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地埋灯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09:4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地埋灯 照明

地埋灯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埋灯。


背景技术:

2.地埋灯是镶嵌在地面下或墙面里或者安置的位置很低、接近地面的照明灯,其常被用于广场的地面、小区或公园的花坛两旁以及喷泉池子中。
3.相关技术中的地埋灯包括灯座、固定于灯座并与灯座围合形成收容空间的灯罩、设于收容空间内并固定于灯座的多个光源以及固定于灯座远离灯罩一侧的预埋件,其中,光源发出的光经灯罩折射至外界实现照明效果。然而,这种地埋灯不仅照射范围小,而且对环境渲染效果差。此外,经灯罩折射出的光易产生眩晕效果。
4.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地埋灯进行改进以避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埋灯,该地埋灯不仅可以增大照射范围,而且可以在其周围形成光斑以提升环境渲染效果。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地埋灯,其包括灯座、固定于所述灯座并与所述灯座围合形成收容空间的灯罩、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固定于所述灯座的多个光源以及固定于所述灯座远离所述灯罩一侧的预埋件,所述多个光源发出的光经所述灯罩折射至外界,所述灯罩包括与所述灯座相对且间隔设置的顶壁及自所述顶壁的周缘向所述灯座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的侧壁,所述侧壁具有朝向所述收容空间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包括绕一圆周分布的多个圆弧曲面,其中,相邻两所述圆弧曲面相连,且所述圆弧曲面的曲率中心位于其背离所述收容空间的一侧。
8.优选地,相邻两所述圆弧曲面之间的开角角度为α,360
°
与α的比值为正整数。
9.优选地,α为120
°

10.优选地,所述顶壁具有朝向所述收容空间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正对所述多个光源的区域上形成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至少包括呈一夹角设置且均可被所述光源照射的第一入射面和第二入射面,所述夹角的角度为β,180
°
>β>0
°

11.优选地,所述第一入射面和所述第二入射面相连。
12.优选地,所述多个凹槽以一圆周的圆心为中心向外辐射分布。
13.优选地,所述地埋灯还包括光伏板、与所述光伏板和所述多个光源电连接的可充电电池以及与所述可充电电池电连接的控制开关,其中,所述光伏板和所述可充电电池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固定于所述灯座,所述控制开关固定于所述灯座,所述多个光源环绕所述光伏板设置。
14.优选地,所述收容空间内设有固定于所述灯座的灯板,所述灯板呈环状并环绕所述光伏板设置,所述多个光源固定于所述灯板朝向所述灯罩的一侧。
15.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埋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灯罩设置成包括与灯座相对且间隔设置的顶壁及自顶壁的周缘向灯座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的侧壁,侧壁具有朝向收容空间的第一表面,并通过将第一表面设置成包括绕一圆周分布的多个圆弧曲面,其中,相邻两圆弧曲面相连,且圆弧曲面的曲率中心位于其背离收容空间的一侧。从而实现地埋灯侧面发光并形成光斑以达到增大照射范围和提升环境渲染效果的目的。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埋灯的分解图;
17.图2为图1所示地埋灯中灯罩的俯视图;
18.图3为图2所示灯罩中a部分的放大图;
19.图4为图3所示a部分中相邻两圆弧曲面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图3所示a部分中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图1所示地埋灯组装后的立体图;
22.图7为图6所示地埋灯沿b

b方向的剖视图;
23.图8为图6所示地埋灯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8,地埋灯包括灯座1、固定于所述灯座1并与所述灯座1围合形成收容空间a的灯罩2、设于所述收容空间a内并固定于所述灯座1的多个光源3以及固定于所述灯座1远离所述灯罩2一侧的预埋件4,所述多个光源3发出的光经所述灯罩2折射至外界。
26.其中,所述多个光源3可以均为普通光源或led光源,也可以为普通光源和led光源的组合;所述多个光源3可以为同色光光源,也可以为多个不同颜色的单色光光源的组合。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多个光源3均为led光源,且所述多个光源3为多个不同颜色的单色光光源的组合,而多个不同颜色的单色光光源的组合可以使地埋灯发出的光的色彩比较绚丽多彩。
27.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所述多个光源3发出的光经所述灯罩2折射至外界,所述灯罩2应当由透明材料制成,例如,透明材料可以为玻璃、树脂等材料。
28.所述灯罩2包括与所述灯座1相对且间隔设置的顶壁21及自所述顶壁21的周缘向所述灯座1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的侧壁23。其中,所述多个光源3发出的光一部分经所述顶壁21折射至外界,一部分经所述侧壁23折射至外界,从而可以增加地埋灯的照射范围。
29.所述侧壁23具有朝向所述收容空间a的第一表面231。
30.所述第一表面231包括绕一圆周分布的多个圆弧曲面233,相邻两所述圆弧曲面233相连,且所述圆弧曲面233的曲率中心位于其背离所述收容空间a的一侧。其中,所述多个光源3发出的光照射在所述多个圆弧曲面233上并经所述侧壁23折射后,会在所述侧壁23
的周围形成均匀分布的光斑,从而提升对环境渲染效果。
31.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的理解,在此定义相邻两所述圆弧曲面233分别为第一圆弧曲面233a和第二圆弧曲面233b,所述第一圆弧曲面233a和所述第二圆弧曲面233b具有连接处233c,所述第一圆弧曲面233a在所述连接处233c具有切线233d,所述第二圆弧曲面233b在所述连接处233c具有切线233e,所述切线233d和所述切线233e的夹角为相邻两所述圆弧曲面233之间的开角。
32.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所述圆弧曲面233之间的开角角度为α,360
°
与α的比值为正整数。其中,360
°
与α的比值等于每个所述光源3所导出的光斑数量。
33.如图4所示,α为120
°
,即每个所述光源3所导出的光斑数量为三个。
34.所述顶壁21具有朝向所述收容空间a的第二表面211,所述第二表面211正对所述多个光源3的区域上形成有多个凹槽213,所述凹槽213至少包括呈一夹角设置且均可被所述光源3照射的第一入射面215和第二入射面217,所述夹角的角度为β,180
°
>β>0
°
。其中,所述多个光源3发出的光照射在所述凹槽213的入射面上并经所述顶壁21折射后,不仅可以增大经所述顶壁21折射后的光的照射范围,而且可以使光更加柔和,从而降低甚至消除眩晕效果。
35.如图5所示,所述凹槽213仅包括所述第一入射面215和所述第二入射面217,且所述第一入射面215和所述第二入射面217相连。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213还可以设置成包括更多的入射面,相应地,该入射面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入射面和所述第二入射面之间或设置在所述第一入射面远离所述第二入射面的一侧等。
36.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多个凹槽213以一圆周的圆心为中心向外辐射分布。
3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地埋灯还包括光伏板5、与所述光伏板5和所述多个光源3电连接的可充电电池6以及与所述可充电电池6电连接的控制开关7,其中,所述光伏板5和所述可充电电池6设于所述收容空间a内并固定于所述灯座1,所述控制开关7固定于所述灯座1,所述多个光源3环绕所述光伏板5设置。如此设置,可以使得所述地埋灯可以利用所述光伏板5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对所述可充电电池6充电,并利用所述可充电电池6储存的电能对所述多个光源3进行供电,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38.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地埋灯除可以利用所述光伏板和所述可充电电池组成的电源装置对所述多个光源供电外,还可以利用电网电源对所述多个光源供电,或者,所述地埋灯仅利用电网电源对所述多个光源供电(即所述地埋灯可以不包括光伏板和可充电电池)。
3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收容空间a内设有固定于所述灯座1的灯板8,所述灯板8呈环状并环绕所述光伏板5设置,所述多个光源3固定于所述灯板8朝向所述灯罩2的一侧。
40.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埋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灯罩设置成包括与灯座相对且间隔设置的顶壁及自顶壁的周缘向灯座方向弯折延伸形成的侧壁,侧壁具有朝向收容空间的第一表面,并通过将第一表面设置成包括绕一圆周分布的多个圆弧曲面,其中,相邻两圆弧曲面相连,且圆弧曲面的曲率中心位于其背离收容空间的一侧。从而实现地埋灯侧面发光并形成光斑以达到增大照射范围和提升环境渲染效果的目的。
41.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