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环保便携式自动出墨砚台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1:3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笔墨纸砚 砚台 环保


1.本实用新型涉及笔墨纸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保便携式自动出墨砚台。


背景技术:

2.笔墨纸砚,是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即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毛笔是一种源于中国的传统书写工具,也逐渐成为传统绘画工具。毛笔是古代中国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发明的。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又不断地总结经验,存其精华,弃其糟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几千年以来,它为创造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促进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族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3.砚亦称为研,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砚与笔、墨、纸合称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由于砚台不方便携带,且一般砚台使用后残留的墨汁十分浪费。
4.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环保便携式自动出墨砚台。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环保便携式自动出墨砚台,能够在使用时自动出墨,使用完毕后墨汁回收,方便携带。
6.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环保便携式自动出墨砚台,包括砚台主体和翻盖,所述砚台主体为两端呈半圆柱体的中空方形结构,所述翻盖的横截面与所述砚台主体的横截面相等,所述翻盖的后侧壁底部与所述砚台主体的后侧壁顶部铰接;其前侧壁底部与所述砚台主体的前侧壁顶部通过卡扣连接;所述砚台主体的顶部一侧设有蘸墨槽,所述蘸墨槽的底部设有与设置于所述砚台主体内腔中的储墨池连通的进墨孔,所述储墨池的侧壁下方与所述进墨孔通过进墨管连通;其侧壁上方通过气管与自动出墨吸墨装置连通。
7.所述蘸墨槽的横截面呈圆弧形结构;所述砚台主体的顶部沿着其外缘设有限位挡板。
8.所述翻盖呈中空底部开口结构,其内壁顶部设有呈圆柱形的能够插入所述进墨孔的堵杆,所述堵杆的外径与所述墨孔的内径相等。
9.所述堵杆为橡胶堵杆。
10.所述翻盖的内壁顶部设有两个用于固定毛笔的毛笔卡扣。
11.所述自动出墨吸墨装置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真空泵、电源、出墨按钮和回墨按钮,所述电源的正极分别与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真空泵电连通,所述电源的负极分别与出墨按钮和回墨按钮电连通,所述出墨按钮分别与真空泵、第一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电连通,所述回墨按钮分别与真空泵、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电连通,所述真空泵上设有吹气管路和吸气管路,所述第一电磁阀设于吹气管路上,所述第二电磁阀设于吸气管路上,所述吹气管路和吸气管路的一端交汇后与主空气管连通,吹气管路和吸气管路的另一端交汇后与所述气管连通,所述第三电磁阀设于所述主空气管
上。
12.所述出墨按钮和回墨按钮设置于所述砚台主体的顶部。
13.所述储墨池的侧壁下方与所述进墨孔连通进墨管的高度低于储墨池内墨水的高度;其侧壁上方气管的高度高于储墨池内墨水的高度。
14.所述砚台主体由上砚台和下砚台对接组合而成,两者之间卡接。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6.1.本实用新型使用者需要使用墨汁时,可以通过自动出墨吸墨装置将储墨池内的墨汁挤压至蘸墨槽内供使用者使用,当使用完毕后将墨汁吸回储墨池内,然后将翻盖盖于砚台主体上,即可将其携带移动,十分方便;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翻盖以及设置于其上的堵杆,确保在携带砚台移动时,储墨池内的墨汁不会由进墨孔意外流出。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关闭翻盖时的使用状态图;
20.图3为自动出墨吸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砚台主体,2翻盖,3蘸墨槽,4进墨孔,5储墨池,6进墨管,7气管,8自动出墨吸墨装置,81第一电磁阀,82第二电磁阀,83第三电磁阀,84真空泵,85电源,86出墨按钮,87回墨按钮,88吹气管路,89吸气管路,90主空气管,9限位挡板,10堵杆,11毛笔卡扣,12上砚台,13下砚台,14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3.参见图1

3。
2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环保便携式自动出墨砚台,包括砚台主体1和翻盖2,所述砚台主体1为两端呈半圆柱体的中空方形结构,所述翻盖2的横截面与所述砚台主体1的横截面相等,所述翻盖2的后侧壁底部与所述砚台主体1的后侧壁顶部铰接;其前侧壁底部与所述砚台主体1的前侧壁顶部通过卡扣14连接;所述砚台主体1的顶部一侧设有蘸墨槽3,所述蘸墨槽3的底部设有与设置于所述砚台主体1内腔中的储墨池5连通的进墨孔4,所述储墨池5的侧壁下方与所述进墨孔4通过进墨管6连通;其侧壁上方通过气管7与自动出墨吸墨装置8连通,本案使用者需要使用墨汁时,可以通过自动出墨吸墨装置8将储墨池5内的墨汁挤压至蘸墨槽3内供使用者使用,当使用完毕后将墨汁吸回储墨池5内,然后将翻盖2盖于砚台主体1上,即可将其携带移动,十分方便。
25.所述蘸墨槽3的横截面呈圆弧形结构,当书写完毕将蘸墨槽3内的墨汁吸回储墨池5后,便于使用者清理残留的墨汁;所述砚台主体1的顶部沿着其外缘设有限位挡板9,确保墨汁不会溢出,且使用者蘸墨后能够通过限位挡板9对毛笔的笔锋以及蘸墨量进行调整。
26.所述翻盖2呈中空底部开口结构,其内壁顶部设有呈圆柱形的能够插入所述进墨孔4的堵杆10,所述堵杆10的外径与所述墨孔4的内径相等,通过设置堵杆10,确保在携带砚台移动时,储墨池5内的墨汁不会由进墨孔4意外流出。
27.所述堵杆10为橡胶堵杆,进一步加强堵杆10与进墨孔4之间的密封性。
28.所述翻盖2的内壁顶部设有两个用于固定毛笔的毛笔卡扣11,能够将毛笔一起携带,使用者需要使用毛笔时更为方便。
29.所述自动出墨吸墨装置8包括第一电磁阀81、第二电磁阀82、第三电磁阀83、真空泵84、电源85、出墨按钮86和回墨按钮87,所述电源85的正极分别与第一电磁阀81、第二电磁阀82、第三电磁阀83、真空泵84电连通,所述电源85的负极分别与出墨按钮86和回墨按钮87电连通,所述出墨按钮86分别与真空泵84、第一电磁阀81、第三电磁阀83电连通,所述回墨按钮87分别与真空泵84、第二电磁阀82和第三电磁阀83电连通,所述真空泵84上设有吹气管路88和吸气管路89,所述第一电磁阀81设于吹气管路88上,所述第二电磁阀82设于吸气管路89上,所述吹气管路88和吸气管路89的一端交汇后与主空气管90连通,吹气管路88和吸气管路89的另一端交汇后与所述气管7连通,所述第三电磁阀83设于所述主空气管90上,使用时,按压出墨按钮86同时接通第一电磁阀81、真空泵84和第三电磁阀83,此时第二电磁阀82未通电属于关闭状态,开始向吹气管路88充气,储墨池5受气压作用挤出墨汁,墨汁由气管7、进墨孔4输送至蘸墨槽3;反之按压回墨按钮87接通同时接通第二电磁阀82、真空泵84和第三电磁阀83,此时第一电磁阀81未通电属于关闭状态,开始向吸气管路89吸气,储墨池5内受气压作用吸回墨汁,墨汁经由进墨孔4、气管7回到储墨池5内。
30.所述出墨按钮86和回墨按钮87设置于所述砚台主体1的顶部,便于使用者打开翻盖2后,控制自动出墨吸墨装置8。
31.所述储墨池5的侧壁下方与所述进墨孔4连通进墨管6的高度低于储墨池5内墨水的高度;其侧壁上方气管7的高度高于储墨池5内墨水的高度,确保墨汁能够正常的进出。
32.所述砚台主体1由上砚台12和下砚台13对接组合而成,两者之间卡接,通过卡扣连接,便于砚台主体1内的自动出墨吸墨装置8的安装与拆卸。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