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2021-10-07 09:0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柔性显示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在柔性动态弯折显示产品中(如折叠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等),在绑定区位置,柔性盖板与面板之间存在间隙。由于柔性盖板是软质材料,在用户按压绑定区处的柔性盖板时,该位置会形成凹陷并对面板产生挤压,容易造成面板上的线路折伤,导致产品出现亮线等不良,降低产品良率与可靠性。

因此,亟需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以改善用户按压柔性盖板时造成面板上线路折伤而导致显示不良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显示区一侧的非显示区;其中,所述非显示区内设置有

支撑部;

位于所述支撑部上的柔性显示面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包括弯折部;

位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上的柔性盖板层;以及

位于所述弯折部与所述柔性盖板层之间的第一柔性填充部。

在本申请的显示模组中,所述非显示区内还设置有偏光层和光学透明胶层,所述偏光层位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上,所述光学透明胶层位于所述偏光层上,所述偏光层与所述光学透明胶层位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与所述柔性盖板层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柔性填充部与所述光学透明胶层同层且等厚设置,所述光学透明胶层的厚度大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和所述偏光层的厚度。

在本申请的显示模组中,在所述显示区至所述非显示区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柔性填充部的端部在所述柔性盖板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柔性盖板层内。

在本申请的显示模组中,所述非显示区内还设置有紫外光固化胶层,所述紫外光固化胶层位于所述弯折部上;

其中,所述第一柔性填充部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紫外光固化胶层连接,所述第一柔性填充部的第二侧面与所述柔性盖板层连接;

以及,所述紫外光固化胶层与所述偏光层同层设置,所述紫外光固化胶层的厚度大于所述偏光层的厚度。

在本申请的显示模组中,所述紫外光固化胶层与所述偏光层的交界处介于所述第一柔性填充部与所述光学透明胶的交界处与所述弯折部之间。

在本申请的显示模组中,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平面部,所述第一平面部与所述弯折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平面部与所述弯折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平面部与所述第二平面部平行设置;

所述支撑部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背板层、弹性支撑层、刚性支撑层、支撑加固层和第二背板层,所述第一背板层与所述第一平面部贴合,所述第二背板层与所述第二平面部贴合;

其中,所述第一背板层、弹性支撑层、刚性支撑层和所述支撑加固层沿所述显示区至所述非显示区的延伸方向上依次递进突出设置。

在本申请的显示模组中,所述弯折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还设置有第二柔性填充部,所述第二柔性填充部的弹性模量小于所述第一柔性填充部的弹性模量。

在本申请的显示模组中,所述第一背板层在所述支撑加固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背板层在所述支撑加固层上的正投影范围内。

在本申请的显示模组中,所述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平面部的相接处位于所述第一背板层上,所述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平面部的相接处位于所述第二背板层上;

其中,所述第一背板层与所述弯折部相接触的侧面端部设置有第一过渡滑面,所述第二背板层与所述弯折部相接触的侧面端部设置有第二过渡滑面。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终端主体和上述显示模组。

有益效果:本申请通过在非显示区内设置位于弯折部与柔性盖板层之间的第一柔性填充部,以填充柔性盖板层与柔性显示面板之间的断差空隙,使用户在按压绑定区处的柔性盖板层时,第一柔性填充部起到较好的缓冲保护作用,减小柔性盖板层的变形凹陷程度,从而降低柔性盖板层对柔性显示面板的挤压作用力,减少柔性面板上线路折伤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所述显示模组的第一种结构图;

图2是本申请所述显示模组的第二种结构图;

图3是本申请所述显示模组的第三种结构图;

图4是本申请所述显示模组的第四种结构图;

图5是本申请所述显示模组的第五种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显示模组100、显示区101、非显示区102、驱动IC103、偏光层104、光学透明胶层105、支撑部200、第一背板层210、第一过渡滑面211、弹性支撑层220、刚性支撑层230、支撑加固层240、第二背板层250、第二过渡滑面251、柔性显示面板300、第一平面部310、弯折部320、第二平面部330、柔性盖板层400、第一柔性填充部500、第一区段510、第二区段520、紫外光固化胶层600、第二柔性填充部7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现代通信行业中,手机、电视、笔记本、数码相机等产品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各种显示设备也正向更大尺寸、可弯折方向发展。目前可弯折电子产品的结构设计中,由于其柔性盖板是软性材料,在绑定区位置,柔性盖板与柔性显示面板的端子区之间存在间隙,在用户按压绑定区位置的柔性盖板时,该位置会形成凹陷并对柔性显示面板产生挤压,容易造成柔性显示面板上的线路折伤,进而导致产品存在亮线等显示不良的情况,降低了产品良率与可靠性。本申请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以下方案。

请参阅图1至图5,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区101和位于所述显示区101一侧的非显示区102,所述显示区101和所述非显示区102内设置有支撑部200、位于所述支撑部200上的柔性显示面板300和位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300上的柔性盖板层40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盖板层400与所述弯折部320之间设置有第一柔性填充部500,所述第一填充部可以由泡棉材料如PU泡棉、CR泡棉、XPE泡棉等具有弹性且重量轻的材料制作而成。所述第一柔性填充部500填充所述柔性盖板层400与所述弯折部320之间的断差间隙,从而对柔性盖板层400起到支撑作用,减小用户按压绑定区位置的柔性盖板层400时的变形程度,进而减小柔性盖板层400对柔性显示面板300的挤压作用力,减少柔性显示面板300上的线路折伤。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200可以由多层柔性垫层与刚性垫层复合而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显示面板300可以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盖板层400可以为无机膜层(透明玻璃材料)与透明有机填充层的复合结构。其中,透明有机填充层的材料可以为液态光学透明胶、有机硅橡胶、丙烯酸型树脂、不饱和聚酯、聚氨酯、环氧树脂等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显示面板300可以包括第一平面部310、弯折部320和第二平面部330,所述柔性盖板层400与所述第一平面部310相对设置。所述弯折部32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平面部310连接,所述弯折部32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平面部330连接,所述第二平面部330与所述第一平面部310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平面部330连接有驱动IC103,所述支撑部200设置于所述第一平面部310与所述第二平面部330之间。本实施例通过将柔性显示面板300的第二平面部330弯折至所述支撑部200背离所述柔性盖板层400的一侧,实现在显示模组100的背面安装驱动IC103等电学元器件,从而减小非显示区102的面积,达到窄边框显示或者全面屏显示。

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显示模组中,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所述显示模组100的第一种结构图,所述显示区101和所述非显示区102内还设置有偏光层104和光学透明胶层105,所述偏光层104可以通过PVA膜(聚乙烯醇膜)、TAC膜(三醋酸纤维素膜)、PET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等膜材与压敏胶复合而成。所述光学透明胶层105由液态光学透明胶(Optical Clear Resin,OCR)经固化后形成,其固化方式可以是加热固化、紫外光固化或其他相对应的固化方式,液态光学透明胶的填充方法包含但不限于浸润、虹吸、注塑、贴附、喷墨打印等。所述偏光层104位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300的第一平面部310上,所述光学透明胶层105位于所述偏光层104上。所述偏光层104与所述光学透明胶层105位于所述第一平面部310与所述柔性盖板层40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柔性填充部500可以与所述光学透明胶层105同层设置,而且,所述第一柔性填充部500的厚度与所述光学透明胶层105的厚度相同。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柔性填充部500与光学透明胶层105同层且等厚设置,可以使第一柔性填充部500正好填充柔性显示面板300与柔性盖板层400之间由于光学透明胶而形成的断差间隙,显示模组100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且层间作用力适中,不易出现显示异常。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透明胶层105的厚度大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300和所述偏光层104的厚度,以在现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大光学透明胶层105的厚度,使与光学透明胶层105等厚的第一柔性填充部500可以起到更好的缓冲减力作用,从而对柔性显示面板300上的线路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进一步减少显示异常。

在本申请的显示模组中,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所述显示模组100的第二种结构图,所述光学透明胶层105、所述偏光层104、所述第一平面部310及所述支撑部200沿所述显示区101至所述非显示区102的延伸方向上可以依次递进突出设置,即,所述光学透明胶层105、所述偏光层104、所述第一平面部310及所述支撑部200沿所述显示区101至所述非显示区102的延伸方向上呈阶梯式延伸设置。本实施例通过将光学透明胶层105、偏光层104、第一平面部310和支撑部200以阶梯式递进设置,可以使显示模组100内部的主要支撑受力点集中在支撑部200上,从而使挺性和支撑性较差的光学透明胶层105、偏光层104、第一平面部310上的受力减小,保证在用户按压柔性盖板层400时,挺性和支撑性较差的光学透明胶层105、偏光层104和第一平面部310不会变形,避免显示异常。

在本申请的显示模组中,所述第一柔性填充部500沿所述显示区101至所述非显示区102的延伸方向上的端部在所述柔性盖板层40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柔性盖板层400内,即,所述第一柔性填充部500在所述非显示区102内的边缘不超出所述柔性盖板层400在所述非显示区102内的边缘位置,从而使第一柔性填充部500不会占用额外的非显示区102空间,有利于保证实现显示设备的窄边框设计。

在本申请的显示模组中,所述非显示区102内还设置有紫外光固化胶层,所述紫外光固化胶层位于所述弯折部320背离所述支撑部200的侧面上。所述第一柔性填充部500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紫外光固化胶层600贴合连接,所述第一柔性填充部500的第二侧面与所述柔性盖板层400朝向所述第一平面部310的侧面贴合连接。本实施例通过在弯折部320背向支撑部200的侧面上设置紫外光固化胶层,使紫外光固化胶层可以对弯折部320起到较好的支撑与保护作用,使弯折部320上的线路不易因显示设备的边框磕碰而折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紫外光固化胶层600可以与所述偏光层104同层设置,所述紫外光固化胶层600的第一端与所述偏光层104连接,所述紫外光固化胶层600的第二端随着所述弯折部320延伸至所述柔性显示面板300的第二平面部330上。本实施例通过将紫外光固化胶层同层设置且将紫外光固化胶层与偏光层104连接,可以使紫外光固化胶层600与偏光层104连接成结构强度更高的整体结构,紫外光固化胶层600不易与弯折部320剥离,从而起到更加稳定的保护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紫外光固化胶层600的厚度可以大于所述偏光层104的厚度,以使紫外光固化胶层600对第一柔性填充部500产生一朝向所述柔性盖板层400的挤压作用力,在用户按压柔性盖板层400时,该挤压作用力可以一定程度上缓冲用户施加的按压作用力,从而减小施加在柔性显示面板300上的作用力,对柔性显示面板300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在本申请的显示模组中,所述紫外光固化胶层600与所述偏光层104的交界处介于所述第一柔性填充部500与所述光学透明胶的交界处与所述弯折部320之间,即,所述第一柔性填充部500与所述光学透明胶的交界线、所述紫外光固化胶层600与所述偏光层104的交界线及所述第一平面部310与所述弯折部320的交界线沿所述显示区101至所述非显示区102的延伸方向上依次递进设置。本实施例通过以上设置,可以使第一柔性填充部500对紫外光固化胶与偏光层104连接处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使柔性显示面板300的第一平面部310对紫外光固化胶与偏光层104连接处起到稳定的基底支撑作用,使紫外光固化胶层不易由于弯折部320上的弯折应力而与偏光胶层脱离甚至移位,紫外光固化胶层在弯折部320上更加稳定,保护效果更好。

在本申请的显示模组中,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所述显示模组100的第三种结构图,所述弯折部320与所述支撑部200之间还设置有第二柔性填充部700,所述第二柔性填充部700可以由泡棉材料如PU泡棉、CR泡棉、XPE泡棉等具有弹性且重量轻的材料制作而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柔性填充部700的弹性模量小于所述第一柔性填充部500的弹性模量,以使第二填充部对弯折部320具有更加稳固的内部结构支撑作用,弯折部320不易变形损伤。

在本申请的显示模组中,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所述显示模组100的第四种结构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柔性填充部500可以包括位于所述偏光层104上的第一区段510和位于所述紫外光固化胶层600上的第二区段520,所述第二区段520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第一区段510的弹性模量。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柔性填充部500设置为第一区段510和第二区段520,且第二区段520的弹性模量大于第一区段510的弹性模量,可以使结构稳定性较差的弯折部320位置能够承受更大的按压作用力,即通过第二区段520进一步提高显示模组100在弯折部320位置的结构稳定性,保证产品质量。

在本申请的显示模组中,所述支撑部200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背板层210、弹性支撑层220、刚性支撑层230、支撑加固层240和第二背板层250,所述第一背板层210与所述第一平面部310靠近所述支撑部200的侧面贴合,所述第二背板层250与所述第二平面部330靠近所述支撑部200的侧面贴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背板层210和所述第二背板层250可以由聚酰亚胺、聚醚醚酮、聚对苯二甲酸、聚酰胺等材料制备。所述弹性支撑层220可以由泡棉材料如PU泡棉、CR泡棉、XPE泡棉等具有弹性且重量轻的材料制作而成。所述刚性支撑层230和支撑加固层240可以为不锈钢片或其他硬度、刚度与不锈钢片相近的金属或合金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通过将支撑部200设置为由弹性材料和刚性材料结合而成的支撑衬底,可以既保证显示模组100具有较好的弯曲折叠性能,也不易因折叠造成内部结构损伤,弹性模组具有更好的弯曲折叠性能和重复使用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背板层210、弹性支撑层220、刚性支撑层230和所述支撑加固层240可以沿所述显示区101至所述非显示区102的延伸方向上依次递进突出设置,即,在所述支撑部200内部,所述第一背板层210、弹性支撑层220、刚性支撑层230和支撑加固层240在沿显示区101至非显示区102的延伸方向上可以采用阶梯式外凸设置。本实施例中将所述支撑部200内部的层结构采用阶梯式外凸设置,可以使支撑部200所受的作用力主要集中到刚性和支撑性较好的刚性支撑层230及支撑加固层240上,使材质较软的第一背板层210、弹性支撑层220和第二背板层250上受力较小,不易变形,提高显示模组100内部结构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显示模组中,所述第一背板层210在所述支撑加固层24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背板层250在所述支撑加固层240上的正投影范围内,即,所述第一背板层210的平面尺寸小于所述第二背板层250的平面尺寸。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背板层210的平面尺寸设置为小于第二背板层250的平面尺寸,可以将原本与第二背板层250尺寸相同的第一背板层210向显示区101所在一侧收缩,减少第一背板层210与弯折部320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第一背板层210给所述弯折部320所带来的弯曲阻力,显示模组100内部不易产生应力疲劳,从而不易出现显示不良的情况且使用寿命更长。

在本申请的显示模组中,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所述显示模组100的第五种结构图,所述弯折部320与所述第一平面部310的相接处位于所述第一背板层210上,所述弯折部320与所述第二平面部330的相接处位于所述第二背板层250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背板层210与所述弯折部320相接触的侧面端部可以设置有第一过渡滑面211,所述第二背板层250与所述弯折部320相接触的侧面端部设置有第二过渡滑面251,所述第一过渡滑面211和所述第二过渡滑面251可以为表面光滑的弧面。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背板层210与弯折部320的相接处及第二背板层250与弯折部320的相接处设置光滑过渡的弧面,可以降低第一背板层210、第二背板层250对柔性弯曲面板的弯折部320的接触磨损,减小第一背板层210与第二背板层250对柔性显示面板300的损伤,从而减少显示异常。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终端主体和上述显示模组100,所述终端主体可以为电子智能产品,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智能手表等。

本实施例通过在显示模组100的非显示区102内设置位于弯折部320与柔性盖板层400之间的第一柔性填充部500,来填充柔性盖板层400与柔性显示面板300之间的断差空隙,使用户在按压绑定区处的柔性盖板层400时,第一柔性填充部500起到较好的缓冲保护作用,减小柔性盖板层400的变形凹陷程度,从而降柔性盖板层400对柔性显示面板300的挤压作用力,减少柔性面板上线路折伤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显示模组100的层间结构与材料选择,结合第一柔性填充部500,使显示模组100的内部结构更加稳定,显示模组100不易出现显示异常,显示效果更好。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