头带,按压部驱动锁止件选择性的与调节件连接,此时调节件可以朝向背离通孔的方向滑动,以收紧连接带;另外,回复件为调节件提供回复力,使得调节件与锁止件脱离后可以朝向通孔移动,以放松连接带,此种传动配合方式,使得收放连接带的操作简单高效,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头戴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头戴式设备中主机与头带在拆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头带中调节机构在第一视角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头带中调节机构在第二视角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头戴式设备的中连接带收紧状态的剖面结构图;
20.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头戴式设备的中连接带放松状态的剖面结构图;
22.图8为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23.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调节机构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析说明如后。
25.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头带30,头带30适于设置于头戴式设备10的主机20,主机20适于置于用户眼睛的前方供用户观看,头带30连接主机20并用于穿戴于用户头部,且头带30可以收紧或放松,收紧时使主机20固定于用户头部,放松时主机20可以从用户头部脱离。
26.其中,主机20例如可以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设备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27.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头带30可以包括连接带310以及至少一个调节机构3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在连接带310的两个端部各设置一个调节机构320,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带310可以包括第一连接带3110和第二连接带3120,第一连接带3110的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接带3120的一端,第一连接带3110的远离第二连接带3120的端部以及第二连接带3120的远离第一连接带3110的端部分别连接一个调节机构320,调节机构320包括适于与主机20连接的外壳3210,外壳3210设置有与主机20配合的连接部3215,具体的,主机20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件210,固定件210的边缘可以设置凹槽2110,连接部3215由外壳3210的用于与固定件310配合的侧面内凹形成,连接部3215具有大致垂直的平壁3216与侧壁3217,侧壁3217上设置有适于与凹槽2110形成过渡配合的凸块3300,当调节机构320安装于主机20时,凸块3300与凹槽2110配合,以使固定件210卡合于连接部3215内并固定,上述结构使得调节机构
320可拆卸的卡合于主机20,以在需要使头带30与主机20分离时,调节机构320与固定件210可以彼此脱离。
28.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带3110和第二连接带3120的一端分别连接于主机20的两侧,同时第一连接带3110和第二连接带3120的另一端连接于同一调节机构320,通过此调节机构320可以单独调节第一连接带3110或第二连接带3120,也可以同时调节第一连接带3110和第二连接带3120,以达到收紧或放松连接带310的目的。
29.请再次参阅图2,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使主机20贴合于用户头部时不会下滑,连接带310还可以包括适于贴合用户头顶的第三连接带3130,具体的,第一连接带3110与第二连接带3120的连接处设置穿孔3140,第三连接带3130的一个端部穿过穿孔3140并反折形成第一反折部3131,第一反折部3131弯折后与第三连接带3130连接形成固定,且第一反折部3131与第一连接带3110与第二连接带3120均不固定,使得第三连接带3130可以沿第一连接带3110和/或第二连接带3120的延伸方向具有一定的移动余量。同时,第三连接带3130的另一个端部可以穿过设置于主机20顶部的安装孔220并反折形成第二反折部3132,第二反折部3132可以通过魔术贴等方式粘接于第三连接带3130,使得第三连接带3130可以在沿第一连接带3110和/或第二连接带3120的延伸方向上移动以进行微调的同时,增强第三连接带3130在第二反折部3132的可调整性,以使第三连接带3130与用户头部的顶部相适应。
30.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调节机构320可以包括外壳3210、调节件3240、回复件3270、锁止件3250、按压部3280以及复位件3260。请继续参阅图4,外壳可以围成容纳腔3220,容纳腔3220用于为如调节件3240、锁止件3250和复位件3260等用于组成调节机构320的各类零件提供安装空间。外壳3210上还开设有用于连通容纳腔3220并供连接带310穿过的通孔3230,连接带310可以经通孔3230伸入容纳腔3220内,且伸入容纳腔3220的连接带310可以在容纳腔3220内移动,以实现收紧或放松。
31.请再次参阅图4,调节件3240可滑动地设置于容纳腔3220内,且连接带310的一个端部经通孔3230与调节件3240连接,连接方式不固定,可以是例如螺栓连接、粘接或卡接的方式。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调节件3240的滑动方向可以与通孔3230的轴线方向大致平行,使得调节件3240在带动连接带310运动时,连接带310与外壳3210不会过度接触,避免连接于调节件3240的连接带310在经通孔3230移动时与外壳3210产生较大的压力,从而避免连接带310与外壳3210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力而阻碍连接带310的运动,以使连接带310可以顺畅的收紧或放松。
32.请参阅图4与图5,回复件3270可以连接于调节件3240,并向调节件3240提供朝向通孔3230方向的回复力,以使调节件3240具有朝向靠近通孔3230的方向运动的趋向。当需要使连接带310收紧时,通过外力使得调节件3240朝背离通孔3230的方向移动,带动连接带310经通孔3230向容纳腔3220内移动,达到收紧连接带310的目的;当需要使连接带310放松时,外力消失,回复件3270对调节件3240施加的回复力使调节件3240朝通孔3230方向运动,调节件3240带动连接带310经通孔3230向容纳腔3220外移动,以使连接带310被放松。
33.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回复件3270可以设置于容纳腔3220内,且回复件3270的一端连接调节件3240,另一端卷绕于外壳3210并靠近通孔3230,例如回复件3270可以采用卷簧,且卷簧可以通过一轴卷绕于外壳3210内,当调节件3240远离通孔3230时,卷簧的卷绕的部
分沿通孔3230方向延展。
34.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容纳腔3220内设置导向轴,调节件3240套设于导向轴并可沿导向轴滑动,同时导向轴上还套设有弹簧作为回复件3270,弹簧的一端连接外壳3210,另一端连接于调节件3240,且弹簧位于调节件3240的远离通孔3230的一侧,弹簧可以始终处于压缩状态,以使得弹簧对调节件3240施加有朝向通孔3230方向的回复力,进而驱使调节件3240有朝向通孔3230运动的趋势。
35.请再次参阅图4,锁止件3250设置于容纳腔3220内,锁止件3250可以与调节件3240选择性的连接或分离,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止件3250设置有第一斜齿3251,且第一斜齿3251朝向背离通孔3230的方向倾斜,调节件3240设置有与第一斜齿3251配合的第二斜齿3241,请一并参阅图4、图5和图6,当锁止件3250与调节件3240连接时,第一斜齿3251与第二斜齿3241啮合,调节件3240被限制朝通孔3230方向滑动,调节件3240只能沿远离通孔3230的方向单向运动,请一并参阅图4、图7和图8,当锁止件3250与调节件3240分离时,第一斜齿3251和第二斜齿3241脱离啮合,调节件3240朝向通孔3230方向滑动。
36.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调节件3240可以包括棘轮与止动爪,棘轮可选择性的与锁止件3250配合,同时棘轮与连接带310连接,此时锁止件3250可以与调节件3240一起朝背离通孔的方向滑动,当棘轮与锁止件3250连接配合时,锁止件3250朝背离通孔的方向滑动而带动棘轮同时平动与转动,此时止动爪不会限制棘轮转动,当锁止件3250有朝向通孔3230方向运动的趋势时,锁止件3250同时会产生带动棘轮反向转动的趋势,此时止动爪限制棘轮的转动而自锁。
37.请一并参阅图4、图5和图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按压部3280连接于锁止件3250,外壳上可以开设连通容纳腔3220的按压孔3218,且按压孔3218的轴线方向大致垂直于通孔3230的轴线方向,按压部3280穿设于按压孔3218内并至少部分伸出外壳3210,按压部3280用于驱动锁止件3250运动,以使锁止件3250选择性的与调节件3240连接或分离。示例性的,当外力施加于按压部3280,带动锁止件3250逐渐远离调节件3240,进而使得锁止件3250与调节件3240分离,此时调节件3240不再被锁止件3250限制,可以在回复件3270的回复力的作用下朝向通孔方向运动,使得连接带被放松;当外力施加于按压部3280并带动锁止件3250逐渐靠近调节件3240,进而使得锁止件3250与调节件3240连接配合。
38.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按压部3280还可以设计成一凸轮结构形式,具体的,可以在外壳3210的内壁3211设置凸轮,凸轮的转轴伸出外壳3210并连接有旋钮作为按压部3280,通过转动旋钮带动凸轮转动,当凸轮与锁止件3250的接触位置位于凸轮的推程角范围内时,凸轮带动锁止件3250朝复位件3260所在的方向移动,使得锁止件3250逐渐远离调节件3240直至脱离,当凸轮与锁止件3250的接触位置位于凸轮的回程角范围内时,锁止件3250逐渐靠近调节件3240直至与调节件3240连接,当锁止件3250与调节件3240连接后,凸轮与锁止件3250之间脱离。
39.另外,在其他的实施方例中,用户可以按住按压部3280实现调节件3240与锁止件3250配合,再滑动按压部3280实现调节件3240相对于锁止件3250滑动,以实现连接带310收紧;当用户撤销对按压部3280施加力后,调节件3240被锁定,使调节件3240不能相对于锁止件3250移动。
40.请继续参阅图4、图5和图7,本实施例中,复位件3260位于锁止件3250和调节件
3240之间,同时位于锁止件3250远离按压部3280的一侧,复位件3260沿按压部3280的按压方向设置于容纳腔3220内并用于对锁止件3250提供复位力,配合按压部3280以使锁止件3250选择性的与调节件3240连接或分离,当外力未作用于按压部3280时,复位件3260的回复力使得锁止件3250与调节件3240连接,当外力作用于按压部3280时,按压部3280驱动锁止件3250压缩复位件3260并克服复位力,以使锁止件3250与调节件3240分离。
4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请再次参阅图3,复位件3260可以包括第一复位件3261以及第二复位件3262,具体的,请再次参阅图4和图5,第一复位件3261以及第二复位件3262的延伸方向与通孔3230的轴线方向大致垂直,第一复位件3261的两端分别与锁止件3250以及外壳3210抵接,同样的,第二复位件3262的两端也分别与锁止件3250以及外壳3210抵接,第一复位件3261与第二复位件3262之间间隔设置,当第一复位件3261与第二复位件3262被压缩时,第一复位件3261与第二复位件3262均对锁止件3250施加使得锁止件3250靠近调节件3240的力,以使得锁止件3250具有朝向调节件3240靠近的趋势,进而驱动锁止件3250与调节件3240连接配合。
42.另外,也可以调整锁止件3250与第一复位件3261以及第二复位件3262的相对位置,使第一复位件3261以及第二复位件3262分别抵靠在锁止件3250的两端,同时按压部3280可以位于第一复位件3261与第二复位件3262之间,按压部3280与第一复位件3261同时作用于锁止件3250形成的力矩可以与按压部3280与第二复位件3262同时作用于锁止件3250形成的力矩部分抵消,尽量避免按压部3280作用于锁止件3250时使锁止件3250发生倾翻的情况。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件3261以及第二复位件3262均可采用弹簧,在外壳3210以及锁止件3250上的对应位置开设有安装孔,将弹簧设于对应的安装孔内。上述结构可以使锁止件3250压缩第一复位件3261以及第二复位件3262时,不会使第一复位件3261以及第二复位件3262过度扭曲而产生与通孔3230方向平行的力,从而破坏第一复位件3261或第二复位件3262,使其不能对锁止件3250产生原有的复位力而失效。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复位件3261和第二复位件3262也可以采用其他具有弹性的材质制成,如弹性橡胶等。
43.请继续参阅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复位件3260还可以包括第三复位件3263,第三复位件3263位于第一复位件3261以及第二复位件3262之间,例如可以使第三复位件3263离第一复位件3261的距离与第三复位件3263离第二复位件3262的距离相等,增加第三复位件3263使得复位件3260对锁止件的复位力增大,以使锁止件连接调节件时不会轻易脱离。
44.另外,请再次参阅图4和图9,为了保证按压部3280按压过程中的稳定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外壳3210的内壁3211上设置第一滑块3212和第二滑块3213,第一滑块3212与第二滑块3213相对设置,且第一滑块3212与第二滑块3213的延伸方向可以大致与按压孔3218的轴线方向平行,按压部3280滑动设置于第一滑块3212与第二滑块3213之间,以使按压部3280可以沿滑块的延伸方向移动,避免锁止件3250出现倾翻的情况。
45.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壳3210在按压孔3218处向外凸起一段距离形成连通按压孔3218的通道,且通道的横截面的形状与按压部3280是横截面形状向相适应,按压部3280经安装孔部分伸出通道,为了避免按压部3280与通道过度接触而阻碍按压部3280沿通道的延伸方向运动的情况,按压部3280与通道之间存在细小的间隙。
46.请再次参阅图4,本实施例中,调节机构320还包括用于带动调节件3240的滑动键
3290,同时外壳3210上还可以开设连通容纳腔3220的滑槽3214,滑槽3214的延伸方向与通孔3230的轴线方向大致平行,滑动键3290连接有固定杆,滑动键3290通过固定杆滑动设置于滑槽3214,固定杆的经滑槽3214伸入容纳腔3220的部分与调节件3240连接,以使滑动键3290在滑槽3214内滑动时带动调节件3240在容纳腔3220内滑动,调节件3240再带动连接带310移动来调整连接带310的松紧。
4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头带30的工作原理是:当需要收紧连接带310时,复位件3260向锁止件3250施加的复位力使得锁止件3250与调节件3240连接,同时通过朝背离通孔3230的方向推动滑动键3290而带动调节件3240移动,以带动连接带310并使连接带310收紧,在调节件3240在移动的过程中始终与锁止件3250配合,同时因调节件3240与锁止件3250之间配合时采用的斜齿传动结构,限制了回复件3270施加的回复力使调节件3240有朝通孔3230方向移动的趋势。
48.当需要放松连接带310时,按压部3280对锁止件3250施加的力使得锁止件3250压缩复位件3260并向复位件3260一侧运动,使得锁止件3250逐渐远离调节件3240直至完全脱离,脱离锁止件3250的调节件3240在回复件3270的回复力作用下朝向通孔3230移动并使连接带310放松。
4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头带30,通过按压部3280驱动锁止件3250选择性的与调节件3240连接,此时调节件3240可以朝向背离通孔3230的方向滑动,以收紧连接带310;另外,回复件3270为调节件3240提供回复力,使得调节件3240与锁止件3250脱离后可以朝向通孔3230移动,以放松连接带310,使得收、放连接带31的操作简单高效,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5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