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导光组件及灯具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7:4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地说 灯具 组件 是导光


1.本技术属于光导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导光组件及灯具。


背景技术:

2.透镜是一种把led发出的光从pcb上导向前面板或者预设位置处的结构件,常见的灯具通常是将透镜设置在led灯源的出光侧进行导光。
3.根据人们对于光斑的需求,在需要导出平面状的光斑时,一般将透镜设置成块状,这样,使得透镜的重量非常大;将透镜设置成环形,能够实现透镜的减重效果,但是难以呈现出平面状的光斑,且光斑的分布均匀性较差,无法满足目前人们的照明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导光组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环状的透镜难以呈现平面状的光斑且光斑的均匀性差的技术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提供了一种导光组件,包括环形的透镜,所述透镜上设有环状的入光面和环状的出光面,所述入光面上凹陷形成有用于容纳灯源的容纳槽,所述出光面弯曲连接于所述入光面,且所述出光面沿径向上的内侧朝向所述透镜的中心轴线凸出设置,以将光线朝向所述透镜的中心轴线偏转。
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光面包括沿径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平缓段和第一弯曲段,所述第一平缓段弯曲连接于所述入光面沿径向上的外边缘,所述第一弯曲段弯曲连接于所述入光面沿径向上的内边缘,并朝向所述透镜的中心轴线凸出设置,且所述第一平缓段的曲率小于所述第一弯曲段的曲率。
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的槽壁为入射面,所述入射面包括第二弯曲段和第二平缓段,所述第二弯曲段和所述第二平缓段沿所述第一平缓段和所述第一弯曲段的分布方向依次连接;所述第二平缓段呈平滑的曲面,且所述第二平缓段用于将光线折射至所述第一弯曲段。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弯曲段的曲率大于所述第二平缓段的曲率,且所述第二弯曲段沿远离所述透镜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凹陷设置,以将光线朝向所述透镜的中心轴线偏转。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设置为一个,所述容纳槽为环形槽。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容纳槽沿周向均匀分布于所述入光面上,且各所述容纳槽用于容纳灯源。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镜为一体成型结构。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组件还包括扩散罩,所述扩散罩罩设于所述出光面。
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组件还包括透明件,所述透镜、所述扩散罩以及所述透明件沿所述透镜的轴向依次分布,且所述透明件正对所述扩散罩。
1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灯具,包括灯源和所述导光组件,所述灯源设于所述容纳槽内。
1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光组件及灯具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将透镜设置成环形,能够有效地减轻透镜的重量;并且,出光面弯曲连接于入光面,出光面沿径向上的内侧朝向透镜的中心轴线凸出设置,这样,容纳槽内的灯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出光面后,能够在出光面的折射下朝向透镜的中心轴线偏转,使得透镜的中心位置也均匀地分布有光线,如此使得透镜能够呈现出平面状的光斑,且光斑的分布均匀性较好,符合人们的需求。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光组件的透镜的立体结构图;
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光组件的俯视图;
20.图3为图2沿a

a方向上的剖视图;
21.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2.图5为图4的光路图;
2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光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24.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25]1‑
透镜;11

入光面;12

出光面;121

第一平缓段;122

第一弯曲段;13

容纳槽;131

入射面;1311

第二弯曲段;1312

第二平缓段;2

扩散罩;3

透明件;4

灯源;y

轴向;x

径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8]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9]
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
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0]
为了说明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31]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光组件包括环形的透镜1,透镜1上设有入光面11和出光面12,其中,入光面11和出光面12均呈环形。入光面11呈平面状,入光面11上凹陷形成有用于容纳灯源4的容纳槽13。出光面12为连续的平滑曲面,出光面12弯曲连接于入光面11。工作时,灯源4设于容纳槽13内,灯源4发出的光线从容纳槽13进入透镜1内,并在出光面12的折射作用下发生偏转,而从出光面12出射至外部。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出光面12沿径向x上的内侧朝向透镜1的中心轴线凸出设置,即,出光面12的凸出方向分别与透镜1的径向x、透镜1的轴向y呈大于0
°
的夹角,如此,出光面12的凸出设置,能够将光线朝向透镜1的中心轴线偏转,从而达到将光线朝向透镜1的中部偏转的效果,使得透镜1能够导出平面状的光斑。
[0032]
其中,下文中所称的径向x及轴向y分别为透镜1的径向x及轴向y,且径向x垂直于轴向y,下文中不再一一解释。
[0033]
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将透镜1设置成环形,能够有效地减轻透镜1的重量;并且,出光面12弯曲连接于入光面11,出光面12沿径向x上的内侧朝向透镜1的中心轴线凸出设置,这样,容纳槽13内的灯源4发出的光线经过出光面12后,能够在出光面12的折射下朝向透镜1的中心轴线偏转,使得透镜1的中心位置也均匀地分布有光线,如此使得透镜1能够呈现出平面状的光斑,且光斑的分布均匀性较好,符合人们的需求。
[0034]
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5,在本实施例中,出光面12包括沿径向x依次弯曲连接的第一平缓段121和第一弯曲段122,第一平缓段121弯曲连接于入光面11沿径向x上的外边缘,第一弯曲段122弯曲连接于入光面11沿径向x上的内边缘,如此,第一弯曲段122设于第一平缓段121和透镜1的中心轴线之间。并且,第一弯曲段122朝向透镜1的中心轴线凸出设置,即,第一弯曲段122的凸出方向分别与透镜1的径向x、透镜1的轴向y形成大于0
°
的夹角,且第一平缓段121的曲率小于第一弯曲段122的曲率,第一弯曲段122的设置,有助于光线集中于第一弯曲段122上并朝向透镜1的中间位置偏转,第一平缓段121的设置,有助于将光线朝向透镜1的中间位置偏转。如此,灯源4发出的光线分别经过第一弯曲段122和第一平缓段121的折射,光线沿着第一弯曲段122的凸出方向朝向透镜1的中心轴线出射,也即是光线朝向透镜1的中间位置出射,使得透镜1上的光斑呈平面状分布,且第一弯曲段122和第一平缓段121的设置,有助于光线的均匀分布。
[0035]
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5,在本实施例中,容纳槽13的槽壁为入射面131,入射面131包括第二弯曲段1311和第二平缓段1312,第二弯曲段1311和第二平缓段1312均弯曲连接于入光面11,第二弯曲段1311和第二平缓段1312沿径向x依次弯曲连接,且第二弯曲段1311和第二平缓段1312的连接方向平行于第一平缓段121和第一弯曲段122的分布方向,如此,第一平缓段121沿透镜1的轴向y与第二弯曲段1311的位置对应设置,且第一弯曲段122沿透镜1的轴向y与第二平缓段1312位置对应设置。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平缓段1312呈平滑的曲面,且第二平缓段1312用于将光线折射至第一弯曲段122。如此,工作时,灯源4发出的光线
的部分经过第二平缓段1312折射至第一弯曲段122,并在第二弯曲段1311的折射作用下朝向透镜1的中心轴线偏转,从而使得光线能够分布于透镜1的中间位置,实现平面状的光线分布,且光线的分布更加均匀;并且,第二平缓段1312为平滑的曲面,即第二平缓段1312为曲率较小的曲面,减少了光线在第二平缓段1312上的反射和扩散,从而有助于第二平缓段1312的光线能够更好地折射至第一弯曲段122,有助于提高光线的利用率,提高了透镜1的导光亮度。
[0036]
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弯曲段1311沿远离透镜1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凹陷设置,以使得第二弯曲段1311的曲率大于第二平缓段1312的曲率,以将光线朝向透镜1的中心轴线偏转。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工作时,灯源4发出的光线一部分经过第二平缓段1312的折射后经过第一弯曲段122,然后经过第一弯曲段122发生较大角度的折射后朝向透镜1的中心轴线偏转;另一部分经过第二弯曲段1311的折射后,经过第一平缓段121的折射作用并出射至外部,其中,由于第二弯曲段1311的曲率大于第二平缓段1312,则灯源4的光线在经过第二弯曲段1311后能够朝向透镜1的中心轴线发生较大角度的折射,如此,该光线在经过第二弯曲段1311的折射后再经过第一平缓段121的折射后,也能够朝向透镜1的中间位置偏转,如此,第二弯曲段1311的大曲率设计还有助于光线朝向透镜1的中心轴线偏转,从而提高光线的偏转效果。
[0037]
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容纳槽13设置为一个,容纳槽13为环形槽,灯源4能设置为一个或多个,当灯源4设置为多个时,多个灯源4沿周向均匀分布于环形槽内。其中,环形槽的设置,有助于灯源4的删减操作,灯源4的数量也多,光线的均匀度越高,且亮度越亮。
[0038]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容纳槽13设置为多个,多个容纳槽13沿周向均匀分布于入光面11上,且每个容纳槽13用于容纳一个灯源4,也即是多个灯源4一一对应容纳于多个容纳槽13内。
[0039]
在本实施例中,透镜1为一体成型结构,有助于第一弯曲段122和第一平缓段121的弯曲、连续的连接,也有助于第二弯曲段1311和第二平缓段1312的弯曲、连续的连接,从而有助于提高光线的折射效果;并且,一体成型的设置,还有助于提高透镜1的加工效率。
[0040]
请参阅图6,在本实施例中,导光组件还包括扩散罩2,透镜1和扩散罩2沿透镜1的轴向y依次间隔分布,且扩散罩2罩设于出光面12,即,扩散罩2罩设于第一平缓段121和第一弯曲段122,如此,从第一弯曲段122和第一平缓段121出射的光线均能够进入扩散罩2内,并经过扩散罩2的扩散作用下出射至外部,如此,提高了光线的均匀性和亮度;并且第一弯曲段122、第一平缓段121、第二弯曲段1311以及第二平缓段1312的设置,有助于将光线朝向透镜1的中间位置偏转,如此能够在扩散罩2上形成平面状的光斑,扩散罩2的设置,有助于平面状的光斑的扩散作用。
[0041]
请参阅图6,在本实施例中,导光组件还包括透明件3,透镜1、扩散罩2以及透明件3沿透镜1的轴向y依次分布,且透明件3正对扩散罩2。如此,工作时,灯源4发出的光线最后经过第一平缓段121和第一弯曲段122的折射后出射至扩散罩2内,扩散罩2进行扩散作用后将光线引导至透明件3上,如此,使得透明件3上形成平面状的光斑,且光斑均匀分布,亮度高。
[0042]
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灯具,包括灯源4和上述导光组件,灯源4容纳于导光组件的容纳槽13内。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导光组件与上一实施例中的导光组件相同,具体请参阅上一实施例中导光组件的相关描述,此处不赘述。本实施例中的灯具,通过采用上述的
导光组件,能够呈现出平面状的光斑,且重量较小。
[0043]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