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包装罐体金属薄片传送的上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1-06 03:3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上料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装罐体金属薄片传送的上料系统。


背景技术:

2.工厂在生产金属桶前,需要将轧制好的金属片逐片放置到传送带上,然后由传送带将金属片依次传送至卷制工序。
3.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目前大多数送料设备采用机械手臂来实现对金属片的取放至传送带上,并通过传送带上的导向单元将金属片依次传送至加工区域。
4.但是在此过程中,由于置料台上金属片数量的减少,置料台上叠放的金属片高度也随之降低,无法实现自动补料,容易导致最上层的金属片超过机械手臂的拾取范围,需要人工提高置料台高度或向置料台上加料,操作繁琐,无法实现连续送料动作,增加时间成本;同时由于传送带上的导向单元无法灵活调节,只能对固定尺寸的金属片进行调整,适用范围窄,满足不了实际生产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包装罐体金属薄片传送的上料系统。
6.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包装罐体金属薄片传送的上料系统,其包括:
8.置料单元,其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方的置料台,金属薄片叠放在置料台上端面;
9.限位单元,其包括多根竖直设置在置料台上并抵触在金属薄片侧边的限位杆;
10.送料单元,其包括取放组件、驱动取放组件沿竖直方向移动的竖直驱动组件以及驱动取放组件水平横移至传送带上方的水平驱动组件;
11.导向单元,其包括设置在传送带上的导向机架、设置在传送带入料端部呈喇叭口状的变径通道、与所述变径通道对接且形成宽度与所述金属薄片宽度相匹配的直线通道,
12.置料单元还包括设置在置料台下方的推进组件,推进组件推动置料台沿竖直方向移动,且置料单元设置在传动带的一侧,水平驱动组件固定设置在传送带另一侧;
13.送料单元还包括用于取放组件复位的辅助组件,辅助组件包括与水平驱动组件相固定连接的定位板、水平设置在定位板上方的活动板、固定设置在定位板上端面/活动板下端面的多个阻挡件以及固定设置在取放组件上的定位圈,取放组件沿竖直方向同时穿过定位板和活动板,并能够自定位圈的下端面挂设在活动板上;
14.变径通道包括位于传送带上方且呈喇叭口状分布的两根第一导向杆、用于调节两根第一导向杆之间的间距和角度的第一调节部件;
15.直线通道包括位于传送带上方的两根第二导向杆、用于调节两根第二导向杆之间
间距的第二调节部件。
16.优选地,取放组件包括多根并排设置的气管、套设在气管下端部并与气管相连通的吸盘,多根气管同时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穿过定位板和活动板,定位圈固定设置在每根气管的上部。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多个阻挡件自下端面固定设置在定位板的上端面,且阻挡件自上端面抵触在活动板下端面时,保持自然状态下的吸盘下端与金属薄片的距离等于金属薄片的厚度。
18.优选地,水平驱动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传送带远离置料单元一侧上的靠栅、固定设置在靠栅上的水平气缸、多根自一端固定在靠栅上并向取放组件方向水平延伸的水平导杆以及套设在多根水平导杆上的连接板,连接板固定连接在定位板上,水平气缸的水平推杆自外端部固定连接在连接板上。
19.具体的,竖直驱动组件包括竖直气缸,竖直气缸固定设置在活动板上,且竖直气缸的竖直推杆穿过活动板并自外端部抵触在定位板上。
20.优选地,推进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机架上的导轨座、竖直设置在置料台下端面的多根导杆以及推动置料台沿竖直方向移动的推进部件,其中推进部件每次驱动置料台向上移动的距离为每片金属薄片的厚度。
21.优选地,导向机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其中第一支架上形成有沿着传送带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调节槽和第二调节槽,第一调节部件包括第一调节螺栓、第二调节螺栓,其中第一调节螺栓和第二调节螺栓分别自第一调节槽和第二调节槽中穿过、并与下方的两根第一导向杆相连接。
22.具体的,第一调节槽和第二调节槽构成调节槽组,第一调节螺栓和第二调节螺栓构成调节螺栓组,其中在第一支架上设有两组调节槽组、及与两组调节槽组一一对应的两组调节螺栓组。
23.进一步的,第一调节槽和第二调节槽关于传送带中线对称,第一调节螺栓和第二调节螺栓关于传送带宽度中线对称,且两个调节槽组关于第一支架宽度中线对称设置。
24.此外,第一支架包括横设在传送带上方的本体、自本体两侧向下弯折的折边,折边分别自下端部固定设置在传送带两侧,第一调节部件设置在本体上,且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结构相同,第一调节部件和第二调节部件结构相同。
25.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2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置料台下方的推进部件,实现金属片的自动进给,无需人工操作,实现连续补料上料生产;同时通过设置在传送带上方的导向单元,灵活调节传送带上变径通道和直线通道的尺寸,能够适用多种尺寸的金属片的传送,通用性广;结构简单可靠,操作方便,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包装罐体金属薄片传送的上料系统的主视示意图;
28.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29.图3为图1中导向单元的俯视示意图;
30.图4为图3的右视示意图;
31.其中:x、金属薄片;y、传送带;z、传送机架;
32.1、置料单元;10、机架;11、置料台;12、推进组件;120、导轨座;121、竖直导杆;122、推进部件;1220、丝杆;1221、锥齿轮组;
33.2、限位单元;20、限位组件;200、调节座;201、限位杆;
34.3、送料单元;30、取放组件;300、气管;301、吸盘;31、竖直驱动组件;a1、竖直气缸;a10、竖直缸体;a11、竖直推杆;32、水平驱动组件;320、靠栅;a2、水平气缸;a20、水平缸体;a21、水平推杆;321、水平导杆;322、加强杆;323、连接板;33、辅助组件;330、定位板;331、活动板;332、阻挡件;333、定位圈;b、轴套;
35.4、导向单元;40、导向机架;400、第一支架;4000、本体;c、调节槽组;c1、第一调节槽;c2、第二调节槽;4001、折边;401、第二支架;41、变径通道;410、第一导向杆;411、第一调节部件;s、调节螺栓组;s1、第一调节螺栓;s2、第二调节螺栓;42、直线通道;420、第二导向杆;421、第二调节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
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4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包装罐体金属薄片传送的上料系统,其包括置料单元1、限位单元2、送料单元3以及导向单元4,其中送料单元3将金属薄片x自置料单元1转移至传送带y上,传送带y呈环状环绕在传送机架z上。
42.具体的,置料单元1包括机架10、设置在机架10上方的置料台11以及设置在机架10上的推进组件12,其中金属薄片x叠放在置料台11上。
43.本例中,推进组件12包括固定设置在机架10上的导轨座120、竖直设置在置料台11下端面的竖直导杆121以及推动置料台11沿竖直方向移动的推进部件122。
44.导轨座120有两个,且并排固定设置在机架10上。
45.竖直导杆121有两根并对应两个导轨座120设置,且两根竖直导杆121分别自上端部固定设置在置料台11的下端面,并自上端部向下延伸穿过导轨座120,两根竖直导杆121能够同时在导轨座120上沿竖直方向移动。
46.推进部件122包括竖直设置的丝杆1220、设置在丝杆1220的下部且驱动丝杆1220上下移动的锥齿轮组1221,其中丝杆1220设置在两根竖直导杆121之间,且丝杆120自上端部固定设置在置料台11的下端面。这样设置,传动及时无延迟。
47.同时,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锥齿轮组1221每次驱动丝杆1220向上移动的距离为每片金属薄片x的厚度。这样设置,防止金属片与送料单元相碰撞。
48.结合图2所示,限位单元2包括四个限位组件20,其中三个限位组件20设置在金属薄片x的长边一侧,一个限位组件20 设置在金属薄片x的短边一侧。
49.其中,每个限位组件20包括设置在置料台11上的调节座4100、竖直设置在调节座4100上的限位杆201。这样设置,可以灵活调节,适应不同尺寸的金属片。
50.具体的,送料单元3包括取放组件30、驱动取放组件30沿竖直方向移动的竖直驱动组件31、驱动取放组件30水平横移至传送带y上方的水平驱动组件32以及用于取放组件30复位的辅助组件33。
51.本例中,取放组件30包括两根并排竖直设置的气管300、套设在气管300下端部并与气管300相连通的吸盘301。
52.水平驱动组件32包括固定设置在传送带y远离置料单元1一侧上的靠栅320、设置在靠栅320上的水平气缸a2、分别自一端固定在靠栅320上并向取放组件30方向水平延伸的两根水平导杆321和两根加强杆322以及套设在两根水平导杆321和两根加强杆322上的连接板323。
53.具体的,水平气缸a2包括水平缸体a20、水平推杆a21,其中水平缸体a20固定设置在靠栅320上,水平推杆a21自外端部固定设置在连接板323上。
54.辅助组件33用于两根气管300复位,辅助组件33包括与连接板323相固定连接的定位板330、水平设置在定位板330上方且可沿上下移动的活动板331、并排固定设置在定位板330上端面的两个阻挡件332以及分别固定设置在两根气管300上部的定位圈333。
55.本例中,定位板330和活动板331套设在两根气管300上,且定位板330和活动板331与两根气管300之间设有轴套b。这样设置,保护气管,延长使用寿命。
56.同时,竖直驱动组件31包括竖直气缸a1,且竖直气缸a1包括竖直缸体a10、竖直推
杆a11,其中,竖直气缸a1固定设置在两根气管300 之间的活动板331上端面,且竖直推杆a11穿过活动板331并自外端部抵触在定位板330上。
57.也就是说,复位时,活动板331向下移动至阻挡件332上,两根气管300随之向下移动,直至定位圈333抵触在活动板331的上端面,此时吸盘301呈自然状态,且吸盘301的下端距下方金属薄片x的距离为一块金属薄片x的厚度。
58.结合图3所示,导向单元4包括导向机架40、变径通道41以及直线通道42。
59.具体的,导向机架40包括设置在传送带y上的第一支架400和第二支架401,且第一支架400和第二支架401的结构完全相同。
60.结合图4所示,第一支架400包括横设在传送带y上方的本体4000、自本体4000两侧向下弯折的折边4001,折边4001分别自下端部固定设置在传送带y两侧的传送机架z上。
61.本体100上形成有沿传送带y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调节槽c1和第二调节槽c2,其中,第一调节槽c1和第二调节槽c2关于传送带y中线对称,且第一调节槽c1和第二调节槽c2构成一个调节槽组c。
62.本例中,本体4000上形成有两组调节槽组c,且两组调节槽组c关于本体4000的宽度中线对称设置。
63.同时,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第一支架400与第二支架401结构完全形同,此处对第二支架401不作赘述。
64.具体的,变径通道41包括位于传送带y上方且呈喇叭口状分布的两根第一导向杆410、用于调节两根第一导向杆410之间的间距和角度的第一调节部件411。
65.两根第一导向杆410设置在传送带y上方并呈呈喇叭口状,其中两根第一导向杆410自下端面与传送带y上端面的间距为d1,金属薄片x的厚度为d2,d1<d2。这样设置,避免金属薄片在传送时从导向杆下方滑落出传送带。
66.其中,第一调节部件411包括第一调节螺栓s1、第二调节螺栓s2,且第一调节螺栓s1和第二调节螺栓s2分别自第一调节槽c1和第二调节槽c2中穿过、并与下方的两根第一导向杆410相连接。
67.本例中,第一调节螺栓s1和第二调节螺栓s2关于传送带y中线对称,且第一调节螺栓s1和第二调节螺栓s2构成一个调节螺栓组s。
68.第一调节部件411包括两组调节螺栓组s,且两组调节螺栓组s关于本体4000的宽度中线对称设置。
69.同时,两个调节螺栓组s中,同一侧的两个调节螺栓沿第一导向杆410长度方向并排连接在第一导向杆410上。
70.直线通道42包括位于传送带y上方的两根第二导向杆420、用于调节两根第二导向杆420之间间距的第二调节部件421。
71.其中,两根第二导向杆420之间相互平行且两根第二导向杆420的间距与金属薄片x宽度相匹配。
72.本例中,第一导向杆410与第二导向杆420相互衔接的端部沿传送带y长度方向对齐设置。这样设置,防止金属薄片在传送时与导向杆相碰撞。
73.具体的,由于第二调节部件421与第一调节部件411的结构相同,这里不作赘述。
74.此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与气管300相连接的气动装置,属常规件,这里不做赘述。
75.综上,本实施例包装罐体金属薄片传送的上料系统的送料过程如下:
76.送料时,锥齿轮组1221驱动丝杆1220向上移动,进而丝杆1220推动置料台1向上移动一块金属薄片x厚度的距离,使得金属薄片x贴合在吸盘301的下端,此时抽去气管300内的空气,使吸盘301与金属薄片x之间形成真空,此时竖直气缸a1工作,竖直推杆a11推出并抵触在定位板330上,利用反作用力推动活动板331向上移动,进而通过定位圈333带动两根气管300向上移动,水平气缸a2工作,水平推杆a21通过连接板323使气管300移动至传送带y上方,此时气管300内充气,使金属薄片x自吸盘301上脱落至传送带y上并在导向单元4的导向下被传送带y传送至加工区。
77.复位时,竖直推杆a11回缩进竖直缸体a10,活动板331向下移动至两个阻挡件332上,两根气管300下移,直至定位圈333抵触在活动板331的上端面。
78.因此,本实施例具有以下优势:
79.1、通过设置在置料台下方的推进部件和取放辅助组件,实现金属片的自动进给和吸盘的自动复位,实现连续补料上料生产;
80.2、通过设置在导向杆上方的调节螺栓,能够灵活调节导向杆之间的距离,适应不同尺寸金属片的传送需求;
81.3、结构可靠,使用简单方便,十分耐用且成本低廉。
82.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