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5:4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显示 模组 电子设备 装置


1.本技术涉及显示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技术的发展,显示屏已广泛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应用到越来越多的日常交互场景。当相关技术中的显示屏受到按压或冲击时,其承受的外力较为集中,会对其显示效果造成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增加显示屏内各组件的厚度,如此对应力集中的情况的缓解程度有限,还会极大地增加显示屏的产品厚度,不符合显示屏的轻薄化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显示模组受到的应力较为集中,会对其显示效果造成影响的问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第一面板,具有显示区和至少部分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第二面板,设于显示区;盖板,设于第二面板背离第一面板的一侧,盖板在第一面板表面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显示区,且至少部分覆盖非显示区;以及第一支撑件,一端连接于非显示区,另一端连接于盖板面向非显示区的表面。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包括支撑板,支撑板上对应显示区开设有避让孔。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包括多个支撑块,多个支撑块间隔设置于非显示区。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第二面板与盖板之间的功能层,功能层面向盖板的表面与第一支撑件面向盖板的表面平齐。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功能层包括依次层叠设于第二面板表面的偏光片及光学胶层。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的杨氏模量大于光学胶层的杨氏模量。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的杨氏模量不小于2gpa,光学胶层的杨氏模量不大于0.3gpa。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垂直于第一面板表面的方向,第一面板的厚度尺寸小于第二面板的厚度尺寸。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垂直于第一面板表面的方向,第一面板的厚度尺寸与第二面板的厚度尺寸的比值为0.5。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第一面板背离第二面板的一侧的背光组件,背光组件内对应第一支撑件设有第二支撑件,第二支撑件沿垂直于第一面板表面的方向支撑于背光组件内相对的两侧。
1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上述的显示模组;以及壳
体,显示模组固定于壳体上。
15.基于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通过在第一面板的非显示区与盖板面向非显示区的表面之间设置第一支撑件,第一支撑件能够对盖板起到支撑作用,当显示模组受到按压或受到冲击时,第一支撑件增加了盖板的受力点,增大了对盖板的支撑面积,由于第一支撑件连接于第一面板的非显示区,能够将外力分散到第一面板上更广的区域,有利于对外力进行吸收和耗散,因此,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模组能够有效减缓自身受到按压或冲击时所受到的外力,避免出现应力集中的情况,也就不会影响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整体结构全剖示意图;
17.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第二面板和第一支撑件在第一面板上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18.图3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第二面板和第一支撑件在第一面板上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19.图4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整体结构全剖示意图;
20.图5为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整体结构全剖示意图。
21.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2.100:显示模组
ꢀꢀꢀꢀꢀꢀꢀꢀꢀꢀꢀꢀꢀꢀꢀꢀꢀꢀꢀꢀꢀꢀꢀꢀꢀꢀꢀ
1411:避让孔
23.110:第一面板
ꢀꢀꢀꢀꢀꢀꢀꢀꢀꢀꢀꢀꢀꢀꢀꢀꢀꢀꢀꢀꢀꢀꢀꢀꢀꢀꢀ
142:支撑块
24.111:显示区
ꢀꢀꢀꢀꢀꢀꢀꢀꢀꢀꢀꢀꢀꢀꢀꢀꢀꢀꢀꢀꢀꢀꢀꢀꢀꢀꢀꢀꢀ
150:功能层
25.112:非显示区
ꢀꢀꢀꢀꢀꢀꢀꢀꢀꢀꢀꢀꢀꢀꢀꢀꢀꢀꢀꢀꢀꢀꢀꢀꢀꢀꢀ
151:偏光片
26.120:第二面板
ꢀꢀꢀꢀꢀꢀꢀꢀꢀꢀꢀꢀꢀꢀꢀꢀꢀꢀꢀꢀꢀꢀꢀꢀꢀꢀꢀ
152:光学胶层
27.130:盖板
ꢀꢀꢀꢀꢀꢀꢀꢀꢀꢀꢀꢀꢀꢀꢀꢀꢀꢀꢀꢀꢀꢀꢀꢀꢀꢀꢀꢀꢀꢀꢀ
160:背光组件
28.140:第一支撑件
ꢀꢀꢀꢀꢀꢀꢀꢀꢀꢀꢀꢀꢀꢀꢀꢀꢀꢀꢀꢀꢀꢀꢀꢀꢀ
161:第二支撑件
29.141: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3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3.相关技术中,显示屏的内部的各显示面板直接堆叠,当显示屏受到按压或受到冲
击时,外力经显示面板直接传递显示面板上的显示元件处,并在此处形成应力集中,会对其显示效果造成影响。传统的解决方法是增加显示屏内各面板的厚度,如此对应力集中的情况的缓解程度有限,还会极大地增加显示屏的产品厚度,不符合显示屏的轻薄化需求。
34.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0的整体结构全剖示意图。
35.为了至少部分解决上述问题,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100,该显示模组100包括第一面板110、第二面板120、盖板130以及第一支撑件140。具体的,显示模组100可以是液晶显示面板(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s)显示面板等,此处不作限定。
36.其中,第一面板110具有显示区111和至少部分围绕显示区111的非显示区112。显示区111为第一面板110与显示模组100中的其他部件或组件配合后用于显示图像信息的区域,面向该显示区111即可观察到显示模组100中显示的图像信息,相应的,非显示区112即为第一面板110上不能显示图像信息的区域,非显示区112用于安装电子元件或用于与其它部件或组件进行连接,例如,可以在非显示区112安装电容、电阻、芯片等电子元件。非显示区112至少部分围绕显示区111设置,即非显示区112设置在显示区111的外围并将显示区111围设在内。显示区111和非显示区112的形状、大小等可以根据显示需求的不同而进行调整,此处不作限定。
37.第二面板120是显示模组100中用于与第一面板110配合以实现图像显示的面板,故第二面板120设于显示区1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面板110可以是薄膜晶体管(tft,thin film transistor)面板,与之对应的,第二面板120可以是彩色滤光(cf,color filter)面板,薄膜晶体管面板对发光像素进行控制,令光线通过或对光线进行阻挡,通过薄膜晶体管面板的光线经彩色滤光面板选择波段后显示出所需的颜色。在其它的实施例中,第一面板110、第二面板120也可以是其它类型的面板或基板等,此处不作限定。
38.盖板130设于第二面板120背离第一面板110的一侧,盖板130在第一面板110表面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显示区111,且至少部分覆盖非显示区112。盖板130设于第二面板120背离第一面板110的一侧,盖板130在第一面板110表面的正投影覆盖整个显示区111,并且还覆盖至少部分非显示区112。盖板130用于将第一面板110和第二面板120与外界隔离,使他们不受外界环境污染,也能起到缓解外力的作用,对第一面板110和第二面板120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盖板130可以采用透光材料,如玻璃等制作,形成玻璃盖板130(cg,cover glass)。盖板130可为平板结构或曲形板结构,本技术实施例中以平板结构为例。盖板130可以与第二面板120相贴合,也可以与显示模组100中的其它部件或组件相贴合。需要说明的是,图中所示的仅仅是盖板130中与本技术实施例相关联的部分,而不是盖板130的全部结构。
39.第一支撑件140的一端连接于非显示区112,另一端连接于盖板130面向非显示区112的表面。由于第二面板120设于第一面板110的显示区111,而盖板130设于第二面板120背离第一面板110的一侧,因此第一面板110的非显示区112与盖板130之间是具有一定间隙的。将第一支撑件140设置在该间隙位置处,且第一支撑件140的一端支撑第一面板110,第一支撑件140的另一端支撑盖板130,以维持第一面板110和盖板130之间的间隙。第一支撑件140与第一面板110和盖板130之间可以采用多种连接方式,例如,第一支撑件140可以分别与第一面板110和盖板130相互卡接而连接,也可借由连接元件连接于第一面板110和盖
板130之间,连接元件可为双面胶或卡接结构。当显示模组100受到按压或受到冲击时,第一支撑件140增加了盖板130的受力点,增大了对盖板130的支撑面积,由于第一支撑件140连接于第一面板110的非显示区112,能够将外力分散到第一面板110上更广的区域,有利于对外力进行吸收和耗散。
40.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模组100通过在第一面板110的非显示区112与盖板130面向非显示区112的表面之间设置第一支撑件140,第一支撑件140能够对盖板130起到支撑作用,当显示模组100受到按压或受到冲击时,第一支撑件140增加了盖板130的受力点,增大了对盖板130的支撑面积,由于第一支撑件140连接于第一面板110的非显示区112,能够将外力分散到第一面板110上更广的区域,有利于对外力进行吸收和耗散,因此,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模组100能够有效减缓自身受到按压或冲击时所受到的外力,避免出现应力集中的情况,也就不会影响显示模组100的显示效果。
41.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0中第二面板120和第一支撑件140在第一面板110上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42.第一支撑件140可以有多种结构形式,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40包括支撑板141,支撑板141上对应显示区111开设有避让孔1411。即第一支撑件140为对应于非显示区112设置的整体板状结构,支撑板141的形状与非显示区112对应,以在非显示区112的各个位置处均起到对盖板130的支撑作用。支撑板141上对应显示区111开设有避让孔1411,避让孔1411的形状、位置与显示区111对应,以便于第二面板120的安装。在满足对盖板130的支撑功能的前提下,沿垂直于第一面板110表面的方向上,支撑板141的截面大小可以小于非显示区112的大小以节省材料与空间,降低整个显示模组100的重量。支撑板141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制造,以简化其加工工艺。
43.图3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0中第二面板120和第一支撑件140在第一面板110上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44.请参阅图1和图3,在另一些释例性且可组合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40包括多个支撑块142,多个支撑块142间隔设置于非显示区112。在此特别说明,所述多个支撑块142可以等间距地间隔设置于非显示区112,或者是非等间距地设置于非显示区112,在此不加以局限。即第一支撑件140为对应于非显示区112设置的多个块状结构,支撑块142设于非显示区112并且多个支撑块142之间均间隔设置。沿垂直于第一面板110表面的方向上,每个支撑块142的大小以及支撑块142的数量多少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灵活设置。当每个支撑块142的大小较大时,支撑块142的数量就可以相应地减少,便于支撑块142的安装设置。而当每个支撑块142的大小较小时,支撑块142的数量就可以相应地增多,对盖板130的支撑效果更好。沿垂直于第一面板110表面的方向上,每个支撑块142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三角形、多边形等规则形状,也可以是不规则形状间隔排列或相异形状间隔交错排列。在一个实施例中,将支撑块142的截面形状设为矩形,既便于支撑块142的加工成型,又能对盖板130起到良好的支撑效果。
45.在显示模组100中,为了使其具备多种不同的显示功能,或实现更好的显示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00还包括设于第二面板120与盖板130之间的功能层150,功能层150面向盖板130的表面与第一支撑件140面向盖板130的表面平齐。功能层150可以包括多种不同功能的部件,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设置,以实现多种不同的显示功能。而为了增
加显示模组100的结构紧凑性,避免显示模组100中出现气泡或其它缺陷,功能层150面向盖板130的表面与第一支撑件140面向盖板130的表面平齐。如此,盖板130就能够平整地贴附在第一支撑件140和功能层150的表面上,既增强了第一支撑件140对盖板130的支撑性,又使得盖板130能够与功能层150紧密贴合,有效避免了显示模组100中出现气泡或其它缺陷。
46.在一些实施例中,具体的,功能层150包括依次层叠设于第二面板120表面的偏光片151及光学胶层152。偏光片151(pol,polarizer)全称为偏振光片,可控制特定光束的偏振方向。自然光在通过偏光片151时,振动方向与偏光片151透过轴垂直的光将被吸收,透过光只剩下振动方向与偏光片151透过轴平行的偏振光。显示模组100中有两张偏光片151分别贴在基板的两侧,下偏光片151用于将背光源产生的光束转换为偏振光,上偏光片151用于解析经液晶电调制后的偏振光,产生明暗对比,从而产生显示画面,需要说明的是,显示模组100中其它的偏光片151在图中未示出。而光学胶层152是采用光学胶(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制成的一种用于胶结透明光学元件的特种粘胶剂,其具有无色透明、光透过率高、胶结强度良好,可在室温或中温下固化,且有固化收缩率小等优点。则上述实施例中光学胶层152面向盖板130的表面与第一支撑件140面向盖板130的表面平齐,通过调整光学胶层152沿垂直于第一面板110表面的方向上的厚度尺寸,或者调整第一支撑件140沿垂直于第一面板110表面的方向上的厚度尺寸即可实现。
4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40的杨氏模量大于光学胶层152的杨氏模量。杨氏模量,又称拉伸模量,是弹性模量中的一种。由于第一支撑件140的杨氏模量大于光学胶层152的杨氏模量,因此,第一支撑件140对盖板130的弹性大于光学胶层152对盖板130的弹性。第一支撑件140受力后能够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减少作用于光学胶层152上的应力,增强了盖板130对冲击力的吸收程度。具体的,第一支撑件140的杨氏模量不小于2gpa,即2
×
109pa,例如,第一支撑件140的杨氏模量可以为2gpa、10gpa、20gpa等。同时,光学胶层152的杨氏模量不大于0.3gpa,即3
×
108pa,例如,光学胶层152的杨氏模量可以为0.3gpa、0.1gpa、0.05gpa等。
48.图4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0的整体结构全剖示意图。
49.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减缓显示模组100受到按压或冲击时所受到的外力,避免出现应力集中的情况,请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垂直于第一面板110表面的方向,第一面板110的厚度尺寸小于第二面板120的厚度尺寸。可以通过减小第一面板110的厚度尺寸的方式使第一面板110的厚度尺寸小于第二面板120的厚度尺寸,如此,则相较于第一面板110,第二面板120的尺寸更大,第二面板120的整体强度也更强,当外力经第一支撑件140分散到第一面板110上时,第一面板110对第二面板120的反作用力会减小,也就起到了减小第一面板110与第二面板120之间的作用力的效果。
50.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沿垂直于第一面板110表面的方向,第一面板110的厚度尺寸与第二面板120的厚度尺寸的比值为0.5。将第一面板110的厚度尺寸设为h,则第二面板120的厚度尺寸为2h,如此,便于第一面板110和第二面板120加工制作时有效控制它们的尺寸。
51.图5为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0的整体结构全剖示意图。
52.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00还包括设于第一面板110背离第二面板120的一侧的背光组件160。背光组件160用于提供显示模组100所需的背光。具体的,背光组
件160包括固定框,固定框内设有容置空间,背光源及光学膜层朝第一面板方向依序设于该容置空间内,所述的光学膜层可以包括至少一层或多层扩散片,且固定框位于第一面板110背离第二面板120的一侧以支撑第一面板110。背光组件160内对应第一支撑件140设有第二支撑件161,第二支撑件161沿垂直于第一面板110表面的方向支撑于背光组件160内相对的两侧,亦即第二支撑件161位于容置空间内,且支撑于固定框沿垂直于第一面板110表面的方向上的两侧。第二支撑件161可以对背光组件160起到支撑作用,当外力经由第一支撑件140分散到第一面板110上时,由于背光组件160支撑第一面板110,因此,第二支撑件161继续将外力分散到背光组件160的固定框上更广的区域,进一步对外力进行吸收和耗散,以减缓显示模组100受到按压或冲击时所受到的外力,避免出现应力集中的情况。
53.第二支撑件161的设置位置对应于第一支撑件140,而第二支撑件161的结构、形状、大小等均可以参照第一支撑件140来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支撑件140为对应于非显示区112设置的整体板状结构,支撑板141的形状与非显示区112对应,支撑板141上对应显示区111开设有避让孔1411,避让孔1411的形状、位置与显示区111对应时,第二支撑件161同样可以采用对应于第一支撑件140设置的整体板状结构,其形状与第一支撑件140对应,其上对应背光源开设有避让孔1411,避让孔1411的形状、位置与背光源对应。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支撑件140为对应于非显示区112设置的多个块状结构,支撑块142设于非显示区112并且多个支撑块142之间均间隔设置时,第二支撑件161同样可以采用对用于第一支撑件140设置的多个块状结构,其对应于第一支撑件140并且相互之间均间隔设置。其中,位于第一面板110边缘的支撑块面积大于其他区域的支撑块;当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第二支撑件161的结构也可以与第一支撑件140的结构不同,只要第二支撑件161能够在与第一支撑件140对应的区域对背光组件160的固定框起到支撑作用即可。
54.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显示模组100增大了对盖板130的支撑面积,由于第一支撑件140连接于第一面板110的非显示区112,能够将外力分散到第一面板110上更广的区域,有利于对外力进行吸收和耗散,因此,能够有效减缓自身受到按压或冲击时所受到的外力,避免出现应力集中的情况,也就不会影响显示模组100的显示效果。
5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的显示模组以及壳体,其中,显示模组固定于壳体上。该电子设备可以是任何具备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子阅读器、可穿戴设备、遥控器、电视机、台式计算机、车载设备等。壳体可以是单件壳体,也可以是由若干个壳体组装而成的壳体组件。壳体可以包括若干相连的壳壁,若干壳壁围成具有开口的收容腔,该收容腔用于安装显示模组。显示模组可以将其中所显示的图像信息展示给电子设备的使用者。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由于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通过在显示模组的第一面板的非显示区与盖板面向非显示区的表面之间设置第一支撑件,第一支撑件能够对盖板起到支撑作用,当显示模组受到按压或受到冲击时,第一支撑件增加了盖板的受力点,增大了对盖板的支撑面积,由于第一支撑件连接于第一面板的非显示区,能够将外力分散到第一面板上更广的区域,有利于对外力进行吸收和耗散,因此,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模组能够有效减缓自身受到按压或冲击时所受到的外力,避免出现应力集中的情况,也就不会影响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
56.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
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7.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